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女科寶鑒》是以中醫(yī)方法論述女性生殖器相關(guān)疾病的探索性新書,書中詳細介紹了七十多種常見女性生殖器相關(guān)病證,其中包括女科雜病、性病、月經(jīng)病和中醫(yī)藥避孕、中醫(yī)藥抗早孕等。各病證以病機要點為中樞,展開對理、證、法、方、藥的論述,同時,引進中醫(yī)女科最新研究成果,使之更具臨床指導性和收藏價值。
縱覽全書,具有形式新穎、內(nèi)容豐富、扼要明了、通俗易懂的特點。全書共約25萬字。
讀者對象:中西醫(yī)臨床工作者、醫(yī)學院校師生及廣大男女中、青年。
著者 一九九一年八月
真人養(yǎng)臟湯治脾胃虛弱。冷熱不調(diào)。臟腑受寒。下痢赤白。或便膿血。有如魚腦
。里
木香煮散治純下白痢。及淡紅黑痢。治一切痢。
砒霜黃丹(各等分)上同研細。用黃蠟溶和藥末為膏。旋丸如綠豆大。每服三丸。
飯
治痢因腸胃間有酒食、生冷、積滯而成。即古方所謂滯下者。用加巴感應丸十
余粒。白梅煎茶或姜湯咽下。如小便少五心煩熱。煎生料五苓散吞下。先令大便利去
積滯。卻服斷
治痢
以罌粟古方。未聞今人所用。雖其法小異。而皆有奇功。或用數(shù)顆慢火炙黃為末。米飲或以殼五七枚。甘草一寸。半生半炙。大碗水。煎取半碗。溫溫呷服。蜀人山叟曰。用殼并去核鼠李子各數(shù)枚。焙干為末。飲下。尤治噤口痢。
濃樸枳實湯
(出保命集)濃樸(銼一兩)枳實(銼一兩)訶子(一兩半生半熟)木香(半兩)黃連(二錢)甘草太陽經(jīng)動下痢為溏。大腸不能禁固。卒然而下。成小泊光色。其中或有硬物。欲起而
桂枝湯
(出保命集)桂白術(shù)芍藥(各半兩)甘草(二錢炙)上銼為粗末。每服半兩。水一盞煎七分。
去
白術(shù)湯
(出保命集)白術(shù)芍藥(各二錢)干姜(半兩炮)甘草(二錢炙)上銼為粗末。如前服之。
甚則去
神效越桃散治諸下痢之后。小便利而腹中虛痛。不可忍者。此謂陰陽交錯。不
和之甚大梔子(三錢)高良姜(三錢)上和勻每服三錢。米飲或酒調(diào)下。其痛立效。
治瀉痢已久。臟腑不和。虛滑。谷不化。用蒼術(shù)湯。桃花丸。
(出保命集)蒼術(shù)(二兩)防風(一兩)上銼細。用水一碗。煎一大盞。絞清汁。下桃花丸八十丸立
栝蔞散
(出朱氏集驗方)
治五色痢疾。久不愈者。
栝蔞(一枚黃色者以炭火炙存性用碗蓋定地上一宿出火毒)上研為細末。作一服。用溫酒調(diào)服。胡大卿有一仆人?;剂“肽?。至杭州。遇一道人。傳此方而愈。
堅腸丸
(出楊氏家藏方)
治一切痢。不問赤白膿血。并主之。
黃連(半兩去須)龍骨赤石脂(各二分)濃樸(姜汁涂三錢)烏梅肉(一分)甘草(一分炙)阿膠(二錢蛤粉炒)上件為末。用湯浸蒸餅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
空心米飲
天漿散
(出楊氏家藏方)
治下痢腹中痛。膿血相雜。
罌粟殼(五粒蜜炒)烏梅(半個)甘草(半寸)干姜(一塊煨)酸石榴皮(一小片)上作一服。水二盞。煎至一盞半。溫服。不拘時。白痢不用甘草。赤痢不用干姜。
赤白痢根據(jù)此方服之。
治酒痢痢成。骨立不食但飲酒。有年矣。與麝香一兩止。蓋麝能去酒毒。
真人養(yǎng)臟湯
(出百一選方)
治一切痢。
丁香肉豆蔻(面裹煨去面)木香當歸(洗去蘆)白茯苓(去黑皮)罌粟(去蒂炙)人參(去蘆各一兩二錢半)揀草(一兩炙)烏梅肉(一錢半)酸石榴皮陳皮(去白)赤芍藥黃連(去須)白芍藥濃樸(去粗皮炒姜汁制)干姜(炮)阿膠(蛤粉炒)地榆訶子(炮去核七錢半)上碾粗末。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八分。
