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代則動而中止,不能自還,因而復(fù)動,名曰代陰。凡促結(jié)等脈,皆屬此類。不似促結(jié)之雖見歇止,而復(fù)來有力也。(語出張璐。又瀕湖體狀詩曰∶動而中止不能還,復(fù)動因而作代看;病者得之猶可療,平人卻與壽相關(guān)。相類詩曰∶數(shù)而時止名為促,緩止須將結(jié)脈呼;止不能回方為代,結(jié)代生死自殊途。)代為元氣垂絕之候。戴同父曰∶代為脾絕之征,脾主信,故止歇有時。故無病而見脈代,最為可危。即或血氣驟損,元神不續(xù),或七情太過,或顛仆重傷,并形體賦時經(jīng)隧有阻,流行蹇澀,而見脈代者,亦必止歇不勻,或云可治。若使歇止有常,則生氣已絕,安望其有再生之日乎。惟妊娠惡阻嘔吐最劇者,恒見代脈,谷入既少,血氣盡并于胎,是以脈氣不能接續(xù)。然在初時或有,若至四月胎已成形,當無歇止之脈矣。(李時珍曰∶脈一息五至,五臟之氣皆足。故五十動而一息,合大衍之數(shù),謂之平脈;反此則止乃見焉。腎氣不能至,則四十動一止;肝氣不能至,則三十動一止。蓋一臟之氣衰,則他臟之氣代至也。)
《傷寒明理論》(公元 1156 年)金.成無己著。三卷。對于《傷寒論》的 50 個證作了分析此較。 附方論一卷,論仲景方 20 首的方義。
(公元 219 年)漢.張機(仲景)著。十六卷??偨Y(jié)三世紀以前的臨床經(jīng)驗,包括治療傷寒和雜病兩部分。在辨證施治方面有著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晉前已散失。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代則動而中止,不能自還,因而復(fù)動,名曰代陰。凡促結(jié)等脈,皆屬此類。不似促結(jié)之雖見歇止,而復(fù)來有力也。(語出張璐。又瀕湖體狀詩曰∶動而中止不能還,復(fù)動因而作代看;病者得之猶可療,平人卻與壽相關(guān)。相類詩曰∶數(shù)而時止名為促,緩止須將結(jié)脈呼;止不能回方為代,結(jié)代生死自殊途。)代為元氣垂絕之候。戴同父曰∶代為脾絕之征,脾主信,故止歇有時。故無病而見脈代,最為可危。即或血氣驟損,元神不續(xù),或七情太過,或顛仆重傷,并形體賦時經(jīng)隧有阻,流行蹇澀,而見脈代者,亦必止歇不勻,或云可治。若使歇止有常,則生氣已絕,安望其有再生之日乎。惟妊娠惡阻嘔吐最劇者,恒見代脈,谷入既少,血氣盡并于胎,是以脈氣不能接續(xù)。然在初時或有,若至四月胎已成形,當無歇止之脈矣。(李時珍曰∶脈一息五至,五臟之氣皆足。故五十動而一息,合大衍之數(shù),謂之平脈;反此則止乃見焉。腎氣不能至,則四十動一止;肝氣不能至,則三十動一止。蓋一臟之氣衰,則他臟之氣代至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