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附論)夫心煩熱之病。手少陰經有余所致也。其不足則亦能令人虛煩。大抵心屬火而惡熱。其受病則熱
方
黃芩湯治心熱恍惚。煩躁面赤。小便澀。
黃芩(去黑心)貝母(去心)升麻麥門冬(去心焙)玄參紫菀(去苗土)柴胡(去苗)一盞。
煎七分
鐵粉丸治心虛煩熱。怔忪。頭目昏眩。夜臥不寧。
鐵粉(二兩)蛇蛻(五尺炒焦)黃連(去須)澤瀉犀角(鎊各三分)龍齒遠志(去心各丸。梧桐子
烏犀湯治心臟煩熱。睡即多驚。心忪不欲見人。
犀角(鎊八錢)龍齒升麻(各一兩)麥門冬(去心焙二兩)茯神(去木一兩半)玄參(一硝半錢。
生地黃五七寸。拍碎。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涼心丸治心熱煩躁。
紫河車(三分蚤休是也)人參白茯苓(去黑皮各半兩)遠志(去心一錢)麥門冬(去心焙除別研外。
遠志湯治心虛多煩躁。背膊煩悶。面色變赤。言語謬亂。
遠志(去心一兩)白茯苓(去黑皮三分)犀角(鎊一兩半)知母(半兩)芍藥(一兩)黃芩煎至八
麥門冬湯治心煩躁??诟缮酀?/p>
麥門冬(去心焙二兩)龍齒(半兩)玄參(洗切)梔子仁茅根(各一兩)木通(二兩銼)
黃湯治心虛煩躁。
黃銼麥門冬(去心焙)栝蔞根(銼各一兩)黃連(去須)甘草茯神(去木)熟干地黃(
瞿麥湯治心熱煩躁。小便赤澀。
瞿麥穗麥門冬(去心焙)木通(銼各一兩)黃連(去須)甘草(炙銼各半兩)上搗篩。每
黑豆湯治心膈虛煩。燥渴至甚。
黑豆(小者一升)防風(去叉二兩)甘草(炙銼)麥門冬(去心各一兩)上除黑豆外。
并細用半
地黃散治心經積熱。煩郁。
生地黃汁(三升)蛤粉(一斤)郁金(銼二兩)甘草(炙銼三兩)上將地黃汁。
拌和下三味
地骨皮湯治心煩熱。咽干舌澀。面赤潮熱。
地骨皮防風(去蘆各一兩)甘草(炙銼半兩)上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入竹葉五七片
瀉心散
(出千金方)
治心受積熱。譫言發(fā)狂。逾墻上屋。心氣不定。吐血衄
血。
大黃黃芩黃連(各五錢)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服。
鎮(zhèn)心丹
(出家藏經驗方)
治心氣不足。病苦驚悸不知人。及膽寒不臥。自汗
。心煩悶。短氣。喜怒悲哀悉不自知。亡魂失魄。狀若神靈所憑。及治男子遺泄。女子
帶下。
光明辰砂(研)白礬(汁盡各等分)上為末。水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煎人參湯下。
治大熱心悶者。用槐子燒末。酒服方寸匕。
理心煩悶。益氣力。止渴。用苦筍熟煮。任性食之。
治心癉煩。心中熱。取茜根。主之。
治心煩去熱。取香薷煎湯。作羹煮粥。及生食并得。
治熱攻心。煩躁恍惚。以牛蒡根搗汁一升。食后。分為三服。良。
治煩。勞發(fā)汗。通利關節(jié)。以薄荷與薤。杵汁服。去心臟風熱。
安神丸
(出蘭室方一名朱砂丸)
治心煩懊。心神顛倒。兀兀吐食。胸中氣
亂而熱。皆膈上血中伏火。蒸蒸不安。宜用權衡法。以鎮(zhèn)陰火之浮行也。以養(yǎng)上焦之
