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方》 久積癥癖(附論)

    作者: 朱梓

    癥之為病。雖有形證。推之不動。癖之為病。僻在脅肋。按之水鳴。此皆飲食留滯所致也。

    名曰

    五石烏頭丸治男子女人。百病虛弱。勞冷宿寒。久癖。及癥瘕積聚?;驀I逆不下

    食。并風鐘乳石硫黃礬石紫金英(一作紫石英)赤石脂枳實甘草白術紫菀山茱萸麥門一兩半)如梧桐子大。

    夾食丸

    (一名丁香丸出圣濟總錄)

    治癥癖食氣。食勞五隔。痰逆。并夾食。血

    氣疼痛。

    乳香(別研如粉)木香丁香肉豆蔻(去殼)當歸(切焙)青橘皮(去白焙)京三棱(炮別研紙裹壓去乳臨時以意看多少。加面徐徐入新汲水搗候可丸即止。丸如綠豆大。煎淡漿水令沸旋旋。入藥煮三即行也。

    紫金丹

    (出圣濟總錄)

    治男子婦人。久氣塊癥癖。兩脅下積冷。胸腹氣刺痛。

    鐵滓(一斤淘凈控干)砂(二兩)硫黃(半斤水飛過)上三味。先取鐵滓、硫黃二味。

    于火三度畢。取盒納藥。再用水飛。不用鐵滓??亓螯S令干。入細瓷盒內。坐在平地。別用火一秤。至火盡。取出入砂二兩。同研令細。再入盒內。用火一斤。就灰池中養(yǎng)三日。

    放冷。取二兩。再入下項藥。

    砂(半兩)木香(末)丁香(末)膩粉丹砂(研)肉豆蔻(去殼末)干漆(炒煙盡研)十味研細。再十丸。以意加減服。若取積滯癥癖。及酒食積急氣冷氣。一切滯氣。等疾。更入后藥。

    巴豆仁(研一兩)大戟末(半兩)芫花末(半兩)草烏頭(一分)五靈脂末(一兩)膩粉(搗為丸

    礞石丸

    (出華佗中藏經(jīng)方)

    治男子婦人。遠年積氣。消磨癥塊。取虛中積。脅

    肋堅硬。心腹

    飲食。胸腹脹滿。

    翻胃轉食。面黃瘦乏。

    人血氣塊硬。悉皆主之。

    礞石(半兩青色者生用搗羅為細末)砂丁香桂(去粗皮)干姜(炮各二兩)木香京(去皮炙)肉兩半去研一分)次入次入每服血癖以意

    陳橘皮煎丸

    (出圣濟總錄)

    治久積冷氣。攻心腹疼痛。痰癖嘔逆。腹脹滿不思

    飲食。肌膚瘦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十五兩別搗羅為末)巴戟天(去心)石斛(去根)牛膝(酒浸切焙)肉附子(甘草(先以好酒五如

    治一切塊癖積。氣血聚等。一二十年疾。

    細墨(半兩燒)芫花(醋浸炒焦赤)青礞石大戟干漆(炒)五靈脂京三棱蓬莪術核)白丁香砂(研)虻蟲(去翅足)斑蝥(去翅頭各一分)上為細末。酒醋煮糊為餅子。每服

    溫白丸

    (出鮑氏方)

    治心腹積聚。久癥癖塊。腹脹。心下堅結。大如杯碗。傍

    攻兩脅。心痛紫菀(凈洗二分)吳茱萸(二分凈擇鹽水洗過)菖蒲(一分去蘆米泔浸過一宿水洗過)柴胡苓(各出汗去根枝用后入眾去尖皮再丸、時時又療諸疾身不失心或恐為蟲被白膿二升。赤黃水一升。其病即除。臣知方驗敢不獻上。忌生冷、酢滑。豬、雞、魚、犬、牛、馬、鵝肉。五辛、油面、豆、糯米、陳臭等物。一方無肉桂。用生姜湯下。

