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附論)夫嘔者。胃氣上而不下也,譬之逼瓶小口,頓溉不入,乃升氣所礙,人病嘔吐,其理如此,吐也
方
沉香煎丸
治嘔吐,除中滿,痞氣痰逆,惡心,宿昔成積,面黃腹脹,臟腑不調(diào),水谷不化,
調(diào)順脾胃。
阿魏(醋浸開(kāi)白面同作餅炙令黃半兩)巴豆(去皮心膜研細(xì)新瓦上攤?cè)ビ捅M一分)沉香(銼)去面)青橘皮砂(去皮)煉蜜丸如綠
柴胡湯
治療兩脅妨悶。嘔逆不下食。
柴胡茯苓(各八分)橘皮人參桔梗(各六分)濃樸(八分炙)紫蘇(五分)生姜(十合,絞去滓,物之
治嘔吐厥逆,不思飲食。
白術(shù)丁香甘草(炙銼)陳橘皮(去白焙)木香(各半兩銼)大腹子(銼)枳殼(去瓤麩入生姜
白術(shù)散
治嘔吐酸水,結(jié)氣筑心。
白術(shù)茯苓(各八分)吳茱萸(四分)橘皮(六分)蓽茇(四分)檳榔(十分)人參(六分)服,每服一匕,漸
茯苓散
治脾胃虛弱,不思飲食,嘔吐。
茯苓知母白術(shù)枳殼(麩炒去瓤)人參(去蘆)甘草(微炒銼)蘆根(切)半夏(湯洗煎至七分
半夏丸
治久吐不止。
半夏(一兩)干姜(半兩)上為末,白面糊丸,如梧桐子大,不計(jì)時(shí)候,以陳皮湯下。
治嘔逆痰壅
(出本草)用若耽苗子煮汁服,亦可生搗絞汁服。
加味治中湯
(出危氏方)
治體虛感冒雨濕,嘔吐。
人參白術(shù)干姜青皮陳皮(各一兩)藿香半夏(各五錢)甘草(二錢)上銼為散,
前胡湯
治嘔吐不下食。
前胡(去蘆)麥門冬(去心焙)人參淡竹茹芍藥陳橘皮(去白焙)半夏(湯洗七次焙食前溫服
小麥湯
(出千金方)
治嘔吐不止。
小麥(一升)人參濃樸(各四兩)甘草(一兩)青竹茹(二兩半)生姜汁(二合)茯苓(
木香白術(shù)湯
(出濟(jì)生拔粹方)
治嘔而吐食,謂持實(shí)擊強(qiáng),是無(wú)積也,胃強(qiáng)而干嘔,有聲無(wú)物,脾強(qiáng)而吐食,持實(shí)
擊強(qiáng),是以腹中痛,當(dāng)以此和之,一名丁香半夏湯。
丁香木香(各一錢)半夏曲(一兩)白術(shù)(五錢)檳榔(二錢)茯苓(五錢)炙甘草(四按之不痛
療遍體煩痛,頭痛,吃食嘔逆不得食。
柴胡(十分)茯苓(八分)枳實(shí)(六分炙)生姜(八分去皮切)白術(shù)(八分)麥門冬(八分服,每服相去肉、油
和胃湯
治食飲不下,嘔逆清水,面目虛腫。
人參(二兩)茅根(一兩)甘草(炙半兩)竹茹(三分)木通(銼三分)赤茯苓(去黑皮一擘破,
丁香丸
(出傳信適用方)
治因食冷物,凝滯胃間,嘔吐不止。
大丁香(半兩)木香(三錢)胡椒(二錢)藿香(三錢)干姜(二錢)甘草(三錢)肉桂(覺(jué)痿
人參丸
治嘔吐,服后半夏丸,雖覺(jué)漸損,然病根不除,欲多合后丸,又慮毒藥不可久服,
人參白術(shù)(各五兩)生姜屑(八兩)濃樸(炙)細(xì)辛(各四兩)橘皮(三兩)桂心(二兩)二十丸,欲與
治嘔吐,積冷在胃。嘔逆不下食。
半夏(一升)小麥曲(一升)上搗半夏為散,以溲面丸如彈子大,以水煮冷面,熟則是藥成忌
柴胡知母飲
治嘔吐不下食,頭痛身熱。
柴胡(去苗一兩)知母(焙半兩)蘆根(銼三分)檳榔(一兩)人參(半兩)陳橘皮(半兩)
軟紅丸
治嘔吐冷積。
丹砂(研五錢)砒霜(研半錢強(qiáng))胭脂(一錢)巴豆(七粒取霜)上研細(xì),熔臘少許,入油放
人參(三兩)半夏(湯洗七次焙干二兩)前胡(去蘆銼一兩)鉛丹(研半兩)上細(xì)末,煮棗
豆蔻子湯
治嘔吐逆不下食,腹中氣結(jié)。
豆蔻子(七粒研碎)生姜(五兩)甘草(炙一兩)人參(一兩)上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
人參散
治吐逆,及治瀉后煩渴,常服調(diào)中和氣。
白茯苓人參(各半兩)干姜(一兩一錢)藿香木香甘草(各一錢半)黃(一錢半)
藿香安胃散
(出御藥院方)
藿香葉(一兩)半夏(二兩洗)陳皮(二兩去白)濃樸(一兩姜制)蒼術(shù)(三兩泔浸)甘草
濃樸散
治嘔吐不止,消痰下氣。
濃樸(去粗皮銼姜汁浸一宿炒四兩)甘草(銼炒二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炒六兩)生姜(二入鹽點(diǎn)服
枇杷葉散
(出本事方)
治嘔吐利膈。
