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附論)夫五臟六腑皆有津液也。若五臟內(nèi)虛而生熱者。熱氣在內(nèi)。則津液竭少。故為渴也。
夫渴者喜水。其人必?zé)?。目眩背寒而嘔。皆因內(nèi)虛故也。診其心脈滑甚者。為喜渴也。人因勞傷腑臟?;虼蟛『笪磸?fù)。氣血不足。陰虛內(nèi)熱。熱則津燥液少。故渴而引飲。飲不能多。多則腹?jié)M不消。氣虛不勝于水故也。
方
腎瀝湯
(出圣濟(jì)總錄)
治臟氣不足。內(nèi)燥發(fā)渴。
生干地黃(洗銼焙)澤瀉遠(yuǎn)志(去心)桂心(去粗皮)當(dāng)歸(切焙)龍骨甘草(炙銼)五味子赤茯苓(去皮)芎人參黃芩(去黑心)麥門冬(去心焙各二兩)上粗搗篩。每用羊腎一只。去筋膜切開。先用水一盞半。煮羊腎至一盞。去腎入藥末三錢。再煎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黃湯
治氣虛燥渴引飲。
黃(細(xì)銼)栝蔞根(銼)麥門冬(去心焙)赤茯苓(去黑皮)人參甘草(炙銼末)黃連(去須)知母(銼焙)生地黃(焙)菟絲子(酒浸一宿焙干)肉蓯蓉(酒浸一宿去粗皮銼焙)石膏(赤各一兩)上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木香湯
(出圣惠方)
治虛熱渴飲水不已。心腹脹滿。
木香枳殼(去瓤麩炒)芍藥檳榔(生銼各半兩)桑根白皮(銼炒)黃(細(xì)銼)草豆蔻(去皮)枇杷葉(拭去毛炙)黃連(去須各二兩)桂心(去粗皮一兩)人參(一兩半)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鹿茸丸治虛渴煩躁不眠。
鹿茸(去毛涂酥炙)黃(細(xì)銼)人參土瓜根山茱萸杜仲(去粗皮切炒)桑螵蛸(炙各一兩)栝蔞根菟絲子(酒浸一宿別搗)雞(十枚炙干)肉蓯蓉(酒浸一宿去皮)上為細(xì)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酒下。不拘時。溫服。
人參湯治虛渴飲水過多。身體浮腫。
人參黃(細(xì)研各二兩)旋復(fù)花桑根白皮(銼各二兩)紫蘇葉犀角(鎊屑各半兩)赤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一盞。去滓溫服。不拘時。
黃丸治虛燥渴不已。
黃(細(xì)銼)五味子(各二兩)烏梅茯神(去木各一兩半)附子(炮裂去皮臍大者二枚)澤瀉酸石榴皮生干地黃(焙各半兩)上為細(xì)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漿水下。不拘時服之。
人參湯
治消渴。飲水無節(jié)。
人參(二兩)五味子大腹皮(各三分)赤茯苓(去黑皮)桑根白皮(銼炒)黃(細(xì)銼各一兩半)芍藥黃芩(去黑心)葛根(銼各一兩)枳殼(去瓤麩炒三分)上咀。每服
黃連丸
治熱渴不止。心神煩躁。
黃連(去須)栝蔞根(各等分)上為末。以麥門冬去心煮熱。爛研和丸。梧桐子大。
每服煎小麥湯下三十丸。食后服。
雞蘇丸
(出危氏方)
治病后虛羸發(fā)渴。
上雞蘇丸(方見龍腦雞蘇丸)以北五味子煎湯吞下。后服安腎丸。(方見虛勞門虛勞類)
薏苡仁湯
治虛渴不止。
薏苡仁五味子(各一兩半)復(fù)盆子生干地黃(銼焙)枸杞(各一兩)紫蘇莖葉黃(細(xì)銼)木通(各一兩)白茯苓(去黑皮三兩)上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
去
清心蓮子飲
治心中蓄熱。時常煩躁。因思慮勞心。憂愁抑郁。
以
致小便白濁?;蛴猩沉A転r澀痛。便赤如血。夜夢遺泄?;蛞蚓粕^度。上盛下虛。心
火炎上。肺金受克。口舌干燥。漸成消渴。睡臥不安。四肢倦怠。男子五淋。婦人帶下
赤白。及病后氣不收斂。陽浮于外。五心煩熱。藥性溫平。不冷不熱。常服清心養(yǎng)神。
秘精補(bǔ)虛。滋潤腸胃。調(diào)順血?dú)狻?/p>
黃芩(去心半兩)黃(去蘆頭蜜炙)石蓮肉(去心)白茯苓(去皮)人參(去蘆頭各七錢)麥門冬(去心)甘草地骨皮車前子(去土炒各半兩)上銼散。每服三錢。麥門冬十粒去心。水一盞半。煎取八分。去滓水中浸冷??崭狗?。發(fā)熱加柴胡薄荷煎。
