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附論)夫內(nèi)經(jīng)云。百病所生。生于五臟。肺之所主。獨(dú)于氣。不足有余。蓋由虛實(shí)。故病不同。
其系還營(yíng)衛(wèi)不通。故汗大泄也。驚則心無(wú)所倚。神無(wú)所歸。慮無(wú)所定。故氣亂。勞則喘且汗。外內(nèi)皆泄。故氣耗。思則心有所止。氣留不行。故氣結(jié)。
方
七氣丸
(出千金方)
治七氣者。寒氣、熱氣、怒氣、恚氣、喜氣、憂氣、愁
氣
。此之為病。
凡寒氣狀。吐逆心
氣欲絕。不得息。恚氣
可苦作。臥不安席。愁氣狀
得舉止。亦治產(chǎn)后中風(fēng)余疾。
大黃(二兩半)人參半夏吳茱萸柴胡干姜細(xì)辛桔梗菖蒲(各二分)茯苓服酒下
(一名烏頭丸出千金方)
治七氣積聚不散。在于脅腹。結(jié)如杯。胸中
氣膈。吐逆不能烏頭大黃(各七分)紫菀半夏細(xì)辛丹參茯苓芎桃仁石膏桔梗菖蒲蜜丸如
七氣湯
治寒氣、熱氣、憂氣、勞氣、喜氣、恚氣、怒氣結(jié)于膈
中。不思飲食。
干姜黃芩濃樸(一作桂心)半夏粉甘草栝蔞(一作橘皮)干地黃芍藥(各三分)咀。以水一斗。
四七湯
(一名大七氣湯出三因方)
治喜、怒、悲、思、憂、恐、驚之氣。結(jié)
成痰涎。狀如破
。氣不舒快?;蛱迪?/p>
執(zhí)
著。不能寬解。多被七
產(chǎn)婦尤多此證。宜服此劑。
虛。不肯多服。用之效驗(yàn)。不可半夏(五兩)茯苓(四兩)紫蘇葉(一兩)濃樸(三兩)上咀。每服四錢。
水一盞半。
生小便白濁。用此藥最為切當(dāng)。婦人惡阻。間以紅丸子。尤宜服之。名濃樸半夏湯。一名大七氣湯。局方有七氣湯。用半夏五兩。人參、官桂、甘草、各一兩。生姜煎服。大治七氣。并心腹絞痛。藥味太甜。恐未必能止痛順氣。一方治七情所傷。脘中不快。氣不升降。腹肋脹滿。用香附子炒半斤。橘紅六兩。甘草二兩。煎服。尤妙。切不可謂香附子耗氣。此藥大能資血養(yǎng)氣。或入煨木香、半夏、人參一兩。
人參散
(出圣惠方)
治憂、恚、寒、熱、喜、怒。及飲食阻隔。內(nèi)傷五臟。
逆氣上攻。不能人參(一兩去蘆頭)芍藥(一兩)木香(一兩)桂心(一兩)吳茱萸(半兩湯浸七次焙干微草(半兩以水一盞。
(醫(yī)方集成)
治寒氣、怒氣、恚氣、喜氣、愁氣。憂愁內(nèi)結(jié)。積聚堅(jiān)
牢
如杯。心腹絞人參(去蘆)肉桂(去粗皮)甘草(炙銼各半兩)半夏(湯浸七次切片焙干五兩)上咀嘔棗五個(gè)。煎取一盞。熱服。名通氣湯。
(出澹寮方)
治七情相干。陰陽(yáng)不得升降。氣道壅滯。攻沖作痛。
青皮陳皮桔梗蓬莪術(shù)辣桂藿香益智仁(各一兩)香附(兩半)甘草(炙三分)
(百一選方)
治七種氣。大七氣湯
(錢文子曾服有效)人參茯苓(各三兩)半夏濃樸(姜汁制各三兩半)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
大黃丸
治七氣、積聚堅(jiān)牢。心腹脹痛。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川椒(半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人參(三分去蘆)半夏(三分苓(三分)芎茱萸(三分湯浸七如梧桐子大。
半夏散
治七氣臟腑虛冷。心腹上氣勞氣。及不能飲食。
半夏(一兩湯浸七次去滑)人參(一兩去蘆)白術(shù)(一兩)桂心(一兩)濃樸(二兩去粗皮散。
每
治七氣、心腹積聚。結(jié)塊如杯。嘔吐寒熱。胸中短氣。
不能食。
木香(一兩)桂心(一兩)人參(一兩去蘆)細(xì)辛(半兩)訶黎勒皮(半兩)干姜(半兩炮)醋炙令黃去裙分)檳香子(半兩)前稍熱服
檳榔湯
治氣實(shí)若積聚。不得食息。滿腹刺痛。泄利不止。
檳榔(二十枚)附子(一枚)半夏(一升)細(xì)辛(一兩)生姜大黃茯苓(各三兩)紫菀三服。
相去如人行十里久。若有癥結(jié)。堅(jiān)實(shí)如石。加鱉甲二兩。防葵二兩。氣上加桑白皮切二兩。
枳
白豆蔻散
(出仁齋直指)
治七氣所傷。滯于胸膈。窒于咽喉。脹痛于心下。
噫氣吞酸。不能白豆蔻縮砂蓽澄茄丁香木香甘草(炒一分)青皮陳皮辣桂(各二分)濃樸(不計(jì)時(shí)
治氣滿閉塞。不能食。喘息方。
(出千金方)上用訶黎勒十枚。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食后服三丸。不忌諸物。得利即止。
治氣方
(出千金方)上用桃仁二斤。去黃者。咀。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每服一升。
又方
(出千金方)上用酒服驢乳二合。日二。
(出千金方)上用黃牛乳二升。煎取一升。和生乳一升??崭狗?。旦晚服。
(出千金方)上用驢乳初服三合。三日后。加至五合。五日后。加至七合。七日后。加至一升。忌葵菜豬
硫黃丸
治氣逆虛癖。胸膈中痰。惡心腹痛。氣急不下飲食。
硫黃礬石干姜附子烏頭桂心細(xì)辛白術(shù)桔梗茯苓(各一兩)上為末。
蜜丸椒、石脂
大前胡湯治極氣傷熱。喘息沖胸。常欲自恚。心腹?jié)M痛。內(nèi)外有熱。煩嘔不安。
甚則吐血前胡(八兩)半夏麻黃芍藥(各四兩)生姜(五兩)黃芩(三兩)枳實(shí)(四枚)大棗(
紫蘇子丸
(出和劑方)
治一切氣逆。胸膈噎悶。心腹刺痛。脅肋脹滿。飲食
不消。嘔逆欲吐紫蘇子(揀凈)陳皮(去白各二兩)肉桂(去粗皮)人參(去蘆)高良姜(炒各一兩)上為亦得不患
調(diào)中沉香湯
調(diào)中順氣。除邪養(yǎng)正。治心暴痛。胸膈痞滿。短氣
煩悶。痰逆惡心
潤(rùn)。
麝香(研半錢)沉香(二兩)生龍腦(研一錢)甘草(炙一分)木香白豆蔻(各一兩)上
勻氣散
治氣滯不均。胸膈虛痞。宿冷不消。心腹刺痛。除脹滿
噎
塞。止嘔吐惡丁香檀香木香白豆蔻仁(各二兩)藿香葉甘草縮砂仁(四兩)上為末。
每服一錢天麻氣順
烏沉湯
和一切氣。除一切冷。調(diào)中補(bǔ)五臟。益精壯陽(yáng)道。暖腰
膝
去邪氣。治吐
鬼氣。宿食不消。
腹撮痛。并宜服之。
天臺(tái)烏藥(一百兩)沉香(五十兩)人參(三兩去蘆)甘草(炙四兩半)上為末。每服半錢
三和散
治五臟不調(diào)。三焦不和。心腹痞悶。脅肋脹。風(fēng)氣壅
滯
。肢節(jié)煩疼
治背脅痛、有妨飲羌活(去蘆)紫蘇(莖梗去粗皮)沉香宣州木瓜(薄切焙干)大腹皮(炙焦黃各一兩)芎上為粗末
青木香丸
(出必效方)
療一切氣。腹脹滿。心痛氣冷。食不消方。
青木香檳榔(各六分)芍藥大黃(十二分)枳實(shí)(炙)訶黎勒皮(各五分)桂心(四分)利。
甚效。
積氣丸
治陰陽(yáng)不和。臟腑虛弱。寒冷之氣。留滯于內(nèi)。使氣積
不
散。胸脅支滿
飲浸漬。惡心嘔逆
。面黃肌瘦。
巴豆(百個(gè)去皮心膜出油取霜三錢)桃仁(去皮尖面炒別研一兩半)附子(泡去皮臍半兩)木香鱉砂(研飛)麝香或木
分心氣飲
治男子?jì)D人。一切氣不和。多因憂愁思慮怒氣傷神。
或
臨食憂戚?;?/p>
悶。脅肋虛脹。噎
苦舌干。飲食減少。日
治之。常服升降陰陽(yáng)。溫和木香(不見(jiàn)火)桑白皮(炒各半兩)丁香(半兩)大腹皮(炮)桔梗(去蘆炒)麥門冬(去附子(炒去毛二錢。水一
和氣七圣散
