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yùn)》《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傷寒貫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涇)著。八卷。根據(jù)病證治法的不同,把《傷寒論》條文重編為正治法、權(quán)變法、斡旋法、救逆法、類病法、明辨法、雜治法等類。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廣生)著。四卷。首論癰疽的脈、因、癥、治、次依人體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種外科疾患的辨證處方。擴(kuò)充了外科的治療范圍,豐富了外科的治療方法。
夫傷寒后瘡者。因腹中有熱。其人食少。胃中空虛。三蟲須食?;蚴澄迮K。或食下部。
隱僻有瘡。故名瘡。其候齒無色。舌上盡白。四肢沉重。惚惚喜眠。甚則唇里有瘡。其瘡在上唇里。如米粟。心內(nèi)懊痛者。此蟲食五臟之證也。若下唇里有瘡。其人喜眠者。此蟲食下部之證。若肛爛見五臟者死。又云。夫慝病。與百合狐惑濕氣鬼氣皆相類。宜精察節(jié)氣。
其
方
桃仁散治傷寒蟲蝕下部。躁悶癢痛不已。
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槐子(微炒)熟艾(微炒各二兩)黃連(一兩去須微炒)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煎至五分。去滓。食前溫服。
雄黃散治傷寒下部生瘡。蝕肛門疼痛。
雄黃(一兩細(xì)研圣濟(jì)方作一分醋煮研)青葙子(一兩半)黃連(一兩半去須)苦參(一兩半銼)桃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上為細(xì)散。每服二錢。粥飲調(diào)下。
食前。
又將散子綿裹如杏仁大。納于下部中。良。圣濟(jì)方。再同研勻。每服一錢匕。若在下部。
以綿
麝香散治傷寒心中懊。下部有瘡疼痛。
麝香(一分研細(xì))雄黃(一分細(xì)研)朱砂(一分細(xì)研)羚羊角屑(一分)青葙子(二分)黃連(一分去須)貝齒(一分)川升麻(一分)桃仁(一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上為細(xì)散。每服二錢。煎大麥飲調(diào)下。食前。
青葙散
(出圣惠方)
治傷寒初有。下部生瘡疼痛。
青葙子(一兩)蘆(二兩)野狼牙(一兩)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扁竹(一兩)上為細(xì)散。每服粥飲調(diào)下。食前。
阿膠散
(出圣惠方)
治傷寒下唇內(nèi)生瘡。蟲蝕下部疼痛?;驎r(shí)泄痢。
阿膠(二分搗碎炒令黃燥)黃柏(半兩微炒炙銼)當(dāng)歸(半兩銼微炒)檳榔(半兩)木香(半兩)龍骨(半兩)槐子(一兩微炒)上為細(xì)散。每服二錢。煎黃湯調(diào)下。食前。
楝根皮丸
(出圣惠方)
治傷寒蝕下部。腹中痛。
東引苦根楝白皮(一兩銼)野狼牙(一兩)白礬灰(一分)豬膽(三枚取汁用酒三合相和重湯煮如膏)上為細(xì)末。用豬膽膏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以桃枝湯下。食前。
藜蘆丸
(出圣惠方)
治傷寒下部生瘡。時(shí)久不瘥。
藜蘆(半兩去蘆頭)桂心(一兩)巴豆(一分去皮心研紙裹壓去油)附子(一兩炮去皮臍)上為末。入巴豆研令勻。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一丸。粥飲送下。食前。
槐子仁丸
(出圣惠方)
治傷寒下部瘡。痛癢不止。
槐子仁(一兩微炒)苦參(一兩銼)熊膽(半兩)木香(一兩)干漆(三分搗碎炒令煙出)檳榔(一兩)桃仁(二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上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二十丸。荊芥湯下。食前。
治傷寒病唾血。上唇內(nèi)有瘡如粟。心中痛悶。此蟲在上蝕其五臟。若下唇內(nèi)生
瘡。其人喜上以雞子一枚。小頭敲破。出白。和熟漆半合。攪和令勻??崭雇讨?。食頃?;虬肴?。
或下蟲?;蛲孪x盡。則熱除病愈。若不治。即殺人。
又方
(出圣惠方)用豬膽二枚取汁。以醋一中盞。入膽汁相和。煎三五沸。放溫??崭狗缓稀Ox則自死。圣濟(jì)方。用膽一具。
治傷寒下部生瘡方
