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夫肺咳之狀??榷⒂幸簟I鮿t唾血。心咳之狀??榷耐?。喉仲介介。心痛如鯁狀。
甚而五臟之咳。久而不已。乃傳六腑。六腑之咳。內(nèi)經(jīng)論之詳矣。
方
紫菀丸治肺咳唾血。
紫菀〔去苗土三(二)兩〕蛤蚧(一枚大者皂莢水浸一宿涂酥炙)白茯苓(去黑皮)防風(fēng)(兩)人參(母(姜汁浸一字以上四味并升湯浸研丸。
補(bǔ)肺湯
(出直指方)
治肺虛。氣乏久嗽。
阿膠(炒)真蘇子北梗半夏(制)甘草(炙各半兩)款冬花紫菀細(xì)辛杏仁(去皮一分)上為
玉液散
(一名千緡湯出保命集方)
治肺嗽痰唾。
半夏(三兩大者洗凈去臍)皂莢(二十梃去皮子銼水一斗同半夏煮至五升取出半夏薄切焙干)于絹
百部丸
(出指南方)
治肺嗽惡熱。
百部(八兩焙為末)生地黃(一斤取汁熬成膏)上將地黃膏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
前胡湯治五臟諸咳嗽。
前胡(去蘆頭)五味子生熟地黃(焙)半夏(湯浸七次焙)澤瀉(各一兩)貝母(去心焙)去節(jié))甘草同煎至
大阿膠丸
治肺虛客熱??人詺饧?。胸中煩悸。肢體倦疼。咽干口
燥??视嬂?/p>
肺胃受傷。吐血嘔麥門(mén)冬(去心)丹參貝母(炒)防風(fēng)(去蘆叉頭)柏子仁茯神(去木)杜仲(去粗皮炒)一兩)遠(yuǎn)志(中盞。
煎至六分。和滓溫服。稍稍頻呷。不拘時(shí)?;蚪鸱胁轀佣胖佟<鍦老?。凡嗽藥不效。覺(jué)胸膈悶。乃宿血乘肺。黑豆入
桑皮散
治上焦有熱。壅血腥悶。嗽聲連并。氣不得透。
腦荷北梗川芎防風(fēng)桑白皮(炒)黃芩北前胡柴胡(去蘆)紫蘇赤茯苓(去皮)亦可。
一方無(wú)
人參款花膏
(出濟(jì)生拔粹方)
治肺胃虛寒。久嗽不已。咽膈滿悶??人蕴迪?。
嘔迸惡心。腹
并皆治之。
款冬花人參五味子(各八錢(qián))紫菀桑白皮(各一兩)加杏仁〔八(二)錢(qián)(兩)〕木香食后細(xì)
鐘乳補(bǔ)肺湯
(出醫(yī)方大成)
治肺氣不足。年久咳嗽。上氣胸滿。上迫咽喉閉塞
。短氣喘乏。
煩。耳聞風(fēng)雨聲。
鐘乳(碎如米粒)桑白皮麥門(mén)冬(去心各三兩)白石英(碎如米粒)人參(去蘆)五味子英鐘乳粉外。同枚。擘
溫肺湯
治肺虛感冷??人酝绿的?。
半夏陳皮北五味子干姜辣桂杏仁(去皮尖各一兩)細(xì)辛阿膠(炒各半兩)甘草
人參潤(rùn)肺丸
治肺氣不足??人源薄L迪巡焕?。胸膈煩悶。涕
唾稠粘。唇干
成虛勞。肢體羸瘦
治之。
人參款冬花(去梗)細(xì)辛(去葉洗)杏仁(去皮尖麩炒)甘草(各四兩)知母(六兩)食后細(xì)嚼。
半夏橘皮湯治肺咳。
半夏(湯洗十次焙干)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別研各一兩)麻黃(去銼各半兩)上
五靈脂湯治肺咳。
五靈脂(一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一兩)甘草(炙銼)桑根白皮(銼炒)五味子杏仁一盞。
入
(出仁存方)
治肺氣不足。逆滿上氣。咽中悶塞。短氣。寒從背起???/p>
中如含霜雪。
五味子(一兩)干姜桂心款冬花(各半兩)麥門(mén)冬(二兩)粳米(二合)桑白皮(四錢(qián))上咀。每服三大錢(qián)。水一盞半。棗子二個(gè)。粳米半撮。煎至七分。去滓服。
人參丸
治肺氣虛。咳嗽喘急。胸膈痞痛。腳膝微腫。
