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冷廬醫(yī)話》(公元 1897 年)清.陸以湉(定圃)著。五卷。卷一論“醫(yī)范”“醫(yī)鑒”“慎疾”“保生”“求醫(yī)”“診法”“ 用藥”;卷二論古人今人,古書今書;卷三、四、五論病,推究每證的虛實原委,指出醫(yī)家的利弊。近人從陸氏《冷廬雜識》中摘出其論醫(yī)語作為補編 。
(公元495 ~ 499 年)南齊、龔慶宣著。五卷?,F(xiàn)存最早的外科專書,主要有外傷、癰疽、濕疹、疥癬等。對疔疽引起的膿毒血癥的早期治療,外傷腸出的醫(yī)護(hù),切口引流的部位以及消毒 手術(shù)等方面有獨到之處。
夫咳逆者。是咳嗽而氣逆上也。氣為陽。流行臟腑。宣發(fā)腠理。肺之所主也??炔∮煞翁摳形⒑?。寒搏于氣。氣不得宣。胃氣逆聚上沖。肺腹側(cè)脹滿。氣逆不下。復(fù)搏于胃。
胃口氣弱。脾中伏冷??托爸畾鉀_于胃管。胃不攝。使陰陽氣相擊。故為咳逆。其狀咳而胸滿氣逆。膊背痛及汗出。尻陰股膝足皆痛也。男子婦人咳逆。俗呼曰吃忒。乃陰陽不和之故?;鹩闲?。為寒所抑。寒不勝火。故作凝滯之聲。傷寒亦可有此證。并宜既濟(jì)散治之。
方
游氣湯療厥逆。臟氣有余。寒氣虛勞。憂氣驚氣。其人善悸。胸中或寒。上下無
常。多悲傷。流四肢臍四邊。常有核游腫。大便不利。
濃樸〔四兩(三錢)炙〕人參甘草(炙)牡蠣〔各二(三)兩(錢)熬〕茯苓〔四兩(錢)〕姜〔八兩(分)〕黃芩〔三(五)兩(分)〕上為散。以水九升煮取三升半。去滓。分五次服。日三夜再。若腹痛。
去黃芩。加芍
丁香柿蒂散治吐痢。及病后胃中虛寒??饶嬷疗甙耸?。相連收氣不回者。難
治。
人參茯苓橘皮半夏良姜(炒)柿蒂丁香(各一兩)生姜(一兩半)甘草(三分)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盞煎。乘熱頓服?;蛴么苏{(diào)蘇合香丸亦妙。
五味子湯療咳嗽短氣。不得喘息。時發(fā)寒熱胸苦滿。不得飲食。
五味子〔二(一)兩(錢)〕桂心(五分)甘草(炙一錢)細(xì)辛〔一(四)兩(分)〕干姜〔三分(兩)〕紫菀〔二兩(錢)擘一方一兩〕大棗(三十枚擘)麻黃〔二兩(五分)去節(jié)〕上為
上氣丸療咳逆。
干姜(四兩)桂心款冬花(各一兩)附子(四個炮)五味子(二兩)巴豆(六十枚老者三十枚去心研)上下篩。別搗巴豆如膏。納藥末。以蜜和丸。如麻子大。以一丸著牙上咀。當(dāng)暮臥時服亦可。日三服。忌生蔥豬肉蘆筍。
治久患咳嗽噫。連咳四五十聲者。
(出肘后方)用生姜汁半合。蜜一匙頭。煎令熟溫服。如此三四服立效。
治寒氣攻胃咳。
(出圣惠方)用黑豆二合。于瓶子中以熱醋沃之。紙封開小孔子。令患人以口吸其氣。入咽喉中即定。
橘皮干姜湯
(出醫(yī)方大成)
治胃中有寒咳逆。
橘皮通草干姜桂心人參甘草(各等分)上為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六分。溫服。日三服。
羌活散
(出三因方)
止咳逆。
羌活附子(炮去皮臍)茴香(炒各半兩)木香干姜(炮)丁香(各一兩)上為末。
每服二錢。水七分盞。鹽少許。煎數(shù)沸??招姆?。一方無丁香。一方用丁香。不用木香。
羌活附子散
(出醫(yī)方大成)
治吐利后。胃寒咳逆。即前方羌活散。
高良姜散
(出圣惠方)
治胃冷咳噫。氣厥不通。
丁香(一兩)高良姜(一兩銼)干木瓜(半兩)蓮子心(半兩)菖蒲(半兩)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六分。去滓。不拘時熱服。
白前湯
(出肘后方)
治久咳逆。上氣體腫。短氣脹滿。晝夜倚壁不得臥。常作
水雞聲。此湯白前〔二(四)兩(錢)〕紫菀(二錢)半夏〔洗各二(三)兩(錢)〕大戟〔七(一)合(錢)〕上切四物。以水一斗漬一宿。明旦煮取三升。分三服。忌羊肉餳。大佳。
丁香散
(出醫(yī)方大成)
治咳逆噎汁。
丁香柿蒂(各一錢)甘草(炙)良姜(各半錢)上為末。用熱湯點二錢乘熱。
不拘時候服。
丁香柿蒂散治諸腫吃噫。嘔逆痰涎。
丁香柿蒂青皮陳皮(各一兩)上咀。每服二三錢。水一盞半。煎七分。去滓溫服。不拘時。
小胡椒丸
(出十便良方)
療寒冷咳逆。胸中有冷。咽中如有物狀。吐之不出。
并臟腑不和。
胡椒干姜款冬花(各三錢)上為細(xì)末。蜜和丸。如梧桐子大。米飲下三丸。日再服。