去滓通口服。食前兩服。滓再作
神應丸
(余居士選奇方)
治脾胃氣虛。冷痛下痢不止。
濃樸(汁三分)川當歸(四分)枳殼(八分)礬(八分)干姜(十分)縮砂(六分)赤石脂(五分)黃連(四分)龍骨(十分)附子(十分去皮臍尖)訶子(七分)五味子(七分)茯苓(六分)人參(六分)上搗末。醋醪丸。梧桐子大。
空心橘皮湯下三十丸。日可三服。凡食粘物。及冷物酒面則瀉痢。往往氣膨。胸膈滿悶。微痛則溏瀉?;蛭甯鮿t下泄。
但則有此狀者。并宜根據(jù)此方服立效。
止痢法
(廣南四時攝生方)肉豆蔻(一枚)訶子(三枚炮去核)上為散。每服一錢。空腹米飲調(diào)下。
不換金散
(出十便良方)
治痢。
新罌粟殼(一兩白痢炙赤痢蜜涂炙赤白痢半炙半蜜炙)甘草(一錢白痢炙赤痢生赤白痢半炙半生)陳橘皮(半兩不去瓤白痢炙赤痢焙赤白痢半炙半生)上為細末。每服三錢。
用百沸湯調(diào)。
治痢連萸丸。
(出十便良方)黃連吳茱萸(各二兩)上如常法。揀洗焙干。黃連銼如寸斷。同一處炒候香熟。分為三。各用醋糊為丸。梧桐子大。若小兒則綠豆大?;汲嗔t服黃連。白痢服茱萸。赤白則并服。赤先白后。則先黃連而后茱萸。赤多白少。則三分黃連。一分茱萸。反是亦如。每服五七十粒至百粒。服之以愈為度。陳米飲下。大率茱萸治白。黃連治赤。黃連用鷹爪者。
鹿角散
(出十便良方)
治七八十老人。患積痢不斷。兼不能飲食方。
上黨人參(四分)鹿角(去上皮取白處作末炒令黃秤二分)上二味搗篩為散。平旦粥清飲服
觀音散
(出十便良方)
治男婦小兒痢。
木香(一塊方一寸)黃連(半兩)上二味用水半升。同煎干。去黃連。只薄切木香。
焙干為末。分三服第一橘皮湯下。第二陳米飲下。第三甘草湯下。此方徐君景純傳。婦人患痢將死。夢中觀音授此方。服之遂愈。
治痢疾神效粟飲子。
(出華佗中藏經(jīng))丁香(五枚)罌粟殼(五個炙黃)甘草(一寸炙)肉豆蔻仁(一枚)乳香(一皂子大)上咀。以水一碗。煎半碗溫服。
加味除濕湯
(出危氏方)
治一身盡痛。重著浮黃。下痢如豆汁者。
半夏曲濃樸(去粗皮姜汁炒)蒼術(shù)(各一兩炒)藿香葉(五錢)陳皮(炒)茯苓(各五錢)粉草(五錢)官桂木香(各三錢)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三片。棗二枚。煎服??招?。仍以五苓散兼服。利其小水。
頂禮散
(出衛(wèi)生寶鑒方)
治陰陽相搏。真氣失守。上盛下寒。便痢不禁。先
宜固其腸胃。
草果子(一分)白術(shù)白茯苓(半兩)訶子(一分)陳皮(一分)木香(一分濕紙裹煨)白扁豆(生姜自然汁煮去皮炒一分)罌粟殼(蜜蘸慢火炙七次一錢半)上同為末。每服五錢。濃煎粟米飲一大盞。同藥煎七分??招臏胤?/p>
茱萸如圣丸
(出衛(wèi)生寶鑒)
治脾寒臟寒。腹疼腸滑下痢。
吳茱萸(一兩去梗)黃連(七錢半微炒)罌粟殼(去蒂瓤凈用一兩火炙)訶子(去核半兩)川濃樸(去皮半兩姜制微炒)白芍藥(半兩)肉豆蔻(半兩用濕紙裹火煨熟)上為末。醋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粒。用米飲下。如白痢干姜湯下。赤痢甘草湯下。
赤白痢甘草干姜湯下。俱食前服。
百歲丸
(出衛(wèi)生寶鑒)
治一切惡痢雜下。及脾泄等癥。
漏蘭子(一個大者)阿膠(半兩)木香(半兩)黃連(半兩)罌粟殼(半兩)乳香(少許別研)上除乳香外。將其余五味銼成小塊。炒令焦黑色存性。不令煙絕為末。
乳香和勻。
神應丸
(出衛(wèi)生寶鑒)
治噤口痢。全不進飲食。痢下不時。
罌粟殼(半兩)乳香(四錢)木香(半兩煨)檳榔(五枚煨)肉豆蔻(一分面裹煨)上為末。煉蜜丸。梧桐子大。大人每服二十丸。小兒十丸。煎罌粟湯下。