人參(五錢(qián)半)蛤蚧(一對(duì)酥炙黃)白牽牛(炒)甜葶藶(炒)木香苦葶藶(炒各半兩)食后服。
杏仁湯
治肺寒咳嗽。
杏仁(炮去皮尖)干姜細(xì)辛甘草五味子(各一兩)桂(半兩)痰多加半夏(半兩)上熱加宜
桂心湯
主心咳。心咳之狀。上引心痛。喉仲介介然如梗。甚則咽
喉腫痛。脈浮
。宜服茯苓湯。
人參桂心白茯苓(各一兩)麻黃(去節(jié))貝母(炒各半兩)甘草(三錢(qián))遠(yuǎn)志(去心三
白前湯
主腎咳。腎咳之狀??葎t腰背相引痛。惡風(fēng)脈浮。宜服白
前湯。惡寒脈白前細(xì)辛川芎五味子(各一兩)麻黃(去節(jié))芍藥桂心(各半兩)上為散。每服三
寧神散
(一名寧肺散)
治一切肺虛咳嗽。涎喘不止。
甜葶藶(炒)木瓜(各一兩半)御米殼(蜜炒四兩)烏梅(切炒)五味子人參(各一兩)
天門(mén)冬散
治肺經(jīng)邪熱咳嗽。
天門(mén)冬(去心)紫菀(去苗)知母(各一兩)桑白皮五味子桔梗(各半兩)上為散。每
細(xì)辛附子湯
治心咳惡寒。心咳之狀。上引心痛。喉仲介介然如
梗。甚則咽喉腫痛。脈浮惡風(fēng)。宜服桂心湯。脈緊惡寒口噤。宜服附子細(xì)辛湯。惡熱脈
洪數(shù)。小便赤澀。宜服茯苓湯。
附子(炮)細(xì)辛(各半兩)人參石菖蒲(各一兩)五味子(二兩)甘草(半兩)上為散。每服三錢(qián)。水一盞。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服。
茯苓湯
治心咳惡熱。
茯苓麥門(mén)冬(去心)黃芩(各一兩)秦艽柴胡(各半兩)杏仁(去皮尖一兩)上為散。每服五錢(qián)。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食后服。一方有五味子一兩。
射干湯
主肝咳。肝咳之狀??葎t兩脅痛。甚則不可轉(zhuǎn)側(cè)。轉(zhuǎn)側(cè)則
兩脅下痞滿。惡風(fēng)脈浮。宜服射干湯。惡寒脈緊。宜服五味子煎。惡熱脈數(shù)。目赤頭
痛。煎百部丸。
射干麻黃(去節(jié)各半兩)五味子(一兩)半夏(泡一兩)款冬花(二兩)甘草(半兩)上
麻黃濃樸湯
主脾咳。脾咳之狀??葎t右脅下痛。引肩背痛。甚則
不可以動(dòng)。動(dòng)則咳。惡風(fēng)脈浮。宜麻黃濃樸湯。惡寒脈緊??谥腥绾?。中脘陰冷。
宜溫中湯。大便堅(jiān)。從背至頭發(fā)熱。脈數(shù)。宜茯苓丸。
濃樸(制)麻黃(去節(jié))杏仁(去皮尖)橘皮(各一兩)甘草(半兩)半夏(洗半兩)上為散。每服四錢(qián)。水一盞半。姜三片。煎七分。去滓溫服。
茯苓丸
治脾咳惡熱。
茯苓(二兩)黃芩陳皮(各二兩)半夏(三分)桔梗(半兩)五味子(五分)上為細(xì)末。用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用生姜湯。米飲亦得。一方有大黃。
檳榔丸治三焦咳。腹?jié)M不欲食。
檳榔(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枳殼(去瓤麩炒各一兩)干姜(炮去皮一錢(qián)半)牽牛子(微炒三兩)桑根白皮(銼炒半兩)上為細(xì)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
食后臨
皂莢丸治三焦咳。腹?jié)M不欲飲食。
