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附論)夫人一日一夜。凡一萬三千五百息。呼隨陽出。氣于是升。吸隨陰入。氣于是降。一升一降氣此
方
桔梗破氣丸
(出千金方)
治氣上下。痞塞不能息。
桔梗橘皮干姜濃樸枳實細(xì)辛葶藶(各三兩)吳茱萸白術(shù)(各六兩)胡椒蜀五分)甘草大黃檳榔當(dāng)歸(各八分)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酒下日三。
有熱者空服。
治上氣
(千金方)砂細(xì)辛牛膝(各等分)上為末。氣發(fā)后酒服方寸匕。三日忌酒。余禁如藥法。
又方
(千金方)上酥(一升)獨(dú)頭蒜(五顆)上先以酥煎蒜。蒜黃出之。用生姜汁一合。共煎令熟。
空腹溫
姜麥湯
(千金方)
治上氣短氣。
生姜(五兩)小麥(一升)上以水七升。煮取汁一升。頓服。
猝得寒冷上氣方。
大棗(二十七枚)紫蘇葉莖(切一升)上以酒三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水煮亦得。
一
奔?xì)鉁?/p>
治大氣上奔胸膈間。諸病發(fā)時。迫滿短氣不得臥。劇者腹
中冷濕氣。腸鳴半夏(洗五錢)吳茱萸(炒五錢)桂(五錢)人參甘草(炙各三錢)上咀。
每服六錢
澤漆湯
(圣濟(jì)總錄)
治上氣。其脈沉者。
澤漆(三兩切細(xì)以東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去滓澄清)半夏(五錢)生姜紫菀(一作紫參)升。每服五合
麥門冬湯
(金匱方)
治火逆上氣。咽喉不利。止逆下氣。
麥門冬汁(三升)半夏(一升)粳米(三合)人參甘草(各二兩)大棗(二十枚)上以水
地黃煎
治上氣乏急。
生姜汁(半升)生地黃汁(半升)白蜜(一升)杏仁(湯去皮尖雙仁炒二兩半研)牛酥(半茯苓(去黑皮)四升半。煮取二升。去候如稀餳。以干器貯之
白前湯
治上氣。及諸氣逆。
白前(去苗土炒三分)半夏(湯浸去滑生姜汁制切五分)紫菀(去苗土焙干二分)麻黃(去兩)桂(去粗拍碎。棗二枚。水
款冬花湯
治上氣。咽中不利。
款冬花(去梗二兩)麻黃(去根節(jié)三兩)五味子(炒)半夏(湯洗去滑生姜汁制焙干各二兩)三錢。生姜半分切。
沃雪湯
治上氣不得息。咽喉不利。
上以水二升五合。先煮麥門冬生姜竹葉。至一升五合。內(nèi)散二兩。煎取一升二合。去滓分二粘滑
覆杯湯療上氣。呼吸牽纏肩脅。欲死。
麻黃(去節(jié)四兩)甘草(炙)干姜桂心貝母(各三兩)上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
分天下狀如噓唏。積日乃變上氣。服此方。加杏仁二兩與兩劑。上氣得止。
濃樸湯療上氣煩悶嘔逆。不得飲食。
濃樸(三兩炙)人參(一兩)半夏(四兩洗)生姜(八兩)茯苓甘草(炙)橘皮桂心(肉餳、生蔥、醋。
貝母湯
治上氣咽喉窒塞。短氣不得臥。腰背痛胸滿。不得食。面
色萎黃。
貝母(一兩)生姜(五兩)桂心麻黃石膏甘草(各二兩)杏仁(三十枚)半夏(五合)
降氣湯治氣不下降。大便不通。加枳殼杏仁煎此藥。流行肺氣。
(方見香港腳門一切香港腳類紫蘇子湯)
附子養(yǎng)氣湯
(醫(yī)方大成)
治久病方愈。氣上行脹滿。吐痰稠粘。服此能養(yǎng)脾
氣。療濕止嘔。
附子(三兩水浸削去皮臍切作片子)人參(切片)白術(shù)(紙裹煨切片)白茯苓(去皮各一兩)滓。
空心食
清中湯
(十便良方)
治上氣虛壅。精神倦怠。頭目不爽。
菖蒲(家生者刮去皮須切片米汁浸三伏時漉去苦水秤八兩)生姜(五兩不去皮片子)白術(shù)(兩)細(xì)辛(去干二兩)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姜一片。棗三枚去皮。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一方用
