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jì)方》 蠱?。ǜ秸摚?/h1>

    作者: 朱梓

    內(nèi)經(jīng)謂。脾風(fēng)傳之腎經(jīng)。名曰疝瘕。少腹膀胱積熱而痛出白。一名曰蠱。夫脾受風(fēng)邪。

    傳于之精

    大沉香尊重丸方治蠱癥腹?jié)M。水腫遍身。氣逆嘔噦。喘急。小便赤澀。大便不調(diào)

    。一切中滑石(三錢)沉香丁香人參檳榔車前子葶藶(各二錢)青皮白牽牛枳實(shí)(炒)蘿卜子(六糊為米粥少腹

    無價散治諸般蠱氣。

    青皮陳皮桑白皮(炒)豬苓車前子(焙)澤瀉續(xù)隨子甜葶藶(炒)樟柳根大戟服三錢。

    檳榔散治男子?jì)D人蠱氣。及下元腿膝虛腫。

    檳榔白茯苓白附子白術(shù)芫花蓬術(shù)大戟甘遂黑牽牛巴戟青皮京三棱(上水。

    二更煎升麻湯下。取面上水。三更煎赤小豆湯下。取手上水。四更煎桑白皮湯下。取肚中水。五更煎茶酒下。取膜中水。

    治蠱證

    茯苓(二兩)茯神(二兩)豬苓(一兩)干山藥(三兩)人參(三兩)白酒曲(半兩)神曲咀作片子。水蔥頭自

    拓腫神應(yīng)丸治男子?jì)D人諸腫蠱毒。肚脹如鼓。脾癖。癥瘕。氣塊。上喘氣急???/p>

    嗽喘息不三棱莪術(shù)青皮(各一兩)干漆(燒一兩)芫花(七錢半)大戟(一錢)砂(一錢)巴碾蘿至

    肉蓯蓉丸治蠱病。小腹冤熱而痛。便溺出白。

    肉蓯蓉(去皮酒浸焙)白茯苓(去皮)黃(銼)澤瀉五味子龍骨牡蠣(火研)當(dāng)日午

    萬安散治蠱病。

    大黃雷丸木香(各一兩)苦葶藶樟柳根(各半兩)黑牽牛白牽牛(各一兩半)檳榔

    大建中湯

    (出宣明論)

    治蠱病。小腹急脹痛。便溺失精。溲而出白液。

    黃(銼)遠(yuǎn)志(去心)當(dāng)歸(去蘆頭)澤瀉(各三兩銼焙)芍藥(炒)人參龍骨甘草盞。

    澤瀉丸治蠱病。小腹冤熱而痛。精氣不守。溲便出白。

    澤瀉(銼)補(bǔ)骨脂(炒)巴戟天(去心)五味子(焙)石斛(去根)赤芍藥人參甘草(各一

    干地黃丸治蠱病。精氣不守。便溺出白。小腹冤熱而痛。

    熟地黃(焙半兩)鐘乳粉(半兩)龍骨菟絲子(酒浸一宿別搗)磁石(火醋碎七次)芍鹽湯

    無憂散

    (出儒門事親)

    治腹肚蠱脹。大便不利。

    木香(半兩)白術(shù)(半兩)桑白皮陳皮木通(銼)黃(各半兩銼)官桂(半兩一方

    療氣忽發(fā)滿胸急者方。

    豬腎(一具去脂膜)桑根白皮(五兩)茯苓(四兩)澤漆葉(三兩)防己(三兩)澤瀉(三以水一斗三升忌酢物。

    又方

    甘遂(炒一兩半)赤茯苓(去皮)郁李仁(浸去皮尖研)黃芩(去黑心)杏仁(湯浸去皮尖搗篩。

    每服以

    療氣忽發(fā)滿胸急者。

    桑白皮(四兩)橘皮(四兩)杏仁(三兩)甘遂(三兩)澤瀉(三兩)黃芩(四兩)赤小豆

    又方

    青羊腎(一具)桑根白皮(四兩)茯苓(四兩)橘皮(三兩)李根白皮(四兩)黃(三兩)忌酢物。

    黃丸

    (出圣濟(jì)總錄)

    治水氣。消腫定喘。

    黃(銼)甘遂(炒)青橘皮(浸焙去白)麥大戟(炒)上為末。煉蜜丸。

    如梧桐子

    苦葶藶丸

    (出圣濟(jì)總錄)

    治水氣喘急。小便赤澀。腰腿浮腫。不得眠臥。

    苦葶藶(紙上炒一兩三分)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研三錢)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四錢)防五味為

    仙方萬安散治男子?jì)D人。不以老幼。一切沉深積塊。氣蠱。水蠱。食蠱。小腸膀

    胱奔豚。疝氣偏墜。木腎。香港腳。十膈五噎。翻胃吐食。脾痛氣喘。痰飲咳嗽。肺脹。

    吐血咯血淋血

    積聚。

    黑牽牛(三兩生熟各半熟黃色不用焦黃)雷丸(三個生用)大黃(二兩生用)管仲(三兩)生姜三片各樣不忌魚

    治男子?jì)D人蠱氣。及下元腿膝虛腫。

    豬苓茯苓漢防己木通陳皮(各等分)上為末。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用燈心十莖同

    權(quán)木丸治男子?jì)D人。通身蠱脹。不能動作。

    南康蛤粉(一兩)豬苓(半兩)澤瀉(半兩)真平胃散(一兩)上為細(xì)末同平胃散蛤粉和勻下。

    四妙丸

    (出危氏方)