皂莢(不者去黑皮)半夏甜葶藶(炒各一兩)杏仁(去皮尖雙仁半兩以上四味用醋一升煮干慢火炒令焦為末)檳榔(半兩為細(xì)末)巴豆(二十一枚去心皮膜醋一盞煮令紫黑色水洗焙干細(xì)研)上通前末。共六味細(xì)研。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至二丸。茶清下。生姜湯亦得。
人參散治膀胱咳。嗽而遺溺。
人參(一兩)白茯苓(去黑皮)黃(銼炒)山芋甘草(炙銼)烏藥(各一分)上為細(xì)散。每服一錢(qián)。沸湯點(diǎn)。不拘時(shí)溫服。
人參款花膏治肺胃虛寒。久嗽不已。咽膈滿悶??人蕴迪?。嘔逆惡心。腹脅脹
滿。腰背倦痛。虛勞冷嗽。及遠(yuǎn)年近日一切嗽病。服諸藥不效者。并皆治之。
款冬花(去梗)五味子(去梗炒)紫菀(去蘆頭洗)桑白皮(去赤皮)人參(去蘆各一兩)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子大。每服一丸。食后細(xì)嚼。淡姜湯送下。或每一大丸分作四小丸。含化亦得。若身熱口干。兼服天麻防風(fēng)丸。
阿膠散治肺胃不調(diào)。久咳不瘥。
阿膠(炙燥一兩)桑根白皮(銼炒半兩)甘草(炙銼半兩)桔梗(銼碎炒微焦為度半兩)細(xì)
人參桔梗散治心咳。咽喉腫痛。
人參(一兩)桔梗(炒四兩)甘草(炙銼一兩半)白茯苓(去黑皮)惡實(shí)(慢火炒各二兩)上為細(xì)散。每服一錢(qián)。不拘時(shí)。沸湯點(diǎn)服。
丹砂半夏丸治心咳。喉仲介介。咽腫喉痹。
丹砂(水飛半兩)半夏(湯洗去滑焙搗末)知母(焙搗末)天南星(炮裂搗末各一兩)巴豆(去心皮膜研如膏攤于新瓦上取霜秤三錢(qián))上除丹砂外。拌勻。湯浸炊餅和丸。如豌豆大。以丹砂為衣。每服三丸。食后臨臥。煎烏梅生姜湯下。不嚼。
鹿角膠湯治大腸咳。
鹿角膠(炙燥)甘草(炙銼)麻黃(去根節(ji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研)半夏(湯浸三七次生姜一兩同搗作餅焙干各一兩)上為散。每服三錢(qián)。水一盞。入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
去
黃散治大腸咳。
黃(細(xì)銼)桑根白皮(細(xì)銼炒)人參白茯苓(去黑皮各一兩)甘草(炙銼三錢(qián))上為細(xì)散。每服一錢(qián)。不拘時(shí)。沸湯點(diǎn)服。
半夏桔梗湯治脾肺寒熱勞咳。痰盛嘔噦。
半夏(漿水煮四五沸切焙二兩)桑根白皮(銼炒)天南星(洗過(guò))桔梗(炒各一兩)上為散。每服二錢(qián)。水二盞。生姜一棗大。細(xì)切。同煎至半盞。去滓溫服。食后臨臥各一服。
沉香湯
(一名沉香阿膠散)
治肺氣虛弱。咳嗽痰涎不已。大人小兒妊婦皆可
服。
沉香阿膠(炙炒各半兩)人參(去蘆頭)桑白皮(焙各二兩)上為粗末。每服三錢(qián)。
水一盞。煎七分。去滓。食后溫服。日進(jìn)三服。一方生姜煎。
木香散治肝咳。兩下滿。
木香(酥炙三兩)貝母(去心酥炒二兩)甘草(炙銼一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二兩)上為細(xì)散。每服一錢(qián)。食后生姜橘皮湯調(diào)下。
地骨皮湯治腎咳惡熱。
地骨皮百部(各二兩)芍藥赤茯苓(各一兩)上為散。每服三錢(qián)。以水一盞。
煎七分。去滓溫服。一方入竹葉一把。
四味散治腎咳。