枇杷葉(去毛)人參(各一錢)茯苓(半兩)茅根(二兩切)半夏(一錢切)上銼細(xì)為散,
三乙承氣湯
(出經(jīng)效良方)
治嘔吐,水漿不入,或食已即吐,六便秘,或利而不松快,時(shí)覺(jué)腹?jié)M者,或下痢赤
白而嘔吐,食不下者,或大腸、小腸、膀胱、結(jié)而不通,上為嘔吐膈食者川大黃(錦紋者用)濃樸(削去粗皮)枳殼芒硝(各半兩)甘草(一兩)上為粗末,每服大服
生蘆根飲
療嘔吐病有兩種,一者,積熱在胃,嘔逆不下食,一者,積冷在胃,亦嘔逆不下
食,二事正反,須細(xì)察之。必其食飲、寢處、將息、傷熱,又素?zé)o冷病,年壯力強(qiáng),膚
肉充滿,此則是積熱在胃,致此嘔逆。如將息、食飲、寢處、不熱,又素有冷病,年衰
力弱,膚生蘆根(切一升)麥門冬(一升去心)青竹茹(一升)生姜汁(五合)茯苓(五兩)上切,以一劑,
五味丸
治嘔吐,前生蘆根飲雖可,然未能全除者,服此。
茯苓(五兩)人參(三兩)麥門冬(一升去心)青竹茹(一升)生姜屑(六兩)上搗篩,蜜
治脾胃氣虛,嘔逆吐食。
枇杷葉(去毛)陳皮(去白瓤各等分)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姜半分,棗一枚
附子散
(出肘后方)
治冷氣嘔逆,及吐食。
上附子生去皮臍一枚,切作四片,用生姜汁五合,浸一宿,取出,火上炙干,入生姜汁浸良
紫粉丸
上針沙以醋浸一宿,去醋便帶醋炒,直候并銚子絕紅色、無(wú)煙,然后乃止,放冷,研令細(xì),用溫粥飲下之。服此藥訖,便須啜一盞粥,已不吐,如未定,再服之次定,若與小兒服,即小丸之,更隨兒大小予之。
治嘔吐不止
(出澹寮方)脾氣虛弱,多嘔吐,粥藥才食留不住,及反胃脾虛,嘔吐不止,諸上證用胡椒五十粒,雞舌香十粒,即母丁香也,并為細(xì)末,白湯半盞,調(diào)藥,送靈砂數(shù)粒,
酒磨丸
(一名效磨丸出肘后方)
治吐逆,粥飲不下,及治丈夫婦人吐逆連日不止。
上用五靈脂。狗膽汁和丸,如雞頭子大,每服一枚,煎熱生姜酒半升磨化,再湯熨極熱,先手
治嘔吐不止者
(出經(jīng)驗(yàn)良方)上用來(lái)復(fù)丹,以湯泡半夏為末,一同研和為丸,生姜湯下五十丸,立止。
治水逆嘔吐。
(出經(jīng)效良方)上用生料五苓散,去桂、煎熟去滓,入生姜自然汁,細(xì)細(xì)服之。
小半夏加茯苓湯
治水氣嘔吐。
半夏(一升)生姜(半斤)茯苓(三兩一方四兩)上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溫再服,
治嘔吐,大便秘結(jié),虛冷者。
上用靈砂,或養(yǎng)正丹,溫而利之,又蘇合香丸用四分,感應(yīng)丸用六分,夾研作細(xì)丸,姜汁泡取粒
治嘔吐百藥不瘥。
上用生姜一兩,切綠豆大,醋漿七合,銀器煎取四合,空腹和滓旋呷之。
治嘔吐,風(fēng)氣,又吐后轉(zhuǎn)筋。
上將木瓜煮汁飲之甚良,若腳膝筋急痛,煮木瓜令爛,研作漿粥糕,令裹痛處,冷易,一宿
小藿香散
治心下悶亂,嘔吐不止,水漿不入,有熱結(jié)者服之。
丁香干姜枇杷葉藿香葉赤茯苓甘草上各等分為散,每服三錢,水二盞,生姜三
人參飲
治嘔不能食。
人參(八分)濃樸(六分炙)橘皮(六分)白術(shù)生姜(各八分)上切以水四大升,煮取一
又凡服湯嘔逆,不入腹者方。
上先單煮炙甘草三兩,以水三升,煮取二升服之,得吐但更服,不吐益好,消息定,然后服
犀角人參飲子
治嘔逆,胃氣虛邪風(fēng)熱,不下食。
犀角人參(各二兩)薤白(五兩)粟米(一合)上咀,以水四升半,煮取一升七合,下
治嘔吐,胸膈痞滿不通。
(出百一選方)枳實(shí)(去瓤)白茯苓(銼各半分)上煎四味大理中丸一丸,作一服,或俞仙人降氣湯十五味
治嘔吐。
(出肘后方)白檳榔(一棵煨)橘皮(一分炙為末)上以水一盞煎半盞服。
治天行后,嘔逆不下食,食入即出。
上取羊肝如食法,作生淡食,不過(guò)三度即止。
療、無(wú)故嘔逆酸水不止,或連三五口,每食后如此。
上用羊屎十顆,好酒兩合,煎取一合,頓服即愈,如未定更服,看病者大小加減之,六七歲
治嘔逆不能食。
(出肘后方)上訶黎勒皮二兩,去核搗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服二十丸,日二服,一方用訶子去核
治天行嘔逆,不可食,食即吐。
上以雞卵一枚,煮三五沸取出,以水浸之,外熱內(nèi)熱則吞之良。
治嘔及嘔噦。
