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方》 脾氣虛腹脹滿

    作者: 朱梓

    (附論)夫脾受水谷之精?;癁闅庋?。養(yǎng)于臟腑。充于肌膚。若其氣不榮。則不能與胃行其津液。

    周瀉利腸鳴。則是脾氣不足之候也。

    京三棱鱉甲丸治脾胃久冷。心腹脹滿。宿食不消。時作嘔逆。日漸羸瘦。兼癖

    瘕氣塊等疾京三棱(炮銼)鱉甲(去裙醋炙)黃(銼焙)白術(shù)(各一兩半)干姜(炮)濃樸(去去白焙干)香當(dāng)歸(切焙)心米飲下。三

    大腹木香湯治脾氣虛弱。心腹脹滿。嘔吐痰涎。胸膈不利。腹脅刺痛。不思飲食

    。

    大腹(銼)木香(各一兩)前胡(去蘆頭)肉豆蔻(去殼)人參白茯苓(去黑皮各半兩)滑半兩)訶黎大麥稍

    小沉香丸治脾氣虛弱。中脘痞悶。脅肋脹滿。心腹刺痛。嘔逆痰涎。不思飲食。

    沉香丁香木香枳殼(去瓤麩炒)人參赤茯苓(去黑皮)云藍根玄參(焙各一兩)香(研各半兩)空心服。

    白術(shù)散

    (出圣惠方)

    治脾氣不足。心腹脹滿。不欲飲食。若食則氣滯。體重

    。四肢無力。

    白術(shù)(一兩)訶黎勒(二兩煨用皮)麥〔三兩(分)微炒〕丁香〔三錢(分)〕人參(湯浸去白瓤微炒〕木香〔三錢(分)〕枳實(半兩麩炒微黃)甘草(半兩炙令赤銼)黃〔三錢(分)銼〕附子〔三錢(分)炮裂去皮臍白茯苓三錢(分)〕蓽澄茄(一兩)上為散。每服三錢。水一中盞。入生姜半分。棗三枚。煎六分。去滓。不計時溫服。忌生冷油膩濕面。

    蓽澄茄煮散治脾臟虛弱。冷氣不和。心胸不快。腹肋膨脹。氣刺痛。不思飲食

    。面黃口淡蓽澄茄(炒半兩)丁香皮(炙銼二兩)高良姜〔一兩(分)煨〕濃樸(去粗皮生姜汁炙一兩)(去粗一兩)香附子〔炒一(三)兩〕桔梗(炒一兩)白鹽(炒研十二兩)阿魏(皂子大一裹煨熟去面別研)上搗研為散。再同和勻。每服二錢匕。入生姜二片。水一小盞。煎六七沸熱服。一方更入木香半兩。阿魏一兩皂子大。

    桔梗丸治脾胃冷氣。腹內(nèi)雷鳴。冷氣入腹。中脘痞悶。脅肋脹滿。飲食不下。

    桔梗〔煩二(三)兩〕防風(fēng)(去叉)禹余糧(醋淬研)遠志(去心)萆鹿茸(去毛酥炙)茱萸(湯洗焙下二十丸

    育神湯

    (一名濃樸散出圣惠方)

    治脾氣虛弱。腹脅膨脹。吃食不消。面色萎

    黃。四肢劣弱。

    濃樸(去粗皮生姜汁炙二兩)丁香(半兩)白術(shù)(一兩)木香(半兩)當(dāng)歸(切焙)人參(粗皮一兩)甘草(炙半兩)白茯苓(去黑皮一兩)上為粗末搗篩。入凈瓷器中收貯。每服五錢匕。

    水一盞半。入生姜半分。大棗二枚擘破。煎八分。去滓。食前溫服。一方有陳橘皮。忌生冷油膩濕面粘滑等物。

    瀉脾丸治毒風(fēng)在脾中。流腫脹滿短氣。食輒響響不消。時時微痛方。

    當(dāng)歸(三分)吳茱萸(二分)干姜(二分)大黃(二分)野狼毒(炙一分)桂心(三分)芎藶(炒令紫色三

    濃樸散

    (出圣惠方)