補(bǔ)骨脂(炒)牽牛子(半生半炒各半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一兩)郁李仁(去皮半兩)上為細(xì)散。每服一錢(qián)。茶清調(diào)下。
人參散治咳嗽肺虛。不能制下。大腸泄瀉。上氣喘咳。服熱藥不效。
人參款冬花罌粟殼(等分醋炙)上為散。每服四大錢(qián)。水一盞半。阿膠一片。烏梅半個(gè)。同煎七分。去滓。睡正著時(shí)喚醒服。
青金丹治肺虛壅??人源瓭M??┨笛?。
杏仁(去皮尖二兩)牡蠣(研粉入杏仁同炒黃色去牡蠣粉不用)青黛(一兩)上研勻。入黃蠟一兩。熔和為丸。如彈子大。壓扁如餅。每次用柿一個(gè)。去核入藥在內(nèi)。濕紙裹煨。約藥熔方取出。去火毒。細(xì)嚼糯米飲下。一方名甲乙餅。治咳出血片。兼涎內(nèi)有血條。
不問(wèn)久年遠(yuǎn)日。但聲嘶。一服效。用青黛一分。牡蠣粉三(二)錢(qián)杏仁七粒。去皮尖。研蠟丸了。湯煎。同前服。
五味煎治肺咳惡寒。
五味子(五兩)桂心(一兩)川烏(炮一兩)上用水五升。煎取一升。去滓。入蜜二兩。
再熬成膏。溫酒化下。如彈子一丸。熟水亦可。
人參丸治脾胃虛。痰壅咳嗽。
人參訶黎勒皮木香(各一兩)上為細(xì)末。生蜜和作七丸。每服一丸。水二盞。煎沸。
以
立效丸治肺虛。膈熱??人詺饧?。胸中煩滿。肢體倦疼。咽干口苦。燥渴欲飲
冷。肌瘦發(fā)熱。減食嗜臥。音聲不出。
黃蠟(濾去滓用漿水煮秤八兩)蛤粉(四兩研末)上件。每?jī)勺魇逋琛S们案蚍蹫橐吗B(yǎng)藥。每服一丸。胡桃瓤半個(gè)。細(xì)嚼溫水下。臨臥閉口不語(yǔ)。
人參五味子湯治男女老稚。諸虛百損。氣血傷敗。痰喘咳膿。或咯血。寒熱往
來(lái)。夜有盜人參五味子桔梗白術(shù)白茯苓甘草當(dāng)歸熟地黃(各半兩)地骨皮前胡桑白皮黃枳殼(去瓤炒)陳皮(去白)柴胡(各三錢(qián))上咀。每服四錢(qián)。水一盞半。
生姜五片。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溫服。
溫中丸治脾咳惡寒。口中如含霜雪。中脘陰陰冷痛。惡寒。脈緊弱。宜服此藥。
干姜半夏(各一兩)白術(shù)(二兩)細(xì)辛胡椒(各半兩)上搗羅為細(xì)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食前任下三十丸。
紅椒丸治腎咳惡寒。
川椒干姜款冬花紫菀(各一兩)石附子細(xì)辛皂角(各半兩)上為細(xì)末。
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粒。米飲下。
三黃丸治腎咳惡熱。
大黃黃芩黃連(各等分)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米飲下二十丸。以知為度。
鐘乳丸治脾咳惡寒。
鐘乳粉(一兩)桂心(去心皮)紫菀(擇紫潤(rùn)者)款冬花黃(各半兩蜜炒)桑白皮〔三兩(分)〕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米飲送下。
人參湯治心咳惡風(fēng)。
人參(二兩)官桂茯苓(各一兩)麻黃貝母菖蒲(各半兩)甘草(一分)上為粗末。每服五錢(qián)。水一盞。煎至半盞。去滓服。
《小兒衛(wèi)生總微論方》(公元 1158 年)宋.撰人未詳.二十卷.自醫(yī)工論至疵靨論,述小兒初生至成童的疾病,凡 100 論, 論后附方.
