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脈經(jīng)》 平雜病脈第二

    滑為實、為下,(又為陽氣衰。)數(shù)為虛、為熱。浮為風(fēng)、為虛。動為痛、為驚。

    沉為水、為實,(又為鬼疰。)弱為虛、為悸。

    遲則為寒,澀則少血,緩則為虛,洪則為氣。(一作熱)緊則為寒,弦數(shù)為瘧。

    瘧脈自弦,弦數(shù)多熱,弦遲多寒。微則為虛,代散則死。弦為痛痹(一作浮為風(fēng)疰)。偏弦為飲,雙弦則脅下拘急而痛,其人澀澀惡寒。

    脈大,寒熱在中。

    伏者,霍亂。

    安臥,脈盛,謂之脫血。

    凡亡汗,肺中寒飲,冷水咳嗽,下利,胃中虛冷,此等其脈并緊。

    浮而大者,風(fēng)。

    浮大者,中風(fēng),頭重,鼻塞。

    浮而緩,皮膚不仁,風(fēng)寒入肌肉。

    滑而浮散者,攤緩風(fēng)。

    滑者,鬼疰。

    澀而緊,痹病。

    浮洪大長者,風(fēng)眩癲疾。

    大堅疾者,癲病。

    弦而鉤,脅下如刀刺,狀如蜚尸,至困不死。

    緊而急者,遁尸。

    洪大者,傷寒熱病。

    浮洪大者,傷寒。秋吉,春成病。

    浮而滑者,宿食。

    浮滑而疾者,食不消,脾不磨。

    短疾而滑,酒病。

    浮而細(xì)滑,傷飲。

    遲而澀,中寒,有結(jié)。

    快而緊,積聚,有擊痛。

    弦急,疝瘕,小腹痛,又為癖病。(一作痹?。?/p>

    遲而滑者,脹。

    盛而緊曰,脹。

    弦小者,寒癖。

    沉而弦者,懸飲,內(nèi)痛。

    弦數(shù),有寒飲,冬夏難治。

    緊而滑者,吐逆。

    小弱而澀,胃反。

    遲而緩者,有寒。

    微而緊者,有寒。

    沉而遲,腹臟有冷病。

    微弱者,有寒,少氣。

    實緊,胃中有寒,苦不能食。時時利者,難治(一作時時嘔稽留難治)。

    滑數(shù),心下結(jié),熱盛。

    滑疾,胃中有熱。

    緩而滑,曰熱中。

    沉(一作?。┒保?,暴發(fā)虛熱。

    浮而絕者,氣。

    辟大而滑,中有短氣。

    浮短者,其人肺傷。諸氣微少,不過一年死。法當(dāng)嗽也。

    沉而數(shù),中水。冬不治自愈。

    短而數(shù),心痛,心煩。

    弦而緊,脅痛,臟傷,有瘀血。(一作有寒血)

    沉而滑,為下重,亦為背膂痛。

    脈來細(xì)而滑,按之能虛,因急持直者,僵仆,從高墮下,病在內(nèi)。

    微浮,秋吉,冬成病。

    微數(shù),雖甚不成病,不可勞。

    浮滑疾緊者,以合百病,人易愈。

    陽邪來,見浮洪。

    陰邪來,見沉細(xì)。

    水谷來,見堅實。

    脈來乍大乍小、乍長乍短者,為崇。

    脈來洪大裊裊者,社崇。

    脈來沉沉澤澤,四肢不仁而重,土崇。

    脈與肌肉相得,久持之至者,可下之。

    弦小緊者,可下之。

    緊而數(shù),寒熱俱發(fā),必下乃愈。

    弦遲者,宜溫藥。

    緊數(shù)者,可發(fā)其汗。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