(出肘后方)上麻仁三兩杵熬以水,研取汁,著少鹽吃立效。
治嘔。
上用白麻油一大合,清油半升,煎取三合,冷熱得所,頓服。
胡椒丸
(出澹寮方一名半夏丸)胡椒(二十一粒)丁香(十四粒)半夏(七粒湯浸去滑)上為細(xì)末,生姜自然汁丸,如雞頭嚼下
治吐逆。
丁香木香白術(shù)半夏干姜上各等分為末,姜汁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二十丸,
金花丸
治吐食而脈弦者,由肝乘于脾胃而吐,乃由脾胃之虛,宜治風(fēng)安脾半夏(二兩洗)檳榔(二錢)雄黃(一錢半)上為末,姜汁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生姜
治食后多吐,欲作反胃。
澤瀉白術(shù)茯苓(各等分)上為細(xì)末,每服一錢,湯調(diào)溫服。
治止吐。
人參(二兩)橘皮(三兩)生姜(一兩)上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溫三服。
治食已吐其食方。
(出千金方)大黃(四兩)甘草(二兩)上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
青金丹
(出本事方一名的奇方)
治一切吐逆,不問(wèn)虛實(shí)冷熱,霍亂、反胃,并皆治之。
水銀(八錢)生硫黃(一錢別研)上入無(wú)油銚內(nèi),用慢火化開(kāi),以柳木篦子撥炒,或有煙焰姜、
理中散
治食后吐酸水,食羹粥醋劇。
干姜吳茱萸上等分為散,酒服一劑,每日分溫三服,勿冷服。
干姜甘草湯
(出直指方)
療吐逆,水米不下,及脾胃中冷痛。
干姜(三分炮)甘草(一分炙)上切以水二合,煎取一合,去滓頓服,則定,少間與粥則不
治食飲輒吐方。
(出千金方)上頓服生熟湯三升,即止。
治吐逆立效。
(出肘后方)上用上好黃丹四兩整,仔細(xì)篩過(guò),用好醋半升,同內(nèi)煎令干,卻用炭火三秤,就銚內(nèi)透絕碧靈
治吐
上用生犀角末,每服五分,用新汲水調(diào)下瘥。
(出肘后方)上燒鹿角灰二兩,人參一兩,搗末,調(diào)勻,每日三服,每服一錢匕。
(出肘后方)上用五倍子,焙一個(gè),生一個(gè),同甘草為末,米飲調(diào)下。
治吐逆不止。
(出肘后方)上用半夏一撮,用水一盞煎,不可多飲,不可溫服,其吐即止。
上用益元散一兩,加清油半合,酸漿水一處煎,用銀釵順攪一二沸,服之。
治寒熱嘔逆,少氣,心下堅(jiān)聚,膨不得食,寒熱消渴。
前胡生姜(各三兩)甘草樸硝(湯下)大黃(別浸各二兩)芍藥茯苓麥門冬當(dāng)歸半夏滑石石膏栝蔞根黃芩附子人參(各一兩)上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
大養(yǎng)胃湯
(出三因方)
治飲食傷脾,宿谷不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上氣復(fù)熱,四肢逆冷,三焦不調(diào),
及脾虛,寒氣在上,憂氣在下,二氣并爭(zhēng),但出不入,嘔不得食。
濃樸(去皮)生姜(各二兩銼)白術(shù)、肥棗(各三兩銼同上三味炒)山藥人參川芎橘當(dāng)歸五味子藿香甘草枇杷葉(刷去毛姜炙)黃(各一兩)上銼為散,每服四盞半,生姜三片,棗二枚,煎七分,去滓空腹服,或?yàn)榧?xì)末,米飲調(diào)下亦得。
半夏湯
治逆氣,心中煩悶,氣滿嘔吐,氣上攻,一名小半夏茯苓湯。
半夏(一升)生姜(一升)茯苓桂心(各五兩)上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治肺氣逆,嘔吐噦逆而渴。
(出肘后方)上用枇杷葉煎湯服,生嚼亦可,一方治卒干嘔,取一斤火微炙,粗布拭去毛,水一斗煮取三
勻理湯
治體虛上氣壅盛,中脘痞塞,嘔吐,水飲不入,其證急速。
上用木香勻氣散,合理中湯,鹽湯調(diào)服方寸匕。
風(fēng)引獨(dú)活湯
獨(dú)活、茯苓、甘草(各三兩)升麻(一兩半)人參桂心防風(fēng)芍藥當(dāng)歸黃干姜附子(各三兩)大豆(一升)上咀以水九升,清酒三升,煮三升半,分四服,相去如人二十里久,更進(jìn)一服。
藿香散
治風(fēng)邪入胃,嘔吐自汗,或身疼。
人參(五錢)濃樸藿香陳皮(上一兩)半夏(五錢)芍藥(一兩)官桂粉草(各五錢)
