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外科正宗》(公元 1617 年)明.陳實功(若虛,毓仁)著。四卷。所敘疾病百余種,每病列病理、癥狀、診斷、治法、成敗病案,最后選列方劑。既重視內治,也強調外治,既主張早期手術,又反對濫施針刀。對截肢術、下頷正復術、死骨剔除術、鼻瘜肉摘除術、痔漏手術等有所發(fā)展。
《外科理例》(公元 1531 年)明.汪機(石出、省之)著。七卷,附方一卷。分 154 門、附方 165 個。主張治外科必須根據(jù)人體內部的情況,然后求之于外。
《外科精義》(公元 1335 年)元.齊德之著。二卷。參諸家方論有關瘡腫之說,首載診候,次論血、氣、色、脈、后敘癰、疽、瘡、腫的治療等。強調整體觀念,倡導攻補兼施。
《外科精要》(公元 1263 年)宋.陳自明(良甫)著。三卷。以外科命名之較早者。對癰疽瘡瘍等癥的因癥診治等,尤其對癰疽的淺深、寒熱、虛實、緩急、吉兇生死的辨析,集各家之言,并自立要領 而成書。
高鈣血癥(血中鈣水平過高)是指血中鈣濃度高于10.5mg/dl。
血鈣過高可以由胃腸道吸收鈣過多引起,也可以由攝入的鈣增加引起。偶爾有可能攝入大量的鈣,如胃潰瘍患者,喝了大量牛奶,又服用含鈣的抗酸劑,就可能導致血鈣過高。維生素D過量,大大增加胃腸道對鈣的吸收,從而影響血鈣濃度。
血鈣過高最常見的原因是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四個甲狀旁腺中有一個或幾個分泌過量的甲狀旁腺激素。90%左右原發(fā)性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患者的甲狀旁腺中有一個發(fā)生良性腫瘤(腺瘤)。其余10%為甲狀旁腺單純增生,產生過多激素。極少數(shù)是由甲狀旁腺癌引起。
女性的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比男性更常見。老年婦女和以前接受過頸部放射治療的婦女更容易患病。有時,甲狀旁腺功能亢進也是一種罕見遺傳病,多發(fā)性內分泌腺病的一部分(見第149節(jié))。
癌癥患者常常伴有血鈣過高。腎、肺或卵巢癌患者,常常分泌大量的與甲狀旁腺激素作用相似的蛋白質,這種影響稱為癌旁綜合征(見第165節(jié))。癌癥也可能轉移到骨,破壞骨細胞,鈣釋放進入血中,這種情況常見于前列腺癌、乳腺癌和肺癌。多發(fā)性骨髓瘤也能引起骨質破壞,導致血鈣過高。其他癌癥引起血鈣濃度升高的機制還不完全清楚。
所有造成骨組織破壞或吸收的疾病也能引起血鈣過高。佩吉特病就是其中之一。經常不能活動,如截肢、四肢癱瘓或長期臥床休息的人,由于骨組織吸收,也能引起血鈣過高。
【癥狀和診斷】
由于高鈣血癥常常沒有任何癥狀,因此,通常是在血液常規(guī)檢查時發(fā)現(xiàn)。通過病史和了解患者最近的活動情況(例如,喝過大量牛奶,又因消化不良服用了含鈣的抗酸劑),推斷出病因。但通常仍需要實驗室檢查或X線攝片才能確定引起的原因。
高鈣血癥的早期癥狀有便秘、食欲減退、惡心、嘔吐以及腹痛。腎功能異常大量泌尿,引起體液減少,出現(xiàn)失水的癥狀。嚴重的高鈣血癥常常出現(xiàn)腦功能障礙,如精神錯亂、情感障礙、譫妄、幻覺、木僵和昏迷。隨后可能出現(xiàn)心臟節(jié)律異常和死亡。
慢性高鈣血癥可能形成含鈣的腎結石。長期嚴重血鈣過高可在腎臟內形成含鈣的結晶,造成永久性傷害。
【治療】
根據(jù)血鈣濃度升高的程度和引起的原因決定治療原則。如果鈣濃度在11.5mg/dl以下,通常只需糾正引起的病因。有血鈣過高傾向而腎功能正常的人,應建議他飲入足量的液體,以刺激腎臟排鈣并防止失水。
如果鈣濃度很高(高于15mg/dl)或出現(xiàn)腦功能障礙,只要腎功能正常,應進行靜脈補液。利尿劑如速尿,能增加腎的排鈣能力,是主要的治療措施。透析是一種高效、安全、可靠的治療方法,但通常只用于有嚴重血鈣過高、其他方法治療無效者。
甲狀旁腺功能亢進癥,一般用外科手術切除一個或幾個甲狀旁腺。必須切除所有產生過量激素的甲狀旁腺組織才能得到滿意的效果。有時異位的甲狀旁腺組織并不在正常的位置,有經驗的外科醫(yī)生手術成功率接近90%。
其他治療方法無效時,可用藥物治療血鈣過高,如光輝霉素、硝酸鹽、降鈣素、皮質類固醇等。這類藥物主要是通過減慢鈣從骨內釋出的速度起作用。
由癌引起的血鈣過高治療特別困難。然而,如果癌癥不能控制,無論怎樣治療血鈣過高,常常都要復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