查古籍
手膏方
桃仁杏仁(各二兩去皮)赤匏(十枚)辛夷仁芎當(dāng)歸(各一兩)大棗(二十枚)牛匏以器
手脂法
豬KT(一具)白芷桃仁(去皮)細(xì)辛(各一兩)辛夷冬瓜仁黃瓜蔞仁酒(二升)上煮
白芷(四兩)芎本葳蕤冬瓜仁桃仁(各三兩)棗肉(三十枚)豬KT(一具)冬瓜瓤汁(升)橘肉(十枚)栝蔞子(十枚)上以水六升。煮取二升。酒二升。
豬KT取汁。
口脂方
熟朱(二兩)紫草末(五兩)丁香(二兩末)麝香(一兩)上以甲煎和為膏。
盛于匣內(nèi)。即
唇脂法
蠟(二分)甲煎(一合須別作自有方)紫草(半分)朱砂(二分)上于銅鍋中。
微火煎蠟一
合口脂法
好熟朱砂(三兩)紫草(五兩)丁香末(二兩)麝香末(一兩)沉香(三斤)烏藥上蘇合(一兩)蜜(一受大四升。納訖。
藿香(二兩)苜蓿(一兩)零陵香(四兩)茅香(一兩)甘松香(一兩半)上以水一升。酒地著坩糠。作火斤五兩。
納甲煎。
消之。取寸半。一甲煎涂模中。合之以四重紙。裹筒令縫上不得漏。以繩子牢纏。消口脂瀉中令滿就摸出四分。以竹刀子約筒截割令齊整。所以約筒口齊故也。前有麝香末一兩兩未詳。
凡人早晨洗面之時(shí)。先須噙水在口微嗽動(dòng)。以手浣水洗眼。再大嗽。又洗。以水盡為度。
余以宜
敷身香粉方
粟米(一斗作粉)青木香麻黃根附子(炮)甘松香藿香零陵香牡蠣(以上各二兩)
(公元 1615 年)明.龔?fù)①t(子才、云林)著。十卷,分為十集。首集為診治諸論,次為諸病的辨證施治。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手膏方
桃仁杏仁(各二兩去皮)赤匏(十枚)辛夷仁芎當(dāng)歸(各一兩)大棗(二十枚)牛匏以器
手脂法
豬KT(一具)白芷桃仁(去皮)細(xì)辛(各一兩)辛夷冬瓜仁黃瓜蔞仁酒(二升)上煮
手膏方
白芷(四兩)芎本葳蕤冬瓜仁桃仁(各三兩)棗肉(三十枚)豬KT(一具)冬瓜瓤汁(升)橘肉(十枚)栝蔞子(十枚)上以水六升。煮取二升。酒二升。
豬KT取汁。
口脂方
熟朱(二兩)紫草末(五兩)丁香(二兩末)麝香(一兩)上以甲煎和為膏。
盛于匣內(nèi)。即
唇脂法
蠟(二分)甲煎(一合須別作自有方)紫草(半分)朱砂(二分)上于銅鍋中。
微火煎蠟一
合口脂法
好熟朱砂(三兩)紫草(五兩)丁香末(二兩)麝香末(一兩)沉香(三斤)烏藥上蘇合(一兩)蜜(一受大四升。納訖。
藿香(二兩)苜蓿(一兩)零陵香(四兩)茅香(一兩)甘松香(一兩半)上以水一升。酒地著坩糠。作火斤五兩。
納甲煎。
消之。取寸半。一甲煎涂模中。合之以四重紙。裹筒令縫上不得漏。以繩子牢纏。消口脂瀉中令滿就摸出四分。以竹刀子約筒截割令齊整。所以約筒口齊故也。前有麝香末一兩兩未詳。
凡人早晨洗面之時(shí)。先須噙水在口微嗽動(dòng)。以手浣水洗眼。再大嗽。又洗。以水盡為度。
余以宜
敷身香粉方
粟米(一斗作粉)青木香麻黃根附子(炮)甘松香藿香零陵香牡蠣(以上各二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