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女科寶鑒》 一、脾胃虛弱

    「主證」 妊娠之后,嘔惡不食,或聞食即吐,伴見一組脾氣虛⒅之癥。

    「病機(jī)」 脾虛氣弱,胃失和降。

    「治法」 健脾和胃,降逆止嘔。

    「方藥」香砂六君子湯(《名醫(yī)方論》)

    人參 白術(shù) 茯苓 甘草 木香 砂仁 陳皮 半夏 生姜 大棗

    方中人參、白術(shù)、茯苓、大棗、甘草健脾和中;砂仁、生姜、半夏和胃降逆;陳皮、木香理氣行滯。

    若見煩渴,小便短少,舌紅少津者,此為胃陰受損之象。方中去生姜,加玉竹、石斛、麥冬、生地等生津養(yǎng)液之品;若見肢重畏寒,脘用腹脹悶,胃腹冷痛,舌淡苔白厚膩者,此為寒濕困脾之象,酌加草豆蔻、厚樸散寒燥濕,加公丁香以溫中降逆止嘔。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