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方》 導引法

    作者: 朱梓

    養(yǎng)生方云。一手拓頤向上極勢。一手向后長舒急努。四方顯手掌。一時俱極勢四七。左右換不息枕手臥又云乃止欲

    石膏散治頭痛不可忍。

    麻黃(去根節(jié))石膏(各一兩)何首烏(半兩)干葛(七錢半)上為細末。每服三錢。

    寸金散

    (出續(xù)易簡方)

    治一切頭疼。未為盡善。若風熱痰作痛不已。

    天麻川芎白芷藿香防風人參(各半兩)雄黃(三錢研)地龍(去土秤一分)甘草頭中。

    偏南枕搐

    選奇湯治眉骨痛不可忍。

    (東垣先生蘭室秘藏方)羌活(二錢)防風(三錢)甘草根(二錢夏月生冬月炙)黃芩(一錢酒浸冬月不用此一味如

    太陽頭痛。惡風寒。

    川芎。

    少陽頭痛。脈弦細。往來寒熱。

    柴胡。

    陽明頭痛。自汗發(fā)熱惡寒。

    白芷。

    太陰頭痛。必有痰體重?;蚋雇礊樘雕?。

    半夏。

    少陰頭痛。手三部三陽經(jīng)不流行。而足寒氣逆。為寒厥頭痛。

    細辛。

    厥陰頭項痛。或吐痰沫厥冷。其脈浮緩。

    吳茱萸。

    諸血虛頭痛。

    川芎。

    諸氣虛頭痛。

    黃。

    諸氣血俱虛頭痛。

    黃。(以上俱出衛(wèi)生寶鑒)

    治頭痛傷風。偏正夾腦。太陽穴痛?;蛳烟挡焕?。

    (出衛(wèi)生寶鑒)白芷細辛川芎(各等分)龍腦牛黃雄黃(各少許)上各為末。用少許搐鼻。

    大解暑

    可用黑錫丹

    (出海上方)

    治真頭痛。

    茴香(炒)附子(制)葫蘆巴破故紙(炒)楝子巴戟(以上六味各一兩)木香沉香如梧桐子

    麻黃吳茱萸湯

    (出試效方)

    治頭痛。胸中痛。食減少。咽嗌不利。右寸脈弦

    急。

    麻黃(半錢)吳茱萸(三分)黃芩(二分)川芎(一分)羌活(五分)蔓荊子(一分)細辛半夏(一分)水二盞。

    煎至

    太陽經(jīng)嚏藥

    (出試效方)防風(二分)羌活〔二(三)分〕紅豆〔三(二)個〕上為細末。鼻內搐之。

    紅豆散

    (出試效方)

    治頭重如山。此濕氣在頭也。

    麻黃苦丁香(半錢)紅豆(半個)羌活根(燒)連翹(各三分)上五味為細末。鼻內搐

    順氣和中湯

    (出衛(wèi)生寶鑒)黃(一錢半君)人參(一錢使)白術(五分佐)陳皮(五分使)當歸(五分)白芍藥(五辛(二分使)參謀柏德仲實年六十一歲。壬子歲二月間。患頭痛不可忍。晝夜不得眠。郎中曹通甫邀往視尤甚細而本無不喜內經(jīng)曰。陽氣者。衛(wèi)外而為固也。今年高氣弱。又加發(fā)汗。衛(wèi)外之氣愈損。故以黃甘溫。

    炙陽之減半。再服而愈。明年春。赴召至六盤山。曹郎中以古風贈云。東垣李明之。嘗以能醫(yī)鳴。易水得奧訣。為竭黃金。一燈靜室窮內經(jīng)。黃帝拊掌岐伯驚。日儲月積不易售。半世但能三折肱。所長用藥有活法。舊方堆案白魚生。不聞李延同居且同病。一下一汗得其平。乃知古人證合方。后世方合證。此理殊未明。公心審是者誰子。直以異己喧謗聲。先生飲恨臥黃壤。門生卓卓醫(yī)中英?;钊耸聵I(yè)將與相。一旦在己權非輕。連年應召天策府。廉臺草木皆欣榮。好藏漆葉青粘散。莫使樊阿獨植名。

    大柴胡湯

    (出指南方)

    治頭痛。

    柴胡黃芩芍藥甘草(炙各三兩)半夏(二兩半湯洗七次)大黃(二兩)枳實(一兩麩

    苦茶散

    (出指南方)

    治頭痛。

    用苦茶一合。水三盞。煎一盞半。絞汁熱服愈。

    草烏頭散

    (出指南方)

    治頭痛。

    茶芽細辛(各一兩)草烏頭(半兩炮)上為粗末。每服三錢。水三盞。煎至一盞。

    去滓溫

    玉壺丸

    (出指南方)

    治痰飲頭痛。

    雄黃(細研)藜蘆(去苗為末)丹砂(研)巴豆(去皮心出油)礬石(黃泥裹燒灰研如面細)大。

    每服一服未知

    姜附湯

    (出指南方)

    治腎厥頭痛。

    大附子(不去皮臍)生姜(半兩)上咀。以水一升。煎至半升。分三服。

    清上瀉火湯

    (出蘭室秘藏方)

    燕京溫官人。年少時氣弱。常于氣海、三里、節(jié)