    木香丸

    (出圣濟總錄)治遠年癥塊積聚。

    木香砂(研)當歸(切炒各一兩)礞石(研三錢)大黃(煨銼)陳曲(不者炒)麥(少許)巴空心

    鱉甲丸

    (出圣濟總錄)

    治久積癥瘕。

    鱉甲(大者一枚凈洗去筋膜面裹外面二三分濃上面用紙固濟泥一風爐子安鱉甲在上面別入桃盒盛卻煎。并熟蜜

    水銀丸治久虛積癥癖。

    水銀豉(研)礞石末(滴酒和勻瓷盒內慢火逼干各半兩)膩粉京三棱末石三棱末雞丹砂入

    三棱丸治多年積氣癥癖。

    京三棱(煨銼)雞爪三棱(煨銼)陳橘皮青橘皮(各湯浸去白焙)巴豆(去皮心膜出油)香益智梧桐子大。

    人參丸治久癖塊聚。心腹脹滿。

    人參玄參沙參丹參防風(去苗)苦參附子(炮裂去皮臍各一兩)巴豆(去皮心煮葶藶(微方。

    蓬莪術散治久積癥癖。氣不散。脅下似覆杯。多吐酸水。面目萎黃?;蚋怪刑弁?/p>

    。

    蓬莪術(一兩)鱉甲(二兩涂醋炙令黃去裙)赤芍藥(半兩)肉桂(一兩去粗皮)枳殼(大黃(一兩銼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溫服。

    三棱沒藥丸治遠久沉積塊。疼悶。

    京三棱(炮)廣術(煨)檳榔鱉甲(醋炙)礬石(燒赤)青皮干漆(炒煙盡)雷丸(各白湯

    丁香丸治久積食癖。心腹時發(fā)疼痛。胸膈不快。痰逆惡心。臟腑不調。不思飲食

    。或下痢丁香木香桂(去粗皮)阿魏(面裹煨去面炒)麝香(研)硫黃(研)水銀(二味于盞內霜四錢)上丸

    三棱湯治久積癥癖不散。心下結痛。狀如伏梁。

    京三棱(炒)鱉甲(醋炙去裙)大腹(銼炒各一兩)桂(去粗皮)白芍藥陳橘皮(去白核各半兩)

    鱉甲丸治久癖結硬。兩脅臍下堅如石。按之痛劇。食飲不下。

    鱉甲(去裙醋炙二兩)牛膝(酒浸切焙)芎防葵當歸(切焙)干姜(炮)桂(去粗去皮心膜研)一方

    大黃丸治久積癥癖。堅牢羸瘦。不能飲食。宜服。

    川大黃〔一(二)兩銼碎微炒〕干姜(一兩炮)川芒硝(一兩)桔梗(一兩)石膏(半兩)麩炒微黃)川烏頭勻。

    煉蜜和搗三二

    蓬莪術丸治久積癥癖。氣攻左脅。如覆杯。及婦人血瘕。

    蓬莪術(炒一兩)桂(去粗皮三分)芍藥檳榔(銼)枳殼(去瓤麩炒)當歸(切焙)木香大。每服二

    丁香丸

    (出圣濟總錄)

    治五毒五積五勞。并一切氣疾。癥癖塊。及遠年積。

    丁香(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烏頭(炮裂去皮臍)檳榔(銼)芫花(醋炒)大戟(炒)半)上一十味。

    湯下。

    消積丸

    (出圣濟總錄)

    治久積癥癖。冷熱不調。痰逆痞悶。心腹刺痛。喘滿膨

    脹。泄利羸困代赭(醋淬三七遍研)礞石(研各一兩)白茯苓(去黑皮)桂(去粗皮)青橘皮(湯洗)分)上為末。

    桃仁散

    (出圣惠方)

    治久積癥癖。氣結不散。面色萎黃。羸瘦食少。宜服。

    桃仁(一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鱉甲(二兩半涂醋炙令黃去裙)京三棱(一兩炮銼)榔(三分)分。

    去滓

    麝香丸

    (出圣惠方)

