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夫諸氣皆屬于肺。肺處膈上。主行陽氣。而通呼吸。虛勞之人。內(nèi)傷于肺。陽氣虧虛。
故呼吸微弱。少氣不足以息。治宜補(bǔ)益肺臟。以通陽氣。
方
黃湯
(出圣惠方)
治虛勞少氣。面色萎黃。四肢羸瘦。腹脅妨悶。吃食減少
。日漸虛困。宜服。
黃(一兩銼)續(xù)斷當(dāng)歸(各三分)熟干地黃(一兩)白術(shù)五味子(各三分)石斛(去根銼)桂心白芍藥訶黎勒皮(各一兩)人參(三分去蘆頭)木香(五錢)白茯苓附子(各一兩炮裂去皮臍)甘草(五錢炙微赤銼)麥門冬(去心焙一兩五錢)牛膝(一兩去苗)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上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
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前溫服。
鹿骨湯
治虛勞少氣。補(bǔ)諸虛不足。四肢乏劣。
鹿骨(一具凈洗銼)桂心干姜(炮制銼各一兩五錢)防風(fēng)(一兩去蘆頭)濃樸(一兩五錢去粗皮涂生姜汁炙)獨(dú)活當(dāng)歸(各一兩)肉蓯蓉(一兩五錢酒浸一宿刮去皴皮炙干)甘草(一兩炙微赤銼)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白芍藥人參(去蘆頭各一兩)龍骨(一兩五錢)黃(二兩銼)上為散。以水三斗。先煮鹿骨取一斗。澄濾清。每服取散半兩。
以
磁石丸
治虛勞少氣。補(bǔ)養(yǎng)腎臟。宜服。
磁石(二兩燒醋淬七遍搗碎細(xì)研水飛過)陽起石(一兩細(xì)研水飛過)白石英(一兩細(xì)研水飛過)菟絲子(一兩酒浸三日曝干別搗為末)熟干地黃(一兩)石斛(一兩去根銼)五味子(三分)栝蔞根(三分)防風(fēng)(三分去蘆頭)巴戟(一兩)桂心(三分)人參(一兩去蘆頭)蛇床子(三分)上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人參散
治虛勞少氣。胸中逆滿。不能下食。漸加羸弱。
人參(去蘆頭)白茯苓白芍藥前胡(去蘆頭各一兩)川椒(五錢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桂心(一兩)麥門冬(一兩五錢去心焙)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五味子當(dāng)歸枳殼(麩炒微黃去瓤)甘草(炙微赤銼各五錢)上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
入生姜半
附子散
治虛勞少氣。羸弱。宜服強(qiáng)腎氣。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芎(五錢)白芍藥當(dāng)歸(各三分)熟干地黃人參(去蘆頭各一兩)半夏(五錢湯洗七遍去滑)白茯苓(三分)桂心五味子(各三分)黃(三分銼)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皴皮炙干)上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
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鹿茸丸
治虛勞少氣。羸弱乏力。