蘇子湯療上氣搶心胸。奄奄不得息。腹中脹滿。食吐。
蘇子(一升)大棗(三十枚劈)半夏(三兩洗)橘皮生姜桂心(各一兩)蜀椒(二分焙
半夏湯療上氣。
半夏(洗)茯苓(各四兩)橘皮白術(shù)(各三兩)生姜(五兩)檳榔(十顆)上切。以水一忌羊
溫中湯
(圣惠方)
療上氣喘急。胸中滿。咽喉不利。氣逆搶心。
甘草(二兩炙)桂心生姜(一片切)上切。水七升半。煎取三升。分五服。忌生蔥、海藻
已試鯉魚湯
(一名杏仁散)
療上氣喘急。胸中滿悶。咽喉不利。
杏仁(去皮尖)貝母桂心(各二兩)橘皮人參甘草(炙)濃樸(炙)麻黃(去節(jié))茯上切。以水二斗煮魚菘菜、醋物、羊肉
上氣二物散
麻黃(一斤去節(jié))杏仁(一百枚去皮尖雙仁)上藥各別搗合和。細(xì)篩為散。上氣發(fā)時。服方
柴胡五味湯療肺痰氣。上氣、氣急及咳。
柴胡(五兩)五味子橘皮紫菀貝母杏仁(去皮尖雙仁者熬各三兩)麻黃(四兩去節(jié))竹葉一兩
療上氣急滿。坐臥不安方。
上用鱉甲一大兩。炙令黃。細(xì)搗為散。取燈心一握。水二升。煎取五合。食前服一錢匕。
食
綠云湯治上氣。利頭目。辟風(fēng)邪。
新嫩柏葉(一斤不用墳?zāi)股先ネ羶裘足锝呷杖缭诜袦珒?nèi)淖過亦得)甘草(四兩)生姜(半
治上氣。
上以露蜂房水煎服之。
主上氣。
上以白前酒漬服之。
治下氣。止煩滿。
上用船板可作湯浴。
治下氣和五臟。
上以冬瓜煮食之。
治下氣消谷。
上以地門冬蒸若煮啖之。服之百日。則健壯。力倍于術(shù)及黃精也。一作散。并搗絞取汁。
服
治下氣消谷。去痰癖。令人肥健。
上用蘿卜作羹食之?;蚺谥蠛退旨迨持嗫伞R环缴g汁服。
(公元 1565 年)明.樓英(全善)著。四十卷。包括總論,臟腑疾病、傷寒、婦人、小兒、運(yùn)氣等,記載病證治法,方藥,對于金元醫(yī)家的學(xué)說收載較多。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附論)夫人一日一夜。凡一萬三千五百息。呼隨陽出。氣于是升。吸隨陰入。氣于是降。一升一降氣此
方
桔梗破氣丸
(出千金方)
治氣上下。痞塞不能息。
桔梗橘皮干姜濃樸枳實細(xì)辛葶藶(各三兩)吳茱萸白術(shù)(各六兩)胡椒蜀五分)甘草大黃檳榔當(dāng)歸(各八分)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丸。酒下日三。
有熱者空服。
治上氣
(千金方)砂細(xì)辛牛膝(各等分)上為末。氣發(fā)后酒服方寸匕。三日忌酒。余禁如藥法。
又方
(千金方)上酥(一升)獨(dú)頭蒜(五顆)上先以酥煎蒜。蒜黃出之。用生姜汁一合。共煎令熟。
空腹溫
姜麥湯
(千金方)
治上氣短氣。
生姜(五兩)小麥(一升)上以水七升。煮取汁一升。頓服。
又方
(千金方)
猝得寒冷上氣方。
大棗(二十七枚)紫蘇葉莖(切一升)上以酒三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水煮亦得。
一
奔?xì)鉁?/p>
(千金方)
治大氣上奔胸膈間。諸病發(fā)時。迫滿短氣不得臥。劇者腹
中冷濕氣。腸鳴半夏(洗五錢)吳茱萸(炒五錢)桂(五錢)人參甘草(炙各三錢)上咀。
每服六錢
澤漆湯
(圣濟(jì)總錄)
治上氣。其脈沉者。
澤漆(三兩切細(xì)以東流水五斗煮取一斗五升去滓澄清)半夏(五錢)生姜紫菀(一作紫參)升。每服五合
麥門冬湯
(金匱方)
治火逆上氣。咽喉不利。止逆下氣。
麥門冬汁(三升)半夏(一升)粳米(三合)人參甘草(各二兩)大棗(二十枚)上以水
地黃煎
(圣濟(jì)總錄)
治上氣乏急。
