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夫足少陰為腎之經(jīng)。經(jīng)虛則風熱邪氣乘之。與津液相搏。故耳內生瘡。世俗治耳瘡。多以敷摻塞耳等藥。以謂邪氣出外。專為外醫(yī)。殊不知服藥以治腎經(jīng)之為善也。
方
菖蒲湯治耳內生瘡。
(方見黃湯)
治凍耳成瘡。
(出圣惠方)柏葉〔二(三)兩微炙為末〕杏仁(四十九枚湯浸去皮研成膏)亂發(fā)(兩雞子大)鹽(半兩下亂發(fā)。
以香、黃蠟等。攪令稀稠得所。于瓷器中盛。以鵝翎旋取涂之。
蛇床子膏治耳生瘡濕癢。效。
蛇床子枯白礬五倍子海桐皮舶上硫黃海螵蛸雄黃(少許)雌黃(少許)松香棗兒(燒灰存性)上各等分。為細末。用輕粉清油調敷瘡上。一方無雌黃。
香脂膏治米疽生耳中。連頭腫疼不可忍。
郁金地骨皮〔各一兩(分)〕礬石〔一兩(錢)研〕龍腦(半錢研)上為細末。
用臘月豬脂油調涂之。若用鼠腦調。更佳。
曾青散
(出海上方)
治耳有惡瘡。
雄黃(三分)曾青〔半分(兩)〕黃芩(一分)上細研為末。每用少許納耳中。
有汁出。即以綿子捻干用之。
大黃散
(出圣惠方)
治耳有惡瘡。塞耳。
大黃(半兩)黃連(去須)龍骨〔各一兩(分)〕上為細散。每用少許。綿裹棗核大。
塞耳中。
黃連散
黃連(去須半兩)礬石(三分燒汁盡研)上搗研為細散。每以散少許。綿裹納耳中。
兼療耳痛有膿。
土馬鬃涂方。
(出圣濟總錄一名井苔散)
治耳瘡。
土馬鬃井中苔(各等分)上為末。以燈盞內油調涂之。
黃馬散
治耳內外惡瘡。及頭瘡口邊肥瘡瘡。
黃柏(半兩)馬齒莧(干者一兩)上為細末。每用小豆許。綿裹納入耳中。耳外敷之。
羊糞方
治耳有瘡。
用羊糞曝干為末。每以少許。綿裹塞耳中。
黍粘子湯
(蘭室秘藏方)
治耳痛生瘡。
桔梗(三錢)柴胡(三分)連翹(二分)黍粘子(二分)當歸梢(二分)黃芩(二分)生地黃(二分)黃(三分)生甘草(一分)黃連(二分)龍膽草(一分)昆布(一分)蒲黃(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三盞。煎至一盞。去滓。稍熱服。食后。忌寒涼之藥。利其大便。一方無浮生地黃。
(出圣惠方)柏白皮(二兩)榆白皮(二兩)桑根白皮(二兩)杏仁(二兩湯浸去皮)甘草(一兩)羊腦
又方
(出圣惠方)取兔腦髓涂之。
治凍耳。
用杏仁一斤。湯浸去皮。壓取油涂之。
(出圣惠方)以棗肉敷之立愈。后用麥葉煮水洗之。
一方
(出鮑氏方)
治耳爛出血。
用赤腳蜈蚣干為末。隨左右吹之。俱病兩吹之。
治耳月割瘡
(出本草)用寡婦床頭塵土。和油涂之效也。
治耳瘡眈目。
用黑雌雞膽敷之。日三次敷。
《血證論》(公元 1885 年)清.唐宗海(容川)著。八卷。闡述氣血關系,血證的病機及其療法,極有心得。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夫足少陰為腎之經(jīng)。經(jīng)虛則風熱邪氣乘之。與津液相搏。故耳內生瘡。世俗治耳瘡。多以敷摻塞耳等藥。以謂邪氣出外。專為外醫(yī)。殊不知服藥以治腎經(jīng)之為善也。
方
菖蒲湯治耳內生瘡。
(方見黃湯)
治凍耳成瘡。
(出圣惠方)柏葉〔二(三)兩微炙為末〕杏仁(四十九枚湯浸去皮研成膏)亂發(fā)(兩雞子大)鹽(半兩下亂發(fā)。
以香、黃蠟等。攪令稀稠得所。于瓷器中盛。以鵝翎旋取涂之。
蛇床子膏治耳生瘡濕癢。效。
蛇床子枯白礬五倍子海桐皮舶上硫黃海螵蛸雄黃(少許)雌黃(少許)松香棗兒(燒灰存性)上各等分。為細末。用輕粉清油調敷瘡上。一方無雌黃。
香脂膏治米疽生耳中。連頭腫疼不可忍。
郁金地骨皮〔各一兩(分)〕礬石〔一兩(錢)研〕龍腦(半錢研)上為細末。
用臘月豬脂油調涂之。若用鼠腦調。更佳。
曾青散
(出海上方)
治耳有惡瘡。
雄黃(三分)曾青〔半分(兩)〕黃芩(一分)上細研為末。每用少許納耳中。
有汁出。即以綿子捻干用之。
大黃散
(出圣惠方)
治耳有惡瘡。塞耳。
大黃(半兩)黃連(去須)龍骨〔各一兩(分)〕上為細散。每用少許。綿裹棗核大。
塞耳中。
黃連散
(出圣惠方)
治耳有惡瘡。
黃連(去須半兩)礬石(三分燒汁盡研)上搗研為細散。每以散少許。綿裹納耳中。
兼療耳痛有膿。
土馬鬃涂方。
(出圣濟總錄一名井苔散)
治耳瘡。
土馬鬃井中苔(各等分)上為末。以燈盞內油調涂之。
黃馬散
(出圣惠方)
治耳內外惡瘡。及頭瘡口邊肥瘡瘡。
黃柏(半兩)馬齒莧(干者一兩)上為細末。每用小豆許。綿裹納入耳中。耳外敷之。
羊糞方
(出圣惠方)
治耳有瘡。
用羊糞曝干為末。每以少許。綿裹塞耳中。
黍粘子湯
(蘭室秘藏方)
治耳痛生瘡。
桔梗(三錢)柴胡(三分)連翹(二分)黍粘子(二分)當歸梢(二分)黃芩(二分)生地黃(二分)黃(三分)生甘草(一分)黃連(二分)龍膽草(一分)昆布(一分)蒲黃(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三盞。煎至一盞。去滓。稍熱服。食后。忌寒涼之藥。利其大便。一方無浮生地黃。
治凍耳成瘡。
(出圣惠方)柏白皮(二兩)榆白皮(二兩)桑根白皮(二兩)杏仁(二兩湯浸去皮)甘草(一兩)羊腦
又方
(出圣惠方)取兔腦髓涂之。
又方
(出圣惠方)
治凍耳。
用杏仁一斤。湯浸去皮。壓取油涂之。
又方
(出圣惠方)以棗肉敷之立愈。后用麥葉煮水洗之。
一方
(出鮑氏方)
治耳爛出血。
用赤腳蜈蚣干為末。隨左右吹之。俱病兩吹之。
治耳月割瘡
(出本草)用寡婦床頭塵土。和油涂之效也。
治耳瘡眈目。
用黑雌雞膽敷之。日三次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