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面目虛?。闹髂[如水.此皆脾虛不運.清濁不分所致.以補脾分利為主.當多用參術(shù).
單氏云.或水瀉所致.當服全生白術(shù)散.
全生白術(shù)散
陳皮 白術(shù) 姜皮 大腹皮 茯苓皮(各五分)
如大便不實.加澤瀉.山藥.扁豆.秦艽.有火加子芩為末.每服米湯下二錢.
胎水.尋常脾虛腫滿.
五皮飲
大腹皮 桑皮 茯苓皮 陳皮 姜皮(各等分) 加木香.濃煎汁半盞服.
(〔吳按〕或有以五加易桑皮者.亦妥.)
妊娠腹大.胎間有水氣.
三因鯉魚湯
白術(shù)(五兩) 茯苓(四兩) 當歸 川芎(各二兩)
銼片.以鯉魚一尾洗凈.煮汁.將藥和勻.每服四錢.用魚汁盞半.姜三片.陳皮少許.煎藥空心服.
治子腫.
單氏全生白術(shù)散
白術(shù) 當歸(各二錢) 人參(一錢) 川芎(八分) 甘草(三分) 陳皮(四分) 大腹皮 茯苓皮(各七分) 研末服.
大約胸腹脹.小水不通.遍身浮腫.宜三因鯉魚湯.若虛弱以四君子湯.治面目虛?。w如水氣.宜全生白術(shù)散.如不應(yīng).用六君子湯.治脾胃虛.濕熱.下部作腫.宜補中益氣湯.加茯苓.治腿足腫.喘悶.或指縫出水.宜天仙藤散.治脾肺氣滯.宜加味歸脾湯.佐以加味逍遙散.治脾氣虛.宜補中益氣湯.
《傷寒明理論》(公元 1156 年)金.成無己著。三卷。對于《傷寒論》的 50 個證作了分析此較。 附方論一卷,論仲景方 20 首的方義。
(公元 219 年)漢.張機(仲景)著。十六卷??偨Y(jié)三世紀以前的臨床經(jīng)驗,包括治療傷寒和雜病兩部分。在辨證施治方面有著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晉前已散失。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面目虛?。闹髂[如水.此皆脾虛不運.清濁不分所致.以補脾分利為主.當多用參術(shù).
單氏云.或水瀉所致.當服全生白術(shù)散.
全生白術(shù)散
陳皮 白術(shù) 姜皮 大腹皮 茯苓皮(各五分)
如大便不實.加澤瀉.山藥.扁豆.秦艽.有火加子芩為末.每服米湯下二錢.
胎水.尋常脾虛腫滿.
五皮飲
大腹皮 桑皮 茯苓皮 陳皮 姜皮(各等分) 加木香.濃煎汁半盞服.
(〔吳按〕或有以五加易桑皮者.亦妥.)
妊娠腹大.胎間有水氣.
三因鯉魚湯
白術(shù)(五兩) 茯苓(四兩) 當歸 川芎(各二兩)
銼片.以鯉魚一尾洗凈.煮汁.將藥和勻.每服四錢.用魚汁盞半.姜三片.陳皮少許.煎藥空心服.
治子腫.
單氏全生白術(shù)散
白術(shù) 當歸(各二錢) 人參(一錢) 川芎(八分) 甘草(三分) 陳皮(四分) 大腹皮 茯苓皮(各七分) 研末服.
大約胸腹脹.小水不通.遍身浮腫.宜三因鯉魚湯.若虛弱以四君子湯.治面目虛?。w如水氣.宜全生白術(shù)散.如不應(yīng).用六君子湯.治脾胃虛.濕熱.下部作腫.宜補中益氣湯.加茯苓.治腿足腫.喘悶.或指縫出水.宜天仙藤散.治脾肺氣滯.宜加味歸脾湯.佐以加味逍遙散.治脾氣虛.宜補中益氣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