生姜汁(半升)生地黃汁(半升)白蜜(一升)杏仁(湯去皮尖雙仁炒二兩半研)牛酥(半茯苓(去黑皮)四升半。煮取二升。去候如稀餳。以干器貯之
白前湯
(圣濟(jì)總錄)
治上氣。及諸氣逆。
白前(去苗土炒三分)半夏(湯浸去滑生姜汁制切五分)紫菀(去苗土焙干二分)麻黃(去兩)桂(去粗拍碎。棗二枚。水
款冬花湯
(圣濟(jì)總錄)
治上氣。咽中不利。
款冬花(去梗二兩)麻黃(去根節(jié)三兩)五味子(炒)半夏(湯洗去滑生姜汁制焙干各二兩)三錢。生姜半分切。
沃雪湯
(圣濟(jì)總錄)
治上氣不得息。咽喉不利。
上以水二升五合。先煮麥門冬生姜竹葉。至一升五合。內(nèi)散二兩。煎取一升二合。去滓分二粘滑
覆杯湯療上氣。呼吸牽纏肩脅。欲死。
麻黃(去節(jié)四兩)甘草(炙)干姜桂心貝母(各三兩)上切。以水八升。煮取二升。
分天下狀如噓唏。積日乃變上氣。服此方。加杏仁二兩與兩劑。上氣得止。
濃樸湯療上氣煩悶嘔逆。不得飲食。
濃樸(三兩炙)人參(一兩)半夏(四兩洗)生姜(八兩)茯苓甘草(炙)橘皮桂心(肉餳、生蔥、醋。
貝母湯
(千金方)
治上氣咽喉窒塞。短氣不得臥。腰背痛胸滿。不得食。面
色萎黃。
貝母(一兩)生姜(五兩)桂心麻黃石膏甘草(各二兩)杏仁(三十枚)半夏(五合)
降氣湯治氣不下降。大便不通。加枳殼杏仁煎此藥。流行肺氣。
(方見香港腳門一切香港腳類紫蘇子湯)
附子養(yǎng)氣湯
(醫(yī)方大成)
治久病方愈。氣上行脹滿。吐痰稠粘。服此能養(yǎng)脾
氣。療濕止嘔。
附子(三兩水浸削去皮臍切作片子)人參(切片)白術(shù)(紙裹煨切片)白茯苓(去皮各一兩)滓。
空心食
清中湯
(十便良方)
治上氣虛壅。精神倦怠。頭目不爽。
菖蒲(家生者刮去皮須切片米汁浸三伏時漉去苦水秤八兩)生姜(五兩不去皮片子)白術(shù)(兩)細(xì)辛(去干二兩)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姜一片。棗三枚去皮。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日三。一方用
蘇子湯療上氣搶心胸。奄奄不得息。腹中脹滿。食吐。
蘇子(一升)大棗(三十枚劈)半夏(三兩洗)橘皮生姜桂心(各一兩)蜀椒(二分焙
半夏湯療上氣。
半夏(洗)茯苓(各四兩)橘皮白術(shù)(各三兩)生姜(五兩)檳榔(十顆)上切。以水一忌羊
溫中湯
(圣惠方)
療上氣喘急。胸中滿。咽喉不利。氣逆搶心。
甘草(二兩炙)桂心生姜(一片切)上切。水七升半。煎取三升。分五服。忌生蔥、海藻
已試鯉魚湯
(一名杏仁散)
療上氣喘急。胸中滿悶。咽喉不利。
杏仁(去皮尖)貝母桂心(各二兩)橘皮人參甘草(炙)濃樸(炙)麻黃(去節(jié))茯上切。以水二斗煮魚菘菜、醋物、羊肉
上氣二物散
麻黃(一斤去節(jié))杏仁(一百枚去皮尖雙仁)上藥各別搗合和。細(xì)篩為散。上氣發(fā)時。服方
柴胡五味湯療肺痰氣。上氣、氣急及咳。
柴胡(五兩)五味子橘皮紫菀貝母杏仁(去皮尖雙仁者熬各三兩)麻黃(四兩去節(jié))竹葉一兩
療上氣急滿。坐臥不安方。
上用鱉甲一大兩。炙令黃。細(xì)搗為散。取燈心一握。水二升。煎取五合。食前服一錢匕。
食
綠云湯治上氣。利頭目。辟風(fēng)邪。
新嫩柏葉(一斤不用墳?zāi)股先ネ羶裘足锝呷杖缭诜袦珒?nèi)淖過亦得)甘草(四兩)生姜(半
治上氣。
上以露蜂房水煎服之。
主上氣。
上以白前酒漬服之。
治下氣。止煩滿。
上用船板可作湯浴。
治下氣和五臟。
上以冬瓜煮食之。
治下氣消谷。
上以地門冬蒸若煮啖之。服之百日。則健壯。力倍于術(shù)及黃精也。一作散。并搗絞取汁。
服
治下氣消谷。去痰癖。令人肥健。
上用蘿卜作羹食之?;蚺谥蠛退旨迨持嗫伞R环缴g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