(王氏博濟(jì)方)濃樸(四兩去皮銼細(xì)用姜汁浸一宿炒紫黑色)生姜(二兩凈洗切作片子日曬干別炒紫色)甘更同炒令水并宜以此補(bǔ)治也。
塌氣丸
(出醫(yī)方集成)胡椒(一兩)木香(一錢)蝎尾(去毒半兩)上為末。面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
沉香降氣湯
(出百一選方)
治陰陽(yáng)壅滯。氣不升降。胸膈痞塞。心腹脹滿。
喘促短氣。干噦
下支結(jié)。常覺(jué)妨悶。
人。每氣上沖心。胸腹飽香附子(炒去毛四百兩)沉香(十八兩半)縮砂仁(四十八兩)甘草(一百二十兩)上為細(xì)
小烏沉湯
治調(diào)中快氣。治心腹刺痛。
烏藥(十兩去心)甘草(炒一兩)香附子(炒盆內(nèi)燥去皮毛焙干二十兩)上為細(xì)末。每服一
小七香丸
溫中快膈化氣。治酒吐、酒嘔。逆咽酸氣。隔食噎。
飲
食不下。冷涎
脾血?dú)?。小兒疳氣甘草(炒一百二十兩)甘松(炒八十兩)益智仁(炒六十兩)香附子(炒去皮)丁香皮(各為末?/p>
水浸或不動(dòng)臟腑。
降氣湯
(一名秘傳陰氣湯出和劑方)
治男子?jì)D人、上熱下虛。凡飲食過(guò)度。
致
傷脾胃。酒色
。痰實(shí)嘔逆。胸膈
。臍腹冷痛。治以涼。
氣上攻。與久痢不瘥。先服桑白皮(炒二兩)骨碎補(bǔ)(去毛炒)草果仁(去皮煨)五加皮(酒浸半日炒黃)半夏曲(炒)炒黃)柴胡(去蘆紫蘇三葉。
和五臟虛。加上盛
神仙沉麝丸
治一切氣痛、不可忍者。
沒(méi)藥(半兩)血竭(研)沉香(銼)麝香(研細(xì))木香(半兩)甘草辰砂(各一兩)上為痛。
順氣木香散
治氣不升降。嘔逆惡心。胸膈痞滿。脅肋脹滿。及
酒
所傷。噫氣吞
一切冷氣。
丁香(不見(jiàn)火)縮砂仁良姜(去蘆炒)肉桂(去粗皮)干姜(炒)甘草(炒)陳皮(去苗)為細(xì)末。每服湯點(diǎn)服。
和氣散
(出醫(yī)方集成)
治脾胃不和。中脘氣滯。宿寒留飲。停積不消。心腹
脹
滿。嘔吐酸水香附子(去毛炒)陳皮(去白)肉桂(去粗皮)良姜(去蘆)青皮(去白)甘草(炙)茴香沸湯點(diǎn)服
集香丸
治脾胃一切氣。胸膈痛悶。脅肋脹滿。心腹疼痛。噫氣
吞
酸。嘔逆惡心白豆蔻仁縮砂木香(不見(jiàn)火)姜黃(各四兩)丁香(不見(jiàn)火六兩)附子(炒去毛四兩八入麝拌順氣
木香流氣飲
治男子?jì)D人。五臟不調(diào)。三焦氣壅。心胸痞滿。噎
塞
不通。腹脅膨
滯。小便不通。及
。便服此藥。升降陰陽(yáng)
。脅肋走注刺痛。并皆治之。
半夏(湯洗七次二兩)陳皮(去白二兩)濃樸(去粗皮姜汁炒)青皮(去白)甘草附子(見(jiàn)火)蓬術(shù)((去葉八兩)棗一枚入艾醋中怔忪藿香。
木香散
治升降諸氣。宣利三焦。疏道壅滯。發(fā)散邪熱。治陰陽(yáng)
之
氣。郁結(jié)不消木香丁香沉香乳香藿香(各等分)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
去
人參木香散
順氣寬中。治胸膈痞塞。心腹刺痛。脅肋脹滿。飲
食
減少。噫氣吞木香(不見(jiàn)火)青皮(不去白各三兩)姜黃麥葉(去土各五斤)甘草(銼炒十一斤)蓬術(shù)時(shí)候。
木瓜湯
(出御藥院方)
調(diào)氣利膈。消痰止嗽。治胸膈煩悶??诟啥嗫?。并治
腳
氣。
木瓜(一斤切片去皮)白鹽(好者)生姜(切片)甘草(各四兩)上一處。搗勻。瓷盒器內(nèi)
沉香降氣丸
治胸膈痞悶。氣不升降。飲食減少。肢體怠惰。
嘔
噦惡心。臍腹沉香(一兩半)香附子(去毛五兩)蓬莪術(shù)(銼碎)木香(各三兩)甘草(輕炒七兩)豆粉為衣。
痞氣丸
治三焦痞滯。氣不升降。水飲停積不流行。脅下虛滿
?;驎r(shí)刺痛。
木香白豆蔻(去皮)青皮陳皮(各去白)京三棱(炮各一兩)大腹子(三分)半夏(湯每服三
香橘湯療一切氣不快。久病服藥不效者。
香附子(大者去須)陳皮(去白)枳實(shí)(生用)白術(shù)(各四兩)甘草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枚。
調(diào)胃丸療陰陽(yáng)氣不和。三焦痞隔。五勞七傷。山嵐瘴氣。八般瘧疾。心腹脹滿。
嘔逆惡心藿香陳皮(去白)甘草(炙)半夏曲濃樸(姜制各三兩)上為細(xì)末。生姜面糊為丸。如
木香順氣丸治臟腑停積。氣結(jié)不散。腹脅膨脹。臍腹痛。流注腰腳。沉重疼痛。
痞滿不思全蝎(去毒微炒)茴香(微炒)肉豆蔻(面煨熱)木香胡椒(各一錢)青橘皮(去白焙二面。
糊為
枳實(shí)理中丸治中脘痞滯。氣不宣通。積寒停飲。食不化。
枳實(shí)(面炒)人參干姜(炮)白術(shù)甘草(炙)白茯苓(去皮各一兩)上為末。煉蜜和丸細(xì)嚼
理氣丸
陳皮青皮(各去白)五靈脂玄精石(各一兩)上為末。生姜汁打糊為丸。如梧子大。
枳殼丸治胸中噎塞不通。酒食所傷。常服消導(dǎo)滯氣。
枳殼(麩炒去瓤)蓬莪術(shù)(各半兩)姜黃半夏(洗七次)甘松(去土各一錢)陳皮(去白)陳皮湯下。
木香順氣丸治停飲遲化。中氣不和。
木香京三棱(泡)石三棱檳榔雞爪三棱陳皮(去白)半夏(生姜制)人參(去蘆)炒頭)米(五姜湯送
順氣寬中散治陰陽(yáng)不和。三焦痞膈。氣行澀滯。中滿不快。咽嗌噎悶。恚氣奔急
。肢體煩枳實(shí)(麩炒)檳榔荊三棱(煨)蓬莪術(shù)(煨)桑白皮(銼)大麥(炒)人參(去蘆各拘時(shí)候
小沉香丸和中順氣。進(jìn)食消痰。又治飲酒后、干嘔痰涎。氣噎痞悶。
舶上丁香皮(二兩四錢)沉香(六錢)縮砂仁(四錢)蓬莪術(shù)(煨四錢)香附子(去毛炒一為細(xì)末。湯
分氣丸治膈氣痰實(shí)不化。
木香青皮(去白)陳皮(去白)白豆蔻仁縮砂仁荊三棱(炮切)蓬莪術(shù)(炮切)蓽澄面糊為
三和丸治三焦不和。氣不升降。心胸痞悶。脅肋疼痛。療因傷冷物傳化。
枳實(shí)(麩炒)檳榔半夏(湯浸各三兩)木香青皮(去白)陳皮(去瓤)赤茯苓(去皮)莪術(shù)(三兩)為細(xì)末。
酒糊丸。
橘皮枳殼湯治胸膈氣痞。氣短噎悶。不得升降。
陳皮(不去白三兩)枳殼(麩炒去瓤)半夏(不制各二兩)人參(一兩)上同銼碎。每藥一許。
蜜四
氣寶丸治一切滯氣。腹中積聚。心胸痞滿。腹悶喘急。及風(fēng)邪久滯。痰涎咳嗽。
酒食有傷
為氣藥之寶。
舶上茴香(揀凈銀石器內(nèi)隔紙炒香二兩)木香(一分)陳皮(去白焙干)大檳榔(一兩四味兩)即用腹
丁皮丸行滯氣。利胸膈。進(jìn)飲食。
丁香皮陳橘皮(去白)荊三棱(煨炒)檳榔(各一兩)青木香(一分)麝香蓬莪術(shù)(煨溫生滿悶
商殼丸治胸膈痞滯。氣不宣暢。破痰逐飲。
商枳殼(麩炒去瓤)大皂角(去皮子酥炙黃色各二兩)青皮(去白)半夏(洗七次)檳榔生姜
烏藥順氣散
(出和劑局方)
治癥同前。
烏藥麻黃(去根節(jié)泡)陳皮(各二錢)白僵蠶(炒去絲嘴)蛇蛻皮(燒灰各一兩)干姜(子、井貼水?dāng)『赡┮诲X。重水蛭一分炒。茴香一分。水煮服。停血脹。加毛蛇藤根。生研自然汁。
湯酒各半侵服。若心頭緊痛。通氣通血。伏盛槐花散。槐花黃連各半兩。熟枳殼生大黃各三錢。黃芩二錢。樸硝蘇木各一錢。咀。分作二服。燈心百莖。濾后加清油半錢。又方。
蜜入小便、酒??招姆赐?。一方無(wú)白芷。加羌活、茯苓、半夏曲。
沉香散治氣滯不通利。飲食不得息者。
沉香枳殼(面炒去瓤)白牽牛(微炒)青皮(去白)木通(各一兩)上為粗末。每服五錢
