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李氏曰∶帶下有虛寒,帶腥臭者,因小水淋瀝不已,或崩中暴下,或產(chǎn)后去血過多,以致陰虧陽竭,榮氣不升,經(jīng)脈凝泣,衛(wèi)氣下陷,精氣累滯下焦,蘊積而成,白滑如涕,下流腥臭者,黃 建中湯去桂,加當歸。
慎齋按∶以上六條,序婦人帶下屬風冷寒邪為病也。婦人帶下,不止風冷邪干。自《圣惠方》以風冷入脬絡立論,巢氏以下諸家,遂無異議。豈知病邪之感不一,故以張子和濕熱之論序后,當令濕熱諸論參治,庶無偏失也。
(公元 1528 年)明.薛己(立齋、新甫)著。 一卷。先論口齒、喉舌之證,分為六門,次論骨鯁、諸蟲、體氣的治法 ,也分六門,末附方藥。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李氏曰∶帶下有虛寒,帶腥臭者,因小水淋瀝不已,或崩中暴下,或產(chǎn)后去血過多,以致陰虧陽竭,榮氣不升,經(jīng)脈凝泣,衛(wèi)氣下陷,精氣累滯下焦,蘊積而成,白滑如涕,下流腥臭者,黃 建中湯去桂,加當歸。
慎齋按∶以上六條,序婦人帶下屬風冷寒邪為病也。婦人帶下,不止風冷邪干。自《圣惠方》以風冷入脬絡立論,巢氏以下諸家,遂無異議。豈知病邪之感不一,故以張子和濕熱之論序后,當令濕熱諸論參治,庶無偏失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