元氣。用甘草之甘溫補之。以歸地為長生陰血之陰也。以補其不足。以黃連去心煩。
除溫熱之勝藥也。以朱砂納浮
金花散
(出王氏博濟方)
治心腹壅熱。熏蒸上焦。致口氣生瘡。連年不瘥。
黃連(半兩炒令稍焦赤如年少即加少許)人參(半兩)枳殼(半兩去白麩炒微草(半兩炙微赤)半夏(半兩以姜汁拍破浸一宿漉出焙干)上為末。每服一錢。入片。煎六分。食后臨臥時。溫服。
火郁湯
(出東垣蘭室方)
治五心煩熱。是火郁于地中。四肢者土也。心火下
陷在脾土之中。
升麻根葛根柴胡根白芍藥(等分)上同咀。每服三錢?;蛩腻X。水二大盞。
入連
治心臟積熱??诔?。喉中氣壅。精神恍惚。心中煩躁。面赤。非時潮熱。吃些咸物
。即惡心黃芩貝母(去心)升麻玄參麻黃(去根)麥門冬(去心)紫菀柴胡(去毛)桔梗水一盞。煎取八分。食后。去滓溫服。
柴胡升麻湯
(出試效方)
治男子婦人。四肢發(fā)困熱。筋骨熱。表熱如火燎于
肌膚。捫之烙人手熱。夫四肢者屬脾。脾者土也。熱伏地中。此病多因血虛而得之也
。又有胃虛過食冷物。
羌活升麻葛根白芍藥人參獨活(各半兩)柴胡(三錢)甘草(炙三錢)防風(二滓溫服
治五心煩熱。是火郁于地中。四肢者脾土也。心火下陷
于脾土之中。郁升麻葛根柴胡白芍藥甘草(炙各一兩)防風(半風)上件咀。如麻豆大。
每服
人參散
(出經驗方)
生心胃氣。散滯郁。
新羅人參沉香白茯苓(各半兩)大麥(一兩)丁香(一錢)上為末。每服二錢。水
地黃散
(出衛(wèi)生寶鑒)
治心臟積熱。口干煩渴。頰赤舌澀。生津液。兼治汗
后余熱。
防風(一兩)地骨皮(一兩)甘草(半兩)人參(三錢)上為末。每服三錢。
水一盞。入青
涼補丸
(出衛(wèi)生家寶方)
治心經積熱。思慮過多。一切漏精白濁等病。久則
飲食減少。轉成肉蓯蓉(薄切用酒浸一宿火焙干)澤瀉(切焙干)石菖蒲菟絲子(用酒浸一宿研爛焙干)黃(一兩凈洗焙干鹽湯下。如五淋病
鐵粉丸
(出指南方)
治凡熱則脈洪數(shù)。由脾氣上郁心經。
鐵粉(二兩)辰砂(一兩)牛黃天竺黃鉛白霜(半兩)天南星(一兩)上為末。生姜煮
療煩悶
(本草)
以白術末。水調方寸匕。
止心煩躁悶
以藍汁服之。一方涂五心。
主心悶煩熱
頭風旋目眩。心中漾漾欲吐。猝失音。及小兒心熱驚癇
。止消渴。除痰取荊莖條。截。于火上燒之。兩頭以器承。取瀝汁飲之。
治心脾熱舌頰生瘡方
用柏皮以蜜勻炙。與青黛各一分。入生龍腦一
字研勻。當摻瘡
解煩悶
以白粱粟。經三五年陳者?;蚝魹轸颐?。作粉食之。
治心腹煩悶
以干苔。用冷水研如泥。飲之即止。
主大毒熱心腹煩滿
以胡桐淚水。和服之。
止煩悶
用白冬瓜。搗絞汁服之。
通利五臟
用芥子微熬。研之。作醬食。
治胸中煩悶邪氣止渴
以蟶煮食之。于飯后食之佳。與服丹石人相宜
。天行病后不可
治支節(jié)筋骨煩熱毒及消脹腫
(本草)取牛蒡子三七粒。熟。食前吞之。十服后。甚良。細切根如小豆大。拌面作飯煮食。
尤良
治熱攻心煩躁恍惚用黑豆(味甘平)半升。淘凈。以水二升。煮取七合。去滓。
食后服之
(公元 752 年)唐.王燾著。四十卷。搜集唐以前的許多醫(yī)藥著作,編為 1104 門,載方 6000 有余,是重要的中醫(yī)著作之一。