    治脾氣不足。心腹脹痛。善噫吞酸。食則欲嘔。四肢少

    力。

    濃樸(一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肉桂(一兩去粗皮)當(dāng)歸(半兩銼微炒)人參(半七遍炒令微散錢。水一中盞。生姜半分。棗三枚。煎六分。去滓。不計時溫服。忌生冷油膩。濕

    訶黎勒散

    (圣惠方)

    治脾氣不足。四肢不和。腹脅脹滿。或時下利。飲食難

    消。

    訶黎勒〔三兩(分)煨用皮〕人參(一兩去蘆頭)當(dāng)歸〔三錢(分)銼微炒〕白術(shù)〔三錢((半兩炙微赤銼)濃樸炒)陳橘皮〔三錢(分去滓。食前

    白豆蔻丸

    (圣惠方)

    治脾氣不足。體重胸滿。腹脅虛脹。食少無力。水谷不

    消?;驎r自利。

    白豆蔻(一兩去皮)訶黎勒(二兩煨用皮)黃(一兩銼)沉香一兩附子(一兩炮裂去皮實(一兩炒微大。

    紫桂大丸治脾虛冷氣。心腹痛。胸膈滿悶。腹脹腸鳴。

    桂(去粗皮)香子(炒)白豆蔻仁(去皮)青橘皮(湯浸去白焙)高良姜附子(炮裂蜜丸彈子

    異效散治脾氣虛弱。飲食不美。心胸膨脹。脅肋痞滿。噫氣不通。滿悶噎塞。

    積滯不消。

    京三棱(銼湯浸一宿焙干用)白術(shù)(各三兩)甘草(炙銼二兩)麥(微炒)陳曲(微炒皮(湯浸去白空心。

    人參湯治久患氣脹。上壅心胸。食物不化。腸中切痛不止。

    人參陳橘皮(湯浸去白焙)半夏(湯洗七遍去滑焙)木香甘草(炙銼各一兩)赤茯苓(錢)上銼

    人參湯治脾氣久虛。遍身浮腫。四肢不舉。腹脹滿悶。及大病后氣虛未平。

    人參石斛(去根)白術(shù)桂(去粗皮)澤瀉(各一兩)黃五味子陳橘皮(湯浸去白一盞。

    理中散治脾氣虛弱。吞酸嘔噦。胸脅脹滿。不思飲食。增損用之。

    干姜(炮)人參白術(shù)(各一兩)甘草(炙銼)吳茱萸(湯洗焙干炒)檳榔(銼各半兩)陳服一錢匕

    白術(shù)丸治脾虛。止喘悶。定嘔逆進食。除腹脅脹痛。

    白術(shù)訶黎勒(去核)濃樸(去粗皮生姜汁炙焙干)山芋丁香木香甘草(炙)白茯苓丸至三十

    草豆蔻散

    (圣惠方)

    治脾氣虛。腹脅脹滿。四肢不和。面色青黃。不納飲

    食。

    草豆蔻(一兩去皮)陳橘皮〔三(二)兩湯浸去白瓤焙〕桂心(一兩)附子(一兩炮去皮臍)白術(shù)(一兩)干姜(一兩炮銼)木香(半兩)濃樸(二兩去粗皮涂生姜汁炙令香熟)甘草(不計

    益智子散

    (圣惠方)

    治脾氣虛滯。心腹脹悶。四肢煩疼。少思飲食。

    益智子(一兩去皮)沉香〔三(二)錢〕赤茯苓〔三兩(分)〕枳殼(半兩麩炒微黃去瓤)浸去白瓤焙)木

    檳榔散

    (圣惠方)

    治脾氣虛。心腹脹滿不能食。

    檳榔(三分)白術(shù)(一兩)草豆蔻(半兩去皮)訶黎勒(一兩煨用皮)丁香(一分)人參(浸去白瓤焙

    黃散

    (圣惠方)

    治脾氣不足。腹脅脹滿。四肢無力。少思飲食。

    黃(一兩銼)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訶黎勒(一兩煨用皮)人參(一兩去蘆頭)白術(shù)(為散。每服