藿香正氣散
(出指南方)
治傷寒陰證,憎寒惡風(fēng),逐令胸膈噎塞,脅肋膨脹,心下堅(jiān)痞,吐痢嘔逆,怠惰嗜
臥,不思飲食,風(fēng)邪入胃嘔吐。
半夏曲川濃樸(制各三錢)藿香葉橘紅(各一兩)甘草(炙七錢)上銼為散,每服三錢
大枳殼丸
治一切酒食所傷,胸膈痞悶,脅肋脹滿,心腹疼痛,飲食不消,痰逆嘔吐,噫腐吞
酸,飲食遲化,并宜服之。
枳殼(麩炒)茯苓(去皮)白術(shù)濃樸(姜制)半夏(湯洗)人參木香青皮(去瓤)檳生姜(半兩)牽汁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生姜湯下,食后服。
茯苓湯
治憂怒兼并,氣攻血溢,停留胃脘,喉間血腥,嘔吐食飲,及妊娠而中脘宿冷,冷
血浸脾,惡聞食氣,病名惡阻。
半夏(湯洗七次三兩)茯苓、熟地黃(一兩八錢)橘皮、細(xì)辛、人參、芍藥、川芎、旋復(fù)花去滓空胃中
二陳湯
(出指南方一名治中湯)
治胸腹脹滿,因傷宿食,或吐后噫敗脾氣,加丁香、縮砂、生姜七片、烏梅一個(gè)煎
,兼療中寒,飲食不化,吞酸,食則膨脹滿嘔逆。
人參白術(shù)甘草(炙)干姜(炮)青皮陳皮(各等分)上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七分
白術(shù)丸
(出仁存方一名丁香半夏丸)
治心下溫溫常欲嘔,惡聞食臭,吞酸,由宿寒胃冷,不能運(yùn)化水谷,中緩成痰,其
關(guān)脈弦小而短,弦緊者另方治。
白術(shù)(三兩)半夏(炮)橘皮干姜(各二兩)丁香(一兩)上為末,姜汁煮糊為丸,如梧
曲術(shù)丸
治中脘有宿食留飲,酸蜇心痛,口吐清水,噯宿腐氣,飲食不入。
神曲(炒三兩)蒼術(shù)(泔浸三宿洗日干炒一兩)陳皮(一兩)上為末,生姜汁別煮神曲末糊
香靈丸
丁香、好辰砂(研各六錢)五靈脂(四錢)上香脂先研為細(xì)末,后入砂再研勻極細(xì),用
十珍餅子
治大人小兒嘔吐痰涎,粥藥難停,無(wú)問(wèn)新久必愈。
丁香沉香桂(去皮)藿香肉豆蔻吳茱萸(洗焙干)木香(各半兩)舶上硫黃、水銀小綠豆
復(fù)盆散
治胃氣不和,嘔吐不下食。
復(fù)盆子根棗(青州者去核)人參白茅根燈心半夏(湯洗七次焙)前胡(去蘆頭)白止嘔逆,心膈痰唾。(出本草)以木瓜一顆,嫩者去子,煎服之。
安胃散
開(kāi)胃和中,止嘔進(jìn)食。
人參白術(shù)半夏曲肉豆蔻(濕紙煨)橘皮、藿香、青皮、白茯苓、甘草(炙各等分)上銼為散,每服三錢,姜四片煎服。
助胃膏
治嘔吐不食。
人參白術(shù)白茯苓橘皮縮砂仁(各一分)木香丁香肉豆蔻(微煨)草果仁(各一白豆蔻(一錢)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姜三片煎湯調(diào)下。
治暴嘔逆,不下食。
用生滑石二錢匕,溫水服,急以熱粥面半盞壓之。
治時(shí)氣嘔逆,不下食。
朱砂丸
治食積吐逆。
朱砂巴豆霜(各等分)上為細(xì)末,面糊丸,如綠豆大,每粒以針刺一竅子,每粒以針穿定
一物湯
(出至道方)
治卒嘔逆,粥飲入口即吐,困弱無(wú)力。
人參(二兩拍破)上以水一大升,煎取四合,頓熱服,兼以人參汁煮粥吃,立愈,徐郎中
香銀丸
(出楊氏方)
治一切吐逆,粥藥不下者。
藿香葉(一兩)丁香(大者十枚)草豆蔻(大者四枚)附子(炮去皮臍取半)生硫黃水銀一十五
人參竹茹湯
(出衛(wèi)生家寶方)
治一切嘔逆,及治傷寒中暑等,吐嘔不止者。
人參(一兩)橘皮(一兩去白)半夏(一兩湯洗)甘草(半兩炙)新竹茹(一兩青者)上
治冷氣嘔吐,心腹疼痛。
白術(shù)(一兩)縮砂仁(二兩不見(jiàn)火)干姜(一兩)丁香(半兩不見(jiàn)火)白豆蔻(半兩去殼不一丸,米
丁香散
止嘔。
丁香十四枚,冷嘔甚者,用二十一枚,北棗十個(gè),燈心十四莖,糯米一匙許,凈洗,用水一
治服藥口苦,及欲吐逆。
(出本草)上以干柿,食少許,立止。
導(dǎo)引法
養(yǎng)生方導(dǎo)引法云,正坐,兩手向后捉腕,反向臥席,盡勢(shì)使復(fù)眩眩上下、七,左右換手亦然右蹺自愈腸胃不能受食吐逆。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附論)夫嘔者。胃氣上而不下也,譬之逼瓶小口,頓溉不入,乃升氣所礙,人病嘔吐,其理如此,吐也
方
沉香煎丸