鹿茸(一對(duì)去毛涂酥炙微黃)枸杞子澤瀉白術(shù)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薯蕷菟絲子(酒浸三日曝干別搗為末)白芍藥黃(銼)桂心阿膠(搗碎炒令黃燥)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一兩)上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溫酒下二十丸?;驐棞乱嗟谩?/p>
地黃湯治虛勞少氣。行動(dòng)喘。小便過多。
干熟地黃(二兩)黃(銼)桂(去粗皮)甘草(炙)當(dāng)歸(切焙各三兩)芍藥黃精(焙干)黃芩(去黑心各一兩)麥門冬(去心焙五兩)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
生姜半
山芋丸治虛勞少氣。四肢無力。
(方見大山芋丸)
杜仲散
治虛勞羸弱少氣。五臟六腑萎損。腰痛不能行。宜服。
益
氣補(bǔ)虛。
杜仲(一兩去粗皮炙微黃銼)蛇床子五味子(各三分)熟干地黃萆(銼各一兩)巴戟桂心(各三分)肉蓯蓉(一兩半酒浸一宿刮去皴皮炙干)菟絲子(一兩酒浸三日曝干別搗為末)上為散。每服食前以溫酒調(diào)下二錢。
沉香散
治虛勞少氣。宜服。
沉香(一兩)五味子(五錢)人參(去蘆頭一兩)遠(yuǎn)志(五錢去心)天門冬(五錢去心)石斛〔二(一)兩去根銼〕桂心(一兩)牛膝(去苗一兩)黃(一兩銼)上為散。
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二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溫服。
茯苓湯治虛勞少氣。咽喉不利。唾如稠膠。
白茯苓(去黑皮一兩)麥門冬(去心焙一兩)熟干地黃(焙)人參前胡(去苗)桂(去粗皮各五錢)芍藥甘草(炙各一兩)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棗二枚去核。
煎至
麥門冬湯治虛勞少氣??饶?zhèn)麚p。郁郁不足。降氣通津液五補(bǔ)。
麥門冬(去心焙二兩)五味子人參桂(去粗皮)甘草(炙各五錢)地骨皮(一兩)小麥(二合)粳米(一合)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入薤白三寸。切同煎至一盞。
去滓??崭箿胤?。若口干加竹葉一兩切。
黃湯治虛勞少氣。羸困無力。小便頻數(shù)。不能飲食。
黃(銼二兩)白芍藥(去心焙)桂(去粗皮)當(dāng)歸(切焙各一兩)麥門冬(一兩五錢去心焙)龍骨熟干地黃(各一兩)甘草(炙五錢)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
生姜半分拍碎。棗二枚擘破。同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虛勞盜汗。虛翕少氣。宜服此方。
(出圣惠方)黃(一兩銼)五味子(五錢)白茯苓(一兩)白術(shù)(一兩五錢)熟干地黃(一兩)牡蠣(一兩五錢燒為粉)天門冬(一兩去心)甘草(五錢炙微赤銼)上為散。每服四錢。
以水一
鹿角膠散
治虛勞少氣羸損。
鹿角膠(搗碎炒令黃燥)肉蓯蓉(酒浸一宿去皴皮炙干各二兩)熟干地黃(三兩)黃(銼)當(dāng)歸(各一兩五錢)麥門冬(二兩五錢去心焙)石斛(去根)五味子(各一兩)上為散。每服食前以生姜棗湯調(diào)下二錢。溫酒下亦得。
芍藥湯治虛勞少氣。脅下妨悶。腹中拘急。少腹痛。唇干口燥。不能飲食。
