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普濟方·針灸》 乳癰

    作者: 朱梓

    治乳癰寒熱臥不安(資生經(jīng))。穴膺窗治乳癰。穴臨泣治乳灑淅惡寒。穴神封治乳癰凄慘寒熱。痛不可按。及陰腫。穴乳根治乳癰有熱腫痛。諸藥不能止痛者。穴三里(針五分。其痛立止)。

    治乳癰。驚痹脛重。喉痹 腫。足跗不收。跟痛。穴下廉治乳癰寒熱。短氣臥不安。穴神封 膺窗治乳癰腫潰。穴大溪 俠溪治妒乳 論曰。產(chǎn)后宜勤擠乳。不宜令汁蓄積。蓄積不去。便結(jié)不復(fù)出。惡汁于內(nèi)。引熱溫壯結(jié)牽堅掣痛。大渴飲。引乳急痛。手不得近。成妒乳。非癰也。急灸兩手魚際二七壯。斷癰脈也。不復(fù)惡手近乳。汁亦自出。便可手助迮捋之。則乳汁大出。皆如膿狀。內(nèi)服連翹湯外以小豆薄涂之便瘥。法以繩橫度口。以度從。乳上行灸度頭二七壯。資生經(jīng)云。女人患乳癰。四十以下。治之多瘥。四十以上治之多死。不治自終天年。王氏云。有婦年七十。生乳癰。不信此論。令外科用刀抉開。時暫雖快。未幾而殂。方知千金猶信也。有搗地黃汁敷有搗蔓荊葉或根敷。熱即易之。有用白芷末溫湯調(diào)敷。效。

    治癰疽發(fā)于乳者。不可治之。自得終其天年。然無坐視之理。今錄驗方于后。

    令患人斂足正立張兩手。以小竹須要平直。量兩中指尖盡處為則。卻用薄篦。比如竹長截斷兜從項下兩頭。垂向背心。會于一處。點定當中。不偏。又以小篦比患人右中指。自指根橫文至指尖截斷為則。安于點處。對中兩頭盡處是穴。左患灸右。右患灸左?;蛉龎选;蛭迤邏选?/p>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陳其瑞
  • 作者:
    陳士鐸
  • 作者:
    汪讱庵
  • 作者:
    黃宮繡
  • 作者:
    張宗祥
  • (公元 1578 年)明.李時珍(東璧.瀕湖)著。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時間編成, 收載藥物 1892 種,附藥圖 1000 余幅,闡發(fā)藥物的性味、主治、用藥法則、產(chǎn)地、形態(tài)、采集、炮制 、方劑配伍等,并載附方 10000 余。 本書有韓、日、英、法、德等多種文 字的全譯本或節(jié)譯本。

    學術(shù)價值:

    集我國16世紀之前藥學成就之大成。被國外學者譽為中國之百科全書。

    作者:
  • 作者:
    李時珍
  • 作者:
    趙學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