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 605 ~ 617 年)隋.楊上善編注。
原三十卷。已殘缺,現(xiàn)存國內(nèi)本為二十三卷。是《黃帝內(nèi)經(jīng)》的一種早期傳本的注本。
關(guān)于本書的成書年代,有人根據(jù)卷首原題楊上善的頭銜系唐代官職,以及書中個別字避唐諱,因疑楊為唐人,為唐代著作。但此說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見。
查古籍
(公元 605 ~ 617 年)隋.楊上善編注。
原三十卷。已殘缺,現(xiàn)存國內(nèi)本為二十三卷。是《黃帝內(nèi)經(jīng)》的一種早期傳本的注本。
關(guān)于本書的成書年代,有人根據(jù)卷首原題楊上善的頭銜系唐代官職,以及書中個別字避唐諱,因疑楊為唐人,為唐代著作。但此說也有人表示不同 意見。
《衛(wèi)生寶鑒》(公元 1343 年)元.羅天益(謙甫)著。二十四卷,補遺一卷。內(nèi)容為“藥誤永鑒”、“名方類集”、“藥類法象“、“醫(yī)驗紀(jì)述”。補遺主要論述外感、傷寒等證。
夫肺臟虛弱氣血不足。則風(fēng)冷之氣傷于肺也。肺主氣。氣之所行循環(huán)經(jīng)絡(luò)。若氣虛則外邪入侵。真氣與邪氣相搏。故令咳逆惡寒。語聲散失。目眩頭旋。鼻多涕也。
方
桂心散
(出圣惠方)
治肺臟外傷風(fēng)寒。頭目不利。多涕。
白術(shù)(三分)濃樸(一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赤茯苓(三分)人參(三分去蘆頭)桂心(三分)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半夏(半兩湯浸七遍去滑)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五味子(三分)麻黃(三分去根節(jié))干姜(半兩炮制銼)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麩炒微黃)細辛(半兩)甘草(半兩炙微黃銼)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
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忌生冷、油膩、豬、魚肉等。
細辛散
(出圣惠方)
治肺臟外傷風(fēng)冷時有咳嗽。頭目不利。多涕。
細辛(三分)芎(半兩)干姜(半兩炮制銼)杏仁(半兩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赤茯苓(三分)白術(shù)(三分)附子(三分炮裂去皮臍)前胡(半兩去蘆頭)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濃樸(一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桂心(半兩)上為散。每服二錢。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忌生冷、油膩、濕面。
前胡散
(出圣惠方)
治肺臟因傷風(fēng)冷痰嗽不止。心膈煩滿?;驎r嘔逆。鼻中多
涕。
前胡(一兩去蘆頭)桔梗(半兩去蘆頭)半夏(半兩湯洗七次去滑)白術(shù)(三分)人參(三分去蘆頭)枳殼(三分麩炒微黃去瓤)桂心(一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細辛(半兩)枇杷葉(半兩拭去毛炙微赤銼)濃樸(一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熱)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人參散
(出圣惠方)
治肺臟傷風(fēng)冷咳嗽多涕。心膈痰逆。不欲飲食。
人參(三分去蘆頭)半夏(半兩湯浸七次去滑)干姜(半兩炮制銼)白茯苓(半兩)白術(shù)(半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五味子(半兩)肉桂(半兩去粗皮)黃(半兩銼)陳橘皮(一兩湯浸去白瓤焙)訶黎勒(三分煨用皮)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
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當(dāng)歸人參湯
(出圣惠方)
治肺傷冷鼻中多涕。四肢疼痛。不思飲食。
當(dāng)歸人參干姜白術(shù)白茯苓(去黑皮)甘草(炙銼)芎陳橘皮(湯浸去白焙)細辛(去苗葉)白芍藥(各半兩)桂(去粗皮七錢半)上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
入生姜一片。大棗三枚。煎至七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白術(shù)散
(出圣惠方)
治肺臟傷風(fēng)冷。頭目昏重。常多清涕。少思飲食。
白術(shù)(半兩)人參(一兩去蘆頭)肉桂(半兩去皺皮)桔梗(半兩去蘆頭)細辛(半兩)甘瓤焙)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黃)上為散。每服三錢。以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稍熱服。
濃樸散
(出圣惠方)
治肺臟傷風(fēng)冷。咳嗽頭疼不可忍。及多涕。
濃樸(一兩半去粗皮用生姜汁炙令香熟)前胡(一兩去蘆頭)桂心(一兩)石膏(一兩)赤芍藥(一兩)貝母(一兩煨令微黃)甘草(一兩炙微赤銼)杏仁(三分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至六分去滓。不計時候。
稍熱服。
麻黃湯治臟感風(fēng)冷多涕。
麻黃(去根節(jié)先煮掠去沫焙一兩)前胡(去蘆頭)白前(去苗各三分)甘草(炙半兩)桑根白皮(銼炒一兩)紫菀(去土一兩)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麩炒微黃半兩)上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入蔥白三莖。煎至七分去滓。食后服。日三。
桂心丸治肺寒。內(nèi)外合邪。清涕多。語聲不出。
桂(去粗皮)細辛(去苗蘆)白芷防風(fēng)(去叉)干姜(炮)甘草(炙)芎(各一兩)上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溫水飲下。食后服。
紫菀湯治肺寒痰逆。鼻多清涕。
紫菀(去土)升麻天門冬(去心焙)貝母(麩炒黃各一兩)上搗篩。每服三錢。
水一盞。入生姜三片。大棗二枚。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不計時候。
杏仁麻黃湯治肺冷多涕。
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炒一兩)麻黃(去根節(jié)先煮掠去沫半兩)五味子(炒)甘草(炙銼各一兩)上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入生姜一棗大。煎至七分去滓。溫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