(出圣惠方)地龍(一兩去土微炒)野狼牙(二兩)上細(xì)銼。和勻。每服二字。水一大盞。煎至五分。
去滓。食前溫服。
又方
上以蛇莓草。搗絞取汁。每于食前溫服一小盞。
又方
(出圣惠方)上以烏梅肉二兩。炒令燥。為細(xì)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十丸。以石榴根皮湯下。
食
又方
(出圣惠方)上以梓樹皮三兩。細(xì)銼。水三大盞。煎至一盞半。去滓。空心。分溫三服。
治傷寒下部瘡。蟲蝕肛爛方。
(出圣惠方)熟艾(彈子大)雄黃末(半錢)上相和作炷燒。用竹筒引煙熏下部中。
桃仁湯
(出永類鈐方)
治傷寒后瘡。
黃連犀角湯
(出活人書方)
治傷寒及諸病后。瘡出下部。
黃連(去須微炒半兩)烏梅(七枚去核焙)犀角(鎊一兩無升麻代)木香(四錢)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煎至一盞。去滓。食前溫服。
羚羊角散治傷寒后心中煩躁。唇口生瘡。蟲食下部。
羚羊角(鎊三分)龍膽(半兩)黃(銼三分)升麻(半兩)玄參柴胡(去苗各三分)上搗羅為散。每服二錢。煎槐子湯調(diào)下??招氖城啊H杖?。
麝香散治傷寒后瘡。
麝香(研)雄黃(醋煮研)丹砂(研各一分)羚羊角(鎊)犀角(鎊)黃連(去須微炒)青葙子升麻貝齒(研各半兩)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研三分)上搗研為散。再同研勻。每服二錢。以食后煎麥仁粥飲調(diào)服。又以綿裹半棗大。納下部中。良久去之。
苦參湯治傷寒后瘡。
苦參(一兩)槐白皮(銼二兩)熊膽(半兩研)上除熊膽外。粗搗篩。每服五錢。
水一盞半。煎至八分。去滓。入熊膽末半錢。攪勻。空心溫服。下部有瘡者。更灌下部。
桃皮湯治傷寒后蟲食下部。
桃皮(銼)槐子榧實(shí)(各一兩)石榴根(銼半兩)上粗搗篩。每服五錢。水一盞半。
棗三枚。擘破。同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溫服。
犀角湯治傷寒后唇口生瘡。心中懊。蟲食下部。時(shí)或下痢。
犀角(鎊)龍骨(各一兩)木香(三分)阿膠(炙令燥一兩)升麻(半兩)桃仁(湯浸去皮尖雙仁一兩)上粗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煎至六分。去滓。溫服。晚再服。
治傷寒天行。下部瘡。
烏梅(去核搗爛半兩)獨(dú)頭蒜(一頭搗爛)屋塵(三合)一一處。入苦酒一升。
和勻。
于銅器中煎。候可丸。丸如棗核大。納下部中。
若病患齒齦無色。舌上白者。或喜眠。憒憒不知痛癢處。或下痢。宜急療下部。不曉此者。但攻其上。不以為意。下部生瘡。蝕其肛門。爛見五臟死也。療之方。(出肘后方)上用
桃仁苦酒湯
(出肘后方)
治證同前。
桃仁(五十枚去皮尖及雙仁)苦酒(二升)鹽(一合)上煮取六合。去滓。盡服之。
龍骨湯
(出肘后方)
治傷寒已七八日。至十余日。煩渴熱盛。而三焦有瘡
者。多下痢?;驈埧谕律嗪怯?。目爛??诒巧?。吟語不識人。宜服此湯。除熱毒。止
痢。神方。
上以龍骨半斤。碎。以水一斗。煮取四升。沉之井底令冷。服五合。余漸漸進(jìn)之。恣意取飲。尤宜老少。無味。殆如飲水未斷。
懊散
(出圣惠方)
治傷寒心中懊。下痢。谷道中爛傷。當(dāng)服懊散。以
藥納谷道中蘆(十分圣濟(jì)方用二)干漆(二分圣濟(jì)方搗碎炒令煙出半兩)蓄(二分圣濟(jì)方干者用半兩)上各異搗篩。粉粥飲服一錢。先食。日再服。圣濟(jì)方。治傷寒心中悶。下痢。下部生瘡爛傷。每服二錢。粥飲調(diào)下。食前服。
療傷寒兼瘡。其候口唇皆生瘡。唾血。唇內(nèi)有瘡如粟者。則心中懊痛。如此。
則此蟲在上。乃蝕五臟。若下唇內(nèi)生瘡。其人喜眠者。此蟲在下。蝕下部方。
(出肘后方)上取雞子一枚。扣頭出白。與漆一合。熱和令調(diào)。如漆還納谷中。仰吞之。食頃?;虬肴铡;蛳孪x。或吐蟲。劇者再服。乃盡熱除病愈。凡得熱病。腹內(nèi)熱食少。三蟲行作求食。
蝕人五臟及下部。人不能知??煞怂?。不爾蟲殺人。
有病下不止者
(出肘后方)烏頭(二兩)女姜云實(shí)(各一兩)桂(二分)上蜜丸如梧桐子大。水服五丸。
一日三服。
一方
(出肘后方)
治下部卒痛如鳥啄。
赤小豆大豆(各一升)上合搗。兩囊貯。蒸之令熟。更互坐。即愈。
療蟲蝕下部方
上以泥作罌。以竹筒如指。所橫穿罌肚。筒一頭納下孔中。納如雞子艾。燒之。就罌口吹之。常令艾燒。強(qiáng)人可益艾。甚良。
一方治病患齒無色。舌上白?;蛳菜?。不知痛癢處?;蛳吕摺<敝蜗虏?。不曉
此者。但攻其上。不以為意。下部生蟲蝕其肛爛。見五臟便死。
用艾葉。于管中熏下部。令煙入。更入少雄黃。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