    治久積癥癖。氣不瘥?;蛴诿{肋作塊。形大如杯。或如雞

    子大。透隱皮麝香(一兩細研)蓬莪術〔三(二)兩〕萆〔三(二)兩銼〕芫花(二兩醋拌炒令黃)神曲(一兩(一兩搗如梧桐子大。

    附子丸治久積癥癖。腹?jié)M不能食。

    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巴豆(三十枚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蟲(五十枚微炒)川椒(一色)川大每服

    巴豆丸

    (出圣惠方)

    治久積癥癖。及一切惡氣。并宜服。

    巴豆(一兩去皮心研爛以醋二升熬成膏)砂(一兩細研)京三棱(一兩微煨銼)香墨(半煙出)川砂煎

    比金丸

    (出圣濟總錄)

    治久積伏滯成塊。婦人血癖血塊。及產后敗血不行。兒

    枕刺痛。小兒沒藥(研一錢)五靈脂(研半兩)皂莢(去皮子未三錢)白丁香(雄者研)砂(研)乳香刮巴豆大。

    丸。

    臥服。急患不拘時。一方粥飲下。

    砂丸

    (出王氏博濟方)

    治久積癥成塊。心腹脹滿。胸膈不利。痰實胃脹。

    砂(好者二錢)野狼毒(銼醋炒干)芫花(醋浸一宿炒干)干漆(炒煙出)鱉甲(去裙醋為末

    京蓬煎丸

    (出濟生拔萃方)

    治痰癖。消癥塊。冷熱積聚。胃膈痞悶。通利三焦

    。升降陰陽。

    京三棱(二兩酒浸冬三日夏一日)枳殼(麩炒去瓤)廣術(二兩醋浸冬三日夏一日以上二味榔(各肉積。

    牛。

    療腹中癥癖。兼虛熱者。不可用純冷。專瀉藥。宜羈縻攻之。

    鱉甲(炙)龜甲(炙)桑耳(金色者炙)大黃吳茱萸防葵(各八分)附子(炮四分)上晚

    京三棱丸

    (出圣惠方)

    治久積癥癖。氣不瘥。令人羸瘦。不思飲食。

    京三棱(二兩)川烏頭(一兩炮裂去皮臍)砂(一兩細研)陳橘皮(二兩湯浸去白瓤焙)糊和丸。如

    沉香三棱煎丸

    (出圣濟總錄)

    治臟腑久積。氣塊冷痞。不思飲食。

    沉香人參(各一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焙一兩半)京三棱(三兩搗末用陳粟米醋五升砂如劑湯下

    三棱草煎方

    (出本草)

    治癥癖及主鼓脹滿。

    上以京三棱切。五石水煮至一石。去滓更煎。三斗汁。銅器中。重釜煎如稠糖。出納密器中

    熨癥癖方

    (出圣惠方)吳茱萸(一升)川烏頭(三兩)上件藥。搗碎。用醋拌炒。令熱。分作二包。更番熨之。

    治久積癥癖。及氣急痛方。

    (出圣惠方)川烏頭(二兩炮裂去皮臍)川椒(一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上件藥為末。用雞子白和丸

    治久積癥癖。及心腹鼓脹。并宜服此方。

    (出圣惠方)上用烏牛尿五升。于銀器中微火煎如稀餳。每服空心。以熱酒調下一匙頭。服后當腹中鳴。

    防葵丸

    (出圣濟總錄)

    治癥癖氣塊。脅肋妨滿。腹脹腹痛。不能飲食。

    防葵(銼碎)柴胡(去苗)赤茯苓(去黑皮各三分)桂(去粗皮)木香(各半兩)鱉甲(去研如膏各一外。搗羅為末苓。

    鱉甲丸

    (出圣濟總錄)

    治癥癖氣塊。

    鱉甲(去裙蘸醋炙黃色)木香烏頭(炮裂去皮臍)柴胡(去苗各一兩半)當歸(切焙)檳榔(銼各半煉蜜

    大戟丸

    (出圣濟總錄)

