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jì)方》 足陽明胃瘧(附論)

    作者: 朱梓

    夫足陽明胃瘧。在經(jīng)則令人先寒。灑淅寒甚。久乃熱。熱去汗出。見日月光火氣乃快然。

    當(dāng)血于

    方x

    順氣湯治足陽明胃瘧。支滿腹大。

    濃樸(去粗皮姜汁制)陳橘皮(去皮白焙)白術(shù)半夏(湯浸七次焙各一兩)干姜(炮)柴去滓

    清脾湯

    (出醫(yī)方集成)

    治胃瘧。發(fā)作有時(shí)。先覺伸欠乃作。時(shí)寒栗鼓頷振頤。

    中外皆寒。腰

    嘔。因食傷脾。停

    。或但熱不寒。或但寒濃樸(四兩姜汁制炒)烏梅(去仁)半夏(浸去滑)青皮良姜(各二兩)草果(去皮一兩)未發(fā)前常服。

    紅丸子

    (出直指方)

    治食瘧。氣滯腹脹。

    京三棱(水浸軟切片)蓬莪術(shù)(煨)青皮(去白)陳皮(去白各五兩)胡椒干姜(炮各三二

    正氣湯

    (出衛(wèi)生寶鑒方)

    治胃瘧不食。肢滿腹脹。時(shí)作寒熱。

    藿香葉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濃樸(去粗皮姜汁炙)半夏(為末生姜汁作嚼曝干)甘草(

    枳殼湯治胃瘧。心腹脹滿不食。

    枳殼(去瓤面炒三兩)濃樸(去粗皮姜汁炙)人參白術(shù)白茯苓(去黑皮各二兩)上搗篩

    藜蘆丸

    (出千金方)

    治五臟并有瘧疾。而六腑則無。獨(dú)胃腑有之。胃腑瘧者令

    旦病也。善饑藜蘆恒山皂莢牛膝(各一兩)巴豆(二十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上先熬藜蘆皂莢色膝。

    紅丸子

    (出醫(yī)方集成)

    專治食瘧。

    蓬術(shù)京三棱(醋炙各二兩)胡椒(二兩)青皮(炒香二兩)阿魏(一分醋化)上為末。別或因食

    濃樸湯治足陽明胃瘧。寒熱汗出。食則支滿腹脹。

    濃樸(去粗皮生姜汁炙二兩)白術(shù)陳皮(浸去白焙各一兩)甘草桂(去粗皮各半兩)上

    人參蜀椒湯治胃瘧腹?jié)M。

    人參(半兩)蜀椒(去目及閉口炒出汗一分)阿魏(面和餅炙三分)干姜(炮一兩)上搗如

    恒山橘皮散治胃瘧。脹滿不食。

    蒜姜酒治胃瘧。饑不能食。

    獨(dú)窠蒜(一顆)生姜(一分)上研碎。以酒半升調(diào)。去滓。未發(fā)時(shí)。旋旋服之。

    阿魏酒治胃瘧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