茯苓湯
治心脾熱渴不止。小便難。宜服此。
赤茯苓(一兩)蘆根(一兩銼)黃芩(一兩)知母(一兩)栝蔞根(一兩)瞿麥穗(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甘草(一兩炙)木通(一兩銼)上為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溫服。
地黃丸
治臟虛舌干燥渴。引飲不已。
熟干地黃(銼焙)山茱萸山藥澤瀉牡丹皮白茯苓(去黑皮)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一兩)桂心(去粗皮一分)上為細(xì)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水下。不拘時。
天竺黃散
治熱渴。
天竺黃(一兩細(xì)研)黃連(一兩去須)茯神(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川芒硝(一兩)犀角屑栝蔞根(一兩)川升麻(一兩)上為散。入研了藥令勻。每于食后。煎淡竹葉湯。調(diào)下一錢。
黃散
治脾胃中熱。煩渴不止。
黃(一兩銼)茯神(一兩)生干地黃(一兩)地骨皮(一兩)栝蔞(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黃芩(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為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
豬肚黃連丸
治脾胃熱渴不止。羸瘦困乏。
豬肚(一枚凈洗)黃連(三兩去須別搗為末)栝蔞根(一兩)白粱米(一合凈淘)柴胡(一兩去苗)茯神(一兩)知母(一兩)麥門冬(二兩去心焙)上為末。先將黃連末及米入肚
知母散
治心脾實熱。煩渴不止。
知母(一兩)蘆根(一兩半銼)栝蔞根(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黃芩(三分)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為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煎至六分。
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赤茯苓散
治脾胃中熱。引飲水漿。煩渴不止。
赤茯苓栝蔞根黃芩麥門冬(去心)生干地黃知母(各一兩)上為散。每服五錢。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小麥半合。淡竹葉二七片。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人參散
(出試效方)
治身熱頭痛?;蚍e熱黃瘦?;虬l(fā)熱惡寒。蓄熱寒戰(zhàn)。
或膈熱嘔吐。燥熱煩渴瀉痢?;蚰砍嗫诟伞;蜓屎砟[痛?;蝻L(fēng)熱昏眩?;蛘魺崽摵?。肺
痿勞嗽。一切邪熱。脾石膏(一兩)寒水石(二兩)滑石(四兩)甘草(一兩)人參(半兩或無亦得)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溫水調(diào)下?;蚶渌嗟?。早晚食后。兼服梔子金花丸。一名既濟(jì)解毒丸。
茯神丸
治心脾壅熱。煩渴口干。宜服此。
知母栝蔞根(各一兩)麥門冬(二兩去心焙)黃連(去須)茯神(各一兩)上為末。
煉蜜和搗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清粥飲下三十丸。
人參竹葉湯
(出千金方)
治熱病后虛熱渴。四肢煩疼。
葛根(一斤)人參甘草(各一兩)竹葉(一把)上咀。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曙?/p>
龍朱散
治心脾熱渴。面赤口干。宜服之。
馬牙硝(半斤)川芒硝(四兩)寒水石(四兩)石膏(三兩)上件藥以水五升浸三日。