芍藥黃(銼)桂(去粗皮各二兩)甘草(炙)干姜(炮各五錢)熟干地黃(一兩焙)阿膠(炒燥五錢)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下飴糖少許。再煎一二沸。食后分溫二服。夜臥再服。
枸杞湯治虛勞骨肉酸疼。吸吸少氣。少腹拘急。腰背強(qiáng)痛。心中驚悸。咽干唇
燥。面無顏色。飲食減少。憂愁嗜臥。
枸杞根(銼)黃(銼各三分)甘草(炙銼)麥門冬(去心焙)桂(去粗皮各五錢)粳米(一兩)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姜一分拍碎。煎至一盞。去滓。空腹服。
夜臥
麻仁湯治虛勞少氣。骨節(jié)熱痛。
大麻仁(五兩)枸杞葉(五兩)干姜(炮一兩)桂(去粗皮五錢)甘草(炙銼三兩)上粗搗篩。每服三錢。以水一盞,煎取半盞。去滓空腹溫服。
腎瀝湯
(出千金方)
治虛勞羸乏??饶娑虤狻K闹珶┨?。腰背引痛。耳鳴面黧
黯。骨間熱。
羊腎(一具)桂心(一兩)人參澤瀉五味子甘草防風(fēng)芎地骨皮黃當(dāng)歸(各二兩)茯苓玄參芍藥生姜(各四兩)磁石(五兩)上咀以水一斗半。
先煮羊腎取一斗。去腎入藥。煎取三升。分三服。可常服之。廣濟(jì)方。治虛勞百病者。無人參、甘草、芎、當(dāng)歸、芍藥、生姜、玄參。有蓯蓉三兩。牛膝、五加皮、各二兩。胡洽治大虛傷損。夢(mèng)寤驚悸。上氣肩息。腎中風(fēng)濕。小腹里急引腰脊。四肢??嗪?。大小便澀利無常?;虺嗷虬住W阄⒛[。或昏僻善忘者。無澤瀉、防風(fēng)、黃、玄參、磁石、地骨皮。有黃芩一兩。麥門冬、干地黃、遠(yuǎn)志各三兩。大棗二十枚。崔氏治腎臟虛勞所傷。補(bǔ)益者。無芎、玄參、磁石、地骨皮。有黃芩、遠(yuǎn)志各二兩。干地黃三兩。麥門冬四兩。大棗二十枚。
治五勞六極八風(fēng)十二痹。補(bǔ)諸不足者。無澤瀉、甘草、五味子、防風(fēng)、芍藥、生姜、玄參、地骨皮。有附子、牡丹皮各一兩。干地黃一兩半。牡荊子、菖蒲、桑螵蛸各二兩。經(jīng)心錄治腎氣不足。耳無所聞?wù)?。無澤瀉、甘草、五味子、防風(fēng)、黃、芍藥、生姜、玄參、地骨皮。
有附子、牡丹皮、牡荊子各一兩。干地黃三兩。大棗十五枚。名羊腎湯。近效方。除風(fēng)下氣。
強(qiáng)腰腳。明耳目。除痰飲。理營(yíng)衛(wèi)。永不染時(shí)疾諸風(fēng)者。無當(dāng)歸、芍藥、磁石。有獨(dú)活、牛膝各一兩半。麥門冬二兩。丹參五兩。為諸散。都分二十四貼。入生姜一分。杏仁十四枚。
水三升。煮取一升。
又方
(出千金方)大棗(二十枚)桑白皮(六兩)黃蓯蓉五味子防風(fēng)秦艽巴戟天澤瀉人參桂心薯蕷丹參遠(yuǎn)志茯苓細(xì)辛牛膝(各三兩)石斛生姜(各五兩)杜仲磁石(各八兩)羊腎(一具切去脂以水一斗六升煮取一斗三升)上咀。納腎汁中煮取三升。分三服。相去如人行五里再服。
填骨萬金煎
治虛勞少氣。寒疝。里急。腹中喘逆。腰脊痛方。
生地黃(三十斤取汁)肉蓯蓉甘草阿膠(各一斤)麥門冬干地黃(二斤)干姜茯苓桑根白皮桂心(各八兩)人參桔梗五味子附子(各五兩)石斛(一斤五兩)牛髓(三斤)白蜜(十斤)清油(四斗)麻子仁(三升)大棗(一百五十枚)當(dāng)歸(十四兩)干又加酒一斗四升。煮取至刻絞去滓。納蜜髓地黃汁湯入銅器煎。納諸藥末。半日許。令可丸。
入大甕盛。飲吞如彈丸一枚。日三。若夏月暑熱。煮煎轉(zhuǎn)味??梢悦鄣攸S汁和諸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服十五丸。不瘥稍加至三十丸。
(出御藥院方)
