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附論)風毒內乘于肝。則熱氣上攻于目。故見風淚出。瞼赤腫。初患之時。或癢或痛。發(fā)歇不定。甚則生瘡。為風赤目也。
方
青葙子丸
(出圣惠方)
治眼風赤。昏暗淚出。
青葙子(一兩)黃連(一兩去須)人參(一兩去蘆頭)苦參(一兩銼)防風(三兩去蘆頭)地骨皮(一兩)白蘚皮(一兩)川升麻(一兩)玄參(一兩)車前子(一兩)川大黃(銼碎微炒一兩)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麩)梔子仁(一兩)秦艽(一兩去苗)茯苓(一兩)龍梧桐子大。每服用。于食后以溫漿水下二十丸。
流氣飲
(出直指方)
治風熱攻眼赤腫。
荊芥穗(去梗)梔子仁蔓荊子牛蒡子(炒)甘菊(去枝)甘草(炙)細辛(去葉洗)白蒺藜(炒去刺)防風(去蘆)玄參(去蘆)川芎(凈各一兩)大黃(炮)木賊(去節(jié))黃兩)上為末。每服二錢。食后臨用母乳服。
前胡湯
(出千金湯)
治眼風赤暗。
前胡芍藥(各四兩)生地黃(十兩)芒硝黃芩茯苓白芷枳實(各三兩)人參白術梔子仁澤瀉(各二兩)甘草細辛(各一兩)竹葉(五片)上咀。以水一斗二升
犀角散
治風赤眼澀痛。淚出睛疼。心膈煩熱。四肢不利。
犀角屑(一兩)防風(去蘆頭)羚羊角屑車前子川升麻甘菊花細辛黃芩玄參甘草(炙微赤銼各三兩)蔓荊子(二分)朱砂(細研)琥珀(細研各半兩)龍腦(細研各二分)上為散。研勻。每于食后。煎麥門冬湯調下一錢。
防風蔓荊丸
(出圣濟總錄)
治風熱目赤。昏澀磣痛。
防風(去蘆二兩半)蔓荊實(去皮)羚羊角(鎊)山梔子仁玄參(各一兩半)葳蕤大麻仁(研)芍藥樸硝(研各三兩)黃連(去須)枳殼(去瓤麩炒各一兩)菊花(三分)麥門冬(去心焙二兩)上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臨臥溫漿水下。稍加至三十丸。
羚羊角湯
治風毒赤腫。目昏暗。年深者。
羚羊角(鎊)決明子(炒)犀角(鎊)地骨皮石膏(各一兩)玄參細辛(去苗葉)黃芩(去黑心各半兩)防風(去叉)芎柴胡(去苗)升麻(各三分)上粗搗篩。每服五錢臥溫服。日再。
升麻湯治肝腎虛。風沖目赤。視物昏暗。漸成青盲。
升麻麥門冬(去心焙)玄參白楊樹皮柴胡(去苗)梔子仁黃連(去須各一兩)犀骨皮(三分)上粗搗篩。每服三錢。以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放溫。食后臨臥服。日再。
柴胡湯
治肝虛風熱。沖眼赤暗。
蔓荊實丸
(一名羚羊角丸出圣濟總錄)
治風熱攻眼赤。兼暴赤眼。
蔓荊實(去皮)羚羊角(鎊)山梔子仁甘菊花(各一兩半)葳蕤大麻仁麥門冬(去心焙)樸硝(研各三兩)防風(去叉一兩半)赤芍藥(二兩)上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
胡黃連煎治眼風赤痛爛。怕見風日。磣痛不可忍。
秦皮散
治目風赤。熱痛淚出。
秦皮(去粗皮)黃連(去須)露蜂房柴胡(去苗)蛇銜鉤藤紫蘇胡黃連丹砂(別湯調下
垂柳枝煎
治風赤眼。