《外科證治全生集》,又名《外科全生集》,1卷,刊于乾隆五年(1740)。王維德整理祖?zhèn)髅匦g及生平經驗而成《外科全生集》。此書后經清末馬培之重新分卷并作評注,以前集三卷、后集三卷流行。
作者:王維德(l669—l749年)字洪緒,別號林屋散人,又號定定子,江蘇吳縣洞庭西山人,清代外科學家。撰《外科證治全生集》。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附論)夫心煩熱之病。手少陰經有余所致也。其不足則亦能令人虛煩。大抵心屬火而惡熱。其受病則熱
方
黃芩湯治心熱恍惚。煩躁面赤。小便澀。
黃芩(去黑心)貝母(去心)升麻麥門冬(去心焙)玄參紫菀(去苗土)柴胡(去苗)一盞。
煎七分
鐵粉丸治心虛煩熱。怔忪。頭目昏眩。夜臥不寧。
鐵粉(二兩)蛇蛻(五尺炒焦)黃連(去須)澤瀉犀角(鎊各三分)龍齒遠志(去心各丸。梧桐子
烏犀湯治心臟煩熱。睡即多驚。心忪不欲見人。
犀角(鎊八錢)龍齒升麻(各一兩)麥門冬(去心焙二兩)茯神(去木一兩半)玄參(一硝半錢。
生地黃五七寸。拍碎。同煎至七分。去滓溫服。
涼心丸治心熱煩躁。
紫河車(三分蚤休是也)人參白茯苓(去黑皮各半兩)遠志(去心一錢)麥門冬(去心焙除別研外。
遠志湯治心虛多煩躁。背膊煩悶。面色變赤。言語謬亂。
遠志(去心一兩)白茯苓(去黑皮三分)犀角(鎊一兩半)知母(半兩)芍藥(一兩)黃芩煎至八
麥門冬湯治心煩躁??诟缮酀?/p>
麥門冬(去心焙二兩)龍齒(半兩)玄參(洗切)梔子仁茅根(各一兩)木通(二兩銼)
黃湯治心虛煩躁。
黃銼麥門冬(去心焙)栝蔞根(銼各一兩)黃連(去須)甘草茯神(去木)熟干地黃(
瞿麥湯治心熱煩躁。小便赤澀。
瞿麥穗麥門冬(去心焙)木通(銼各一兩)黃連(去須)甘草(炙銼各半兩)上搗篩。每
黑豆湯治心膈虛煩。燥渴至甚。
黑豆(小者一升)防風(去叉二兩)甘草(炙銼)麥門冬(去心各一兩)上除黑豆外。
并細用半
地黃散治心經積熱。煩郁。
生地黃汁(三升)蛤粉(一斤)郁金(銼二兩)甘草(炙銼三兩)上將地黃汁。
拌和下三味
地骨皮湯治心煩熱。咽干舌澀。面赤潮熱。
地骨皮防風(去蘆各一兩)甘草(炙銼半兩)上搗篩。每服三錢。水一盞。入竹葉五七片
瀉心散
(出千金方)
治心受積熱。譫言發(fā)狂。逾墻上屋。心氣不定。吐血衄
血。
大黃黃芩黃連(各五錢)上銼散。每服四錢。水一盞半。煎服。
鎮(zhèn)心丹
(出家藏經驗方)
治心氣不足。病苦驚悸不知人。及膽寒不臥。自汗
。心煩悶。短氣。喜怒悲哀悉不自知。亡魂失魄。狀若神靈所憑。及治男子遺泄。女子
帶下。
光明辰砂(研)白礬(汁盡各等分)上為末。水丸。如雞頭大。每服一丸。煎人參湯下。
治大熱心悶者。用槐子燒末。酒服方寸匕。
理心煩悶。益氣力。止渴。用苦筍熟煮。任性食之。
治心癉煩。心中熱。取茜根。主之。
治心煩去熱。取香薷煎湯。作羹煮粥。及生食并得。
治熱攻心。煩躁恍惚。以牛蒡根搗汁一升。食后。分為三服。良。
治煩。勞發(fā)汗。通利關節(jié)。以薄荷與薤。杵汁服。去心臟風熱。
安神丸
(出蘭室方一名朱砂丸)
治心煩懊。心神顛倒。兀兀吐食。胸中氣
亂而熱。皆膈上血中伏火。蒸蒸不安。宜用權衡法。以鎮(zhèn)陰火之浮行也。以養(yǎng)上焦之