治虛勞少氣。胸心淡冷。時(shí)驚惕。心中悸動(dòng)。手腳逆
冷。體常自汗。五臟六腑虛損。腸鳴。風(fēng)濕。營(yíng)衛(wèi)不調(diào)。調(diào)百病。補(bǔ)諸不足。又治風(fēng)里
急。
黃(蜜涂炙)人參橘皮(去白)當(dāng)歸(洗去土)桂心細(xì)辛前胡芍藥甘草麥門冬(去心)茯苓(各二兩)生姜(五兩)大棗(二十枚)半夏(二兩半湯洗七次切)上咀。以水二斗煮取四升。每服五合。日三夜一。深師方。無橘皮、細(xì)辛、前胡、甘草、麥門冬。有烏頭三兩。蜀椒二兩。遠(yuǎn)志二兩。胡洽崔氏有蜀椒一兩。烏頭五枚。崔氏名藥令黃湯。一方有五味子。無橘皮。治四肢煩疼。食脹汗出。
附子湯
治虛損少氣。腹脹。內(nèi)急。拘引。小腹至冷。不得屈伸。
不能飲食。寒熱頭痛。手足逆冷。大小便難?;驈?fù)下痢??诟伞?mèng)中泄精。或時(shí)吐逆。
恍惚。面色枯悴。又復(fù)微腫。百節(jié)疼酸。
附子濃樸(各一兩)甘草人參桂心當(dāng)歸茯苓(各二兩)麥門冬黃龍骨(各三兩)芍藥(四兩)生姜(五兩)飴糖(八兩)生地黃(一斤)大棗(三十枚)上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去滓納飴糖。每服八合。日三夜一??日弑都由?。
人參補(bǔ)虛湯
治虛勞。少氣不足。四肢困弱。嗜臥少力。心中悸
動(dòng)。夜多盜汗。常服補(bǔ)諸虛不足。建中進(jìn)食。
黃人參陳皮(去白)當(dāng)歸(炙)白芍藥(去皮)桂(去皮)細(xì)辛(去葉土)前胡半夏(炮)麥門冬(去心)甘草(炙)白茯苓(去皮)熟干地黃(以上各二兩)上為細(xì)末。
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生姜五片。棗二個(gè)。煎至七分。食前稍熱服。
(公元 1347 年)元.朱震亨(彥修、丹溪)著。一卷。主張人身陽常有余,陰常不足,闡明補(bǔ)陰療法。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夫諸氣皆屬于肺。肺處膈上。主行陽氣。而通呼吸。虛勞之人。內(nèi)傷于肺。陽氣虧虛。
故呼吸微弱。少氣不足以息。治宜補(bǔ)益肺臟。以通陽氣。
方
黃湯
(出圣惠方)
治虛勞少氣。面色萎黃。四肢羸瘦。腹脅妨悶。吃食減少
。日漸虛困。宜服。
黃(一兩銼)續(xù)斷當(dāng)歸(各三分)熟干地黃(一兩)白術(shù)五味子(各三分)石斛(去根銼)桂心白芍藥訶黎勒皮(各一兩)人參(三分去蘆頭)木香(五錢)白茯苓附子(各一兩炮裂去皮臍)甘草(五錢炙微赤銼)麥門冬(去心焙一兩五錢)牛膝(一兩去苗)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上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
煎至六分。去滓。每于食前溫服。
鹿骨湯
(出圣惠方)
治虛勞少氣。補(bǔ)諸虛不足。四肢乏劣。
鹿骨(一具凈洗銼)桂心干姜(炮制銼各一兩五錢)防風(fēng)(一兩去蘆頭)濃樸(一兩五錢去粗皮涂生姜汁炙)獨(dú)活當(dāng)歸(各一兩)肉蓯蓉(一兩五錢酒浸一宿刮去皴皮炙干)甘草(一兩炙微赤銼)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白芍藥人參(去蘆頭各一兩)龍骨(一兩五錢)黃(二兩銼)上為散。以水三斗。先煮鹿骨取一斗。澄濾清。每服取散半兩。
以
磁石丸
(出圣惠方)