治嘔吐,除中滿,痞氣痰逆,惡心,宿昔成積,面黃腹脹,臟腑不調(diào),水谷不化,
調(diào)順脾胃。
阿魏(醋浸開(kāi)白面同作餅炙令黃半兩)巴豆(去皮心膜研細(xì)新瓦上攤?cè)ビ捅M一分)沉香(銼)去面)青橘皮砂(去皮)煉蜜丸如綠
柴胡湯
治療兩脅妨悶。嘔逆不下食。
柴胡茯苓(各八分)橘皮人參桔梗(各六分)濃樸(八分炙)紫蘇(五分)生姜(十合,絞去滓,物之
治嘔吐厥逆,不思飲食。
白術(shù)丁香甘草(炙銼)陳橘皮(去白焙)木香(各半兩銼)大腹子(銼)枳殼(去瓤麩入生姜
白術(shù)散
治嘔吐酸水,結(jié)氣筑心。
白術(shù)茯苓(各八分)吳茱萸(四分)橘皮(六分)蓽茇(四分)檳榔(十分)人參(六分)服,每服一匕,漸
茯苓散
治脾胃虛弱,不思飲食,嘔吐。
茯苓知母白術(shù)枳殼(麩炒去瓤)人參(去蘆)甘草(微炒銼)蘆根(切)半夏(湯洗煎至七分
半夏丸
治久吐不止。
半夏(一兩)干姜(半兩)上為末,白面糊丸,如梧桐子大,不計(jì)時(shí)候,以陳皮湯下。
治嘔逆痰壅
(出本草)用若耽苗子煮汁服,亦可生搗絞汁服。
加味治中湯
(出危氏方)
治體虛感冒雨濕,嘔吐。
人參白術(shù)干姜青皮陳皮(各一兩)藿香半夏(各五錢)甘草(二錢)上銼為散,
前胡湯
治嘔吐不下食。
前胡(去蘆)麥門冬(去心焙)人參淡竹茹芍藥陳橘皮(去白焙)半夏(湯洗七次焙食前溫服
小麥湯
(出千金方)
治嘔吐不止。
小麥(一升)人參濃樸(各四兩)甘草(一兩)青竹茹(二兩半)生姜汁(二合)茯苓(
木香白術(shù)湯
(出濟(jì)生拔粹方)
治嘔而吐食,謂持實(shí)擊強(qiáng),是無(wú)積也,胃強(qiáng)而干嘔,有聲無(wú)物,脾強(qiáng)而吐食,持實(shí)
擊強(qiáng),是以腹中痛,當(dāng)以此和之,一名丁香半夏湯。
丁香木香(各一錢)半夏曲(一兩)白術(shù)(五錢)檳榔(二錢)茯苓(五錢)炙甘草(四按之不痛
柴胡湯
療遍體煩痛,頭痛,吃食嘔逆不得食。
柴胡(十分)茯苓(八分)枳實(shí)(六分炙)生姜(八分去皮切)白術(shù)(八分)麥門冬(八分服,每服相去肉、油
和胃湯
治食飲不下,嘔逆清水,面目虛腫。
人參(二兩)茅根(一兩)甘草(炙半兩)竹茹(三分)木通(銼三分)赤茯苓(去黑皮一擘破,
丁香丸
(出傳信適用方)
治因食冷物,凝滯胃間,嘔吐不止。
大丁香(半兩)木香(三錢)胡椒(二錢)藿香(三錢)干姜(二錢)甘草(三錢)肉桂(覺(jué)痿
人參丸
治嘔吐,服后半夏丸,雖覺(jué)漸損,然病根不除,欲多合后丸,又慮毒藥不可久服,
人參白術(shù)(各五兩)生姜屑(八兩)濃樸(炙)細(xì)辛(各四兩)橘皮(三兩)桂心(二兩)二十丸,欲與
半夏丸
治嘔吐,積冷在胃。嘔逆不下食。
半夏(一升)小麥曲(一升)上搗半夏為散,以溲面丸如彈子大,以水煮冷面,熟則是藥成忌
柴胡知母飲
治嘔吐不下食,頭痛身熱。
柴胡(去苗一兩)知母(焙半兩)蘆根(銼三分)檳榔(一兩)人參(半兩)陳橘皮(半兩)
軟紅丸
治嘔吐冷積。
丹砂(研五錢)砒霜(研半錢強(qiáng))胭脂(一錢)巴豆(七粒取霜)上研細(xì),熔臘少許,入油放
人參丸
治嘔吐不下食。
人參(三兩)半夏(湯洗七次焙干二兩)前胡(去蘆銼一兩)鉛丹(研半兩)上細(xì)末,煮棗
豆蔻子湯
治嘔吐逆不下食,腹中氣結(jié)。
豆蔻子(七粒研碎)生姜(五兩)甘草(炙一兩)人參(一兩)上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
人參散
(出危氏方)
治吐逆,及治瀉后煩渴,常服調(diào)中和氣。
白茯苓人參(各半兩)干姜(一兩一錢)藿香木香甘草(各一錢半)黃(一錢半)
藿香安胃散
(出御藥院方)
治嘔吐不止。
藿香葉(一兩)半夏(二兩洗)陳皮(二兩去白)濃樸(一兩姜制)蒼術(shù)(三兩泔浸)甘草
濃樸散
治嘔吐不止,消痰下氣。
濃樸(去粗皮銼姜汁浸一宿炒四兩)甘草(銼炒二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炒六兩)生姜(二入鹽點(diǎn)服
枇杷葉散
(出本事方)
治嘔吐利膈。
枇杷葉(去毛)人參(各一錢)茯苓(半兩)茅根(二兩切)半夏(一錢切)上銼細(xì)為散,
三乙承氣湯
(出經(jīng)效良方)
治嘔吐,水漿不入,或食已即吐,六便秘,或利而不松快,時(shí)覺(jué)腹?jié)M者,或下痢赤
