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醫(yī)學(xué)心悟》(公元 1732 年)清.程國彭(鐘齡)著。五卷??偨Y(jié)了辨證施治的八綱、八法、因證立方,條分縷析,多為臨床心得之語。末附《外科十法》。
《醫(yī)學(xué)正傳》(公元 1515 年)明.虞摶(天民)著。八卷。分門論證,以朱震亨的學(xué)說為主,參以張仲景、孫思邈、李杲之說,并結(jié)合抒發(fā)己見。
(公元 1764 年)清.徐大樁(靈胎、洄溪)著。二卷。分為“經(jīng)絡(luò)臟腑”“脈”“病”“方藥”“治法”“書論”“古今”七門,論醫(yī)學(xué)的源流利弊,議論通達(dá)。但有時也不免矯枉過正。
夫脾胃虛弱。飲食累傷。積久不去。結(jié)在腹內(nèi)。與正氣交爭。則心腹硬痛。妨害飲食。
肢體
方
木香散治食癥冷氣。及傷寒后一切氣疾。食物不消。
木香檳榔(銼)青橘皮(湯浸去白焙)肉豆蔻(去殼)食茱萸紅豆蔻(去皮)干姜(炮)汁炙)桔梗(炒三錢匕。
空
京三棱丸治食癥。癖氣食勞。宿食不消。痰逆。
京三棱(半兩微煨銼)乳香(半兩)木香(半兩)丁香(半兩)肉豆蔻(半兩去殼)當(dāng)歸(干姜(一(一兩半去皮不(二兩涂化每服
化積丸
(一名大五積丸)
治食癥。積氣成塊。胸膈痞悶。腹脅脹滿。宿食不消
。心腹疼痛。
砂(無石者研)芫花(炮)巴豆(去皮心膜研成膏出油盡各半兩)干漆(炒煙出一兩)烏三升于銀石器內(nèi)慢火熬成膏)大黃(一兩蒸熟焙干)鱉甲(去裙醋炙)青橘皮(湯浸去白焙)京三棱(煨銼)當(dāng)歸(切焙)陳曲(炒各一兩)木香桂(去粗皮各三分)上一十四味。搗羅八味。用前膏和丸。如綠豆大。每服二丸至三丸。茶酒任下。如取積量虛實(shí)加減。
三棱丸治食癥勞氣。五積五膈。脾胃久冷。吃食無味。飲食不化。四肢少力。痰
毒瓦斯脹。
京三棱石三棱雞爪三棱黑三棱(各煨銼)巴豆(連皮)干姜(炮)蓬莪術(shù)(煨銼)附香木香桂(去粗皮)檳榔(銼)青橘皮(去白炒)肉豆蔻(去殼各半兩)上為末。
每秤一兩末。別用巴豆七枚。去皮心膜出油。細(xì)研拌勻。更用砂一分。醋化煮面糊和丸。如大麻子大。丹砂末為衣。每服三丸至五丸。生姜湯下。
黑金丸治食癥瘕癖聚。血結(jié)刺痛。一切疾。
沉香(銼)附子(炮裂去皮臍各半兩)木香干姜(炮)青橘皮(湯浸去白焙)細(xì)墨(燒紅漆(炒麝香(研各半兩)砂(研水飛一兩)上為末。將京三棱、蓬莪術(shù)、大黃、砂四米醋煮爛。研作糊。入眾藥末。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姜鹽湯下。不拘
丁香丸
(一名夾食丸)
治食癥。氣堅。腹中疼痛。
木香三棱丸治遠(yuǎn)年食癥積氣。并酒食所傷。胸膈脹滿。及婦人血塊。
木香京三棱(煨銼)補(bǔ)骨脂(炒)牽牛子(炒)丁香皮(銼)干漆(炒煙出各一兩)烏梅分同五靈脂末至七
檳榔丸治食癥氣。
檳榔(煨銼三兩)木香郁李仁(去皮研細(xì))柴胡(去苗)大黃(銼炒各一兩半)枳殼(麩半兩)上搗晚
穿山甲丸
(出圣惠方)
治食癥。破結(jié)塊。消積年食。及積惡血?dú)?。并宜服此?/p>
穿山甲(一分炙令黃色)干姜(一分炮)砂(一分細(xì)研)半夏(一分湯洗七遍去滑)威靈炮去皮臍)砂研令勻
砂丸
(出圣濟(jì)總錄)
治食癥結(jié)塊。疼痛發(fā)歇?;瘹庀剖?。
砂(細(xì)研)干漆(炒煙出各一分)木香蓬莪術(shù)(煨銼)丁香京三棱(煨銼)青橘皮(壓出油)上將米醋一碗。浸蓬莪術(shù)、芫花、三棱一宿。后焙干、與五味同搗羅為末。入砂、巴豆拌勻。醋煮面糊和丸。如大麻子大。每服三二丸。如要取轉(zhuǎn)。看虛實(shí)加減。生姜湯下。婦人血?dú)?。醋湯下。小兒疳氣。甘草湯下。男子膈氣。龍腦湯下。瀉痢干姜湯下。
澤漆丸
(出圣惠方)
治食癥癖氣。脾胃虛弱。頭面及四肢浮腫。欲變成水病者
。
澤漆(半兩)檳榔(一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木香(半兩)肉桂(半兩去皴皮)陳橘浸去皮微炒)如梧桐子
麥丸
(出圣濟(jì)總錄)
治食癥。咽酸吐津。胸膈疼痛。氣噎。食飲進(jìn)退。
