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附論)夫病源人有好啞米。轉(zhuǎn)久彌嗜啞之。若不得米。則胸中清水出。得米水便止。米不消化。
遂生癥結(jié)。其人常思米不能飲食。久則斃。
方
散癥湯
(出千金方)
治米癥。其疾常欲食米。若不得米。則胸中清水出。
雞屎(一升)白米(五合)上合炒令米焦。搗篩為散。用水二升頓服取盡。少時(shí)即吐。吐出
治米癥久不療。羸瘦。
蔥白(兩虎口切)烏梅(三十枚碎)上以水三升。宿漬烏梅使得極濃。清晨啖蔥白。
隨飲烏
治食生米方
(家藏經(jīng)驗(yàn)方)
男子?jì)D人。因食生熟物。留滯于脾胃。遂致生蟲
。久則好食生米。否則終日不樂。至于肌膚憔悴。面色萎黃。不思飲食。以害其生。
上用蒼術(shù)不拘多少。米泔水浸一宿。取出銼碎。焙干。碾為細(xì)末。煮稀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粒。空心食前。米飲下日三服。益昌伶人劉清嘯家一婢。曰花翠。年逾笄。
病致成此疾。蒼術(shù)能去濕、暖胃、消谷故也。尹先云曾用此藥。療綿州常振省干兩旬而痊。因筆于冊。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yùn)》《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傷寒貫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涇)著。八卷。根據(jù)病證治法的不同,把《傷寒論》條文重編為正治法、權(quán)變法、斡旋法、救逆法、類病法、明辨法、雜治法等類。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附論)夫病源人有好啞米。轉(zhuǎn)久彌嗜啞之。若不得米。則胸中清水出。得米水便止。米不消化。
遂生癥結(jié)。其人常思米不能飲食。久則斃。
方
散癥湯
(出千金方)
治米癥。其疾常欲食米。若不得米。則胸中清水出。
雞屎(一升)白米(五合)上合炒令米焦。搗篩為散。用水二升頓服取盡。少時(shí)即吐。吐出
治米癥久不療。羸瘦。
蔥白(兩虎口切)烏梅(三十枚碎)上以水三升。宿漬烏梅使得極濃。清晨啖蔥白。
隨飲烏
治食生米方
(家藏經(jīng)驗(yàn)方)
男子?jì)D人。因食生熟物。留滯于脾胃。遂致生蟲
。久則好食生米。否則終日不樂。至于肌膚憔悴。面色萎黃。不思飲食。以害其生。
上用蒼術(shù)不拘多少。米泔水浸一宿。取出銼碎。焙干。碾為細(xì)末。煮稀面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粒。空心食前。米飲下日三服。益昌伶人劉清嘯家一婢。曰花翠。年逾笄。
病致成此疾。蒼術(shù)能去濕、暖胃、消谷故也。尹先云曾用此藥。療綿州常振省干兩旬而痊。因筆于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