垂柳枝(長二寸七莖)桃枝(長二寸七莖)枸杞枝(長二寸七莖)馬牙硝(一分細研)桑枝(二七寸)竹葉(四十九片)黃連(半兩去須)決明子(半兩)龍腦(半錢細研)上除牙硝及龍腦外。以漿二大盞。于銅器中。煎至一半。去滓。重以綿濾令凈。入硝及龍腦。攪令勻。更煎令稠。每以銅箸頭。取如小豆許點。日三五度。
甘菊湯
治風毒沖眼。癢赤痛。
甘菊花地骨皮(各一兩)升麻(一兩半)茯苓(去木皮)黃連葳蕤防風(去叉)木通(銼各二兩)上粗搗篩。每服五錢。用水一盞半。入竹葉一十片。同煎八分。
去滓。食后溫服。日三。
祛風散
(出楊氏家藏方)
治風眼。連瞼赤爛。隱澀疼痛。
干姜(一兩洗凈)銅綠(一錢)上為細末。每用一字于銅器內。以沸湯浸。澄清洗眼。
漸漸閃開眼。方藥入眼內。連瞼通洗。直至藥冷住。閉眼少時方開。洗之半月。赤爛自除。
如冷再燙令熱。更洗一次。
治目赤熱。
(出本草)
龍腦膏
治眼風赤。冷淚翳膜。
龍腦(細研)麝香(細研)膩粉郁李子仁(湯浸去皮)蕤仁(湯浸去皮)黃連(去須)硝瓶中。密封頭。于炊飯甑內蒸。飯熟為度。如患者。以銅箸不計時候點之。
玄參湯
(一名羚羊角湯出圣濟總錄)
治風熱氣沖目。赤癢痛。
玄參黃芩(去黑心各一兩)羚羊角(鎊三分)蔓荊實(去皮各三分)甘菊花(三分一方用一兩)防風(去叉一兩)蒙花(一兩半)上粗搗篩。每服五錢。以水一盞半。
煎至八分。去入馬牙硝半錢許。食后臨臥溫服。日再。
治一切風赤眼。皮上瘙癢赤爛。久治不效。此藥神效。不可盡說。
(出護命方)白蜜(三銖)輕粉(十字)白蠟(三銖)臘月豬脂(半兩)上為熔豬脂成油。
漸入白蜜。次銅石器內煉。
點眼銅綠膏
治風赤眼及癢痛。
銅綠(半兩)龍腦(半錢)麝香(半錢)烏魚骨(一分)馬牙硝(一分)蕤仁(一分湯浸去皮)水銀(一兩豆大)上研如粉。每服用藥一字。入人乳汁中。調和如膏。每以銅箸頭。取少許點之。日三五度。
洗風赤眼腫痛方
(一名洗眼方出圣惠方)青鹽(一分)決明子柴胡(去苗)秦皮防風(去蘆頭)蛇銜草(各一兩)生干地黃(二
洗眼槐枝湯
治眼風赤。磣澀。生赤脈及膜。熱淚出不止。
槐枝(一大握)柳枝(青嫩如小指大者各握長三寸)青錢(三十文)青鹽(半分)漿水(二眼。又別以綠苔減半。于瓷器中盛。溫洗眼。用之避風。
五生散
(出互選方)
治目赤。去頭風退昏。
天雄附子(各半兩)防風(一兩)天南(一兩)川續(xù)斷(一兩生用)上為飲子。每服二錢。水一盞半。生姜七片。酒少許。煎至六分。食后溫服。因頭風而病目者。服之效。
青梅煎
青梅(二十枚洗凈拍研碎可三月三日取上好者)古文錢(四十九文)白鹽(一兩)川樸硝(后取出可
黑豆湯
治目風赤熱痛。
黑豆(二合生用)羌活(去蘆頭)惡實根(去莖洗銼焙)上粗搗篩。每服五錢。
以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入乳糖一錢許。食后臨臥服。
銅青湯
治風瞼青赤眼。
防風(一寸許)銅青(黑豆大一塊)杏仁(二枚去尖不去皮)上為細切于盞中。
新汲水浸。湯瓶上頓令極熱。乘熱洗之。如痛者。加當歸數(shù)片。
救急療久患風眼方。
黃連(一小兩碎)印盛鹽(兩豆大許)肥大干棗(兩頭去核細切)上以井華水半大升。
納前件藥攪。緩火煮三分去一。以綿濾使盡。其余汁更緩火煎之。候藥上有紫液起。即是成煎。以物盡刮取。于盒內貯之。勿使塵污。用取二豆大許。以人乳和之。置兩眼頭。從淚出。每著杏仁咽喉即停瘥。亦不勞。避風。毒欲出時。口含鹽水以洗之。忌食豬肉。