治虛勞少氣。補(bǔ)養(yǎng)腎臟。宜服。
磁石(二兩燒醋淬七遍搗碎細(xì)研水飛過)陽起石(一兩細(xì)研水飛過)白石英(一兩細(xì)研水飛過)菟絲子(一兩酒浸三日曝干別搗為末)熟干地黃(一兩)石斛(一兩去根銼)五味子(三分)栝蔞根(三分)防風(fēng)(三分去蘆頭)巴戟(一兩)桂心(三分)人參(一兩去蘆頭)蛇床子(三分)上為末。煉蜜和搗三五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溫酒下三十丸。
人參散
(出圣惠方)
治虛勞少氣。胸中逆滿。不能下食。漸加羸弱。
人參(去蘆頭)白茯苓白芍藥前胡(去蘆頭各一兩)川椒(五錢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桂心(一兩)麥門冬(一兩五錢去心焙)陳橘皮(三分湯浸去白瓤焙)五味子當(dāng)歸枳殼(麩炒微黃去瓤)甘草(炙微赤銼各五錢)上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
入生姜半
附子散
(出圣惠方)
治虛勞少氣。羸弱。宜服強(qiáng)腎氣。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芎(五錢)白芍藥當(dāng)歸(各三分)熟干地黃人參(去蘆頭各一兩)半夏(五錢湯洗七遍去滑)白茯苓(三分)桂心五味子(各三分)黃(三分銼)肉蓯蓉(一兩酒浸一宿刮去皴皮炙干)上為散。每服四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
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鹿茸丸
(出圣惠方)
治虛勞少氣。羸弱乏力。
鹿茸(一對(duì)去毛涂酥炙微黃)枸杞子澤瀉白術(shù)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薯蕷菟絲子(酒浸三日曝干別搗為末)白芍藥黃(銼)桂心阿膠(搗碎炒令黃燥)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一兩)上為末。煉蜜和搗三二百杵。丸如梧桐子大。每服食前以溫酒下二十丸?;驐棞乱嗟谩?/p>
地黃湯治虛勞少氣。行動(dòng)喘。小便過多。
干熟地黃(二兩)黃(銼)桂(去粗皮)甘草(炙)當(dāng)歸(切焙各三兩)芍藥黃精(焙干)黃芩(去黑心各一兩)麥門冬(去心焙五兩)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
生姜半
山芋丸治虛勞少氣。四肢無力。
(方見大山芋丸)
杜仲散
(出圣惠方)
治虛勞羸弱少氣。五臟六腑萎損。腰痛不能行。宜服。
益
氣補(bǔ)虛。
杜仲(一兩去粗皮炙微黃銼)蛇床子五味子(各三分)熟干地黃萆(銼各一兩)巴戟桂心(各三分)肉蓯蓉(一兩半酒浸一宿刮去皴皮炙干)菟絲子(一兩酒浸三日曝干別搗為末)上為散。每服食前以溫酒調(diào)下二錢。
沉香散
(出圣惠方)
治虛勞少氣。宜服。
沉香(一兩)五味子(五錢)人參(去蘆頭一兩)遠(yuǎn)志(五錢去心)天門冬(五錢去心)石斛〔二(一)兩去根銼〕桂心(一兩)牛膝(去苗一兩)黃(一兩銼)上為散。
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二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jì)時(shí)候溫服。
茯苓湯治虛勞少氣。咽喉不利。唾如稠膠。