    次灸之。約五七十壯。至半老添熱厥頭痛。雖冬天大寒。猶喜寒風。其頭痛則愈。微來

    暖處?;蛞姛熁?。

    羌活根(三錢)防風(七分)柴胡根(半錢)本(半錢)細辛(少許)川芎(二分)升麻一錢半)黃(錢)生地黃(半服。每服水二盞

    補氣湯

    (出蘭室秘藏方)

    服前藥之后服此藥。

    黃(八分)炙甘草(四分)當歸身(二錢)升麻(三分)柴胡(一分)紅花(少許)上件

    白芷散

    (朱氏集驗方)

    治頭痛及目睛痛。

    白芷(四錢)生烏頭(一錢)上為末。每服一字。茶調服。有人患眼睛痛者。先含水。

    次用

    細辛丸

    (出朱氏集驗方)

    治頭痛久不瘥。

    烏梅本川芎北細辛甘草(各半兩)上為末。石膏半斤。研細入鍋子內?;疬^。

    葛根蔥白湯

    (出危氏方)

    治頭痛不止。

    葛根白芍藥知母(各半兩)川芎生姜(各一兩)蔥白(一握)上銼散。水三升。

    煎取

    參蘇飲

    (出如宜方)

    治頭痛發(fā)熱??人蕴党?。凝痰為熱。

    木香枳殼桔梗甘草(炙)陳皮(制各半兩)紫蘇葉干葛半夏(制)前胡人參盛者去

    升麻葛根湯

    (出如宜方)

    治頭疼發(fā)熱。肢體疼痛。疑疹病。

    升麻白芍藥葛根甘草(各等分)上咀。水煎溫服。或鄰家有痘證。亦宜服。

    內用白

    金沸草散

    (出如宜方)

    治頭目昏疼。發(fā)熱。鼻塞清涕??人蕴党?。

    荊芥穗(四兩)半夏(制)甘草(各一兩)麻黃(制)前胡旋復花(各三兩)赤芍藥(一兩)上咀。姜棗煎。熱服。

    如頭久疼作苦。及偏正頭疼。宜川芎一兩。香附二兩為末。茶清調下。

    子瞻記王荊公述治頭痛法。軾聞荊公云。仆平昔苦頭痛。有道人教云。取生萊菔汁一蜆殼張粹道治頭痛法。予與陳孚先、史圣。自應靈步月而歸龍德井。至曉三人并頭痛。粹道于各一

    藍機圣砭腦膏

    (出江陽方)

    治兩額角并頭頂痛

    桂附子半夏(各等分并生用)上以姜汁調膏貼之。

    芎茶湯

    (出圣惠方)

    治氣虛頭痛。

    上用好川芎半兩為末。每服二錢。臘茶清調下甚捷。曾有婦人產后頭痛。一服愈。

    清香散

    (出楊氏家藏方)

    治三陽伏留風邪。頭痛不可忍。

    附子(炮去皮臍)白附子(炮)川烏頭(炮去皮臍尖)當歸(洗焙上四味各一兩)天竺黃錢別研)麝香

    更生散

    (出楊氏家藏方)

    治風壅上攻。頭疼目昏。項背拘急。

    白附子(炮二兩)天南星(二兩同白附子研碎用新水浸三日每日換水取出焙干)羌活〔二(砂(三錢別研水飛調下。

    茶調亦得

    玉真丸

    (出指南方)

    治腎厥頭痛。

    石膏(火通赤放地上出火毒)半夏(各一兩)硫黃(半兩細研)上為末。研勻。

    姜汁煮中書左丞姚公茂。年六十七歲。宿有時毒。至元戊辰春。因酒再發(fā)。頭面赤腫而痛。耳前后于床云。

    五十余刺。其血紫黑。

    焦陽虛。退其陰寒。次方云。熱者寒之。然病為用以瀉其上熱。桔梗者。陰中之陽。散發(fā)上苦寒酒煨。引苦性上行黃。慎言語。節(jié)飲食。

    既濟解毒湯

    (出衛(wèi)生寶鑒)

    治上熱。頭目赤腫而痛。胸膈煩悶。不得安臥。身

    半以下皆寒。

    桔梗炙甘草黃芩(酒制炒)黃連(酒制炒)大黃(煨二錢大便利勿用)柴胡(去苗)升煎至一

    治頭痛。

    (出本草)以石膏和蔥煎茶服。

    治猝頭痛。

    (出本草)以皂角末吹入鼻中。令嚏則止。

    治人初得頭痛。

    (出本草)以人溺數(shù)升飲之。亦多愈。合蔥豉作湯彌佳。

    治熱煩。痰結頭痛。明目鎮(zhèn)心。

    (出本草)用戎鹽水研服之。

    治頭痛。利丈夫助陰力。

    (出本草)用薯蕷為末。和面作食之。及熱煮和蜜。或為湯煎。或為粉食之。

    治頭重心燥。背膊勞悶。

    (出本草)以荔枝食之。

    治病酒頭痛。

    (出本草)以水豆花。與豉同煮。五味調和。作羹食之。

    石膏散

    (出衛(wèi)生寶鑒)

    治頭痛。

    川芎石膏(研碎)白芷上各等分。為細末。每服四錢。茶清調下。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