春雪膏治風赤眼。
腦子(一錢)蕤仁(二錢去殼)麝香(半錢)上研極細末。用蜜相和。點眼中。
點眼蕤仁膏
蕤仁(半兩去皮浸)膩粉(二錢)驢脂(一分)上先將蕤仁研細。又下膩粉驢脂。
勻調如膏。盛于瓷盒內。勿令風土入。夜眠時。以銅箸取少許。點目中。
繭鹵點眼膏
治眼風赤。熱淚虛腫。赤澀痛。
繭鹵(一升清香者)青梅(二十七粒)古文錢(二十一文)上以新磁瓶盛。密封。
于湯中煮一炊久。取經三日后。每以銅箸頭。取少許點目中。日三五度。
黃連點眼方治目風赤。
又方
治風赤眼腫痛。
膩粉(半分)銅綠(一分細研)上以酥調成膏。每用睡時。先用鹽湯洗眼。拭干。
涂眼赤處。
治風赤眼方
(出圣惠方)黃連(半去須搗為末)豬膽(一枚取汁)上黃連搗作團。卻入在膽內。于屋檐下懸令干。凈
治風赤澀痛。
(出肘后方)取訶黎勒核。入白蜜研注目中。神良。一方用鷹嘴者一枚。滴蜜于石上。磨點。
枸杞方
(出龍木論)
治風熱生膚赤白眼。及去眼中風癢痛。
搗枸杞子汁。點眼立驗。亦治暴赤眼。風障赤膜。一方用葉搗汁。含一滿口。待稍溫熱咽之。
拜堂散治風赤眼。
以五倍子為細末。貼破赤處。
治風赤眼
(出圣惠方)以地龍十條。炙干為末。夜臥。冷茶調下一錢服。
熏眼洗方治風爛方眩。臨洗加輕粉少許。凡時氣赤眼。自外而入。非臟腑病者。
不必服藥黃連(去須)草芎(去蘆)蔓荊子(一錢去葉膜)五倍子(三錢剪碎去垢銚內火炒待赤色紙鋪地上用蓋片時出火氣)上為銼散。作三服。每服用生絹一小方。洗凈。入藥絹內。
以線扎定。水煎。仍以紙糊瓶口。勿令氣出。卻于無風處。就瓶口紙上。破一小孔熏之。后候氣稍平。揭去瓶紙。熏于瓶口之氣溫。傾出用凈絹蘸洗。如此三次為效驗。仍避風毒。
洗眼黃連散
(出神效方)
治一切風毒赤目。
當歸赤芍藥黃柏黃連(各等分)上細銼。以雪水或甜水。濃煎汁熱洗。
治風沿眼赤。
黃連(一兩)輕粉(一分)海螵蛸(二錢去殼)爐甘石(四兩以童子便浸七日七次為末)上為細末。點眼。
洗肝散
(出本事方)
治風眼赤痛。
黃芩甘草(炙各半兩)菊花人參(各一兩)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熟水調下。
各用忌毒物。
搐鼻藥
(出危氏方)
治目風熱。腫赤難開。
雄黃(水通過)辰砂(各二錢)細辛(半兩)腦麝(少許)上為末??诤?。
以藥少許搐鼻中。
治遠年風赤眼。
(出瑞竹堂方)杏仁(一十一個去尖分作三分)粉草(一寸分作三分)上漱口凈。將杏仁一分。甘草一分。同嚼爛如泥。于瓷盞內。三分俱如此嚼爛。用銅綠二錢。研為細末。與前藥和勻。用新井水一盞。將水漱口。吐于藥內。如法攪。以綿濾過澄清。于眼大角點之效。勿令塵灰入藥內。
(出瑞竹堂方)
治近年風眼赤。
銅綠(研)寒水石上各等分。碾為細末。用五七沸滾水。浸在藥內。攪勻澄清。將水面上藥膜掠去。將清藥水于眼大角上點之。勿令塵灰土入內。立效。
桑葉方
(出龍木論)用桑葉。春葉未開。枝可作煎服。
治一切風眼赤。
乳香散治赤眼頭風等癥。
乳香川芎沒藥石膏雄黃銅綠盆硝上等分。為細末。搐鼻。
點眼雄黃散治風毒赤痛。爛生瘡。沖風有淚。