    茱萸丸治脾虛。吞酸嘔逆。腹痛泄瀉。不思飲食。腹脅膨脹。

    草豆蔻散治脾氣虛弱。腹內(nèi)膨脹。不思飲食。

    草豆蔻(面裹煨熟去皮取肉)香子(炒各一兩)木香(半兩)陳曲(微炒)麥(炒各二為散。

    每服

    橘紅散治脾氣虛弱。宿寒留滯。胃受水谷不能磨化。心腹脹滿。

    陳橘皮(去白二兩以生姜四兩取自然汁拌勻慢火炒干)麥(炒)杏仁(湯浸去皮尖雙仁一兩)上

    陳橘皮散

    (圣惠方)

    治脾氣虛心腹脹滿。大腸不調(diào)。少思飲食。四肢無力。

    陳橘皮(一兩半湯浸去白瓤焙)胡椒(半兩)桂心〔三錢(分)〕附子(一兩炮裂去皮臍)皮)高良姜(

    七氣湯治脾虛。臟腑秘泄不常。腰重頭昏。舌干眼澀。食后多脹。肢體疲倦。

    和順三焦。

    人參白茯苓(去黑皮)白術(shù)訶黎勒(去核)甘草(炙銼)連皮大腹草豆蔻(各一兩)皮臍附子

    黑散子治脾虛腹脹。止逆思食。

    人參丁香皮(銼)澤瀉附子(炮裂去皮臍各半兩)天仙藤白豆蔻(去皮各一兩)釜每服

    補脾湯治脾氣不足。腹脹食欲嘔??谏喔蓾?。四肢無力。喜怒不常。不欲見人

    。心煩多忘禹余糧(醋淬研入)大麻仁(研)干姜(炮)白術(shù)甘草(炙各二兩)桑根白皮(銼)人空心頓

    人參散

    (圣惠方)

    治脾氣虛。心腹脹滿。不思飲食。體重?zé)o力。

    人參(一兩去蘆頭)丁香(半兩)白術(shù)(一兩)草豆蔻(一兩去皮)枳實(半兩麩炒微黃)棗三枚。煎

    順氣煮散治脾虛。腹脅脹滿。不思飲食。

    濃樸(去粗皮生姜汁炙透)陳橘皮(湯浸去白焙)白術(shù)半夏(湯洗去滑十四遍各一兩)干擘破。

    同煎至七分。食前溫服。

    溫中散治脾虛。不能飲食。時發(fā)虛腫。胸脅脹滿。夜睡不穩(wěn)。及傷寒瘴瘧后。

    發(fā)浮腫。

    陳曲(炒)草豆蔻(去皮)麥(炒各一兩)陳橘皮(湯浸去白焙)甘草(炙各半兩)干再服。

    通中散

    (圣惠方)

    治脾氣虛。心腹脹滿。胸膈不利。少思飲食。宜服此方。

    蘿卜子(揀子好者五兩炒令熟搗細羅取末一兩余有油者別爛研如膏)沉香〔一錢(分)〕白砂糖一錢同研令勻。每服一錢。抄在口內(nèi)細嚼。后以米飲下。其蘿卜子膏別入草豆蔻末一分。白砂

    茯苓湯

    (楊氏家藏方)

    治脾氣不實。手足浮腫。小便秘澀。氣急喘滿。

    赤茯苓(去皮)澤瀉香附子(去毛)橘紅大腹皮干生姜桑白皮(細銼炒七味各等分

    桃仁散治脾弱下虛。氣不升降。營衛(wèi)不調(diào)。水道不利。三焦不順。面目虛明。

    環(huán)臍腫脹。

    桃仁(湯浸去皮尖麩炒黃)大腹子(面裹煨黃色)白術(shù)赤茯苓(去皮)紫蘇葉(上五味各候。

    姜附湯治脾虛腹脹。嘔吐痰。飲食不進?;虬l(fā)寒熱。

    白豆蔻(半兩去殼)附子(一個七錢炮)縮砂仁(三錢)白姜(一兩炮)甘草(半兩)上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