《小兒藥證直訣》(公元 1114年)宋.錢(qián)乙(仲陽(yáng))著。三卷,上卷論證、中卷述醫(yī)案、下卷記載藥方,在兒科方面有不少創(chuàng)見(jiàn) 。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mén)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夫肺咳之狀??榷⒂幸簟I鮿t唾血。心咳之狀??榷耐?。喉仲介介。心痛如鯁狀。
甚而五臟之咳。久而不已。乃傳六腑。六腑之咳。內(nèi)經(jīng)論之詳矣。
方
紫菀丸治肺咳唾血。
紫菀〔去苗土三(二)兩〕蛤蚧(一枚大者皂莢水浸一宿涂酥炙)白茯苓(去黑皮)防風(fēng)(兩)人參(母(姜汁浸一字以上四味并升湯浸研丸。
補(bǔ)肺湯
(出直指方)
治肺虛。氣乏久嗽。
阿膠(炒)真蘇子北梗半夏(制)甘草(炙各半兩)款冬花紫菀細(xì)辛杏仁(去皮一分)上為
玉液散
(一名千緡湯出保命集方)
治肺嗽痰唾。
半夏(三兩大者洗凈去臍)皂莢(二十梃去皮子銼水一斗同半夏煮至五升取出半夏薄切焙干)于絹
百部丸
(出指南方)
治肺嗽惡熱。
百部(八兩焙為末)生地黃(一斤取汁熬成膏)上將地黃膏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
前胡湯治五臟諸咳嗽。
前胡(去蘆頭)五味子生熟地黃(焙)半夏(湯浸七次焙)澤瀉(各一兩)貝母(去心焙)去節(jié))甘草同煎至
大阿膠丸
(出直指方)
治肺虛客熱??人詺饧?。胸中煩悸。肢體倦疼。咽干口
燥??视嬂?/p>
肺胃受傷。吐血嘔麥門(mén)冬(去心)丹參貝母(炒)防風(fēng)(去蘆叉頭)柏子仁茯神(去木)杜仲(去粗皮炒)一兩)遠(yuǎn)志(中盞。
煎至六分。和滓溫服。稍稍頻呷。不拘時(shí)?;蚪鸱胁轀佣胖佟<鍦老?。凡嗽藥不效。覺(jué)胸膈悶。乃宿血乘肺。黑豆入
桑皮散
(出直指方)
治上焦有熱。壅血腥悶。嗽聲連并。氣不得透。
腦荷北梗川芎防風(fēng)桑白皮(炒)黃芩北前胡柴胡(去蘆)紫蘇赤茯苓(去皮)亦可。
一方無(wú)
人參款花膏
(出濟(jì)生拔粹方)
治肺胃虛寒。久嗽不已。咽膈滿悶??人蕴迪?。
嘔迸惡心。腹
并皆治之。
款冬花人參五味子(各八錢(qián))紫菀桑白皮(各一兩)加杏仁〔八(二)錢(qián)(兩)〕木香食后細(xì)
鐘乳補(bǔ)肺湯
(出醫(yī)方大成)
治肺氣不足。年久咳嗽。上氣胸滿。上迫咽喉閉塞
。短氣喘乏。
煩。耳聞風(fēng)雨聲。
鐘乳(碎如米粒)桑白皮麥門(mén)冬(去心各三兩)白石英(碎如米粒)人參(去蘆)五味子英鐘乳粉外。同枚。擘
溫肺湯
(出醫(yī)方大成)
治肺虛感冷??人酝绿的?。
半夏陳皮北五味子干姜辣桂杏仁(去皮尖各一兩)細(xì)辛阿膠(炒各半兩)甘草
人參潤(rùn)肺丸
(出醫(yī)方大成)
治肺氣不足??人源薄L迪巡焕?。胸膈煩悶。涕
唾稠粘。唇干
成虛勞。肢體羸瘦
治之。
人參款冬花(去梗)細(xì)辛(去葉洗)杏仁(去皮尖麩炒)甘草(各四兩)知母(六兩)食后細(xì)嚼。
半夏橘皮湯治肺咳。
半夏(湯洗十次焙干)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杏仁(去皮尖雙仁麩炒別研各一兩)麻黃(去銼各半兩)上
五靈脂湯治肺咳。
五靈脂(一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一兩)甘草(炙銼)桑根白皮(銼炒)五味子杏仁一盞。