用銀器中煎至水盡后。去寒水石及石膏。陰干別入龍腦半兩。朱砂一兩。同研為末。不計時候。蜜水調(diào)下一錢。兼治喉痹腫痛甚妙。
石膏湯
治熱極渴不止。
麥門冬(一兩去心)石膏(二兩)蘆根(一兩)上件為散。每服半兩。水一盞。
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黃連膏
治熱渴不止。心神燥煩。宜服此。
黃連(五兩去須搗為末)地黃汁(一兩)蜜(五合)上件藥于銀器中。以慢火熬成膏。收于瓷器中。每于食后。煎竹葉麥門冬湯取彈子大服之。
黃連散
治心肺壅熱。煩渴口干。宜服之。
豉(一合)黃連(一兩去須)上為散。每服半兩。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每于食后溫服。
麥門冬湯
治證同前。
黃連(半兩去須)麥門冬(一兩去心)上為散。每服半兩。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
每于食后溫服。
浮萍丸
上取浮萍水洗。曝干為末。以牛乳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不計時候。以粥飲下。
麥門冬丸
治臟虛干燥。發(fā)渴飲水。
參茯白術(shù)散
(出如宜方)
治病后脾虛津液燥。或有余熱虛渴。
白扁豆(姜汁浸炒去皮)茯苓山藥人參甘草蓮肉砂仁桔梗薏苡仁(炒各
治中熱消渴疾。
(出本草)生葛上冬月取。以水中揉出粉。澄成塊。先煎湯使沸。后擘塊下湯中。良久色如膠。
治虛熱渴。
(出本草)草上以煮汁?;蛏?/p>
治熱渴心悶。
(出本草)地漿上以水一大盞。掘地作坎。以水沃其中。攪令濁。俄頃取飲之。
解熱渴
(出本草)酢漿草上取食之。
(出本草)桃膠上如彈丸含之佳。
治下虛上熱而渴。
(出永類鈐方)菝根上每服一兩。水二盞半。煎減半。日三服??蕼p。只二服。
治渴熱心悶。
橘皮甘草上等分煮飲。時服咽之勿煩。使多吃。但以熱土或熬熱灰土壅其臍上為佳。
面上取一兩。以溫水一中盞。攪和服之。
《醫(yī)學(xué)入門》(公元 1624 年)明.李榳著。八卷。內(nèi)容為臟腑圖,明以前醫(yī)家簡介,經(jīng)絡(luò)、臟腑、診斷、針灸、本草、外感、內(nèi)傷、雜病、婦幼、外科、用藥賦、古方歌括、急救、怪病、治 法、習(xí)醫(yī)規(guī)格等。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附論)夫五臟六腑皆有津液也。若五臟內(nèi)虛而生熱者。熱氣在內(nèi)。則津液竭少。故為渴也。
夫渴者喜水。其人必?zé)?。目眩背寒而嘔。皆因內(nèi)虛故也。診其心脈滑甚者。為喜渴也。人因勞傷腑臟?;虼蟛『笪磸?fù)。氣血不足。陰虛內(nèi)熱。熱則津燥液少。故渴而引飲。飲不能多。多則腹?jié)M不消。氣虛不勝于水故也。
方
腎瀝湯
(出圣濟(jì)總錄)
治臟氣不足。內(nèi)燥發(fā)渴。
生干地黃(洗銼焙)澤瀉遠(yuǎn)志(去心)桂心(去粗皮)當(dāng)歸(切焙)龍骨甘草(炙銼)五味子赤茯苓(去皮)芎人參黃芩(去黑心)麥門冬(去心焙各二兩)上粗搗篩。每用羊腎一只。去筋膜切開。先用水一盞半。煮羊腎至一盞。去腎入藥末三錢。再煎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黃湯
(出圣濟(jì)總錄)
治氣虛燥渴引飲。
黃(細(xì)銼)栝蔞根(銼)麥門冬(去心焙)赤茯苓(去黑皮)人參甘草(炙銼末)黃連(去須)知母(銼焙)生地黃(焙)菟絲子(酒浸一宿焙干)肉蓯蓉(酒浸一宿去粗皮銼焙)石膏(赤各一兩)上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木香湯
(出圣惠方)
治虛熱渴飲水不已。心腹脹滿。
木香枳殼(去瓤麩炒)芍藥檳榔(生銼各半兩)桑根白皮(銼炒)黃(細(xì)銼)草豆蔻(去皮)枇杷葉(拭去毛炙)黃連(去須各二兩)桂心(去粗皮一兩)人參(一兩半)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鹿茸丸治虛渴煩躁不眠。
