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默克家庭診療手冊》 人格解體

    本病的特征是持續(xù)性或發(fā)作性地感覺與自己的軀體或精神活動相分離。

    患者往往感覺自己是自己生活的旁觀者,對自己和外界產生夢樣和非真實體驗。

    人格解體可以是其他精神疾病的一個癥狀。實際上,人格解體是第三位最常見的精神癥狀(僅次于焦慮和抑郁),并往往出現(xiàn)于個體經歷到威脅生命的危險時,如事故、襲擊或者嚴重的疾病或損傷。在分離性障礙中,人格解體還沒有得到廣泛的研究,其發(fā)生率和病因仍然不清楚。

    【癥狀和診斷】

    本病患者對自己的身份、身體和生活出現(xiàn)知覺混亂,并因此感覺痛苦。癥狀往往持續(xù)短暫并和焦慮、驚恐、害怕(恐怖)同時出現(xiàn)。當然,癥狀同樣亦可以長時間存在或多年反復發(fā)作?;颊叱3:茈y確切地描述自己的癥狀,往往擔心或相信自己將要發(fā)病。

    本病亦可以表現(xiàn)輕微,對患者日常行為沒有明顯影響。有些人則對人格解體產生適應,或者能克制癥狀發(fā)作時對生活的影響。而另一些人因為總是擔心自己的精神狀態(tài)而感到痛苦,或者害怕自己將要發(fā)瘋,或者反復考慮對自己的身體和對自我及客觀世界產生分離感的知覺混亂。由于精神痛苦使他們很難專注于自己的工作或日?;顒?,他們可能因此出現(xiàn)功能缺陷。

    本病的診斷取決于癥狀表現(xiàn),醫(yī)生必須對患者進行檢查和評估以排除軀體疾?。ㄈ绯榇ぐl(fā)作)、藥物濫用以及罹患其他精神疾病的可能。特殊的接談方法有助于醫(yī)生明確患者存在的問題。

    【治療和預后】

    人格解體往往不經任何治療亦可消失,但在癥狀持續(xù)存在、反復發(fā)作或者使病人感覺痛苦時,則必須給予治療。對于本病,動力學心理治療、行為治療和催眠治療均可獲效(見第80節(jié)),但是,尚無單獨的某種治療措施能夠對所有人格解體有效。安定劑和抗抑郁藥對部分病人可以取得一定效果。本病往往合并有其他精神障礙或者被后者所誘發(fā),對此必須給予處理。任何與本病發(fā)作有關的應激亦必須與患者進行討論和分析。

    本病部分緩解是完全可能的。很多人亦可完全恢復,尤其是癥狀發(fā)作時伴有應激而在治療時又能對應激給予分析和討論的患者。但仍有大部分患者治療效果不好,盡管他們中有些人可以自行康復。

更多中醫(yī)書籍
  • 作者:
    蔣介繁
  • 作者:
    陳其瑞
  • 作者:
    陳士鐸
  • 作者:
    汪讱庵
  • 作者:
    黃宮繡
  • 作者:
    張宗祥
  • (公元 1578 年)明.李時珍(東璧.瀕湖)著。

    五十二卷。 作者用了近三十年時間編成, 收載藥物 1892 種,附藥圖 1000 余幅,闡發(fā)藥物的性味、主治、用藥法則、產地、形態(tài)、采集、炮制 、方劑配伍等,并載附方 10000 余。 本書有韓、日、英、法、德等多種文 字的全譯本或節(jié)譯本。

    學術價值:

    集我國16世紀之前藥學成就之大成。被國外學者譽為中國之百科全書。

    作者:
  • 作者:
    李時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