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附論)夫內(nèi)經(jīng)曰。清氣在下。則生飧泄。又曰。久風為飧泄。夫脾胃土也。其氣沖和。以化為事。今清濁交錯。風邪之氣。得以干胃。故沖氣不能化。而食物完出。夕食謂之飧。以食之難化者。尤在于夕。故食不化而泄出。則謂飧泄。此俗所謂水谷痢也。脾胃交濟。所以有水谷之分。脾氣雖強。而胃氣不足。故飲食下咽。而大腑之飧泄也。治法用二神丸。破故紙。
肉豆蔻。修合?;虿粨Q金正氣散。吞安腎丸主之。蓋脾胃之氣交通。則水谷自然克化。此所謂妙合而凝者也。
方
紅豆丸
(出瑞竹堂)
治臟腑泄瀉。名為飧泄。
麥(炒)半夏(湯洗七次)砂仁神曲(各一兩半炒)砂(醋化)甘草青皮(去瓤)陳皮郁金紅豆藿香棠球(炒)蓬術(shù)(各三兩煨)良姜蓽茇(各二兩)丁香(半兩不見火)上為末。水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每清晨空心下。病甚者日進
桂心丸
(出圣濟總錄)
治脾胃氣虛。飧泄不止。飲食不消。腹鳴。腹內(nèi)痛
。
桂(去粗皮)赤茯苓(去黑皮)赤石脂(各三兩)黃連(去須一兩)麥(炒)神曲(炒)石斛(去根)干姜人參當歸(切焙)附子(炮裂去皮臍)蜀椒(去目并合口炒出汗)龍骨(各半兩)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招呐葡?。日午再服。
高良姜湯
治脾胃寒氣。久為飧泄。下痢嘔逆。腹內(nèi)痛。
高良姜木香赤茯苓(去黑皮)檳榔(銼)人參(各三分)肉豆蔻(去殼)吳茱萸(湯浸焙炒)陳橘皮(湯浸去白炒各半兩)干姜(炮一分)縮砂蜜(去皮半兩)上搗篩。每服四
干姜丸
治飧泄色白。食不消化。
干姜(炮)黃連(去須炒各一兩半)上為末。先以酒一升。微火煎候可丸。即丸如桐子大??招拿罪嬒氯?。日午再服。一方治氣痢瀉。里急后重。為末空心酒調(diào)服。
蓽茇散
治飧泄氣脹。滿不下食。
蓽茇(一兩)肉豆蔻(去殼半生半煨一兩)干姜(炮半兩)白術(shù)(三分)甘草(半生半炙銼半兩)木香(半生半炒一兩)訶黎勒(半生半炮去核一兩)上為散。每服二錢??招拿罪嬚{(diào)下。日晚再服。
木香散
治腸胃冷氣。飧泄不止。
木香阿膠(炙燥)訶黎勒(泡去核)黃連(去須炒半兩)干姜(炮)吳茱萸(湯浸焙炒)龍骨(各一分)上為散。每服三錢??招拿罪嬚{(diào)下。日晚再服。
地榆湯
治腸胃寒氣。飧泄無度。或下黃水腹痛。
地榆濃樸(去粗皮生姜汁炙)當歸(切焙各三分)艾葉(炒)吳茱萸(湯浸炒)高良姜(
姜米散
治脾胃氣虛。腹脹飧泄。困劣。暖藥即嘔逆。食飲不
下。
陳米(一升用生姜二片取汁浸米焙搗篩為末炒令黃)草豆蔻(十枚煨去皮)甘草(銼炙)肉豆蔻(十枚去殼)陳橘皮(去白炒)燒鹽(各一兩炒)上研散。每服二錢。
沸湯點服。不拘時候。
雞舌香散
(出直指方)
治飧泄生冷久為冷積。
良姜辣桂香附(凈洗)天臺烏藥益智仁(各一兩)甘草(炙兩半)上為末。
每服二錢。入炒鹽沸湯點吞感應(yīng)丸。
白術(shù)湯
(出宣明論)
治風冷入中。飧泄不止。脈虛而細。日夜數(shù)行??谏喔?/p>