鹿茸(去毛涂酥炙)黃(細(xì)銼)人參土瓜根山茱萸杜仲(去粗皮切炒)桑螵蛸(炙各一兩)栝蔞根菟絲子(酒浸一宿別搗)雞(十枚炙干)肉蓯蓉(酒浸一宿去皮)上為細(xì)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酒下。不拘時。溫服。
人參湯治虛渴飲水過多。身體浮腫。
人參黃(細(xì)研各二兩)旋復(fù)花桑根白皮(銼各二兩)紫蘇葉犀角(鎊屑各半兩)赤每服三錢。水一盞半。煎一盞。去滓溫服。不拘時。
黃丸治虛燥渴不已。
黃(細(xì)銼)五味子(各二兩)烏梅茯神(去木各一兩半)附子(炮裂去皮臍大者二枚)澤瀉酸石榴皮生干地黃(焙各半兩)上為細(xì)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漿水下。不拘時服之。
人參湯
(出圣濟(jì)總錄)
治消渴。飲水無節(jié)。
人參(二兩)五味子大腹皮(各三分)赤茯苓(去黑皮)桑根白皮(銼炒)黃(細(xì)銼各一兩半)芍藥黃芩(去黑心)葛根(銼各一兩)枳殼(去瓤麩炒三分)上咀。每服
黃連丸
(出圣惠方)
治熱渴不止。心神煩躁。
黃連(去須)栝蔞根(各等分)上為末。以麥門冬去心煮熱。爛研和丸。梧桐子大。
每服煎小麥湯下三十丸。食后服。
雞蘇丸
(出危氏方)
治病后虛羸發(fā)渴。
上雞蘇丸(方見龍腦雞蘇丸)以北五味子煎湯吞下。后服安腎丸。(方見虛勞門虛勞類)
薏苡仁湯
(出圣濟(jì)總錄)
治虛渴不止。
薏苡仁五味子(各一兩半)復(fù)盆子生干地黃(銼焙)枸杞(各一兩)紫蘇莖葉黃(細(xì)銼)木通(各一兩)白茯苓(去黑皮三兩)上咀。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七分。
去
清心蓮子飲
(出危氏方)
治心中蓄熱。時常煩躁。因思慮勞心。憂愁抑郁。
以
致小便白濁?;蛴猩沉A転r澀痛。便赤如血。夜夢遺泄?;蛞蚓粕^度。上盛下虛。心
火炎上。肺金受克。口舌干燥。漸成消渴。睡臥不安。四肢倦怠。男子五淋。婦人帶下
赤白。及病后氣不收斂。陽浮于外。五心煩熱。藥性溫平。不冷不熱。常服清心養(yǎng)神。
秘精補(bǔ)虛。滋潤腸胃。調(diào)順血?dú)狻?/p>
黃芩(去心半兩)黃(去蘆頭蜜炙)石蓮肉(去心)白茯苓(去皮)人參(去蘆頭各七錢)麥門冬(去心)甘草地骨皮車前子(去土炒各半兩)上銼散。每服三錢。麥門冬十粒去心。水一盞半。煎取八分。去滓水中浸冷??崭狗?。發(fā)熱加柴胡薄荷煎。
茯苓湯
(出圣惠方)
治心脾熱渴不止。小便難。宜服此。
赤茯苓(一兩)蘆根(一兩銼)黃芩(一兩)知母(一兩)栝蔞根(一兩)瞿麥穗(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甘草(一兩炙)木通(一兩銼)上為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溫服。
地黃丸
(出圣濟(jì)總錄)
治臟虛舌干燥渴。引飲不已。
熟干地黃(銼焙)山茱萸山藥澤瀉牡丹皮白茯苓(去黑皮)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一兩)桂心(去粗皮一分)上為細(xì)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水下。不拘時。
天竺黃散
(出圣惠方)
治熱渴。
天竺黃(一兩細(xì)研)黃連(一兩去須)茯神(一兩)甘草(一兩炙微赤銼)川芒硝(一兩)犀角屑栝蔞根(一兩)川升麻(一兩)上為散。入研了藥令勻。每于食后。煎淡竹葉湯。調(diào)下一錢。
黃散
(出圣惠方)
治脾胃中熱。煩渴不止。
黃(一兩銼)茯神(一兩)生干地黃(一兩)地骨皮(一兩)栝蔞(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黃芩(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為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