    治癥癖化氣。取食積。及本臟氣。水痰蠱。脹滿。

    大戟(半兩)芫花(醋炒一兩)巴豆(一百杵去皮油)甘遂干姜(炮)陳橘皮(去白焙)梧桐子

    檳榔湯

    (出圣濟總錄)

    治癥癖腹?jié)M如鼓。坐臥不安。食即欲吐。氣悶喘急。

    檳榔(二兩)赤茯苓(去黑皮)芍藥京三棱(微煨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各一兩半)郁滓溫服

    柴胡湯

    (出圣濟總錄)

    治癥癖氣脹腹痛。脅肋脹滿。不思飲食。

    柴胡(去苗)赤茯苓(去黑皮各三分)桔梗(炒)木通(炙)芍藥鱉甲(去裙醋蘸慢火去滓

    五食丸治虛積食氣。蠱脹水氣。年深癥癖。

    大戟(刮去皮)甘遂(各半兩生)豬牙皂莢(生去皮子一兩)胡椒(一分)芫花(半兩醋浸丸。

    如服

    牛膝丸

    (出圣濟總錄)

    治癥癖。積聚。

    牛膝(酒浸)芍藥桔梗赤茯苓(去黑皮)濃樸(去粗皮涂生姜汁炙香熟)大黃(銼炒)殼(去瓤麩炒度。

    消癖丸

    (出危氏方)

    治彌年經(jīng)吐汗下。營衛(wèi)虧損。邪氣伏藏。脅間結為癥癖。

    腹脅堅痛。

    芫花(炒)朱砂(研各等分)上為末。煉蜜和丸。如小豆大。每服十丸。濃煎棗湯下。

    去癖

    治癥癖。

    (出本草)上用馬莧汁飲之。小兒服尤良。

    金寶神丹

    (楊氏家藏方)

    治諸積癖塊。血刺心腹。下痢赤白。及婦人崩中漏下

    。一切虛冷之青礞石(半斤細羅過將硝石二兩細研)上件滴水丸。如水小雞頭大。候干。再入坩堝內用少加

    烏金餅子治堅瘕積塊。狀如覆杯。腹痛不下食。及治婦人血氣刺痛。

    干漆(一兩炒煙出為末)沒藥(一分)砂(一錢)上為細末。棗肉和丸。如桐子大。

    作餅

    治癥癖血瘕破血。

    (出本草)上用馬鞭草作煎。如糖。酒服。

    治風冷癥癖。

    (出本草)上用木天蓼苗藤切。以酒浸服。或以釀酒服大效。

    治癥癖病又治癖氣。

    鱉甲訶黎勒皮干姜上各等分。細末為丸??招南氯?。日再服。如專治癖氣。

    可錢

    療癖令人肥悅。

    (出本草)上用理石漬酒服之。

    治老癖能為寒熱者。

    (出本草)上用蛤蜊煮食之。

    治積塊

    用山中生小蒜。以醋服之。甚效。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葉天士
  • 作者:
    周揚俊
  • 《溫熱經(jīng)緯》(公元 1852 年)清.王士雄(孟英)著。五卷。搜集多種溫熱病著作,以《內經(jīng)》,張仲景等之說為經(jīng),以葉桂(天士)、薛生白、陳平伯、余師愚等之說為緯,辨別溫病的伏氣、外感、內容豐 富。

    作者:
  • (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柳寶詒
  • 《溫疫論》(公元 1642 年)明.吳有性(又可)著。二卷。闡述瘟疫系戾氣從口鼻而入,伏于募原,其邪在半表半里之間, 其傳變有九,辨證治療和傷寒不同。

    作者:
  • 作者:
    高秉鈞
  • 《溫病條辨》(公元 1798 年)清.吳瑭(鞠通)著。六卷。依據(jù)葉桂的溫熱病學說,明確溫病分三焦傳變、闡述風溫、溫毒、暑溫、濕溫等病證的治療,條理分明。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