燥。肚腹疼痛。飧泄癥。主冷。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清濁交錯。食不化而清谷矣。
白術(shù)濃樸(去粗皮銼姜汁炙)當歸(切焙)龍骨(各一兩)熟艾(炒各半兩)上搗篩。每服四錢。水一盞。入姜兩片。同煎七分。去滓??招娜胀頊胤?。
干姜丸(出圣濟總錄)治腸胃風冷。飧泄注下。腹痛不止。
干姜(炮)濃樸(去粗皮姜汁炙)當歸(切焙各三分)阿膠(炙燥)龍骨(各一兩)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招臈棞?。
豆蔻散
治飧泄。水谷不分。溫脾、止腹痛、進食。
草豆蔻(去皮)干姜甘草陳橘皮(湯浸去白)高良姜上等分銼碎。都作一處。
用胡餅劑裹。炭內(nèi)炮令黃熟。取出面。搗為散。每服二錢。陳米飲調(diào)下。食前服。
茯苓湯
治飧泄。水谷完出。
赤茯苓(去黑皮)黃連(去須炒)濃樸(去粗皮生姜汁炙各一兩)干姜(炮半兩)上搗篩。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八分。去滓??招娜瘴鐪胤?。
治飧泄滑痢不止。
(一名茯苓木香散出百一選方)白茯苓(二兩)南木香(半兩紙裹炮)上為末。紫蘇、木瓜煎湯調(diào)二錢。
茱萸湯
(出圣惠方)
治飧泄。水谷不化。及諸色痢。亦治水瀉。腹痛腸鳴。
吳茱萸(湯浸焙干炒)黃連(去須炒等分)上搗篩。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溫服。不止再服。一方飯和丸。粥飲下三十丸。
防風芍藥湯治泄痢。飧泄。身熱脈弦。腹痛、頭痛、而微汗。法云。瀉有虛實
寒熱。虛則無力。拈衣不及。便已泄出。為不能禁固也。實則數(shù)至圊而不能便。俗云
虛坐努責是也。里急后重。皆根據(jù)前法進退大承氣湯主之。一說素問曰。春傷于風。夏
生飧泄。又云久風為飧泄。飧泄者。乃水谷不化而完出。非水入胃而成。此癥不飲水
而谷完出。故名飧泄。治法于后。先以宣風散寒導之使出。錢氏方四味者是也。后服。
蒼術(shù)防風湯
蒼術(shù)(去皮四兩)麻黃(去根節(jié)四兩)防風(去蘆頭五錢)上為粗末。每服一兩。
生姜七片。水二盞煎一盞去滓。溫服。泄止后。服椒術(shù)丸。
椒術(shù)丸
蒼術(shù)(二兩)小椒(一兩去口炒)上為細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
食前溫水下。一法惡痢久不愈者彌佳。如小兒病。丸如黍米大。
木香散內(nèi)經(jīng)曰清氣在下。則生飧泄。又曰久風入中。則為腸氣飧泄。夫脾胃土
也。其氣沖和以化為事。今清氣下降不升。則風邪久而干胃。是木賊土也。故沖和之
氣。不能化。令物完出。所謂飧泄者?;蝻嬍程^。腸胃致傷。因而水谷不化。此俗
呼之水谷痢也。法當下舉而消克之。以加減木香散主之。
木香良姜升麻(去黑腐)檳榔人參(各七錢半)肉豆蔻(煨)吳茱萸(湯洗)陳皮砂仁(各半錢)神曲(炒二錢)干姜(洗去灰炒半錢)上同為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