白而嘔吐,食不下者,或大腸、小腸、膀胱、結(jié)而不通,上為嘔吐膈食者川大黃(錦紋者用)濃樸(削去粗皮)枳殼芒硝(各半兩)甘草(一兩)上為粗末,每服大服
生蘆根飲
療嘔吐病有兩種,一者,積熱在胃,嘔逆不下食,一者,積冷在胃,亦嘔逆不下
食,二事正反,須細(xì)察之。必其食飲、寢處、將息、傷熱,又素?zé)o冷病,年壯力強(qiáng),膚
肉充滿,此則是積熱在胃,致此嘔逆。如將息、食飲、寢處、不熱,又素有冷病,年衰
力弱,膚生蘆根(切一升)麥門冬(一升去心)青竹茹(一升)生姜汁(五合)茯苓(五兩)上切,以一劑,
五味丸
治嘔吐,前生蘆根飲雖可,然未能全除者,服此。
茯苓(五兩)人參(三兩)麥門冬(一升去心)青竹茹(一升)生姜屑(六兩)上搗篩,蜜
枇杷葉散
(出御藥院方)
治脾胃氣虛,嘔逆吐食。
枇杷葉(去毛)陳皮(去白瓤各等分)上為粗末,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生姜半分,棗一枚
附子散
(出肘后方)
治冷氣嘔逆,及吐食。
上附子生去皮臍一枚,切作四片,用生姜汁五合,浸一宿,取出,火上炙干,入生姜汁浸良
紫粉丸
治嘔吐不下食。
上針沙以醋浸一宿,去醋便帶醋炒,直候并銚子絕紅色、無(wú)煙,然后乃止,放冷,研令細(xì),用溫粥飲下之。服此藥訖,便須啜一盞粥,已不吐,如未定,再服之次定,若與小兒服,即小丸之,更隨兒大小予之。
治嘔吐不止
(出澹寮方)脾氣虛弱,多嘔吐,粥藥才食留不住,及反胃脾虛,嘔吐不止,諸上證用胡椒五十粒,雞舌香十粒,即母丁香也,并為細(xì)末,白湯半盞,調(diào)藥,送靈砂數(shù)粒,
酒磨丸
(一名效磨丸出肘后方)
治吐逆,粥飲不下,及治丈夫婦人吐逆連日不止。
上用五靈脂。狗膽汁和丸,如雞頭子大,每服一枚,煎熱生姜酒半升磨化,再湯熨極熱,先手
治嘔吐不止者
(出經(jīng)驗(yàn)良方)上用來(lái)復(fù)丹,以湯泡半夏為末,一同研和為丸,生姜湯下五十丸,立止。
治水逆嘔吐。
(出經(jīng)效良方)上用生料五苓散,去桂、煎熟去滓,入生姜自然汁,細(xì)細(xì)服之。
小半夏加茯苓湯
治水氣嘔吐。
半夏(一升)生姜(半斤)茯苓(三兩一方四兩)上以水七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溫再服,
治嘔吐,大便秘結(jié),虛冷者。
上用靈砂,或養(yǎng)正丹,溫而利之,又蘇合香丸用四分,感應(yīng)丸用六分,夾研作細(xì)丸,姜汁泡取粒
治嘔吐百藥不瘥。
上用生姜一兩,切綠豆大,醋漿七合,銀器煎取四合,空腹和滓旋呷之。
治嘔吐,風(fēng)氣,又吐后轉(zhuǎn)筋。
上將木瓜煮汁飲之甚良,若腳膝筋急痛,煮木瓜令爛,研作漿粥糕,令裹痛處,冷易,一宿
小藿香散
(出本事方)
治心下悶亂,嘔吐不止,水漿不入,有熱結(jié)者服之。
丁香干姜枇杷葉藿香葉赤茯苓甘草上各等分為散,每服三錢,水二盞,生姜三
人參飲
治嘔不能食。
人參(八分)濃樸(六分炙)橘皮(六分)白術(shù)生姜(各八分)上切以水四大升,煮取一
又凡服湯嘔逆,不入腹者方。
上先單煮炙甘草三兩,以水三升,煮取二升服之,得吐但更服,不吐益好,消息定,然后服
犀角人參飲子
(出千金方)
治嘔逆,胃氣虛邪風(fēng)熱,不下食。
犀角人參(各二兩)薤白(五兩)粟米(一合)上咀,以水四升半,煮取一升七合,下
治嘔吐,胸膈痞滿不通。
(出百一選方)枳實(shí)(去瓤)白茯苓(銼各半分)上煎四味大理中丸一丸,作一服,或俞仙人降氣湯十五味
治嘔吐。
(出肘后方)白檳榔(一棵煨)橘皮(一分炙為末)上以水一盞煎半盞服。
治天行后,嘔逆不下食,食入即出。
上取羊肝如食法,作生淡食,不過(guò)三度即止。
療、無(wú)故嘔逆酸水不止,或連三五口,每食后如此。
上用羊屎十顆,好酒兩合,煎取一合,頓服即愈,如未定更服,看病者大小加減之,六七歲
治嘔逆不能食。
(出肘后方)上訶黎勒皮二兩,去核搗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空心服二十丸,日二服,一方用訶子去核
治天行嘔逆,不可食,食即吐。
上以雞卵一枚,煮三五沸取出,以水浸之,外熱內(nèi)熱則吞之良。
治嘔及嘔噦。
(出肘后方)上麻仁三兩杵熬以水,研取汁,著少鹽吃立效。