雄黃(研)黃連(去須)黃柏(去粗皮各一兩半)干姜(炮三錢)菊花(一兩)上為細末。于瓦器中盛。每取黍米許。點目效。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附論)風毒內乘于肝。則熱氣上攻于目。故見風淚出。瞼赤腫。初患之時。或癢或痛。發(fā)歇不定。甚則生瘡。為風赤目也。
方
青葙子丸
(出圣惠方)
治眼風赤。昏暗淚出。
青葙子(一兩)黃連(一兩去須)人參(一兩去蘆頭)苦參(一兩銼)防風(三兩去蘆頭)地骨皮(一兩)白蘚皮(一兩)川升麻(一兩)玄參(一兩)車前子(一兩)川大黃(銼碎微炒一兩)枳殼(一兩麩炒微黃去麩)梔子仁(一兩)秦艽(一兩去苗)茯苓(一兩)龍梧桐子大。每服用。于食后以溫漿水下二十丸。
流氣飲
(出直指方)
治風熱攻眼赤腫。
荊芥穗(去梗)梔子仁蔓荊子牛蒡子(炒)甘菊(去枝)甘草(炙)細辛(去葉洗)白蒺藜(炒去刺)防風(去蘆)玄參(去蘆)川芎(凈各一兩)大黃(炮)木賊(去節(jié))黃兩)上為末。每服二錢。食后臨用母乳服。
前胡湯
(出千金湯)
治眼風赤暗。
前胡芍藥(各四兩)生地黃(十兩)芒硝黃芩茯苓白芷枳實(各三兩)人參白術梔子仁澤瀉(各二兩)甘草細辛(各一兩)竹葉(五片)上咀。以水一斗二升
犀角散
(出圣惠方)
治風赤眼澀痛。淚出睛疼。心膈煩熱。四肢不利。
犀角屑(一兩)防風(去蘆頭)羚羊角屑車前子川升麻甘菊花細辛黃芩玄參甘草(炙微赤銼各三兩)蔓荊子(二分)朱砂(細研)琥珀(細研各半兩)龍腦(細研各二分)上為散。研勻。每于食后。煎麥門冬湯調下一錢。
防風蔓荊丸
(出圣濟總錄)
治風熱目赤。昏澀磣痛。
防風(去蘆二兩半)蔓荊實(去皮)羚羊角(鎊)山梔子仁玄參(各一兩半)葳蕤大麻仁(研)芍藥樸硝(研各三兩)黃連(去須)枳殼(去瓤麩炒各一兩)菊花(三分)麥門冬(去心焙二兩)上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臨臥溫漿水下。稍加至三十丸。
羚羊角湯
(出圣濟總錄)
治風毒赤腫。目昏暗。年深者。
羚羊角(鎊)決明子(炒)犀角(鎊)地骨皮石膏(各一兩)玄參細辛(去苗葉)黃芩(去黑心各半兩)防風(去叉)芎柴胡(去苗)升麻(各三分)上粗搗篩。每服五錢臥溫服。日再。
升麻湯治肝腎虛。風沖目赤。視物昏暗。漸成青盲。
升麻麥門冬(去心焙)玄參白楊樹皮柴胡(去苗)梔子仁黃連(去須各一兩)犀骨皮(三分)上粗搗篩。每服三錢。以水一盞。煎至七分。去滓放溫。食后臨臥服。日再。
柴胡湯
(出圣濟總錄)
治肝虛風熱。沖眼赤暗。
蔓荊實丸
(一名羚羊角丸出圣濟總錄)
治風熱攻眼赤。兼暴赤眼。
蔓荊實(去皮)羚羊角(鎊)山梔子仁甘菊花(各一兩半)葳蕤大麻仁麥門冬(去心焙)樸硝(研各三兩)防風(去叉一兩半)赤芍藥(二兩)上為末。煉蜜和丸。如梧桐子
胡黃連煎治眼風赤痛爛。怕見風日。磣痛不可忍。
秦皮散
(出圣濟總錄)
治目風赤。熱痛淚出。
秦皮(去粗皮)黃連(去須)露蜂房柴胡(去苗)蛇銜鉤藤紫蘇胡黃連丹砂(別湯調下
垂柳枝煎
(出圣濟總錄)
治風赤眼。
垂柳枝(長二寸七莖)桃枝(長二寸七莖)枸杞枝(長二寸七莖)馬牙硝(一分細研)桑枝(二七寸)竹葉(四十九片)黃連(半兩去須)決明子(半兩)龍腦(半錢細研)上除牙硝及龍腦外。以漿二大盞。于銅器中。煎至一半。去滓。重以綿濾令凈。入硝及龍腦。攪令勻。更煎令稠。每以銅箸頭。取如小豆許點。日三五度。
