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傷寒貫珠集》(公元 1729 年)清.尤怡(在涇)著。八卷。根據(jù)病證治法的不同,把《傷寒論》條文重編為正治法、權(quán)變法、斡旋法、救逆法、類病法、明辨法、雜治法等類。
(公元 1665 年)清.祁坤(廣生)著。四卷。首論癰疽的脈、因、癥、治、次依人體的不同部位分述各種外科疾患的辨證處方。擴充了外科的治療范圍,豐富了外科的治療方法。
《傷科匯篡》(公元 1818 年)清.胡廷光著。十二卷。匯集清以前各家之說參以家傳之法而成書。主要內(nèi)容有傷科理論、解剖、手法、內(nèi)外各證、醫(yī)案、用藥處方等。
脈一動一止,二日死(一經(jīng)云、一日死)。
二動一止,三日死。
三動一止,四日死或五日死。
四動一止,六日死。
五動一止,五日死,或七日死。
六動一止,八日死。
七動一止,九日死。
八動一止,十日死。
九動一止,九日死,又云十一日死(一經(jīng)云:十三日死,若立春死)。
十動一止,立夏死(一經(jīng)云:立春死)。
十一動一止,夏至死(一經(jīng)云:立夏死;一經(jīng)云:立秋死)。
十二、十三動一止,立秋死(一經(jīng)云:立冬死)。
十四、十五動一止,立冬死(一經(jīng)云:立夏死)。
二十動一止,一歲死,若立秋死。
二十一動一止,二歲死。
二十五動一止,立冬死(一經(jīng)云:一歲死,或二歲死)。
三十動一止,二歲若三歲死。
三十五動一止,三歲死。
四十動一止,四歲死。
五十動一止,五歲死。
不滿五十動一止,五歲死。
脈來五十投而不止者,五臟皆受氣,即無?。ā肚Ы鸱健吩疲何逍袣猱?,陰陽數(shù)同,榮衛(wèi)出入,經(jīng)脈通流,晝夜百刻,五德相生)。
脈來四十投而一止者,一臟無氣,卻后四歲,春草生而死。
脈來三十投而一止者,二臟無氣,卻后三歲,麥?zhǔn)於馈?/p>
脈來二十投而一止者,三臟無氣,卻后二歲,桑椹赤而死。
脈來十投而一止者,四臟無氣,歲中死。得節(jié)不動,出清明日死,遠不出谷雨死矣。
脈來五動而一止者,五臟無氣,卻后五日而死。
脈一來而久住者,宿病在心主中治。
脈二來而久住者,病在肝枝中治。
脈三來而久住者,病在脾下中治。
脈四來而久住者,病在腎間中治。
脈五來而久住者,病在肺支中治。
五脈病,虛羸人得此者,死。所以然者,藥不得而治,針不得而及。盛人可治,氣全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