白茯苓(去黑皮一兩)麥門冬(去心焙一兩)熟干地黃(焙)人參前胡(去苗)桂(去粗皮各五錢)芍藥甘草(炙各一兩)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棗二枚去核。
煎至
麥門冬湯治虛勞少氣??饶?zhèn)麚p。郁郁不足。降氣通津液五補(bǔ)。
麥門冬(去心焙二兩)五味子人參桂(去粗皮)甘草(炙各五錢)地骨皮(一兩)小麥(二合)粳米(一合)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入薤白三寸。切同煎至一盞。
去滓??崭箿胤?。若口干加竹葉一兩切。
黃湯治虛勞少氣。羸困無力。小便頻數(shù)。不能飲食。
黃(銼二兩)白芍藥(去心焙)桂(去粗皮)當(dāng)歸(切焙各一兩)麥門冬(一兩五錢去心焙)龍骨熟干地黃(各一兩)甘草(炙五錢)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
生姜半分拍碎。棗二枚擘破。同煎至六分。去滓食前溫服。
治虛勞盜汗。虛翕少氣。宜服此方。
(出圣惠方)黃(一兩銼)五味子(五錢)白茯苓(一兩)白術(shù)(一兩五錢)熟干地黃(一兩)牡蠣(一兩五錢燒為粉)天門冬(一兩去心)甘草(五錢炙微赤銼)上為散。每服四錢。
以水一
鹿角膠散
(出圣惠方)
治虛勞少氣羸損。
鹿角膠(搗碎炒令黃燥)肉蓯蓉(酒浸一宿去皴皮炙干各二兩)熟干地黃(三兩)黃(銼)當(dāng)歸(各一兩五錢)麥門冬(二兩五錢去心焙)石斛(去根)五味子(各一兩)上為散。每服食前以生姜棗湯調(diào)下二錢。溫酒下亦得。
芍藥湯治虛勞少氣。脅下妨悶。腹中拘急。少腹痛。唇干口燥。不能飲食。
芍藥黃(銼)桂(去粗皮各二兩)甘草(炙)干姜(炮各五錢)熟干地黃(一兩焙)阿膠(炒燥五錢)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下飴糖少許。再煎一二沸。食后分溫二服。夜臥再服。
枸杞湯治虛勞骨肉酸疼。吸吸少氣。少腹拘急。腰背強(qiáng)痛。心中驚悸。咽干唇
燥。面無顏色。飲食減少。憂愁嗜臥。
枸杞根(銼)黃(銼各三分)甘草(炙銼)麥門冬(去心焙)桂(去粗皮各五錢)粳米(一兩)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姜一分拍碎。煎至一盞。去滓。空腹服。
夜臥
麻仁湯治虛勞少氣。骨節(jié)熱痛。
大麻仁(五兩)枸杞葉(五兩)干姜(炮一兩)桂(去粗皮五錢)甘草(炙銼三兩)上粗搗篩。每服三錢。以水一盞,煎取半盞。去滓空腹溫服。
腎瀝湯
(出千金方)
治虛勞羸乏??饶娑虤狻K闹珶┨?。腰背引痛。耳鳴面黧
黯。骨間熱。
羊腎(一具)桂心(一兩)人參澤瀉五味子甘草防風(fēng)芎地骨皮黃當(dāng)歸(各二兩)茯苓玄參芍藥生姜(各四兩)磁石(五兩)上咀以水一斗半。
先煮羊腎取一斗。去腎入藥。煎取三升。分三服。可常服之。廣濟(jì)方。治虛勞百病者。無人參、甘草、芎、當(dāng)歸、芍藥、生姜、玄參。有蓯蓉三兩。牛膝、五加皮、各二兩。胡洽治大虛傷損。夢(mèng)寤驚悸。上氣肩息。腎中風(fēng)濕。小腹里急引腰脊。四肢??嗪?。大小便澀利無常?;虺嗷虬住W阄⒛[。或昏僻善忘者。無澤瀉、防風(fēng)、黃、玄參、磁石、地骨皮。有黃芩一兩。麥門冬、干地黃、遠(yuǎn)志各三兩。大棗二十枚。崔氏治腎臟虛勞所傷。補(bǔ)益者。無芎、玄參、磁石、地骨皮。有黃芩、遠(yuǎn)志各二兩。干地黃三兩。麥門冬四兩。大棗二十枚。