甘菊湯
(出圣濟總錄)
治風毒沖眼。癢赤痛。
甘菊花地骨皮(各一兩)升麻(一兩半)茯苓(去木皮)黃連葳蕤防風(去叉)木通(銼各二兩)上粗搗篩。每服五錢。用水一盞半。入竹葉一十片。同煎八分。
去滓。食后溫服。日三。
祛風散
(出楊氏家藏方)
治風眼。連瞼赤爛。隱澀疼痛。
干姜(一兩洗凈)銅綠(一錢)上為細末。每用一字于銅器內。以沸湯浸。澄清洗眼。
漸漸閃開眼。方藥入眼內。連瞼通洗。直至藥冷住。閉眼少時方開。洗之半月。赤爛自除。
如冷再燙令熱。更洗一次。
治目赤熱。
(出本草)
龍腦膏
(出圣惠方)
治眼風赤。冷淚翳膜。
龍腦(細研)麝香(細研)膩粉郁李子仁(湯浸去皮)蕤仁(湯浸去皮)黃連(去須)硝瓶中。密封頭。于炊飯甑內蒸。飯熟為度。如患者。以銅箸不計時候點之。
玄參湯
(一名羚羊角湯出圣濟總錄)
治風熱氣沖目。赤癢痛。
玄參黃芩(去黑心各一兩)羚羊角(鎊三分)蔓荊實(去皮各三分)甘菊花(三分一方用一兩)防風(去叉一兩)蒙花(一兩半)上粗搗篩。每服五錢。以水一盞半。
煎至八分。去入馬牙硝半錢許。食后臨臥溫服。日再。
治一切風赤眼。皮上瘙癢赤爛。久治不效。此藥神效。不可盡說。
(出護命方)白蜜(三銖)輕粉(十字)白蠟(三銖)臘月豬脂(半兩)上為熔豬脂成油。
漸入白蜜。次銅石器內煉。
點眼銅綠膏
(出圣惠方)
治風赤眼及癢痛。
銅綠(半兩)龍腦(半錢)麝香(半錢)烏魚骨(一分)馬牙硝(一分)蕤仁(一分湯浸去皮)水銀(一兩豆大)上研如粉。每服用藥一字。入人乳汁中。調和如膏。每以銅箸頭。取少許點之。日三五度。
洗風赤眼腫痛方
(一名洗眼方出圣惠方)青鹽(一分)決明子柴胡(去苗)秦皮防風(去蘆頭)蛇銜草(各一兩)生干地黃(二
洗眼槐枝湯
(出圣惠方)
治眼風赤。磣澀。生赤脈及膜。熱淚出不止。
槐枝(一大握)柳枝(青嫩如小指大者各握長三寸)青錢(三十文)青鹽(半分)漿水(二眼。又別以綠苔減半。于瓷器中盛。溫洗眼。用之避風。
五生散
(出互選方)
治目赤。去頭風退昏。
天雄附子(各半兩)防風(一兩)天南(一兩)川續(xù)斷(一兩生用)上為飲子。每服二錢。水一盞半。生姜七片。酒少許。煎至六分。食后溫服。因頭風而病目者。服之效。
青梅煎
青梅(二十枚洗凈拍研碎可三月三日取上好者)古文錢(四十九文)白鹽(一兩)川樸硝(后取出可
黑豆湯
(出圣濟總錄)
治目風赤熱痛。
黑豆(二合生用)羌活(去蘆頭)惡實根(去莖洗銼焙)上粗搗篩。每服五錢。
以水一盞半。煎至七分。去滓。入乳糖一錢許。食后臨臥服。
銅青湯
(出圣惠方)
治風瞼青赤眼。
防風(一寸許)銅青(黑豆大一塊)杏仁(二枚去尖不去皮)上為細切于盞中。
新汲水浸。湯瓶上頓令極熱。乘熱洗之。如痛者。加當歸數(shù)片。
救急療久患風眼方。
黃連(一小兩碎)印盛鹽(兩豆大許)肥大干棗(兩頭去核細切)上以井華水半大升。
納前件藥攪。緩火煮三分去一。以綿濾使盡。其余汁更緩火煎之。候藥上有紫液起。即是成煎。以物盡刮取。于盒內貯之。勿使塵污。用取二豆大許。以人乳和之。置兩眼頭。從淚出。每著杏仁咽喉即停瘥。亦不勞。避風。毒欲出時。口含鹽水以洗之。忌食豬肉。
春雪膏治風赤眼。