檳榔枳殼丸寬中利膈。行滯氣。消飲食。治胸膈噎塞。治脅脹滿。心痞痛。大小
便不利。
檳榔木香(各四錢)丁香皮濃樸(姜制)玄胡荊三棱蓬莪術(shù)雷丸(各半兩)青皮梧桐子大
法制陳皮散消食化氣。寬胸利膈。每服不論多少。細(xì)嚼咽下。無(wú)時(shí)。
陳皮(半斤去瓤?jī)羲膬汕凶鳁l子)青鹽(四兩)茴香甘草(炙各二兩)干生姜烏梅肉(三兩。
同
溫中降氣丸治脾胃不和。不思飲食。心腹?jié)M悶。脅刺痛。嘔吐痰水。噫醋吞酸。
飲食遲化荊三棱蓬莪術(shù)(銼)良姜(銼)木香吳茱萸(湯洗)干姜(炮)青皮(去白)陳皮(去瓤各一兩)上為細(xì)末。水煮面糊和丸。如梧子大。每服六十丸。食后生姜湯下。
寬中丸治氣不升降。痰涎郁塞。飲食不化。
木香半夏(生姜制各三兩)牽牛(四兩微炒取頭末二兩)檳榔(面煨熟二兩)荊三棱(七食后生
調(diào)中丸
(御藥院方)
剖判清濁。升降水土。流濕潤(rùn)燥。消飲除痰。
赤茯苓白術(shù)桔梗(銼碎)澤瀉陳皮(去白)豬苓(去皮)黃芩木通(各二兩)干生
均氣散
治三焦?jié)瓬?。氣不通宣?/p>
木香桔梗(銼炒)廣術(shù)木通(各半兩)枳殼(面炒去瓤)青皮(去白各一錢半)荊三棱去滓
菖蒲青皮散
治氣不暢。心胸疰悶。腹肋脹滿。胸痹心痛。不可
坐
臥。喘粗悶亂石菖蒲青皮(去白)陳皮(去白)大黃木通(銼)赤茯苓(去皮)川芎人參(各一兩)煎至六分。
元明粉
治膈上氣壅。五臟秘澀邪熱。服之氣快。
沉香導(dǎo)氣丸
消食順氣止逆。升降陰陽(yáng)。
沉香木香丁香白檀白豆蔻仁縮砂仁藿香(去土)香附子麝香(一錢白研)上服
交泰丸
溫中降氣。進(jìn)美飲食。
沉香(半兩)木香(一兩)阿魏(細(xì)研一錢白面作餅炙令香熟用水和半兩)神曲(炒)大麥棱(炮)蓬莪術(shù)(食后生姜
蓽澄茄丸
寬中順氣。消積滯。化痰飲。及水谷不化。療心腹?jié)M
悶
。大便秘澀。
荊三棱(銼碎二兩)陳皮(去白一兩半)蓬莪術(shù)(銼碎三兩)枳殼(生)檳榔(各一兩)黑下。量虛實(shí)加減。
治惡氣方用橙子皮、和鹽蜜。細(xì)細(xì)食之。
紫沉通氣湯
治三焦氣澀。不能宣通水液。腹脅痞悶。大便或難
。
紫蘇葉枳殼(面炒)陳皮(去白)檳榔赤茯苓甘草(微炒各一兩)沉香木香麥門粗末。每
威靈仙丸
治三焦氣滯。大便秘澀。疏分順氣?;迪?。
威靈仙(洗凈焙干四兩)大黃(二兩銼炒)檳榔木香陳皮枳殼(去白面炒各一兩)上數(shù)
甘草白豆蔻散
治脾胃虛寒。氣痞胸膈。不思飲食。
白豆蔻仁濃樸(生姜制)白術(shù)沉香陳皮(各等分)上咀。每服秤一兩。水二盞半
姜魏丸
(圣濟(jì)總錄)
治一切氣。調(diào)婦人血?dú)狻U{(diào)胃氣?;涮?。
生姜(一斤去皮切片鹽淹一宿焙干)阿魏(一錢用白面和作餅子炙黃)青橘皮(去白焙)甘心(去粗皮丸如
橙皮丸
調(diào)中順氣。生津止渴。
烏梅肉(各一兩)白茯苓(去皮)粉霜(各二兩)沉香白術(shù)(各半兩)木瓜(去皮)干生欲作渴。
寬中理氣丸
順理諸氣。寬理胸膈。調(diào)和脾胃。消化痞滯。又除
心
腹脹。脅肋
美飲食。
葫蘆巴杜丁皮干姜(炮各半兩)黑牽牛(炒黑)青皮陳皮(并去白炒)濃樸(去粗湯
木香餅子
疏氣消食。利胸膈?;迪选V顾蘧?。痰逆噦惡心。
木香姜黃(洗焙)香白芷香附子(銼去須炒)甘松(去土)芎縮砂仁桂(去粗皮下。
檳榔丸
治氣不宣通。飲食遲化。胸膈痞悶。噫氣吞酸。頭目重
眩
。脅肋刺痛。
檳榔青皮(去白)陳皮(去白)舶上香皮縮砂仁桂(去粗皮各半兩)丁香木香(各上為細(xì)末更
麝香平氣丸
治五臟不調(diào)。三焦不和。心腹痞悶。脅肋脹滿。痰
逆
惡心。吞酸噫
悶。胸膈不快。心麝香(白炒研)木香沉香丁香肉豆蔻丹砂(別研半兩)檳榔(煨銼)桂(去粗皮)次切焙干為末勻。將十丸
阿魏丸
治男子?jì)D人。一切氣攻刺痛。呼吸不得。及滑泄。
阿魏(一兩半)當(dāng)歸(細(xì)切醋炒)吳茱萸(醋炒)川芎(銼醋炒)陳皮(湯浸去白醋炒)吳胡索(銼以頭醋半升溫酒下。橘皮湯亦可。婦人醋湯下。不拘時(shí)候。
濃樸丸
寬中利膈。行導(dǎo)滯。消氣?;嬍?。治胸膈噫塞。腹脅
滿。心下堅(jiān)痞濃樸(姜制)百草霜(各二兩)干姜(炮)荊三棱(炮)蓬莪術(shù)(炮)半夏檳榔(各一兩)皮臍)上為細(xì)末
豆蔻湯
治胸膈痞滿。嘔噦惡心。腹脅刺痛。短氣噎悶。噫氣
酸。不思飲食草豆蔻仁(七錢炒)杜茴香(炒)甘草(炒)大鹽(炒)干生姜(以上各一兩)上為末。每
塌氣散
順氣寬中。升降利膈。治中脘痞滯。心腹堅(jiān)脹。脅下緊
硬
。喘滿短茴香(炒)枳殼(面炒去白)茯苓人參干姜(各一兩)陳皮(去白)青皮(去白各一兩)一盞。
生姜五
引氣丸
治痰氣不下。心虛生熱。神氣怯浮?;秀倍囿@。
人參(去蘆)半夏(生姜制)生地黃麥門冬(去心)青皮(去白各一兩)磁石(二兩水飛)前??招姆?。
沉香升降湯
治一切氣。升降不快。脅肋刺痛。胸膈痞塞。
(出醫(yī)方集成)沉香檳榔(各二兩)人參大腹皮(銼炒)白術(shù)烏藥附子(炒)麥(炒)神曲(莪術(shù)益智
豆蔻木香丸
宣通一切滯氣。宿食痰飲。清利頭目。消磨積蘊(yùn)
癖
等疾。形體瘦白豆蔻仁木香胡椒(各半兩)益智荊三棱(炮赤捶碎)蓬莪術(shù)(炮赤捶碎)雷丸玄砂仁當(dāng)歸(細(xì)末。
生姜汁面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生姜湯下。諸痰飲皆下。如覺(jué)內(nèi)傷??善甙耸?/p>
流氣飲子
(濟(jì)生拔粹方)
治男子?jì)D人五臟不調(diào)。三焦氣壅。心胸痞滿。咽塞
通。腹脅膨脹
小便不通。憂思太
陽(yáng)。汗出立愈。及香港腳紫蘇葉青皮(去白洗焙)當(dāng)歸芍藥烏藥茯苓桔梗半夏(湯洗)川芎黃枳計(jì)一兩銼姜煎至七分。濾去渣。熱服。不拘時(shí)。如病在心脾。入菖蒲五片同煎。婦人血?dú)狻H氚濉?/p>
傷冬
木香檳榔丸
治一切氣滯。心腹?jié)M悶。脅肋膨脹。大便小便。結(jié)
不快利。噦逆此名木香檳榔。元是子和之方。治腎水陰不足。久服養(yǎng)陰發(fā)陽(yáng)。諸虛腫滿流濕。又名潤(rùn)燥通食面不木香商枳殼(面炒去瓤)青皮(去白)陳皮(去瓤)檳榔廣術(shù)(煨燒切)黃連(各一兩)末四兩)上湯
沉香降氣散
治三焦痞滯。氣不宣暢。心腹疼痛。嘔逆痰沫。脅
肋
噎脹。噫氣不
膈噎塞。心胸滿悶沉香木香丁香人參(去蘆)藿香葉甘草(炮)白術(shù)(各一兩)桂花檳榔肉豆蔻姜(炮)滓溫服。不拘
茯苓丸
(一名枳殼丸)
治中焦氣澀。胸膈痞悶。飲食遲化。四肢困倦。嘔逆
惡
心。常服升降白茯苓(去皮一兩)半夏(湯浸去滑七次)木香(各一兩半)荊三棱蓬莪術(shù)(各六兩半)末四兩)上為
沉蘇飲子
治胸膈塞滯。氣不通宣。津液衰少。
沉香甘草(炮黃色)白檀香(各二兩)赤茯苓肉桂(去粗皮各一兩)紫蘇葉人參(各滓涼服
小分氣丸
消滯氣。和胸膈。止心疼?;剖?。治結(jié)毒。腹脅脹
滿
荊三棱(醋浸一宿切作片子焙干用)牽牛(微炒)大戟(細(xì)銼炒各三兩)莞花(醋炒)甘遂每服十丸以
降氣檳榔丸
治調(diào)順三焦。升降陰陽(yáng)。進(jìn)美飲食。潤(rùn)澤臟腑。