麥(炒)陳曲(炒)濃樸(去粗皮生姜汁炙)檳榔(銼)紫菀(去苗土)鱉甲(去裙醋炙)當(dāng)歸(切焙)大黃(銼炒各半兩)上粗搗篩。每服五錢匕。用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溫服??招?、午時、臨臥各一服。
八靈丸
(出圣濟(jì)總錄)
治食癥氣塊。癖等疾。
京三棱(煨銼)石三棱(煨銼)雞爪三棱(煨銼)木香檳榔(銼各一兩)肉豆蔻(去殼半砂末木香
砂丸
(出圣惠方)
治食癥及氣塊攻刺。心腹疼痛不可忍。
砂(半兩)巴豆(半兩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干姜(一兩炮裂銼)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香墨(半總?cè)胫T
通靈丸
(出圣惠方)
治食癥。及惡血?dú)狻?/p>
五靈脂(一兩)巴豆(一兩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硫黃(一兩細(xì)研)杏仁(一兩湯浸去皮尖去黑皮涂酥豆面二兩。拌和令勻。滴水為丸。如綠豆大。每服以生姜湯下二丸。膈上有涎即吐。有滯食血?dú)饧?/p>
礞石丸
(出圣惠方)
治食癥久不消。
礞石(半兩細(xì)研)砂(半兩)干漆(一兩搗碎炒令煙出)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京三棱紙裹壓去油)如綠
治食癥。心腹疼痛脹滿。面色痿黃。不下食。宜服此方。
(出圣惠方)巴豆(半兩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京三棱(二兩微煨銼)干漆(半兩搗碎炒令煙出)川大黃分細(xì)研)以醋湯下
如圣丸治男子婦人。飲食所傷。結(jié)成積塊。痞痛。
陳皮干姜(各三錢)巴豆(一錢)甘草(一錢半)三棱莪術(shù)芫花(三味各半好醋一升湯下
木香丸
(出圣惠方)
治食癥。及吃食不下。
木香(一兩)桂心(一兩)五靈脂(一兩)干姜(一兩炮裂銼)香墨(一兩)豬牙皂莢(一兩去黑皮涂酥炙令焦黃去子)巴豆(半兩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上研為末。入巴豆研令勻
治積年食癥方。
(出圣惠方)青礞石(一兩細(xì)研)砂(半兩細(xì)研)芫花(半兩醋拌炒令干)木香(一分)丁香(一分)同研令勻。
治食癥結(jié)塊在腹內(nèi)。不能飲食。面色萎黃。宜服此方。
(出圣惠方)砂(半兩)芫花(一兩醋拌炒令干)神曲(半兩炒微黃)4字竺婧屯?。瓤~嗤喲?。每坊计时侯RR隕倨湯下
神效方
(出圣惠方)
治食癥。
芫花(半兩醋拌炒令干)白頭翁(半兩)干姜(一分炮裂銼)神曲(半兩炒令微黃)麥(去滓。每服食前溫服。
練中丸療宿食不消。大便難。
大黃(八兩)葶藶(熬)杏仁(去皮尖熬)芒硝(各四兩)上搗篩。蜜和丸。
如梧子大。
每
小三棱煎丸
(出三因方)
治食癥、酒癖、血癖、氣塊。時發(fā)刺痛。全不思食。
及積滯不消。
人血瘕。
京三棱蓬莪術(shù)(各四兩)芫花(一兩去梗葉)上同入瓷器中。米醋五升浸滿。封器口。
以十
進(jìn)食丸
(出儒門事親)川牽牛(一兩)巴豆(三枚去油心膜)上為末。水丸。每服二、三十丸。食后隨所傷物送下
療凡所食不消方。
療食癥病。
取生蔥食之瘥。
昔有人每食飲七升。并羊脂餅。不論數(shù)因。道中過饑。食生蔥。須臾吐出一蟲。薄
而圓。
人有思肉不已。食訖復(fù)思者。為肉癥治之方。
(出千金方)上空腹飲。白馬尿三升。吐出肉。不出必死。
治蠱食癥方。
(出圣惠方)上綠礬二兩。搗研如粉。以米醋一大碗。于瓷器內(nèi)煎之。用柳木篦攪成膏。入赤烏腳一兩。
治食癥方。
(出圣惠方)上以青州棗三枚去核。每個入膩粉一錢。以白面裹燒熟。即去面??招囊詶棤€嚼。暖水下之
白銀透羅丹治積塊食積。大便不行。疼痛不忍。
寒食面(七錢)巴豆(三錢去皮出油研泥)天南星半夏(各一錢半)上為末。
滴水為丸。
積氣丸
(出王氏博濟(jì)方)
治積年食氣癥塊。消酒食。利噎塞。
木香(半兩)干姜(炮一兩)砂(半兩以醋半盞化)巴豆(半兩去皮不出油)川大黃(一術(shù)(一兩)芫兩)肉豆蔻此三丸下。婦人血?dú)?。?dāng)歸酒下。常服任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