    治氣血滯于腹內(nèi)。蠱脹如鼓。坐臥喘急不安。

    枳殼(四兩去穣切作兩脂面大塊分四處一兩用蒼術(shù)炒去蒼術(shù)一兩用蘿卜子一兩同炒黃去蘿卜味藥

    中經(jīng)丸治蠱脹。中虛腫滿。不思飲食。

    神曲(炒)干姜(炮各一兩)麥(炒一兩)吳茱萸(半兩湯洗七次焙干)上為細(xì)末。

    苦蒿梨丸治水蠱氣。

    苦蒿梨木香蘿卜子(各等分)上為細(xì)末。酒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二十丸。

    空心溫

    朱砂守病丸專治積聚。一切蠱氣。返食證。

    人言(一兩)巴豆(去皮燒熟一兩)芫花(一兩醋炙)上為細(xì)末。如皂角子大。

    每服三丸。

    治蠱脹

    用皂角剪丸二兩重。宣瀉五六次。后用香綿散。

    香綿散

    生漆滓(一兩半)春蠶綿(三兩重)麝香(五錢)上以漆滓放在鐵鍋炒做灰。綿用剪細(xì)。入

    枳殼丸治蠱脹。

    枳殼芫花(各等分)上用釅醋浸芫花透。將醋再煮枳殼爛。擂芫花末。和為丸。如梧桐子

    治蠱

    用雞屎醴酒。調(diào)服之。

    消蠱湯

    (出直指方)

    治氣作蠱脹。但腹?jié)M。而四肢頭面不腫。

    紫蘇莖葉縮砂肉豆蔻枳殼青皮陳皮京三棱蓬術(shù)檳榔辣桂白豆蔻仁蓽銼。每服三錢

    石燕子丸治婦人男子。氣蠱血蠱之疾。

    石燕子(四個)木通大戟海金砂石葦苦楝根豬苓海藻扁竹茴香白牽牛大。

    奪命方丹治氣蠱。勞蠱。血蠱。筋蠱。水蠱。

    麝香(一錢半)大黃(生用五錢)黑牽牛(半兩)甘遂(二錢)澤瀉(半兩)香附子(二錢)之。此藥后三大便

    香棗丸

    (出瑞竹堂方)

    治蠱氣。腹?jié)M。蠱病有十種皆可服。

    用苦丁香為細(xì)末。用熟棗肉和搗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煎棗湯送下??招姆?。

    三服

    治蠱氣方

    用環(huán)腸草不拘多少。曬干為末。水煎服。以小便通利為度。

    五蠱丸

    (出圣濟(jì)總錄)

    治百病。及諸蠱病。

    雄黃椒目(炒)莽草真珠(研)巴豆(出油盡)芫花(醋浸炒焦)鬼臼礬石(燒令汁斑蝥(去翅增一丸。以不浸。

    酒服桔臾即蘇之且謂病洪腫凡煎防各取一字橘紫防榔

    紫蘇煮散

    (出圣濟(jì)總錄)

    治水氣。

    紫蘇葉防己(去皮)桑根白皮(切)白術(shù)(銼碎各等分)上為散。如茶法煎三兩沸。

    臍熱蠱脹

    枳殼丸

    (出衛(wèi)生寶鑒方)

    治久患五膈。氣積噎塞。氣血結(jié)滯。腹脹。成蠱。身

    瘦面黃。肚急濃樸(去皮一斤用大黃二兩生姜四兩大棗五十枚川烏一兩以水煮棗爛為度只用濃樸)枳殼(每服應(yīng)

    木香丸

    (出楊氏家藏方)

    治蠱脹。推氣退腫。

    法曲(四兩炒)干姜(一兩)肉桂(去皮一兩)砂仁(三十粒)巴豆(二十五粒去皮)木香灰酒半升浸一慢空心、日午、臨臥溫酒送下。更量虛實(shí)加減之。

    蘿卜子丸

    (出楊氏家藏方)

    治蠱氣脹滿。四肢虛腫。上氣喘急。小便秘澀。

    蘿卜子(四兩炒令黃)雷丸(二兩炒黃)白附子(一兩半去黑皮)檳榔(半兩)陳橘皮(去十丸。

    橘皮

    又周益公陰德錄治蠱腫秘方。

    (永類鈐方)用膽礬治水腫。以出于信州或蒲州明亮如翠璃似鴨嘴者為佳。用米醋煮制。勝針鐵矣。

    蓋膽此妙水氣

    縮砂飲

    (出朱氏集驗(yàn)方)

    治氣脹氣蠱等病如神。

    蘿卜子(研自然汁浸縮砂炒干又浸又炒不壓蘿卜浸數(shù)日炒干)上以縮砂為細(xì)末。每服一大錢

    治蠱病

    (出本草)用薺花根搗末。以飲服方寸匕。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