檳榔(二兩)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面炒)上為細(xì)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
沉香蓽澄茄丸
治六經(jīng)不足。內(nèi)挾積冷。臍腹弦急。痛引腰背。
面
色痿黃。手足
痛。氣膈不通。尤沉香蓽澄茄木香葫蘆巴(炒)舶上茴香破故紙(并炒)官桂(去粗皮)巴戟(去心)兩)川烏頭(湯亦可。
丁沉煎丸
木香丁香甘松沉香(各三兩)藿香檀香(各半兩)香附砂仁白豆蔻(各半兩)末。熬甘草膏丸。
木香神曲丸治男子?jì)D人、氣塊攻痛。
木香(半兩)神曲(三兩)濃樸(一兩)麥(二兩)干姜(一兩)陳皮(一兩)肉豆蔻空心臥睡各一服。
沉香透膈湯治男子?jì)D人五種氣滯。胸膈悶滿。心腹疼痛。翻胃吐食。兩脅膨脹。
噎膈不通丁香(半兩)木香沉香白豆蔻砂仁(各半兩)藿香葉白茯苓青皮(去白)濃樸(人參肉一大盞半。姜三
沉香(五錢)木香(一兩)三棱(四兩)片姜黃(四兩)莪術(shù)(四兩)青皮(四兩)陳皮(為細(xì)末。酒糊丸。如梧子
沉香化氣丸治男子?jì)D人、脾胃不和。停滯不化。胸膈飽悶。嘔吐惡心。腹脅膨脹
。臟腑閉人參沉香木香(各半兩)砂仁檳榔(各七錢)干山藥(一兩)石菖蒲莪術(shù)三棱(子(六兩微炒)附梧子大。曬干。用米醋鹽湯下。要大便利快。加丸數(shù)。此藥溫平。不損元?dú)狻Oe聚。化宿氣。疏風(fēng)和胃。消酒寬中。破塊磨癖。孕婦莫服。
破氣丸
(鮑氏方)
治氣積塊。久近一切氣。
硫黃焰硝(炒成子)陳皮青皮(各四兩)上為末。糊為丸??招娘嬒氯琛?/p>
丁沉香丸
治諸氣攻心腹痛。及治婦人氣妙。
丁香沉香木香青皮肉豆蔻胡椒蓽茇檳榔(一分)乳香(半兩)麝香(一錢)氣血痛。燒
通氣阿魏丸
(華佗中藏經(jīng)方)阿魏(二兩酒熬)沉香(一兩)桂(半兩)黑牽牛(一兩炒)朱砂(少許)巴豆(半兩)上
沉香利膈丸
沉香(五錢)木香(五錢)牙皂(火燒去皮弦)陳皮(二兩)青皮(二兩)莪術(shù)(二兩)曲(一兩)上為細(xì)末。
五香散
(醫(yī)字切問(wèn))
治男子?jì)D人、一切氣。心腹?jié)M痛。牽引腰背。
香附子烏藥陳皮(各一兩)羌活(二錢)莪術(shù)(半兩)上為細(xì)末。熱酒調(diào)。
空心服二錢
神仙楮實(shí)丸
(宣明論)
治積冷氣沖心胸。及腹有蛔蟲(chóng)疼痛。痔癖氣塊。
腹兩肋脹滿
咳嗽。眼花少力。
痛。冷痹風(fēng)頑。陰汗盜
帶下。一切冷疾。無(wú)問(wèn)大小楮子實(shí)(一升淘去泥微炒)官桂(四兩去皮)牛膝(半斤酒浸三日)干姜(二兩)上為末。
導(dǎo)氣枳殼丸
治氣結(jié)不散。心胸痞痛。逆氣上攻。常服分氣逐風(fēng)。
功
不可述。
枳殼(去殼麩炒)木通(銼炒)青皮(去白)陳皮(去白)桑白術(shù)(銼炒)蘿卜子(微炒)姜汁打糊丸。如
補(bǔ)中丸
(出宣明論)
治一切氣疾。心腹痛。嘔吐氣逆。不思飲食。
濃樸(生姜制香)干姜(炮)陳皮白茯苓(去皮)甘草(炙紫各分兩)上為末。煉蜜和丸
治中焦痞塞。氣逆上攻。心腹疼痛。吐逆不利。不思
飲食。
蓽澄茄阿魏(各半兩醋面裹燒熟)良姜(二兩)神曲(炒)青皮(去白)官桂(去皮各一
蛤蚧散
治肺胃氣。攻心刺痛。
蛤蚧(一對(duì)稍炙)乳香木香白茯苓丁香茴香(各一兩)穿山甲(二錢)上為末。每
導(dǎo)氣丸
治心胸滿悶。脅肋刺痛。不思飲食。常服寬膈進(jìn)食。
姜黃香附子(各四兩)縮砂甘草(各二兩)丁皮甘松木香三棱白檀藿香上日
調(diào)和諸氣。治心腹切痛。
(出海外名方)香附子(一兩砂去毛)縮砂仁(一分)上件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粒。
細(xì)嚼姜
道氣丸
宣壅導(dǎo)氣。除脹滿。利大腸。
大黃(四兩濕紙裹煨)胡椒(四十九粒)青皮(去白)陳皮(去白)蝎梢(去毒炒)茴香(作餅子煎黃色虛實(shí)
消脹丸
快氣寬中。除腹脹。消宿食。
木香黑牽牛(取頭末二兩)蘿卜子(各等分)檳榔上為末。滴水丸。如梧子大。
每服三
通氣丸
治氣滯胸脅。噎塞滿閉。并小腸氣痛。
丁香皮黑牽牛(各五兩)益智仁白術(shù)(各一兩)茴香蘿卜子陳皮荊三棱(炮)蓬每服三十丸。蘿
(出如宜方)
治男子?jì)D人。一切氣不和?;蛞驊n愁思慮?;蛞蚓剖?/p>
過(guò)
傷?;蚺R食憂
痞悶。脅肋脹滿。
苦口干舌。飲食減少。
化滯氣。進(jìn)美飲食。治氣之紫蘇(連莖葉四兩)羌活半夏(湯浸七日)肉桂(去皮)青皮(去白)陳皮(去白)大腹一盞。
生痞甘草炙。陳皮洗凈。桑白皮炒。草果仁煨。大腹皮各三兩。紫蘇揀嫩枝葉二兩。為粗末拌和。每服四錢。水一大盞。姜三片許。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服。名分氣紫蘇飲。一方。治氣滯留四肢浮腫。腹急中滿。膈脅膨脹急。虛氣上沖。小便臭濁。神思不爽。用木香赤茯苓一兩炒和藥食前服。名木香分氣湯。又名小流氣飲。
治虛陽(yáng)上攻。氣不升降。上盛下虛。膈壅痰實(shí)喘滿。咽
干
不利。煩渴多前胡(甘浸炒)甘草(炙)橘皮(去白)真紫蘇(水淘去?。┐ó?dāng)歸(去蘆土洗)桂心(去涂炙)黃兩)上咀治肺濃皮盞
消氣湯
治血?dú)饽郎?。而心脾不和。虛氣上盛。腹急中滿。四肢
浮腫。飲食無(wú)味沉香木香人參半夏(湯洗七次)桔梗(炒各半兩)陳皮(去白一兩)青皮(去瓤炒半上為末。
歸氣散
(出簡(jiǎn)易方)
治真氣不降。胸膈痞滿。心腹臍脅疼痛。不進(jìn)飲食。歸
元正氣。補(bǔ)脾胃沉香木香丁香白姜(炮)肉桂(去皮不火)陳皮(去白)當(dāng)歸甘草(炙)附子(二楝子肉(炒)四片。
鹽少
神保丸
治諸氣刺痛。流入背膂。及心膈腹腎。諸積氣作痛。宣
通臟腑。
木香胡椒(各一分)全蝎(七枚)巴豆(十個(gè)去皮心研取霜)上為細(xì)末。湯釋。
蒸餅。
丸米醋湯下。肺氣甚者。白礬輕粉各三分。黃丹一分。同研為末。煎桑皮糯米飲。送下三錢。
小喘。桑白皮糯米飲下。肝氣脅下痛。茴香湯下。大便不通。蜜調(diào)。檳榔末一錢下。氣噎。
木香湯下。宿食不消。茶、酒、漿飲任下。諸氣、膀胱氣。脅下痛。最難治。獨(dú)此藥能去之。有人病項(xiàng)筋痛。諸醫(yī)皆以為風(fēng)。治之?dāng)?shù)月。不愈。乃流入背膂。久之又注于脅下。攣痛甚苦。乃合治之。一服而愈。嘗再發(fā)。又服病除。一方、用胡椒一兩。蝎尾半兩。去毒。細(xì)末。面糊丸。如粟米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陳米飲下。名塌氣丸。中加木香一味。和順臟氣。消腹脅堅(jiān)脹。小便不利。并治息積。名胡椒丸。
(公元 280 年? )晉.王熙(叔和)著。十卷。搜集后漢以前的醫(yī)學(xué)著作,闡述脈象 24 種,并論述臟腑、經(jīng)絡(luò) 、病證、治則、預(yù)后等。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附論)夫內(nèi)經(jīng)云。百病所生。生于五臟。肺之所主。獨(dú)于氣。不足有余。蓋由虛實(shí)。故病不同。
其系還營(yíng)衛(wèi)不通。故汗大泄也。驚則心無(wú)所倚。神無(wú)所歸。慮無(wú)所定。故氣亂。勞則喘且汗。外內(nèi)皆泄。故氣耗。思則心有所止。氣留不行。故氣結(jié)。