治嘔。
上用白麻油一大合,清油半升,煎取三合,冷熱得所,頓服。
胡椒丸
(出澹寮方一名半夏丸)胡椒(二十一粒)丁香(十四粒)半夏(七粒湯浸去滑)上為細(xì)末,生姜自然汁丸,如雞頭嚼下
丁香丸
(出傳信適用方)
治吐逆。
丁香木香白術(shù)半夏干姜上各等分為末,姜汁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二十丸,
金花丸
(出濟(jì)生拔粹方)
治吐食而脈弦者,由肝乘于脾胃而吐,乃由脾胃之虛,宜治風(fēng)安脾半夏(二兩洗)檳榔(二錢)雄黃(一錢半)上為末,姜汁浸蒸餅為丸,如梧桐子大,生姜
白術(shù)散
(出本事方)
治食后多吐,欲作反胃。
澤瀉白術(shù)茯苓(各等分)上為細(xì)末,每服一錢,湯調(diào)溫服。
人參飲
治止吐。
人參(二兩)橘皮(三兩)生姜(一兩)上切,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五合,分溫三服。
治食已吐其食方。
(出千金方)大黃(四兩)甘草(二兩)上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
青金丹
(出本事方一名的奇方)
治一切吐逆,不問(wèn)虛實(shí)冷熱,霍亂、反胃,并皆治之。
水銀(八錢)生硫黃(一錢別研)上入無(wú)油銚內(nèi),用慢火化開(kāi),以柳木篦子撥炒,或有煙焰姜、
理中散
治食后吐酸水,食羹粥醋劇。
干姜吳茱萸上等分為散,酒服一劑,每日分溫三服,勿冷服。
干姜甘草湯
(出直指方)
療吐逆,水米不下,及脾胃中冷痛。
干姜(三分炮)甘草(一分炙)上切以水二合,煎取一合,去滓頓服,則定,少間與粥則不
治食飲輒吐方。
(出千金方)上頓服生熟湯三升,即止。
治吐逆立效。
(出肘后方)上用上好黃丹四兩整,仔細(xì)篩過(guò),用好醋半升,同內(nèi)煎令干,卻用炭火三秤,就銚內(nèi)透絕碧靈
治吐
上用生犀角末,每服五分,用新汲水調(diào)下瘥。
治嘔吐。
(出肘后方)上燒鹿角灰二兩,人參一兩,搗末,調(diào)勻,每日三服,每服一錢匕。
治嘔吐不止。
(出肘后方)上用五倍子,焙一個(gè),生一個(gè),同甘草為末,米飲調(diào)下。
治吐逆不止。
(出肘后方)上用半夏一撮,用水一盞煎,不可多飲,不可溫服,其吐即止。
治吐
上用益元散一兩,加清油半合,酸漿水一處煎,用銀釵順攪一二沸,服之。
前胡湯
(出千金方)
治寒熱嘔逆,少氣,心下堅(jiān)聚,膨不得食,寒熱消渴。
前胡生姜(各三兩)甘草樸硝(湯下)大黃(別浸各二兩)芍藥茯苓麥門冬當(dāng)歸半夏滑石石膏栝蔞根黃芩附子人參(各一兩)上咀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
大養(yǎng)胃湯
(出三因方)
治飲食傷脾,宿谷不化,朝食暮吐,暮食朝吐,上氣復(fù)熱,四肢逆冷,三焦不調(diào),
及脾虛,寒氣在上,憂氣在下,二氣并爭(zhēng),但出不入,嘔不得食。
濃樸(去皮)生姜(各二兩銼)白術(shù)、肥棗(各三兩銼同上三味炒)山藥人參川芎橘當(dāng)歸五味子藿香甘草枇杷葉(刷去毛姜炙)黃(各一兩)上銼為散,每服四盞半,生姜三片,棗二枚,煎七分,去滓空腹服,或?yàn)榧?xì)末,米飲調(diào)下亦得。
半夏湯
(出千金方)
治逆氣,心中煩悶,氣滿嘔吐,氣上攻,一名小半夏茯苓湯。
半夏(一升)生姜(一升)茯苓桂心(各五兩)上咀,以水八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治肺氣逆,嘔吐噦逆而渴。
(出肘后方)上用枇杷葉煎湯服,生嚼亦可,一方治卒干嘔,取一斤火微炙,粗布拭去毛,水一斗煮取三
勻理湯
(出危氏方)
治體虛上氣壅盛,中脘痞塞,嘔吐,水飲不入,其證急速。
上用木香勻氣散,合理中湯,鹽湯調(diào)服方寸匕。
風(fēng)引獨(dú)活湯
獨(dú)活、茯苓、甘草(各三兩)升麻(一兩半)人參桂心防風(fēng)芍藥當(dāng)歸黃干姜附子(各三兩)大豆(一升)上咀以水九升,清酒三升,煮三升半,分四服,相去如人二十里久,更進(jìn)一服。
藿香散
(出危氏方)
治風(fēng)邪入胃,嘔吐自汗,或身疼。
人參(五錢)濃樸藿香陳皮(上一兩)半夏(五錢)芍藥(一兩)官桂粉草(各五錢)
