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女科寶鑒》 一、濕熱下注

    「主證」 陰道劇烈瘙癢,或見疼痛,帶下量多,色白,狀如豆腐渣,大小陰唇、陰道壁出現(xiàn)充血,水腫及紅斑,陰道粘膜表面有白色 膜,不易剝?nèi)ィ瑖?yán)重者可有粘膜腐爛甚至出現(xiàn)潰瘍。口苦,胸悶,小便赤澀痛。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病機(jī)」 濕熱邪毒,侵蝕陰中。

    「治法」 清熱利濕,解毒止癢。

    「方藥」萆薢勝濕湯(《瘍科心得集》)加味。

    萆薢 苡仁 黃柏 赤茯苓 丹皮 澤瀉 通草 滑石 蒼術(shù) 苦參 土茯苓 魚腥草 白蘚皮 鶴虱

    本方為萆薢 勝濕湯加苦參、土茯苓、魚腥草、白蘚皮、鶴虱。

    方中黃柏、蒼術(shù)、苦參清熱燥濕;萆薢 、苡仁、赤茯苓、滑石、通草、澤瀉清熱利尿;丹皮清熱涼血;土茯苓、魚腥草清熱解毒;白蘚皮、鶴虱殺蟲止癢。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