治五勞六極八風(fēng)十二痹。補(bǔ)諸不足者。無澤瀉、甘草、五味子、防風(fēng)、芍藥、生姜、玄參、地骨皮。有附子、牡丹皮各一兩。干地黃一兩半。牡荊子、菖蒲、桑螵蛸各二兩。經(jīng)心錄治腎氣不足。耳無所聞?wù)?。無澤瀉、甘草、五味子、防風(fēng)、黃、芍藥、生姜、玄參、地骨皮。
有附子、牡丹皮、牡荊子各一兩。干地黃三兩。大棗十五枚。名羊腎湯。近效方。除風(fēng)下氣。
強(qiáng)腰腳。明耳目。除痰飲。理營(yíng)衛(wèi)。永不染時(shí)疾諸風(fēng)者。無當(dāng)歸、芍藥、磁石。有獨(dú)活、牛膝各一兩半。麥門冬二兩。丹參五兩。為諸散。都分二十四貼。入生姜一分。杏仁十四枚。
水三升。煮取一升。
又方
(出千金方)大棗(二十枚)桑白皮(六兩)黃蓯蓉五味子防風(fēng)秦艽巴戟天澤瀉人參桂心薯蕷丹參遠(yuǎn)志茯苓細(xì)辛牛膝(各三兩)石斛生姜(各五兩)杜仲磁石(各八兩)羊腎(一具切去脂以水一斗六升煮取一斗三升)上咀。納腎汁中煮取三升。分三服。相去如人行五里再服。
填骨萬金煎
(出千金方)
治虛勞少氣。寒疝。里急。腹中喘逆。腰脊痛方。
生地黃(三十斤取汁)肉蓯蓉甘草阿膠(各一斤)麥門冬干地黃(二斤)干姜茯苓桑根白皮桂心(各八兩)人參桔梗五味子附子(各五兩)石斛(一斤五兩)牛髓(三斤)白蜜(十斤)清油(四斗)麻子仁(三升)大棗(一百五十枚)當(dāng)歸(十四兩)干又加酒一斗四升。煮取至刻絞去滓。納蜜髓地黃汁湯入銅器煎。納諸藥末。半日許。令可丸。
入大甕盛。飲吞如彈丸一枚。日三。若夏月暑熱。煮煎轉(zhuǎn)味??梢悦鄣攸S汁和諸藥末為丸如梧桐子大。服十五丸。不瘥稍加至三十丸。
黃湯
(出御藥院方)
治虛勞少氣。胸心淡冷。時(shí)驚惕。心中悸動(dòng)。手腳逆
冷。體常自汗。五臟六腑虛損。腸鳴。風(fēng)濕。營(yíng)衛(wèi)不調(diào)。調(diào)百病。補(bǔ)諸不足。又治風(fēng)里
急。
黃(蜜涂炙)人參橘皮(去白)當(dāng)歸(洗去土)桂心細(xì)辛前胡芍藥甘草麥門冬(去心)茯苓(各二兩)生姜(五兩)大棗(二十枚)半夏(二兩半湯洗七次切)上咀。以水二斗煮取四升。每服五合。日三夜一。深師方。無橘皮、細(xì)辛、前胡、甘草、麥門冬。有烏頭三兩。蜀椒二兩。遠(yuǎn)志二兩。胡洽崔氏有蜀椒一兩。烏頭五枚。崔氏名藥令黃湯。一方有五味子。無橘皮。治四肢煩疼。食脹汗出。
附子湯
(出千金方)
治虛損少氣。腹脹。內(nèi)急。拘引。小腹至冷。不得屈伸。
不能飲食。寒熱頭痛。手足逆冷。大小便難?;驈?fù)下痢??诟伞?mèng)中泄精。或時(shí)吐逆。
恍惚。面色枯悴。又復(fù)微腫。百節(jié)疼酸。
附子濃樸(各一兩)甘草人參桂心當(dāng)歸茯苓(各二兩)麥門冬黃龍骨(各三兩)芍藥(四兩)生姜(五兩)飴糖(八兩)生地黃(一斤)大棗(三十枚)上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去滓納飴糖。每服八合。日三夜一??日弑都由?。
人參補(bǔ)虛湯
(出御藥院方)
治虛勞。少氣不足。四肢困弱。嗜臥少力。心中悸
動(dòng)。夜多盜汗。常服補(bǔ)諸虛不足。建中進(jìn)食。
黃人參陳皮(去白)當(dāng)歸(炙)白芍藥(去皮)桂(去皮)細(xì)辛(去葉土)前胡半夏(炮)麥門冬(去心)甘草(炙)白茯苓(去皮)熟干地黃(以上各二兩)上為細(xì)末。
每服三錢。水一大盞。生姜五片。棗二個(gè)。煎至七分。食前稍熱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