治中湯。
(出如宜方)
治臟寒冷氣。腹痛腸鳴。下痢青黑。
人參干姜白術(shù)青皮陳皮甘草(各等分)上咀每四錢水煎服。又服附子理中湯。
對金散
(出如宜方)
治脾泄。
陳皮(八兩)蒼術(shù)濃樸(各二兩)上為末。姜棗煎。加肉豆蔻更良。
四神丸
(出楊氏家藏方)
治脾胃受濕。腸虛下痢。頻并不止。
附子(炮去皮臍一兩)肉豆蔻(面裹二兩煨香)訶子(煨去核半兩)干姜(炮半兩)上為細末。蒸棗肉攪和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陳米飲下。
養(yǎng)臟湯
(出續(xù)易簡方)
治濕毒痢。所下如豆羹汁。心腹刺痛。腰腿沉重。
濃樸(去皮干制)肉豆蔻(面裹煨)蒼術(shù)(米泔浸銼炒)木香橘紅(各二錢)赤茯苓(二錢半)甘草(炙一錢)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姜五片。棗一枚。煎八分去滓。
萬應丸
(出續(xù)易簡方)
治久挾積滯。因傷生冷。遂作痢疾?;虺嗷?/p>
白。經(jīng)久不瘥。
白牽牛肉豆蔻(面裹煨)檳榔(各等分)上為末。煉蜜丸。如綠豆大。每服五十丸。赤痢甘草湯下。白痢干姜湯下。赤白痢甘草干姜湯下??招氖城胺?。
米粉丹
(出同前)
治痢瘧。及積痢。
巴豆(去皮心膜出油)粉霜砂朱砂(各一錢)砒霜(研半錢)上研勻。黃蠟二錢。溶
育腸湯
(出楊氏家藏方)
治脾胃虛冷?;驋讹L冷。臍腹撮痛。下痢虛滑。或
變膿血。
人參(去蘆頭)白術(shù)高良姜赤石脂(過)肉桂(去粗皮)當歸(洗焙)附子(炮去皮臍)甘草(炙)濃樸(去粗皮生姜汁浸炒)肉豆蔻(面裹煨香)上各等分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二盞。入粳米百粒同煎一盞。去渣溫服。
治痢欲投補藥。必擇溫通之劑。如四君、理中。須用木香、白豆蔻、茯苓、肉
桂、濃樸之類??梢陨L邪。分水道。開胃脘。治纏擾。利閉澀。此攻守之意兩全矣
。若虛損厥逆。六脈沉絕。不可拘。當重補兼助氣。守而不攻可也。宜四順附子湯。參
附二建之類。若厥而有痰。所下或純白。凡姜附皆可用。治痢當以開胃進食為急。若
行止?jié)7俏B(yǎng)。必胃氣閉而不通。噤口不食急矣。又易簡斷下湯。罌粟殼用醋炙
。加烏梅得法。且有四君料。不致閉悶妨食。本事方用生姜炒。
治患痢久后。分寒熱急痛。
(出本草)以艾葉和蠟、并訶子燒熏。神驗。
治患痢久后。分急痛。
(出本草)以訶黎勒和蠟燒熏。及熱煎湯。通手后洗。
止下痢
(出本草)以楓香。水煎服。
止痢
(出本草)以楂子煨食之。
治下痢后腸胃肥健人。
(出本草)以橡實殼為散。及煮汁服之。
止痢
(出本草)以楓柳。水煎服。
止痢補中益氣。堅筋骨。通血脈。起陽道。
(出本草)用陳廩米。炊作干飯。食之。
治痢后熱渴。
(出本草)以木槿。作飲服之。令人得睡。
止痢及霍亂。
(出本草)以高良姜煮作飲。服之。
治痢。
(出本草)以桑葉炙令微干。和桑衣煎服。
止痢治腹痛。
(出本草)以馬齒莧細切。煮粥食之。
治大人小兒下痢。
(出同前)以烏賊魚骨炙令黃。去皮細研成粉。粥中調(diào)入食之。
治暴痢后氣滿不能食。
(出同前)用赤小豆煮飯。一頓服之。即愈。
治下痢。臍下切痛。
(出本草)以狗肝一具。洗細切。米一升稀調(diào)煮粥??崭裹c三兩合。吃蒜、椒、蔥、鹽、醋。任性。
止煩斷下痢。平胃氣。溫中長肌。
(出本草)用粳米飯及粥。食之。
止痢
(出本草)以五月五日所取鱔魚頭骨燒灰。服之。
治人取葛根。誤得黃環(huán)。吐痢不止。
用土漿解之乃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