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山油柑葉

    《中藥大辭典》:山油柑葉拼音注音Shān Yóu Gān Yè出處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

    蕓香科植物山油柑葉片,全年可采,洗凈切片,半曬干或陰干。

    性味

    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甘,平。"

    功能主治

    ①《廣西藥植名錄》:"枝葉:治疔瘡癰腫。"

    ②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治感冒咳嗽,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5錢。外用:搗敷。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山油柑葉拼音注音Shān Yóu Gān Yè英文名Leaf of Pedunculate Acronychia出處

    出自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

    來源

    藥材基源:為蕓香科植物山油柑Acronychia pedunculata (L.)Miq.的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cronychia pedunculata (L.)Miq.[Jambolifera pedunculata L.]

    采收和儲藏:全年均可采,鮮用或晾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低濕丘陵地及闊葉疏林中。

    資源分布:分布于臺灣、廣東、海南、廣西、云南等地。

    原形態(tài)

    山油柑 常綠喬木,高10-20m。幼技及花序被毛茸。單葉對生,葉柄長1-2cm,頂端有1結(jié)節(jié);葉片長圓形至長橢圓形,長6-15cm,寬2.5-6cm,兩端狹尖,有時先端略圓或微凹,基部闊楔形,密生腺點。聚傘花序具長柄,頂生或腋生;花兩性;萼片4,長0.6-0.8mm;花瓣4,青白色,狹披針形或線形,長5-6mm,兩側(cè)邊緣內(nèi)卷,內(nèi)面密被毛茸;雄蕊8,花絲中部以下兩側(cè)邊緣被毛;子房上位,密被毛,4室,花柱細長。核果黃色,平滑,半透明,直徑8-10mm。種子黑色,有肉質(zhì)胚乳?;ㄆ?-8月,果期8-12月。

    化學(xué)成分

    山油柑葉含揮發(fā)油,主要為a-蒎烯(a-pinene),檸檬烯(limonene);生物堿香草木寧堿(kokusaginine)。

    歸經(jīng)

    肺;肝經(jīng)

    性味

    味辛;苦;性平

    功能主治

    祛風(fēng)止咳;理氣止痛;活血消腫。主支氣管炎;感冒咳嗽;風(fēng)濕性腰腿痛;胃痛;疝氣痛;跌打損傷;疔瘡癰腫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適量,搗敷。

    各家論述

    1.《廣西藥植名錄》:枝葉:治疔瘡癰腫。2.廣州部隊《常用中草藥手冊》:治感冒咳嗽,跌打損傷。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珠樹拼音注音Bái Zhū Shù別名滇白珠樹、小透骨草、透骨香、鉆骨風(fēng)、火炭子、透骨草[云南、貴州]、滿山香、滿天香、洗澡葉、冬綠樹來源為杜鵑花科白珠樹屬植物滇白珠Gaultheria yunnanensis (Fr......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皮拼音注音Bái Pí別名牛千斤來源衛(wèi)矛科白皮Euonymus tengyuehensis W. W. Smith,以皮入藥。生境分布貴州。性味淡,平。功能主治止血,生肌。主治刀傷。用法用量適量水磨濃汁搽患處。或研末撒......
  • 《全國中草藥匯編》:白皮柯拼音注音Bái Pí Kē別名滇白櫟、野檳榔來源殼斗科白皮柯Lithocarpus dealbatus Rehd.,以花序入藥。生境分布四川、貴州、云南。性味微苦、澀,溫。功能主治順氣消食,健胃殺蟲。主治食積腹脹,......
  • 《中藥大辭典》:白石榴根拼音注音Bái Shí Liu Gēn出處《福建中草藥》來源為石榴科植物白石榴或重瓣白石榴的根。性味《福建中草藥》:“苦澀,微溫?!肮δ苤髦戊铒L(fēng)濕,殺蟲。治風(fēng)濕痹痛,蛔蟲、寸白蟲、姜片蟲病?!陡=ㄖ胁菟帯罚骸皻⑾x收澀......
  • 《中藥大辭典》:白石榴花拼音注音Bái Shí Liu Huā出處《四川中藥志》來源為石榴科植物白石榴或重瓣白石榴的花瓣。5~6月花盛開時,摘下曬干。生境分布產(chǎn)四川。原形態(tài)①白石榴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約6米。小枝圓形或有微棱,枝端呈刺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