入
補(bǔ)肺湯
(出仁存方)
治肺氣不足。逆滿上氣。咽中悶塞。短氣。寒從背起???/p>
中如含霜雪。
五味子(一兩)干姜桂心款冬花(各半兩)麥門(mén)冬(二兩)粳米(二合)桑白皮(四錢(qián))上咀。每服三大錢(qián)。水一盞半。棗子二個(gè)。粳米半撮。煎至七分。去滓服。
人參丸
(出濟(jì)生拔粹方)
治肺氣虛。咳嗽喘急。胸膈痞痛。腳膝微腫。
人參(五錢(qián)半)蛤蚧(一對(duì)酥炙黃)白牽牛(炒)甜葶藶(炒)木香苦葶藶(炒各半兩)食后服。
杏仁湯
(出指南方)
治肺寒咳嗽。
杏仁(炮去皮尖)干姜細(xì)辛甘草五味子(各一兩)桂(半兩)痰多加半夏(半兩)上熱加宜
桂心湯
(出仁存方)
主心咳。心咳之狀。上引心痛。喉仲介介然如梗。甚則咽
喉腫痛。脈浮
。宜服茯苓湯。
人參桂心白茯苓(各一兩)麻黃(去節(jié))貝母(炒各半兩)甘草(三錢(qián))遠(yuǎn)志(去心三
白前湯
(出指南方)
主腎咳。腎咳之狀??葎t腰背相引痛。惡風(fēng)脈浮。宜服白
前湯。惡寒脈白前細(xì)辛川芎五味子(各一兩)麻黃(去節(jié))芍藥桂心(各半兩)上為散。每服三
寧神散
(一名寧肺散)
治一切肺虛咳嗽。涎喘不止。
甜葶藶(炒)木瓜(各一兩半)御米殼(蜜炒四兩)烏梅(切炒)五味子人參(各一兩)
天門(mén)冬散
(出指南方)
治肺經(jīng)邪熱咳嗽。
天門(mén)冬(去心)紫菀(去苗)知母(各一兩)桑白皮五味子桔梗(各半兩)上為散。每
細(xì)辛附子湯
(出指南方)
治心咳惡寒。心咳之狀。上引心痛。喉仲介介然如
梗。甚則咽喉腫痛。脈浮惡風(fēng)。宜服桂心湯。脈緊惡寒口噤。宜服附子細(xì)辛湯。惡熱脈
洪數(shù)。小便赤澀。宜服茯苓湯。
附子(炮)細(xì)辛(各半兩)人參石菖蒲(各一兩)五味子(二兩)甘草(半兩)上為散。每服三錢(qián)。水一盞。姜五片。煎至八分。去滓服。
茯苓湯
(出指南方)
治心咳惡熱。
茯苓麥門(mén)冬(去心)黃芩(各一兩)秦艽柴胡(各半兩)杏仁(去皮尖一兩)上為散。每服五錢(qián)。水二盞。煎至一盞。去滓。食后服。一方有五味子一兩。
射干湯
(出指南方)
主肝咳。肝咳之狀??葎t兩脅痛。甚則不可轉(zhuǎn)側(cè)。轉(zhuǎn)側(cè)則
兩脅下痞滿。惡風(fēng)脈浮。宜服射干湯。惡寒脈緊。宜服五味子煎。惡熱脈數(shù)。目赤頭
痛。煎百部丸。
射干麻黃(去節(jié)各半兩)五味子(一兩)半夏(泡一兩)款冬花(二兩)甘草(半兩)上
麻黃濃樸湯
(出指南方)
主脾咳。脾咳之狀??葎t右脅下痛。引肩背痛。甚則
不可以動(dòng)。動(dòng)則咳。惡風(fēng)脈浮。宜麻黃濃樸湯。惡寒脈緊??谥腥绾?。中脘陰冷。
宜溫中湯。大便堅(jiān)。從背至頭發(fā)熱。脈數(shù)。宜茯苓丸。
濃樸(制)麻黃(去節(jié))杏仁(去皮尖)橘皮(各一兩)甘草(半兩)半夏(洗半兩)上為散。每服四錢(qián)。水一盞半。姜三片。煎七分。去滓溫服。
茯苓丸
(出指南方)
治脾咳惡熱。
茯苓(二兩)黃芩陳皮(各二兩)半夏(三分)桔梗(半兩)五味子(五分)上為細(xì)末。用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用生姜湯。米飲亦得。一方有大黃。
檳榔丸治三焦咳。腹?jié)M不欲食。