以知為度。
橘皮湯
(出醫(yī)方大成)
治吐利后。胃中虛。膈上熱??饶嬲?。
(方見橘參散)
主氣乏氣咳逆。
(出本草)以肉胞膏。酒和三合服之。日三。
竹皮湯
(出醫(yī)方大成)
治咳逆下血不息。
生竹皮(三錢)紫菀(二錢)飴糖(一兩)生地黃(切一兩)上咀。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
治丈夫女子傷中絕脈。筋急痛。咳逆。
(出本草)以鹿髓和酒服之良。
柿錢散
(出濟(jì)生拔粹方)
治吃逆。
柿錢丁香人參(各等分)上為細(xì)末。每服一錢。水煎。食后服。
治寒氣攻胃咳(出圣惠方)
草豆蔻(一兩去皮)益智子(一兩去皮)干柿(二兩)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
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時熱服。
治咳
(出肘后方)上以生姜四兩搗爛。入蘭香葉一兩。椒末一錢。鹽和面四兩。裹作燒餅。煨熟空心吃。
不過兩三度效。又主胃反。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吐者旋用青梁米煮。以甘蔗汁七升。生姜汁一升。二味相和。分為三服。
治咳逆
(出直指方)上以蘇合香丸。用丁香柿蒂煎湯調(diào)下。噫逆即咳逆。胃寒所致也。良姜為要藥。人參白術(shù)茯苓佐之。良姜溫胃。能解散胃中風(fēng)邪。
香飲子
(出經(jīng)驗良方)
治咳逆不止。
用干柿蒂十五枚為末。水一盞。加白鹽梅少許。煎至六分服。
蓽澄茄散
(出危氏方)
療噫氣咳逆。亦治傷寒咳逆。日夜不定。
蓽澄茄良姜(各二兩)上為散。每服二錢。水一盞。煎六分沸投醋半盞。取出呷之。
又方
(出圣惠方)胡椒(三十顆)麝香〔一錢(分)細(xì)研〕上搗破胡椒。入麝香。用酒一中盞。煎至半盞。
稍熱服。
治諸吃噫
(出肘后方)用橘皮二兩。湯浸去瓤銼。以水一升。煎至五合。通熱頓服。更加枳殼一兩。去瓤炒。
同煎。去渣服效。
柿蒂湯
(一名順氣湯出濟(jì)生方)
治胸滿咳逆不止。亦治氣不順。傷寒咳逆久
痢。
柿蒂丁香(各一兩)上咀。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
熱服。不拘時。一方有甘草良姜。一方人參湯下。一方無姜煎服。
治胃冷咳。氣厥不通。
(出圣惠方)丁香(二分)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上為粗散。每服三錢。水一小盞。煎至四分。
去滓。不拘時熱服。
治氣逆咳不止。
(出圣惠方)伏龍肝(一兩)丁香(半兩)上為細(xì)散。每服一錢。煎桃仁醋湯調(diào)下。不拘時。
治寒氣攻胃咳。
(出圣惠方)吳茱萸(半兩湯浸七遍焙干微炒)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上為粗散。每服三錢。
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煎至五分。去滓。不拘時熱服。
又方
(出圣惠方)用木瓜汁、生姜汁、等分和勻。溫服一合。各二錢。調(diào)熱水沖服。
又方
(出圣惠方)用薄荷汁一合。生蜜一錢。和調(diào)服之。
桂苓五味甘草湯
(出千金方)
治咳逆氣沖。多唾口燥。寸脈沉。尺脈微。手足
厥逆。氣從小腹上沖胸咽。手足痹。其面翕熱如醉狀。因復(fù)下流陰股。小腹難時復(fù)冒
者。
茯苓(四兩)桂枝(四兩去皮)甘草(炙三兩)五味子(半升)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三服。溫服。
苓甘五味姜辛湯
(出千金方)
治咳逆胸滿。沖氣即低而反更咳。
茯苓〔四兩(錢)〕甘草干姜細(xì)辛(各三兩)五味子(半升)上五味。以水八升。
煮取三升。去滓。溫服半升。日三。沖氣即低。而反更咳胸滿者。用茯苓甘草五味子。去桂。
加
法
導(dǎo)引法
(出養(yǎng)生法)先以鼻納氣。乃閉口咳。還復(fù)以鼻納氣??葎t愈。向晨去枕。正偃臥伸臂脛。瞑目閉口無息。極脹腹兩足再息。頃間吸腹。仰兩足背拳。欲自微息??崭篂橹?。春三夏五。秋七冬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