方
七氣丸
(出千金方)
治七氣者。寒氣、熱氣、怒氣、恚氣、喜氣、憂氣、愁
氣
。此之為病。
凡寒氣狀。吐逆心
氣欲絕。不得息。恚氣
可苦作。臥不安席。愁氣狀
得舉止。亦治產(chǎn)后中風(fēng)余疾。
大黃(二兩半)人參半夏吳茱萸柴胡干姜細(xì)辛桔梗菖蒲(各二分)茯苓服酒下
七氣丸
(一名烏頭丸出千金方)
治七氣積聚不散。在于脅腹。結(jié)如杯。胸中
氣膈。吐逆不能烏頭大黃(各七分)紫菀半夏細(xì)辛丹參茯苓芎桃仁石膏桔梗菖蒲蜜丸如
七氣湯
(出千金方)
治寒氣、熱氣、憂氣、勞氣、喜氣、恚氣、怒氣結(jié)于膈
中。不思飲食。
干姜黃芩濃樸(一作桂心)半夏粉甘草栝蔞(一作橘皮)干地黃芍藥(各三分)咀。以水一斗。
四七湯
(一名大七氣湯出三因方)
治喜、怒、悲、思、憂、恐、驚之氣。結(jié)
成痰涎。狀如破
。氣不舒快?;蛱迪?/p>
執(zhí)
著。不能寬解。多被七
產(chǎn)婦尤多此證。宜服此劑。
虛。不肯多服。用之效驗(yàn)。不可半夏(五兩)茯苓(四兩)紫蘇葉(一兩)濃樸(三兩)上咀。每服四錢。
水一盞半。
生小便白濁。用此藥最為切當(dāng)。婦人惡阻。間以紅丸子。尤宜服之。名濃樸半夏湯。一名大七氣湯。局方有七氣湯。用半夏五兩。人參、官桂、甘草、各一兩。生姜煎服。大治七氣。并心腹絞痛。藥味太甜。恐未必能止痛順氣。一方治七情所傷。脘中不快。氣不升降。腹肋脹滿。用香附子炒半斤。橘紅六兩。甘草二兩。煎服。尤妙。切不可謂香附子耗氣。此藥大能資血養(yǎng)氣。或入煨木香、半夏、人參一兩。
人參散
(出圣惠方)
治憂、恚、寒、熱、喜、怒。及飲食阻隔。內(nèi)傷五臟。
逆氣上攻。不能人參(一兩去蘆頭)芍藥(一兩)木香(一兩)桂心(一兩)吳茱萸(半兩湯浸七次焙干微草(半兩以水一盞。
七氣湯
(醫(yī)方集成)
治寒氣、怒氣、恚氣、喜氣、愁氣。憂愁內(nèi)結(jié)。積聚堅(jiān)
牢
如杯。心腹絞人參(去蘆)肉桂(去粗皮)甘草(炙銼各半兩)半夏(湯浸七次切片焙干五兩)上咀嘔棗五個(gè)。煎取一盞。熱服。名通氣湯。
七氣湯
(出澹寮方)
治七情相干。陰陽(yáng)不得升降。氣道壅滯。攻沖作痛。
青皮陳皮桔梗蓬莪術(shù)辣桂藿香益智仁(各一兩)香附(兩半)甘草(炙三分)
四七湯
(百一選方)
治七種氣。大七氣湯
(錢文子曾服有效)人參茯苓(各三兩)半夏濃樸(姜汁制各三兩半)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生
大黃丸
(出圣惠方)
治七氣、積聚堅(jiān)牢。心腹脹痛。
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川椒(半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人參(三分去蘆)半夏(三分苓(三分)芎茱萸(三分湯浸七如梧桐子大。
半夏散
(出圣惠方)
治七氣臟腑虛冷。心腹上氣勞氣。及不能飲食。
半夏(一兩湯浸七次去滑)人參(一兩去蘆)白術(shù)(一兩)桂心(一兩)濃樸(二兩去粗皮散。
每
半夏散
(出圣惠方)
治七氣、心腹積聚。結(jié)塊如杯。嘔吐寒熱。胸中短氣。
不能食。
木香(一兩)桂心(一兩)人參(一兩去蘆)細(xì)辛(半兩)訶黎勒皮(半兩)干姜(半兩炮)醋炙令黃去裙分)檳香子(半兩)前稍熱服
檳榔湯
(出千金方)
治氣實(shí)若積聚。不得食息。滿腹刺痛。泄利不止。
檳榔(二十枚)附子(一枚)半夏(一升)細(xì)辛(一兩)生姜大黃茯苓(各三兩)紫菀三服。
相去如人行十里久。若有癥結(jié)。堅(jiān)實(shí)如石。加鱉甲二兩。防葵二兩。氣上加桑白皮切二兩。
枳
白豆蔻散
(出仁齋直指)
治七氣所傷。滯于胸膈。窒于咽喉。脹痛于心下。
噫氣吞酸。不能白豆蔻縮砂蓽澄茄丁香木香甘草(炒一分)青皮陳皮辣桂(各二分)濃樸(不計(jì)時(shí)
治氣滿閉塞。不能食。喘息方。
(出千金方)上用訶黎勒十枚。為末。蜜丸如梧桐子大。食后服三丸。不忌諸物。得利即止。
治氣方
(出千金方)上用桃仁二斤。去黃者。咀。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每服一升。
又方
(出千金方)上用酒服驢乳二合。日二。
又方
(出千金方)上用黃牛乳二升。煎取一升。和生乳一升??崭狗?。旦晚服。
又方
(出千金方)上用驢乳初服三合。三日后。加至五合。五日后。加至七合。七日后。加至一升。忌葵菜豬
硫黃丸
(出千金方)
治氣逆虛癖。胸膈中痰。惡心腹痛。氣急不下飲食。
硫黃礬石干姜附子烏頭桂心細(xì)辛白術(shù)桔梗茯苓(各一兩)上為末。
蜜丸椒、石脂
大前胡湯治極氣傷熱。喘息沖胸。常欲自恚。心腹?jié)M痛。內(nèi)外有熱。煩嘔不安。
甚則吐血前胡(八兩)半夏麻黃芍藥(各四兩)生姜(五兩)黃芩(三兩)枳實(shí)(四枚)大棗(
紫蘇子丸
(出和劑方)
治一切氣逆。胸膈噎悶。心腹刺痛。脅肋脹滿。飲食
不消。嘔逆欲吐紫蘇子(揀凈)陳皮(去白各二兩)肉桂(去粗皮)人參(去蘆)高良姜(炒各一兩)上為亦得不患
調(diào)中沉香湯
(出和劑方)
調(diào)中順氣。除邪養(yǎng)正。治心暴痛。胸膈痞滿。短氣
煩悶。痰逆惡心
潤(rùn)。
麝香(研半錢)沉香(二兩)生龍腦(研一錢)甘草(炙一分)木香白豆蔻(各一兩)上
勻氣散
(出和劑方)
治氣滯不均。胸膈虛痞。宿冷不消。心腹刺痛。除脹滿
噎
塞。止嘔吐惡丁香檀香木香白豆蔻仁(各二兩)藿香葉甘草縮砂仁(四兩)上為末。
每服一錢天麻氣順
烏沉湯
(出和劑方)
和一切氣。除一切冷。調(diào)中補(bǔ)五臟。益精壯陽(yáng)道。暖腰
膝
去邪氣。治吐
鬼氣。宿食不消。
腹撮痛。并宜服之。
天臺(tái)烏藥(一百兩)沉香(五十兩)人參(三兩去蘆)甘草(炙四兩半)上為末。每服半錢
三和散
(出和劑方)
治五臟不調(diào)。三焦不和。心腹痞悶。脅肋脹。風(fēng)氣壅
滯
。肢節(jié)煩疼
治背脅痛、有妨飲羌活(去蘆)紫蘇(莖梗去粗皮)沉香宣州木瓜(薄切焙干)大腹皮(炙焦黃各一兩)芎上為粗末
青木香丸
(出必效方)
療一切氣。腹脹滿。心痛氣冷。食不消方。
青木香檳榔(各六分)芍藥大黃(十二分)枳實(shí)(炙)訶黎勒皮(各五分)桂心(四分)利。
甚效。
積氣丸
(出和劑方)
治陰陽(yáng)不和。臟腑虛弱。寒冷之氣。留滯于內(nèi)。使氣積
不
散。胸脅支滿
飲浸漬。惡心嘔逆
。面黃肌瘦。
巴豆(百個(gè)去皮心膜出油取霜三錢)桃仁(去皮尖面炒別研一兩半)附子(泡去皮臍半兩)木香鱉砂(研飛)麝香或木
分心氣飲
(出和劑方)
治男子?jì)D人。一切氣不和。多因憂愁思慮怒氣傷神。
或
臨食憂戚?;?/p>
悶。脅肋虛脹。噎
苦舌干。飲食減少。日
治之。常服升降陰陽(yáng)。溫和木香(不見(jiàn)火)桑白皮(炒各半兩)丁香(半兩)大腹皮(炮)桔梗(去蘆炒)麥門冬(去附子(炒去毛二錢。水一
和氣七圣散
(王氏博濟(jì)方)濃樸(四兩去皮銼細(xì)用姜汁浸一宿炒紫黑色)生姜(二兩凈洗切作片子日曬干別炒紫色)甘更同炒令水并宜以此補(bǔ)治也。
塌氣丸