檳榔(銼)陳橘皮(湯浸去白焙)枳殼(去瓤麩炒各一兩)干姜(炮去皮一錢(qián)半)牽牛子(微炒三兩)桑根白皮(銼炒半兩)上為細(xì)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
食后臨
皂莢丸治三焦咳。腹?jié)M不欲飲食。
皂莢(不者去黑皮)半夏甜葶藶(炒各一兩)杏仁(去皮尖雙仁半兩以上四味用醋一升煮干慢火炒令焦為末)檳榔(半兩為細(xì)末)巴豆(二十一枚去心皮膜醋一盞煮令紫黑色水洗焙干細(xì)研)上通前末。共六味細(xì)研。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至二丸。茶清下。生姜湯亦得。
人參散治膀胱咳。嗽而遺溺。
人參(一兩)白茯苓(去黑皮)黃(銼炒)山芋甘草(炙銼)烏藥(各一分)上為細(xì)散。每服一錢(qián)。沸湯點(diǎn)。不拘時(shí)溫服。
人參款花膏治肺胃虛寒。久嗽不已。咽膈滿悶??人蕴迪?。嘔逆惡心。腹脅脹
滿。腰背倦痛。虛勞冷嗽。及遠(yuǎn)年近日一切嗽病。服諸藥不效者。并皆治之。
款冬花(去梗)五味子(去梗炒)紫菀(去蘆頭洗)桑白皮(去赤皮)人參(去蘆各一兩)上為細(xì)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子大。每服一丸。食后細(xì)嚼。淡姜湯送下。或每一大丸分作四小丸。含化亦得。若身熱口干。兼服天麻防風(fēng)丸。
阿膠散治肺胃不調(diào)。久咳不瘥。
阿膠(炙燥一兩)桑根白皮(銼炒半兩)甘草(炙銼半兩)桔梗(銼碎炒微焦為度半兩)細(xì)
人參桔梗散治心咳。咽喉腫痛。
人參(一兩)桔梗(炒四兩)甘草(炙銼一兩半)白茯苓(去黑皮)惡實(shí)(慢火炒各二兩)上為細(xì)散。每服一錢(qián)。不拘時(shí)。沸湯點(diǎn)服。
丹砂半夏丸治心咳。喉仲介介。咽腫喉痹。
丹砂(水飛半兩)半夏(湯洗去滑焙搗末)知母(焙搗末)天南星(炮裂搗末各一兩)巴豆(去心皮膜研如膏攤于新瓦上取霜秤三錢(qián))上除丹砂外。拌勻。湯浸炊餅和丸。如豌豆大。以丹砂為衣。每服三丸。食后臨臥。煎烏梅生姜湯下。不嚼。
鹿角膠湯治大腸咳。
鹿角膠(炙燥)甘草(炙銼)麻黃(去根節(ji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研)半夏(湯浸三七次生姜一兩同搗作餅焙干各一兩)上為散。每服三錢(qián)。水一盞。入生姜三片。同煎至七分。
去
黃散治大腸咳。
黃(細(xì)銼)桑根白皮(細(xì)銼炒)人參白茯苓(去黑皮各一兩)甘草(炙銼三錢(qián))上為細(xì)散。每服一錢(qián)。不拘時(shí)。沸湯點(diǎn)服。
半夏桔梗湯治脾肺寒熱勞咳。痰盛嘔噦。
半夏(漿水煮四五沸切焙二兩)桑根白皮(銼炒)天南星(洗過(guò))桔梗(炒各一兩)上為散。每服二錢(qián)。水二盞。生姜一棗大。細(xì)切。同煎至半盞。去滓溫服。食后臨臥各一服。
沉香湯
(一名沉香阿膠散)
治肺氣虛弱。咳嗽痰涎不已。大人小兒妊婦皆可
服。
沉香阿膠(炙炒各半兩)人參(去蘆頭)桑白皮(焙各二兩)上為粗末。每服三錢(qián)。
水一盞。煎七分。去滓。食后溫服。日進(jìn)三服。一方生姜煎。
木香散治肝咳。兩下滿。
木香(酥炙三兩)貝母(去心酥炒二兩)甘草(炙銼一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二兩)上為細(xì)散。每服一錢(qián)。食后生姜橘皮湯調(diào)下。
地骨皮湯治腎咳惡熱。