元氣。用甘草之甘溫補之。以歸地為長生陰血之陰也。以補其不足。以黃連去心煩。
除溫熱之勝藥也。以朱砂納浮
金花散
(出王氏博濟方)
治心腹壅熱。熏蒸上焦。致口氣生瘡。連年不瘥。
黃連(半兩炒令稍焦赤如年少即加少許)人參(半兩)枳殼(半兩去白麩炒微草(半兩炙微赤)半夏(半兩以姜汁拍破浸一宿漉出焙干)上為末。每服一錢。入片。煎六分。食后臨臥時。溫服。
火郁湯
(出東垣蘭室方)
治五心煩熱。是火郁于地中。四肢者土也。心火下
陷在脾土之中。
升麻根葛根柴胡根白芍藥(等分)上同咀。每服三錢?;蛩腻X。水二大盞。
入連
治心臟積熱??诔?。喉中氣壅。精神恍惚。心中煩躁。面赤。非時潮熱。吃些咸物
。即惡心黃芩貝母(去心)升麻玄參麻黃(去根)麥門冬(去心)紫菀柴胡(去毛)桔梗水一盞。煎取八分。食后。去滓溫服。
柴胡升麻湯
(出試效方)
治男子婦人。四肢發(fā)困熱。筋骨熱。表熱如火燎于
肌膚。捫之烙人手熱。夫四肢者屬脾。脾者土也。熱伏地中。此病多因血虛而得之也
。又有胃虛過食冷物。
羌活升麻葛根白芍藥人參獨活(各半兩)柴胡(三錢)甘草(炙三錢)防風(二滓溫服
火郁湯
(出試效方)
治五心煩熱。是火郁于地中。四肢者脾土也。心火下陷
于脾土之中。郁升麻葛根柴胡白芍藥甘草(炙各一兩)防風(半風)上件咀。如麻豆大。
每服
人參散
(出經驗方)
生心胃氣。散滯郁。
新羅人參沉香白茯苓(各半兩)大麥(一兩)丁香(一錢)上為末。每服二錢。水
地黃散
(出衛(wèi)生寶鑒)
治心臟積熱。口干煩渴。頰赤舌澀。生津液。兼治汗
后余熱。
防風(一兩)地骨皮(一兩)甘草(半兩)人參(三錢)上為末。每服三錢。
水一盞。入青
涼補丸
(出衛(wèi)生家寶方)
治心經積熱。思慮過多。一切漏精白濁等病。久則
飲食減少。轉成肉蓯蓉(薄切用酒浸一宿火焙干)澤瀉(切焙干)石菖蒲菟絲子(用酒浸一宿研爛焙干)黃(一兩凈洗焙干鹽湯下。如五淋病
鐵粉丸
(出指南方)
治凡熱則脈洪數(shù)。由脾氣上郁心經。
鐵粉(二兩)辰砂(一兩)牛黃天竺黃鉛白霜(半兩)天南星(一兩)上為末。生姜煮
療煩悶
(本草)
以白術末。水調方寸匕。
止心煩躁悶
(本草)
以藍汁服之。一方涂五心。
主心悶煩熱
(本草)
頭風旋目眩。心中漾漾欲吐。猝失音。及小兒心熱驚癇
。止消渴。除痰取荊莖條。截。于火上燒之。兩頭以器承。取瀝汁飲之。
治心脾熱舌頰生瘡方
(本草)
用柏皮以蜜勻炙。與青黛各一分。入生龍腦一
字研勻。當摻瘡
解煩悶
(本草)
以白粱粟。經三五年陳者?;蚝魹轸颐?。作粉食之。
治心腹煩悶
(本草)
以干苔。用冷水研如泥。飲之即止。
主大毒熱心腹煩滿
(本草)
以胡桐淚水。和服之。
止煩悶
(本草)
用白冬瓜。搗絞汁服之。
通利五臟
(本草)
用芥子微熬。研之。作醬食。
治胸中煩悶邪氣止渴
(本草)
以蟶煮食之。于飯后食之佳。與服丹石人相宜
。天行病后不可
治支節(jié)筋骨煩熱毒及消脹腫
(本草)取牛蒡子三七粒。熟。食前吞之。十服后。甚良。細切根如小豆大。拌面作飯煮食。
尤良
治熱攻心煩躁恍惚用黑豆(味甘平)半升。淘凈。以水二升。煮取七合。去滓。
食后服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