(公元 1615 年)明.龔?fù)①t(子才、云林)著。十卷,分為十集。首集為診治諸論,次為諸病的辨證施治。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附論)夫內(nèi)經(jīng)曰。清氣在下。則生飧泄。又曰。久風為飧泄。夫脾胃土也。其氣沖和。以化為事。今清濁交錯。風邪之氣。得以干胃。故沖氣不能化。而食物完出。夕食謂之飧。以食之難化者。尤在于夕。故食不化而泄出。則謂飧泄。此俗所謂水谷痢也。脾胃交濟。所以有水谷之分。脾氣雖強。而胃氣不足。故飲食下咽。而大腑之飧泄也。治法用二神丸。破故紙。
肉豆蔻。修合?;虿粨Q金正氣散。吞安腎丸主之。蓋脾胃之氣交通。則水谷自然克化。此所謂妙合而凝者也。
方
紅豆丸
(出瑞竹堂)
治臟腑泄瀉。名為飧泄。
麥(炒)半夏(湯洗七次)砂仁神曲(各一兩半炒)砂(醋化)甘草青皮(去瓤)陳皮郁金紅豆藿香棠球(炒)蓬術(shù)(各三兩煨)良姜蓽茇(各二兩)丁香(半兩不見火)上為末。水煮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每清晨空心下。病甚者日進
桂心丸
(出圣濟總錄)
治脾胃氣虛。飧泄不止。飲食不消。腹鳴。腹內(nèi)痛
。
桂(去粗皮)赤茯苓(去黑皮)赤石脂(各三兩)黃連(去須一兩)麥(炒)神曲(炒)石斛(去根)干姜人參當歸(切焙)附子(炮裂去皮臍)蜀椒(去目并合口炒出汗)龍骨(各半兩)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招呐葡?。日午再服。
高良姜湯
(出圣濟總錄)
治脾胃寒氣。久為飧泄。下痢嘔逆。腹內(nèi)痛。
高良姜木香赤茯苓(去黑皮)檳榔(銼)人參(各三分)肉豆蔻(去殼)吳茱萸(湯浸焙炒)陳橘皮(湯浸去白炒各半兩)干姜(炮一分)縮砂蜜(去皮半兩)上搗篩。每服四
干姜丸
(出圣濟總錄)
治飧泄色白。食不消化。
干姜(炮)黃連(去須炒各一兩半)上為末。先以酒一升。微火煎候可丸。即丸如桐子大??招拿罪嬒氯?。日午再服。一方治氣痢瀉。里急后重。為末空心酒調(diào)服。
蓽茇散
(出圣濟總錄)
治飧泄氣脹。滿不下食。
蓽茇(一兩)肉豆蔻(去殼半生半煨一兩)干姜(炮半兩)白術(shù)(三分)甘草(半生半炙銼半兩)木香(半生半炒一兩)訶黎勒(半生半炮去核一兩)上為散。每服二錢??招拿罪嬚{(diào)下。日晚再服。
木香散
(出圣濟總錄)
治腸胃冷氣。飧泄不止。
木香阿膠(炙燥)訶黎勒(泡去核)黃連(去須炒半兩)干姜(炮)吳茱萸(湯浸焙炒)龍骨(各一分)上為散。每服三錢??招拿罪嬚{(diào)下。日晚再服。
地榆湯
(出圣濟總錄)
治腸胃寒氣。飧泄無度。或下黃水腹痛。
地榆濃樸(去粗皮生姜汁炙)當歸(切焙各三分)艾葉(炒)吳茱萸(湯浸炒)高良姜(
姜米散
(出圣濟總錄)
治脾胃氣虛。腹脹飧泄。困劣。暖藥即嘔逆。食飲不
下。
陳米(一升用生姜二片取汁浸米焙搗篩為末炒令黃)草豆蔻(十枚煨去皮)甘草(銼炙)肉豆蔻(十枚去殼)陳橘皮(去白炒)燒鹽(各一兩炒)上研散。每服二錢。
沸湯點服。不拘時候。
雞舌香散
(出直指方)
治飧泄生冷久為冷積。
良姜辣桂香附(凈洗)天臺烏藥益智仁(各一兩)甘草(炙兩半)上為末。
每服二錢。入炒鹽沸湯點吞感應(yīng)丸。
白術(shù)湯
(出宣明論)
治風冷入中。飧泄不止。脈虛而細。日夜數(shù)行??谏喔?/p>