地骨皮百部(各二兩)芍藥赤茯苓(各一兩)上為散。每服三錢(qián)。以水一盞。
煎七分。去滓溫服。一方入竹葉一把。
四味散治腎咳。
補(bǔ)骨脂(炒)牽牛子(半生半炒各半兩)杏仁(去皮尖雙仁炒一兩)郁李仁(去皮半兩)上為細(xì)散。每服一錢(qián)。茶清調(diào)下。
人參散治咳嗽肺虛。不能制下。大腸泄瀉。上氣喘咳。服熱藥不效。
人參款冬花罌粟殼(等分醋炙)上為散。每服四大錢(qián)。水一盞半。阿膠一片。烏梅半個(gè)。同煎七分。去滓。睡正著時(shí)喚醒服。
青金丹治肺虛壅??人源瓭M??┨笛?。
杏仁(去皮尖二兩)牡蠣(研粉入杏仁同炒黃色去牡蠣粉不用)青黛(一兩)上研勻。入黃蠟一兩。熔和為丸。如彈子大。壓扁如餅。每次用柿一個(gè)。去核入藥在內(nèi)。濕紙裹煨。約藥熔方取出。去火毒。細(xì)嚼糯米飲下。一方名甲乙餅。治咳出血片。兼涎內(nèi)有血條。
不問(wèn)久年遠(yuǎn)日。但聲嘶。一服效。用青黛一分。牡蠣粉三(二)錢(qián)杏仁七粒。去皮尖。研蠟丸了。湯煎。同前服。
五味煎治肺咳惡寒。
五味子(五兩)桂心(一兩)川烏(炮一兩)上用水五升。煎取一升。去滓。入蜜二兩。
再熬成膏。溫酒化下。如彈子一丸。熟水亦可。
人參丸治脾胃虛。痰壅咳嗽。
人參訶黎勒皮木香(各一兩)上為細(xì)末。生蜜和作七丸。每服一丸。水二盞。煎沸。
以
立效丸治肺虛。膈熱??人詺饧?。胸中煩滿。肢體倦疼。咽干口苦。燥渴欲飲
冷。肌瘦發(fā)熱。減食嗜臥。音聲不出。
黃蠟(濾去滓用漿水煮秤八兩)蛤粉(四兩研末)上件。每?jī)勺魇逋琛S们案蚍蹫橐吗B(yǎng)藥。每服一丸。胡桃瓤半個(gè)。細(xì)嚼溫水下。臨臥閉口不語(yǔ)。
人參五味子湯治男女老稚。諸虛百損。氣血傷敗。痰喘咳膿。或咯血。寒熱往
來(lái)。夜有盜人參五味子桔梗白術(shù)白茯苓甘草當(dāng)歸熟地黃(各半兩)地骨皮前胡桑白皮黃枳殼(去瓤炒)陳皮(去白)柴胡(各三錢(qián))上咀。每服四錢(qián)。水一盞半。
生姜五片。棗一枚。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溫服。
溫中丸治脾咳惡寒。口中如含霜雪。中脘陰陰冷痛。惡寒。脈緊弱。宜服此藥。
干姜半夏(各一兩)白術(shù)(二兩)細(xì)辛胡椒(各半兩)上搗羅為細(xì)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食前任下三十丸。
紅椒丸治腎咳惡寒。
川椒干姜款冬花紫菀(各一兩)石附子細(xì)辛皂角(各半兩)上為細(xì)末。
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粒。米飲下。
三黃丸治腎咳惡熱。
大黃黃芩黃連(各等分)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米飲下二十丸。以知為度。
鐘乳丸治脾咳惡寒。
鐘乳粉(一兩)桂心(去心皮)紫菀(擇紫潤(rùn)者)款冬花黃(各半兩蜜炒)桑白皮〔三兩(分)〕上為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前米飲送下。
人參湯治心咳惡風(fēng)。
人參(二兩)官桂茯苓(各一兩)麻黃貝母菖蒲(各半兩)甘草(一分)上為粗末。每服五錢(qián)。水一盞。煎至半盞。去滓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