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經(jīng)言。脈有陰蹺陽蹺。有陰搏。此在三陰位也。脈足太陰脾脈也。脾為中州。含藏陽氣。
壓藏不所生陽氣傷狂。而陰不能獨理。有因發(fā)熱、口噤、及腋下熱、不可近者。即三陽傷盛之所致也。況服食增熱。餐餌失度。在陰為疹??赏鉁仄渥?。內(nèi)置陽氣于三陰則愈也。在陽為疹。
可微冷于外。又以寒藥散其內(nèi)熱。其豈能逃乎。
方
蔓菁子湯治口噤。氣上欲絕。
蔓菁子(一升)茯苓(三兩)蓼藍子人參薺甘草(炙)黃芩白術(各三兩)上切
治兩股熱不得相近
滑石(一斤)寒水石(一斤)芒硝(一斤)上搗散。取絹一尺。分作袋。盛散藥結口。
更互
治兩腳卒冷
以醋漿溫置盆中。以浸腳即瘥。
《婦人大全良方》(公元 1237 年)宋.陳自明(良甫)著。二十四卷。分調(diào)經(jīng)、眾疾、求嗣、胎教、妊娠、坐月、產(chǎn)難、產(chǎn)后、總共 260 余論。論后有附方及醫(yī)案。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經(jīng)言。脈有陰蹺陽蹺。有陰搏。此在三陰位也。脈足太陰脾脈也。脾為中州。含藏陽氣。
壓藏不所生陽氣傷狂。而陰不能獨理。有因發(fā)熱、口噤、及腋下熱、不可近者。即三陽傷盛之所致也。況服食增熱。餐餌失度。在陰為疹??赏鉁仄渥?。內(nèi)置陽氣于三陰則愈也。在陽為疹。
可微冷于外。又以寒藥散其內(nèi)熱。其豈能逃乎。
方
蔓菁子湯治口噤。氣上欲絕。
蔓菁子(一升)茯苓(三兩)蓼藍子人參薺甘草(炙)黃芩白術(各三兩)上切
治兩股熱不得相近
滑石(一斤)寒水石(一斤)芒硝(一斤)上搗散。取絹一尺。分作袋。盛散藥結口。
更互
治兩腳卒冷
以醋漿溫置盆中。以浸腳即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