燥。肚腹疼痛。飧泄癥。主冷。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清濁交錯。食不化而清谷矣。
白術(shù)濃樸(去粗皮銼姜汁炙)當歸(切焙)龍骨(各一兩)熟艾(炒各半兩)上搗篩。每服四錢。水一盞。入姜兩片。同煎七分。去滓??招娜胀頊胤?。
干姜丸(出圣濟總錄)治腸胃風冷。飧泄注下。腹痛不止。
干姜(炮)濃樸(去粗皮姜汁炙)當歸(切焙各三分)阿膠(炙燥)龍骨(各一兩)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招臈棞?。
豆蔻散
(出圣濟總錄)
治飧泄。水谷不分。溫脾、止腹痛、進食。
草豆蔻(去皮)干姜甘草陳橘皮(湯浸去白)高良姜上等分銼碎。都作一處。
用胡餅劑裹。炭內(nèi)炮令黃熟。取出面。搗為散。每服二錢。陳米飲調(diào)下。食前服。
茯苓湯
(出圣濟總錄)
治飧泄。水谷完出。
赤茯苓(去黑皮)黃連(去須炒)濃樸(去粗皮生姜汁炙各一兩)干姜(炮半兩)上搗篩。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八分。去滓??招娜瘴鐪胤?。
治飧泄滑痢不止。
(一名茯苓木香散出百一選方)白茯苓(二兩)南木香(半兩紙裹炮)上為末。紫蘇、木瓜煎湯調(diào)二錢。
茱萸湯
(出圣惠方)
治飧泄。水谷不化。及諸色痢。亦治水瀉。腹痛腸鳴。
吳茱萸(湯浸焙干炒)黃連(去須炒等分)上搗篩。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空心溫服。不止再服。一方飯和丸。粥飲下三十丸。
防風芍藥湯治泄痢。飧泄。身熱脈弦。腹痛、頭痛、而微汗。法云。瀉有虛實
寒熱。虛則無力。拈衣不及。便已泄出。為不能禁固也。實則數(shù)至圊而不能便。俗云
虛坐努責是也。里急后重。皆根據(jù)前法進退大承氣湯主之。一說素問曰。春傷于風。夏
生飧泄。又云久風為飧泄。飧泄者。乃水谷不化而完出。非水入胃而成。此癥不飲水
而谷完出。故名飧泄。治法于后。先以宣風散寒導之使出。錢氏方四味者是也。后服。
蒼術(shù)防風湯
蒼術(shù)(去皮四兩)麻黃(去根節(jié)四兩)防風(去蘆頭五錢)上為粗末。每服一兩。
生姜七片。水二盞煎一盞去滓。溫服。泄止后。服椒術(shù)丸。
椒術(shù)丸
蒼術(shù)(二兩)小椒(一兩去口炒)上為細末。醋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三十丸。
食前溫水下。一法惡痢久不愈者彌佳。如小兒病。丸如黍米大。
木香散內(nèi)經(jīng)曰清氣在下。則生飧泄。又曰久風入中。則為腸氣飧泄。夫脾胃土
也。其氣沖和以化為事。今清氣下降不升。則風邪久而干胃。是木賊土也。故沖和之
氣。不能化。令物完出。所謂飧泄者?;蝻嬍程^。腸胃致傷。因而水谷不化。此俗
呼之水谷痢也。法當下舉而消克之。以加減木香散主之。
木香良姜升麻(去黑腐)檳榔人參(各七錢半)肉豆蔻(煨)吳茱萸(湯洗)陳皮砂仁(各半錢)神曲(炒二錢)干姜(洗去灰炒半錢)上同為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