(出醫(yī)方集成)胡椒(一兩)木香(一錢)蝎尾(去毒半兩)上為末。面糊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二十丸。
沉香降氣湯
(出百一選方)
治陰陽(yáng)壅滯。氣不升降。胸膈痞塞。心腹脹滿。
喘促短氣。干噦
下支結(jié)。常覺(jué)妨悶。
人。每氣上沖心。胸腹飽香附子(炒去毛四百兩)沉香(十八兩半)縮砂仁(四十八兩)甘草(一百二十兩)上為細(xì)
小烏沉湯
(出和劑方)
治調(diào)中快氣。治心腹刺痛。
烏藥(十兩去心)甘草(炒一兩)香附子(炒盆內(nèi)燥去皮毛焙干二十兩)上為細(xì)末。每服一
小七香丸
(出和劑方)
溫中快膈化氣。治酒吐、酒嘔。逆咽酸氣。隔食噎。
飲
食不下。冷涎
脾血?dú)?。小兒疳氣甘草(炒一百二十兩)甘松(炒八十兩)益智仁(炒六十兩)香附子(炒去皮)丁香皮(各為末?/p>
水浸或不動(dòng)臟腑。
降氣湯
(一名秘傳陰氣湯出和劑方)
治男子?jì)D人、上熱下虛。凡飲食過(guò)度。
致
傷脾胃。酒色
。痰實(shí)嘔逆。胸膈
。臍腹冷痛。治以涼。
氣上攻。與久痢不瘥。先服桑白皮(炒二兩)骨碎補(bǔ)(去毛炒)草果仁(去皮煨)五加皮(酒浸半日炒黃)半夏曲(炒)炒黃)柴胡(去蘆紫蘇三葉。
和五臟虛。加上盛
神仙沉麝丸
(出和劑方)
治一切氣痛、不可忍者。
沒(méi)藥(半兩)血竭(研)沉香(銼)麝香(研細(xì))木香(半兩)甘草辰砂(各一兩)上為痛。
順氣木香散
(出和劑方)
治氣不升降。嘔逆惡心。胸膈痞滿。脅肋脹滿。及
酒
所傷。噫氣吞
一切冷氣。
丁香(不見(jiàn)火)縮砂仁良姜(去蘆炒)肉桂(去粗皮)干姜(炒)甘草(炒)陳皮(去苗)為細(xì)末。每服湯點(diǎn)服。
和氣散
(出醫(yī)方集成)
治脾胃不和。中脘氣滯。宿寒留飲。停積不消。心腹
脹
滿。嘔吐酸水香附子(去毛炒)陳皮(去白)肉桂(去粗皮)良姜(去蘆)青皮(去白)甘草(炙)茴香沸湯點(diǎn)服
集香丸
(出和劑方)
治脾胃一切氣。胸膈痛悶。脅肋脹滿。心腹疼痛。噫氣
吞
酸。嘔逆惡心白豆蔻仁縮砂木香(不見(jiàn)火)姜黃(各四兩)丁香(不見(jiàn)火六兩)附子(炒去毛四兩八入麝拌順氣
木香流氣飲
(出和劑方)
治男子?jì)D人。五臟不調(diào)。三焦氣壅。心胸痞滿。噎
塞
不通。腹脅膨
滯。小便不通。及
。便服此藥。升降陰陽(yáng)
。脅肋走注刺痛。并皆治之。
半夏(湯洗七次二兩)陳皮(去白二兩)濃樸(去粗皮姜汁炒)青皮(去白)甘草附子(見(jiàn)火)蓬術(shù)((去葉八兩)棗一枚入艾醋中怔忪藿香。
木香散
(出和劑方)
治升降諸氣。宣利三焦。疏道壅滯。發(fā)散邪熱。治陰陽(yáng)
之
氣。郁結(jié)不消木香丁香沉香乳香藿香(各等分)上為粗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半。煎至八分。
去
人參木香散
(出和劑方)
順氣寬中。治胸膈痞塞。心腹刺痛。脅肋脹滿。飲
食
減少。噫氣吞木香(不見(jiàn)火)青皮(不去白各三兩)姜黃麥葉(去土各五斤)甘草(銼炒十一斤)蓬術(shù)時(shí)候。
木瓜湯
(出御藥院方)
調(diào)氣利膈。消痰止嗽。治胸膈煩悶??诟啥嗫?。并治
腳
氣。
木瓜(一斤切片去皮)白鹽(好者)生姜(切片)甘草(各四兩)上一處。搗勻。瓷盒器內(nèi)
沉香降氣丸
(出御藥院方)
治胸膈痞悶。氣不升降。飲食減少。肢體怠惰。
嘔
噦惡心。臍腹沉香(一兩半)香附子(去毛五兩)蓬莪術(shù)(銼碎)木香(各三兩)甘草(輕炒七兩)豆粉為衣。
每
痞氣丸
(出御藥院方)
治三焦痞滯。氣不升降。水飲停積不流行。脅下虛滿
?;驎r(shí)刺痛。
木香白豆蔻(去皮)青皮陳皮(各去白)京三棱(炮各一兩)大腹子(三分)半夏(湯每服三
香橘湯療一切氣不快。久病服藥不效者。
香附子(大者去須)陳皮(去白)枳實(shí)(生用)白術(shù)(各四兩)甘草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枚。
調(diào)胃丸療陰陽(yáng)氣不和。三焦痞隔。五勞七傷。山嵐瘴氣。八般瘧疾。心腹脹滿。
嘔逆惡心藿香陳皮(去白)甘草(炙)半夏曲濃樸(姜制各三兩)上為細(xì)末。生姜面糊為丸。如
木香順氣丸治臟腑停積。氣結(jié)不散。腹脅膨脹。臍腹痛。流注腰腳。沉重疼痛。
痞滿不思全蝎(去毒微炒)茴香(微炒)肉豆蔻(面煨熱)木香胡椒(各一錢)青橘皮(去白焙二面。
糊為
枳實(shí)理中丸治中脘痞滯。氣不宣通。積寒停飲。食不化。
枳實(shí)(面炒)人參干姜(炮)白術(shù)甘草(炙)白茯苓(去皮各一兩)上為末。煉蜜和丸細(xì)嚼
理氣丸
陳皮青皮(各去白)五靈脂玄精石(各一兩)上為末。生姜汁打糊為丸。如梧子大。
每
枳殼丸治胸中噎塞不通。酒食所傷。常服消導(dǎo)滯氣。
枳殼(麩炒去瓤)蓬莪術(shù)(各半兩)姜黃半夏(洗七次)甘松(去土各一錢)陳皮(去白)陳皮湯下。
木香順氣丸治停飲遲化。中氣不和。
木香京三棱(泡)石三棱檳榔雞爪三棱陳皮(去白)半夏(生姜制)人參(去蘆)炒頭)米(五姜湯送
順氣寬中散治陰陽(yáng)不和。三焦痞膈。氣行澀滯。中滿不快。咽嗌噎悶。恚氣奔急
。肢體煩枳實(shí)(麩炒)檳榔荊三棱(煨)蓬莪術(shù)(煨)桑白皮(銼)大麥(炒)人參(去蘆各拘時(shí)候
小沉香丸和中順氣。進(jìn)食消痰。又治飲酒后、干嘔痰涎。氣噎痞悶。
舶上丁香皮(二兩四錢)沉香(六錢)縮砂仁(四錢)蓬莪術(shù)(煨四錢)香附子(去毛炒一為細(xì)末。湯
分氣丸治膈氣痰實(shí)不化。
木香青皮(去白)陳皮(去白)白豆蔻仁縮砂仁荊三棱(炮切)蓬莪術(shù)(炮切)蓽澄面糊為
三和丸治三焦不和。氣不升降。心胸痞悶。脅肋疼痛。療因傷冷物傳化。
枳實(shí)(麩炒)檳榔半夏(湯浸各三兩)木香青皮(去白)陳皮(去瓤)赤茯苓(去皮)莪術(shù)(三兩)為細(xì)末。
酒糊丸。
橘皮枳殼湯治胸膈氣痞。氣短噎悶。不得升降。
陳皮(不去白三兩)枳殼(麩炒去瓤)半夏(不制各二兩)人參(一兩)上同銼碎。每藥一許。
蜜四
氣寶丸治一切滯氣。腹中積聚。心胸痞滿。腹悶喘急。及風(fēng)邪久滯。痰涎咳嗽。
酒食有傷
為氣藥之寶。
舶上茴香(揀凈銀石器內(nèi)隔紙炒香二兩)木香(一分)陳皮(去白焙干)大檳榔(一兩四味兩)即用腹
丁皮丸行滯氣。利胸膈。進(jìn)飲食。
丁香皮陳橘皮(去白)荊三棱(煨炒)檳榔(各一兩)青木香(一分)麝香蓬莪術(shù)(煨溫生滿悶
商殼丸治胸膈痞滯。氣不宣暢。破痰逐飲。
商枳殼(麩炒去瓤)大皂角(去皮子酥炙黃色各二兩)青皮(去白)半夏(洗七次)檳榔生姜
烏藥順氣散
(出和劑局方)
治癥同前。
烏藥麻黃(去根節(jié)泡)陳皮(各二錢)白僵蠶(炒去絲嘴)蛇蛻皮(燒灰各一兩)干姜(子、井貼水?dāng)『赡┮诲X。重水蛭一分炒。茴香一分。水煮服。停血脹。加毛蛇藤根。生研自然汁。
湯酒各半侵服。若心頭緊痛。通氣通血。伏盛槐花散。槐花黃連各半兩。熟枳殼生大黃各三錢。黃芩二錢。樸硝蘇木各一錢。咀。分作二服。燈心百莖。濾后加清油半錢。又方。
蜜入小便、酒??招姆赐?。一方無(wú)白芷。加羌活、茯苓、半夏曲。
沉香散治氣滯不通利。飲食不得息者。
沉香枳殼(面炒去瓤)白牽牛(微炒)青皮(去白)木通(各一兩)上為粗末。每服五錢