腦子(一錢)蕤仁(二錢去殼)麝香(半錢)上研極細末。用蜜相和。點眼中。
點眼蕤仁膏
(出圣惠方)
治風赤眼。
蕤仁(半兩去皮浸)膩粉(二錢)驢脂(一分)上先將蕤仁研細。又下膩粉驢脂。
勻調如膏。盛于瓷盒內。勿令風土入。夜眠時。以銅箸取少許。點目中。
繭鹵點眼膏
(出圣惠方)
治眼風赤。熱淚虛腫。赤澀痛。
繭鹵(一升清香者)青梅(二十七粒)古文錢(二十一文)上以新磁瓶盛。密封。
于湯中煮一炊久。取經三日后。每以銅箸頭。取少許點目中。日三五度。
黃連點眼方治目風赤。
又方
(出圣惠方)
治風赤眼腫痛。
膩粉(半分)銅綠(一分細研)上以酥調成膏。每用睡時。先用鹽湯洗眼。拭干。
涂眼赤處。
治風赤眼方
(出圣惠方)黃連(半去須搗為末)豬膽(一枚取汁)上黃連搗作團。卻入在膽內。于屋檐下懸令干。凈
治風赤澀痛。
(出肘后方)取訶黎勒核。入白蜜研注目中。神良。一方用鷹嘴者一枚。滴蜜于石上。磨點。
枸杞方
(出龍木論)
治風熱生膚赤白眼。及去眼中風癢痛。
搗枸杞子汁。點眼立驗。亦治暴赤眼。風障赤膜。一方用葉搗汁。含一滿口。待稍溫熱咽之。
拜堂散治風赤眼。
以五倍子為細末。貼破赤處。
治風赤眼
(出圣惠方)以地龍十條。炙干為末。夜臥。冷茶調下一錢服。
熏眼洗方治風爛方眩。臨洗加輕粉少許。凡時氣赤眼。自外而入。非臟腑病者。
不必服藥黃連(去須)草芎(去蘆)蔓荊子(一錢去葉膜)五倍子(三錢剪碎去垢銚內火炒待赤色紙鋪地上用蓋片時出火氣)上為銼散。作三服。每服用生絹一小方。洗凈。入藥絹內。
以線扎定。水煎。仍以紙糊瓶口。勿令氣出。卻于無風處。就瓶口紙上。破一小孔熏之。后候氣稍平。揭去瓶紙。熏于瓶口之氣溫。傾出用凈絹蘸洗。如此三次為效驗。仍避風毒。
洗眼黃連散
(出神效方)
治一切風毒赤目。
當歸赤芍藥黃柏黃連(各等分)上細銼。以雪水或甜水。濃煎汁熱洗。
治風沿眼赤。
黃連(一兩)輕粉(一分)海螵蛸(二錢去殼)爐甘石(四兩以童子便浸七日七次為末)上為細末。點眼。
洗肝散
(出本事方)
治風眼赤痛。
黃芩甘草(炙各半兩)菊花人參(各一兩)上為細末。每服一錢。熟水調下。
各用忌毒物。
搐鼻藥
(出危氏方)
治目風熱。腫赤難開。
雄黃(水通過)辰砂(各二錢)細辛(半兩)腦麝(少許)上為末??诤?。
以藥少許搐鼻中。
治遠年風赤眼。
(出瑞竹堂方)杏仁(一十一個去尖分作三分)粉草(一寸分作三分)上漱口凈。將杏仁一分。甘草一分。同嚼爛如泥。于瓷盞內。三分俱如此嚼爛。用銅綠二錢。研為細末。與前藥和勻。用新井水一盞。將水漱口。吐于藥內。如法攪。以綿濾過澄清。于眼大角點之效。勿令塵灰入藥內。
又方
(出瑞竹堂方)
治近年風眼赤。
銅綠(研)寒水石上各等分。碾為細末。用五七沸滾水。浸在藥內。攪勻澄清。將水面上藥膜掠去。將清藥水于眼大角上點之。勿令塵灰土入內。立效。
桑葉方
(出龍木論)用桑葉。春葉未開。枝可作煎服。
治一切風眼赤。
乳香散治赤眼頭風等癥。
乳香川芎沒藥石膏雄黃銅綠盆硝上等分。為細末。搐鼻。
點眼雄黃散治風毒赤痛。爛生瘡。沖風有淚。
雄黃(研)黃連(去須)黃柏(去粗皮各一兩半)干姜(炮三錢)菊花(一兩)上為細末。于瓦器中盛。每取黍米許。點目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