藿香正氣散
(出指南方)
治傷寒陰證,憎寒惡風(fēng),逐令胸膈噎塞,脅肋膨脹,心下堅(jiān)痞,吐痢嘔逆,怠惰嗜
臥,不思飲食,風(fēng)邪入胃嘔吐。
半夏曲川濃樸(制各三錢)藿香葉橘紅(各一兩)甘草(炙七錢)上銼為散,每服三錢
大枳殼丸
(出御藥院方)
治一切酒食所傷,胸膈痞悶,脅肋脹滿,心腹疼痛,飲食不消,痰逆嘔吐,噫腐吞
酸,飲食遲化,并宜服之。
枳殼(麩炒)茯苓(去皮)白術(shù)濃樸(姜制)半夏(湯洗)人參木香青皮(去瓤)檳生姜(半兩)牽汁面糊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生姜湯下,食后服。
茯苓湯
(出三因方)
治憂怒兼并,氣攻血溢,停留胃脘,喉間血腥,嘔吐食飲,及妊娠而中脘宿冷,冷
血浸脾,惡聞食氣,病名惡阻。
半夏(湯洗七次三兩)茯苓、熟地黃(一兩八錢)橘皮、細(xì)辛、人參、芍藥、川芎、旋復(fù)花去滓空胃中
二陳湯
(出指南方一名治中湯)
治胸腹脹滿,因傷宿食,或吐后噫敗脾氣,加丁香、縮砂、生姜七片、烏梅一個(gè)煎
,兼療中寒,飲食不化,吞酸,食則膨脹滿嘔逆。
人參白術(shù)甘草(炙)干姜(炮)青皮陳皮(各等分)上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七分
白術(shù)丸
(出仁存方一名丁香半夏丸)
治心下溫溫常欲嘔,惡聞食臭,吞酸,由宿寒胃冷,不能運(yùn)化水谷,中緩成痰,其
關(guān)脈弦小而短,弦緊者另方治。
白術(shù)(三兩)半夏(炮)橘皮干姜(各二兩)丁香(一兩)上為末,姜汁煮糊為丸,如梧
曲術(shù)丸
治中脘有宿食留飲,酸蜇心痛,口吐清水,噯宿腐氣,飲食不入。
神曲(炒三兩)蒼術(shù)(泔浸三宿洗日干炒一兩)陳皮(一兩)上為末,生姜汁別煮神曲末糊
香靈丸
(出本事方)
治嘔吐不止。
丁香、好辰砂(研各六錢)五靈脂(四錢)上香脂先研為細(xì)末,后入砂再研勻極細(xì),用
十珍餅子
(出御藥院方)
治大人小兒嘔吐痰涎,粥藥難停,無(wú)問(wèn)新久必愈。
丁香沉香桂(去皮)藿香肉豆蔻吳茱萸(洗焙干)木香(各半兩)舶上硫黃、水銀小綠豆
復(fù)盆散
治胃氣不和,嘔吐不下食。
復(fù)盆子根棗(青州者去核)人參白茅根燈心半夏(湯洗七次焙)前胡(去蘆頭)白止嘔逆,心膈痰唾。(出本草)以木瓜一顆,嫩者去子,煎服之。
安胃散
(出直指方)
開(kāi)胃和中,止嘔進(jìn)食。
人參白術(shù)半夏曲肉豆蔻(濕紙煨)橘皮、藿香、青皮、白茯苓、甘草(炙各等分)上銼為散,每服三錢,姜四片煎服。
助胃膏
(出直指方)
治嘔吐不食。
人參白術(shù)白茯苓橘皮縮砂仁(各一分)木香丁香肉豆蔻(微煨)草果仁(各一白豆蔻(一錢)上為末,煉蜜丸如彈子大,每服一丸,姜三片煎湯調(diào)下。
治暴嘔逆,不下食。
用生滑石二錢匕,溫水服,急以熱粥面半盞壓之。
半夏湯
治時(shí)氣嘔逆,不下食。
朱砂丸
治食積吐逆。
朱砂巴豆霜(各等分)上為細(xì)末,面糊丸,如綠豆大,每粒以針刺一竅子,每粒以針穿定
一物湯
(出至道方)
治卒嘔逆,粥飲入口即吐,困弱無(wú)力。
人參(二兩拍破)上以水一大升,煎取四合,頓熱服,兼以人參汁煮粥吃,立愈,徐郎中
香銀丸
(出楊氏方)
治一切吐逆,粥藥不下者。
藿香葉(一兩)丁香(大者十枚)草豆蔻(大者四枚)附子(炮去皮臍取半)生硫黃水銀一十五
人參竹茹湯
(出衛(wèi)生家寶方)
治一切嘔逆,及治傷寒中暑等,吐嘔不止者。
人參(一兩)橘皮(一兩去白)半夏(一兩湯洗)甘草(半兩炙)新竹茹(一兩青者)上
白術(shù)丸
(出衛(wèi)生家寶方)
治冷氣嘔吐,心腹疼痛。
白術(shù)(一兩)縮砂仁(二兩不見(jiàn)火)干姜(一兩)丁香(半兩不見(jiàn)火)白豆蔻(半兩去殼不一丸,米
丁香散
(出衛(wèi)生家寶方)
止嘔。
丁香十四枚,冷嘔甚者,用二十一枚,北棗十個(gè),燈心十四莖,糯米一匙許,凈洗,用水一
治服藥口苦,及欲吐逆。
(出本草)上以干柿,食少許,立止。
導(dǎo)引法
養(yǎng)生方導(dǎo)引法云,正坐,兩手向后捉腕,反向臥席,盡勢(shì)使復(fù)眩眩上下、七,左右換手亦然右蹺自愈腸胃不能受食吐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