豬肚黃連丸
(出圣惠方)
治脾胃熱渴不止。羸瘦困乏。
豬肚(一枚凈洗)黃連(三兩去須別搗為末)栝蔞根(一兩)白粱米(一合凈淘)柴胡(一兩去苗)茯神(一兩)知母(一兩)麥門冬(二兩去心焙)上為末。先將黃連末及米入肚
知母散
(出圣惠方)
治心脾實熱。煩渴不止。
知母(一兩)蘆根(一兩半銼)栝蔞根(一兩)麥門冬(一兩去心)黃芩(三分)川大黃(一兩銼碎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上為散。每服四錢。水一中盞。煎至六分。
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赤茯苓散
(出圣惠方)
治脾胃中熱。引飲水漿。煩渴不止。
赤茯苓栝蔞根黃芩麥門冬(去心)生干地黃知母(各一兩)上為散。每服五錢。水一大盞。入生姜半分。小麥半合。淡竹葉二七片。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人參散
(出試效方)
治身熱頭痛?;蚍e熱黃瘦?;虬l(fā)熱惡寒。蓄熱寒戰(zhàn)。
或膈熱嘔吐。燥熱煩渴瀉痢?;蚰砍嗫诟伞;蜓屎砟[痛?;蝻L(fēng)熱昏眩?;蛘魺崽摵?。肺
痿勞嗽。一切邪熱。脾石膏(一兩)寒水石(二兩)滑石(四兩)甘草(一兩)人參(半兩或無亦得)上為細(xì)末。每服二錢。溫水調(diào)下?;蚶渌嗟?。早晚食后。兼服梔子金花丸。一名既濟(jì)解毒丸。
茯神丸
(出圣惠方)
治心脾壅熱。煩渴口干。宜服此。
知母栝蔞根(各一兩)麥門冬(二兩去心焙)黃連(去須)茯神(各一兩)上為末。
煉蜜和搗二三百杵。丸如梧桐子大。不計時候。以清粥飲下三十丸。
人參竹葉湯
(出千金方)
治熱病后虛熱渴。四肢煩疼。
葛根(一斤)人參甘草(各一兩)竹葉(一把)上咀。水一斗五升。煮取五升??曙?/p>
龍朱散
(出圣惠方)
治心脾熱渴。面赤口干。宜服之。
馬牙硝(半斤)川芒硝(四兩)寒水石(四兩)石膏(三兩)上件藥以水五升浸三日。
用銀器中煎至水盡后。去寒水石及石膏。陰干別入龍腦半兩。朱砂一兩。同研為末。不計時候。蜜水調(diào)下一錢。兼治喉痹腫痛甚妙。
石膏湯
(出圣惠方)
治熱極渴不止。
麥門冬(一兩去心)石膏(二兩)蘆根(一兩)上件為散。每服半兩。水一盞。
煎至五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黃連膏
(出圣惠方)
治熱渴不止。心神燥煩。宜服此。
黃連(五兩去須搗為末)地黃汁(一兩)蜜(五合)上件藥于銀器中。以慢火熬成膏。收于瓷器中。每于食后。煎竹葉麥門冬湯取彈子大服之。
黃連散
(出圣惠方)
治心肺壅熱。煩渴口干。宜服之。
豉(一合)黃連(一兩去須)上為散。每服半兩。水一大盞。煎至五分去滓。每于食后溫服。
麥門冬湯
(出圣惠方)
治證同前。
黃連(半兩去須)麥門冬(一兩去心)上為散。每服半兩。水一盞。煎至五分去滓。
每于食后溫服。
浮萍丸
(出圣惠方)
治熱渴不止。心神煩躁。
上取浮萍水洗。曝干為末。以牛乳汁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不計時候。以粥飲下。
麥門冬丸
(出圣濟(jì)總錄)
治臟虛干燥。發(fā)渴飲水。
參茯白術(shù)散
(出如宜方)
治病后脾虛津液燥。或有余熱虛渴。
白扁豆(姜汁浸炒去皮)茯苓山藥人參甘草蓮肉砂仁桔梗薏苡仁(炒各
治中熱消渴疾。
(出本草)生葛上冬月取。以水中揉出粉。澄成塊。先煎湯使沸。后擘塊下湯中。良久色如膠。
治虛熱渴。
(出本草)草上以煮汁?;蛏?/p>
治熱渴心悶。
(出本草)地漿上以水一大盞。掘地作坎。以水沃其中。攪令濁。俄頃取飲之。
解熱渴
(出本草)酢漿草上取食之。
治虛熱渴。
(出本草)桃膠上如彈丸含之佳。
治下虛上熱而渴。
(出永類鈐方)菝根上每服一兩。水二盞半。煎減半。日三服??蕼p。只二服。
治渴熱心悶。
橘皮甘草上等分煮飲。時服咽之勿煩。使多吃。但以熱土或熬熱灰土壅其臍上為佳。
以
治熱渴心悶。
面上取一兩。以溫水一中盞。攪和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