檳榔枳殼丸寬中利膈。行滯氣。消飲食。治胸膈噎塞。治脅脹滿。心痞痛。大小
便不利。
檳榔木香(各四錢)丁香皮濃樸(姜制)玄胡荊三棱蓬莪術(shù)雷丸(各半兩)青皮梧桐子大
法制陳皮散消食化氣。寬胸利膈。每服不論多少。細(xì)嚼咽下。無(wú)時(shí)。
陳皮(半斤去瓤?jī)羲膬汕凶鳁l子)青鹽(四兩)茴香甘草(炙各二兩)干生姜烏梅肉(三兩。
同
溫中降氣丸治脾胃不和。不思飲食。心腹?jié)M悶。脅刺痛。嘔吐痰水。噫醋吞酸。
飲食遲化荊三棱蓬莪術(shù)(銼)良姜(銼)木香吳茱萸(湯洗)干姜(炮)青皮(去白)陳皮(去瓤各一兩)上為細(xì)末。水煮面糊和丸。如梧子大。每服六十丸。食后生姜湯下。
寬中丸治氣不升降。痰涎郁塞。飲食不化。
木香半夏(生姜制各三兩)牽牛(四兩微炒取頭末二兩)檳榔(面煨熟二兩)荊三棱(七食后生
調(diào)中丸
(御藥院方)
剖判清濁。升降水土。流濕潤(rùn)燥。消飲除痰。
赤茯苓白術(shù)桔梗(銼碎)澤瀉陳皮(去白)豬苓(去皮)黃芩木通(各二兩)干生
均氣散
(御藥院方)
治三焦?jié)瓬?。氣不通宣?/p>
木香桔梗(銼炒)廣術(shù)木通(各半兩)枳殼(面炒去瓤)青皮(去白各一錢半)荊三棱去滓
菖蒲青皮散
(御藥院方)
治氣不暢。心胸疰悶。腹肋脹滿。胸痹心痛。不可
坐
臥。喘粗悶亂石菖蒲青皮(去白)陳皮(去白)大黃木通(銼)赤茯苓(去皮)川芎人參(各一兩)煎至六分。
元明粉
(御藥院方)
治膈上氣壅。五臟秘澀邪熱。服之氣快。
沉香導(dǎo)氣丸
(御藥院方)
消食順氣止逆。升降陰陽(yáng)。
沉香木香丁香白檀白豆蔻仁縮砂仁藿香(去土)香附子麝香(一錢白研)上服
交泰丸
(御藥院方)
溫中降氣。進(jìn)美飲食。
沉香(半兩)木香(一兩)阿魏(細(xì)研一錢白面作餅炙令香熟用水和半兩)神曲(炒)大麥棱(炮)蓬莪術(shù)(食后生姜
蓽澄茄丸
(御藥院方)
寬中順氣。消積滯。化痰飲。及水谷不化。療心腹?jié)M
悶
。大便秘澀。
荊三棱(銼碎二兩)陳皮(去白一兩半)蓬莪術(shù)(銼碎三兩)枳殼(生)檳榔(各一兩)黑下。量虛實(shí)加減。
治惡氣方用橙子皮、和鹽蜜。細(xì)細(xì)食之。
紫沉通氣湯
(御藥院方)
治三焦氣澀。不能宣通水液。腹脅痞悶。大便或難
。
紫蘇葉枳殼(面炒)陳皮(去白)檳榔赤茯苓甘草(微炒各一兩)沉香木香麥門粗末。每
威靈仙丸
(御藥院方)
治三焦氣滯。大便秘澀。疏分順氣?;迪?。
威靈仙(洗凈焙干四兩)大黃(二兩銼炒)檳榔木香陳皮枳殼(去白面炒各一兩)上數(shù)
甘草白豆蔻散
(御藥院方)
治脾胃虛寒。氣痞胸膈。不思飲食。
白豆蔻仁濃樸(生姜制)白術(shù)沉香陳皮(各等分)上咀。每服秤一兩。水二盞半
姜魏丸
(圣濟(jì)總錄)
治一切氣。調(diào)婦人血?dú)狻U{(diào)胃氣?;涮?。
生姜(一斤去皮切片鹽淹一宿焙干)阿魏(一錢用白面和作餅子炙黃)青橘皮(去白焙)甘心(去粗皮丸如
橙皮丸
(御藥院方)
調(diào)中順氣。生津止渴。
烏梅肉(各一兩)白茯苓(去皮)粉霜(各二兩)沉香白術(shù)(各半兩)木瓜(去皮)干生欲作渴。
寬中理氣丸
(御藥院方)
順理諸氣。寬理胸膈。調(diào)和脾胃。消化痞滯。又除
心
腹脹。脅肋
美飲食。
葫蘆巴杜丁皮干姜(炮各半兩)黑牽牛(炒黑)青皮陳皮(并去白炒)濃樸(去粗湯
木香餅子
(御藥院方)
疏氣消食。利胸膈?;迪选V顾蘧?。痰逆噦惡心。
木香姜黃(洗焙)香白芷香附子(銼去須炒)甘松(去土)芎縮砂仁桂(去粗皮下。
檳榔丸
(御藥院方)
治氣不宣通。飲食遲化。胸膈痞悶。噫氣吞酸。頭目重
眩
。脅肋刺痛。
檳榔青皮(去白)陳皮(去白)舶上香皮縮砂仁桂(去粗皮各半兩)丁香木香(各上為細(xì)末更
麝香平氣丸
(御藥院方)
治五臟不調(diào)。三焦不和。心腹痞悶。脅肋脹滿。痰
逆
惡心。吞酸噫
悶。胸膈不快。心麝香(白炒研)木香沉香丁香肉豆蔻丹砂(別研半兩)檳榔(煨銼)桂(去粗皮)次切焙干為末勻。將十丸
阿魏丸
(御藥院方)
治男子?jì)D人。一切氣攻刺痛。呼吸不得。及滑泄。
阿魏(一兩半)當(dāng)歸(細(xì)切醋炒)吳茱萸(醋炒)川芎(銼醋炒)陳皮(湯浸去白醋炒)吳胡索(銼以頭醋半升溫酒下。橘皮湯亦可。婦人醋湯下。不拘時(shí)候。
濃樸丸
(御藥院方)
寬中利膈。行導(dǎo)滯。消氣?;嬍?。治胸膈噫塞。腹脅
脹
滿。心下堅(jiān)痞濃樸(姜制)百草霜(各二兩)干姜(炮)荊三棱(炮)蓬莪術(shù)(炮)半夏檳榔(各一兩)皮臍)上為細(xì)末
豆蔻湯
(御藥院方)
治胸膈痞滿。嘔噦惡心。腹脅刺痛。短氣噎悶。噫氣
吞
酸。不思飲食草豆蔻仁(七錢炒)杜茴香(炒)甘草(炒)大鹽(炒)干生姜(以上各一兩)上為末。每
塌氣散
(御藥院方)
順氣寬中。升降利膈。治中脘痞滯。心腹堅(jiān)脹。脅下緊
硬
。喘滿短茴香(炒)枳殼(面炒去白)茯苓人參干姜(各一兩)陳皮(去白)青皮(去白各一兩)一盞。
生姜五
引氣丸
(御藥院方)
治痰氣不下。心虛生熱。神氣怯浮?;秀倍囿@。
人參(去蘆)半夏(生姜制)生地黃麥門冬(去心)青皮(去白各一兩)磁石(二兩水飛)前??招姆?。
沉香升降湯
(御藥院方)
治一切氣。升降不快。脅肋刺痛。胸膈痞塞。
(出醫(yī)方集成)沉香檳榔(各二兩)人參大腹皮(銼炒)白術(shù)烏藥附子(炒)麥(炒)神曲(莪術(shù)益智
豆蔻木香丸
(御藥院方)
宣通一切滯氣。宿食痰飲。清利頭目。消磨積蘊(yùn)
癖
等疾。形體瘦白豆蔻仁木香胡椒(各半兩)益智荊三棱(炮赤捶碎)蓬莪術(shù)(炮赤捶碎)雷丸玄砂仁當(dāng)歸(細(xì)末。
生姜汁面糊為丸。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食后生姜湯下。諸痰飲皆下。如覺(jué)內(nèi)傷??善甙耸?/p>
流氣飲子
(濟(jì)生拔粹方)
治男子?jì)D人五臟不調(diào)。三焦氣壅。心胸痞滿。咽塞
不
通。腹脅膨脹
小便不通。憂思太
陽(yáng)。汗出立愈。及香港腳紫蘇葉青皮(去白洗焙)當(dāng)歸芍藥烏藥茯苓桔梗半夏(湯洗)川芎黃枳計(jì)一兩銼姜煎至七分。濾去渣。熱服。不拘時(shí)。如病在心脾。入菖蒲五片同煎。婦人血?dú)狻H氚濉?/p>
傷冬
木香檳榔丸
(御藥院方)
治一切氣滯。心腹?jié)M悶。脅肋膨脹。大便小便。結(jié)
滯
不快利。噦逆此名木香檳榔。元是子和之方。治腎水陰不足。久服養(yǎng)陰發(fā)陽(yáng)。諸虛腫滿流濕。又名潤(rùn)燥通食面不木香商枳殼(面炒去瓤)青皮(去白)陳皮(去瓤)檳榔廣術(shù)(煨燒切)黃連(各一兩)末四兩)上湯
沉香降氣散
(醫(yī)方集成)
治三焦痞滯。氣不宣暢。心腹疼痛。嘔逆痰沫。脅
肋
噎脹。噫氣不
膈噎塞。心胸滿悶沉香木香丁香人參(去蘆)藿香葉甘草(炮)白術(shù)(各一兩)桂花檳榔肉豆蔻姜(炮)滓溫服。不拘
茯苓丸
(一名枳殼丸)
治中焦氣澀。胸膈痞悶。飲食遲化。四肢困倦。嘔逆
惡
心。常服升降白茯苓(去皮一兩)半夏(湯浸去滑七次)木香(各一兩半)荊三棱蓬莪術(shù)(各六兩半)末四兩)上為
沉蘇飲子
(御藥院方)
治胸膈塞滯。氣不通宣。津液衰少。
沉香甘草(炮黃色)白檀香(各二兩)赤茯苓肉桂(去粗皮各一兩)紫蘇葉人參(各滓涼服
小分氣丸
(御藥院方)
消滯氣。和胸膈。止心疼?;剖?。治結(jié)毒。腹脅脹
滿
。
荊三棱(醋浸一宿切作片子焙干用)牽牛(微炒)大戟(細(xì)銼炒各三兩)莞花(醋炒)甘遂每服十丸以
降氣檳榔丸
(御藥院方)
治調(diào)順三焦。升降陰陽(yáng)。進(jìn)美飲食。潤(rùn)澤臟腑。
檳榔(二兩)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面炒)上為細(xì)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
沉香蓽澄茄丸
(御藥院方)
治六經(jīng)不足。內(nèi)挾積冷。臍腹弦急。痛引腰背。
面
色痿黃。手足
痛。氣膈不通。尤沉香蓽澄茄木香葫蘆巴(炒)舶上茴香破故紙(并炒)官桂(去粗皮)巴戟(去心)兩)川烏頭(湯亦可。
丁沉煎丸
木香丁香甘松沉香(各三兩)藿香檀香(各半兩)香附砂仁白豆蔻(各半兩)末。熬甘草膏丸。
木香神曲丸治男子?jì)D人、氣塊攻痛。
木香(半兩)神曲(三兩)濃樸(一兩)麥(二兩)干姜(一兩)陳皮(一兩)肉豆蔻空心臥睡各一服。
沉香透膈湯治男子?jì)D人五種氣滯。胸膈悶滿。心腹疼痛。翻胃吐食。兩脅膨脹。
噎膈不通丁香(半兩)木香沉香白豆蔻砂仁(各半兩)藿香葉白茯苓青皮(去白)濃樸(人參肉一大盞半。姜三
沉香降氣丸
沉香(五錢)木香(一兩)三棱(四兩)片姜黃(四兩)莪術(shù)(四兩)青皮(四兩)陳皮(為細(xì)末。酒糊丸。如梧子
沉香化氣丸治男子?jì)D人、脾胃不和。停滯不化。胸膈飽悶。嘔吐惡心。腹脅膨脹
。臟腑閉人參沉香木香(各半兩)砂仁檳榔(各七錢)干山藥(一兩)石菖蒲莪術(shù)三棱(子(六兩微炒)附梧子大。曬干。用米醋鹽湯下。要大便利快。加丸數(shù)。此藥溫平。不損元?dú)狻Oe聚。化宿氣。疏風(fēng)和胃。消酒寬中。破塊磨癖。孕婦莫服。
破氣丸
(鮑氏方)
治氣積塊。久近一切氣。
硫黃焰硝(炒成子)陳皮青皮(各四兩)上為末。糊為丸??招娘嬒氯琛?/p>
丁沉香丸
(鮑氏方)
治諸氣攻心腹痛。及治婦人氣妙。
丁香沉香木香青皮肉豆蔻胡椒蓽茇檳榔(一分)乳香(半兩)麝香(一錢)氣血痛。燒
通氣阿魏丸
(華佗中藏經(jīng)方)阿魏(二兩酒熬)沉香(一兩)桂(半兩)黑牽牛(一兩炒)朱砂(少許)巴豆(半兩)上
沉香利膈丸
沉香(五錢)木香(五錢)牙皂(火燒去皮弦)陳皮(二兩)青皮(二兩)莪術(shù)(二兩)曲(一兩)上為細(xì)末。
五香散
(醫(yī)字切問(wèn))
治男子?jì)D人、一切氣。心腹?jié)M痛。牽引腰背。
香附子烏藥陳皮(各一兩)羌活(二錢)莪術(shù)(半兩)上為細(xì)末。熱酒調(diào)。
空心服二錢
神仙楮實(shí)丸
(宣明論)
治積冷氣沖心胸。及腹有蛔蟲(chóng)疼痛。痔癖氣塊。
心
腹兩肋脹滿
咳嗽。眼花少力。
痛。冷痹風(fēng)頑。陰汗盜
帶下。一切冷疾。無(wú)問(wèn)大小楮子實(shí)(一升淘去泥微炒)官桂(四兩去皮)牛膝(半斤酒浸三日)干姜(二兩)上為末。
導(dǎo)氣枳殼丸
(宣明論)
治氣結(jié)不散。心胸痞痛。逆氣上攻。常服分氣逐風(fēng)。
功
不可述。
枳殼(去殼麩炒)木通(銼炒)青皮(去白)陳皮(去白)桑白術(shù)(銼炒)蘿卜子(微炒)姜汁打糊丸。如
補(bǔ)中丸
(出宣明論)
治一切氣疾。心腹痛。嘔吐氣逆。不思飲食。
濃樸(生姜制香)干姜(炮)陳皮白茯苓(去皮)甘草(炙紫各分兩)上為末。煉蜜和丸
蓽澄茄丸
(出宣明論)
治中焦痞塞。氣逆上攻。心腹疼痛。吐逆不利。不思
飲食。
蓽澄茄阿魏(各半兩醋面裹燒熟)良姜(二兩)神曲(炒)青皮(去白)官桂(去皮各一
蛤蚧散
(出宣明論)
治肺胃氣。攻心刺痛。
蛤蚧(一對(duì)稍炙)乳香木香白茯苓丁香茴香(各一兩)穿山甲(二錢)上為末。每
導(dǎo)氣丸
(出宣明論)
治心胸滿悶。脅肋刺痛。不思飲食。常服寬膈進(jìn)食。
姜黃香附子(各四兩)縮砂甘草(各二兩)丁皮甘松木香三棱白檀藿香上日
調(diào)和諸氣。治心腹切痛。
(出海外名方)香附子(一兩砂去毛)縮砂仁(一分)上件為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每服一粒。
細(xì)嚼姜
道氣丸
(醫(yī)方集成)
宣壅導(dǎo)氣。除脹滿。利大腸。
大黃(四兩濕紙裹煨)胡椒(四十九粒)青皮(去白)陳皮(去白)蝎梢(去毒炒)茴香(作餅子煎黃色虛實(shí)
消脹丸
(醫(yī)方集成)
快氣寬中。除腹脹。消宿食。
木香黑牽牛(取頭末二兩)蘿卜子(各等分)檳榔上為末。滴水丸。如梧子大。
每服三
通氣丸
(醫(yī)方集成)
治氣滯胸脅。噎塞滿閉。并小腸氣痛。
丁香皮黑牽牛(各五兩)益智仁白術(shù)(各一兩)茴香蘿卜子陳皮荊三棱(炮)蓬每服三十丸。蘿
分心氣飲
(出如宜方)
治男子?jì)D人。一切氣不和?;蛞驊n愁思慮?;蛞蚓剖?/p>
過(guò)
傷?;蚺R食憂
痞悶。脅肋脹滿。
苦口干舌。飲食減少。
化滯氣。進(jìn)美飲食。治氣之紫蘇(連莖葉四兩)羌活半夏(湯浸七日)肉桂(去皮)青皮(去白)陳皮(去白)大腹一盞。
生痞甘草炙。陳皮洗凈。桑白皮炒。草果仁煨。大腹皮各三兩。紫蘇揀嫩枝葉二兩。為粗末拌和。每服四錢。水一大盞。姜三片許。煎至七分。去滓空心服。名分氣紫蘇飲。一方。治氣滯留四肢浮腫。腹急中滿。膈脅膨脹急。虛氣上沖。小便臭濁。神思不爽。用木香赤茯苓一兩炒和藥食前服。名木香分氣湯。又名小流氣飲。
降氣湯
(醫(yī)方集成)
治虛陽(yáng)上攻。氣不升降。上盛下虛。膈壅痰實(shí)喘滿。咽
干
不利。煩渴多前胡(甘浸炒)甘草(炙)橘皮(去白)真紫蘇(水淘去?。┐ó?dāng)歸(去蘆土洗)桂心(去涂炙)黃兩)上咀治肺濃皮盞
消氣湯
(醫(yī)方集成)
治血?dú)饽郎?。而心脾不和。虛氣上盛。腹急中滿。四肢
浮腫。飲食無(wú)味沉香木香人參半夏(湯洗七次)桔梗(炒各半兩)陳皮(去白一兩)青皮(去瓤炒半上為末。
歸氣散
(出簡(jiǎn)易方)
治真氣不降。胸膈痞滿。心腹臍脅疼痛。不進(jìn)飲食。歸
元正氣。補(bǔ)脾胃沉香木香丁香白姜(炮)肉桂(去皮不火)陳皮(去白)當(dāng)歸甘草(炙)附子(二楝子肉(炒)四片。
鹽少
神保丸
(出如宜方)
治諸氣刺痛。流入背膂。及心膈腹腎。諸積氣作痛。宣
通臟腑。
木香胡椒(各一分)全蝎(七枚)巴豆(十個(gè)去皮心研取霜)上為細(xì)末。湯釋。
蒸餅。
丸米醋湯下。肺氣甚者。白礬輕粉各三分。黃丹一分。同研為末。煎桑皮糯米飲。送下三錢。
小喘。桑白皮糯米飲下。肝氣脅下痛。茴香湯下。大便不通。蜜調(diào)。檳榔末一錢下。氣噎。
木香湯下。宿食不消。茶、酒、漿飲任下。諸氣、膀胱氣。脅下痛。最難治。獨(dú)此藥能去之。有人病項(xiàng)筋痛。諸醫(yī)皆以為風(fēng)。治之?dāng)?shù)月。不愈。乃流入背膂。久之又注于脅下。攣痛甚苦。乃合治之。一服而愈。嘗再發(fā)。又服病除。一方、用胡椒一兩。蝎尾半兩。去毒。細(xì)末。面糊丸。如粟米大。每服十五丸、至二十丸。陳米飲下。名塌氣丸。中加木香一味。和順臟氣。消腹脅堅(jiān)脹。小便不利。并治息積。名胡椒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