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脈】
細(xì)而數(shù)。脈盛大而實(shí)者生;虛小而澀者死。尺中盛大,此陰血不足,陽乘之,為關(guān)。
【因】
膀胱有熱則淋。然赤澀、淋澀,如脂膏、如砂石,皆內(nèi)熱也。如水煎鹽而成也。氣不利則不通?!督?jīng)》曰,小便為氣所化,氣不化則臍腹?jié)M不利,悶而為淋。
【治法】
淋者,解熱利小便;閉者,行氣則水自下。有氣虛則氣不行,血虛則氣不升,痰多氣塞則氣不運(yùn)。治法,氣虛補(bǔ)氣,血虛補(bǔ)血,痰多導(dǎo)痰。先服本藥,后皆用吐之以提其氣,氣升則水自下,加以五苓散。有人患淋,乃血滯,故四物湯內(nèi)加杜牛膝而愈。死血亦淋也。
李論∶皆邪在肺而無資其化源,邪熱在腎而閉其下焦,可除其熱、瀉其塞當(dāng)已。
治熱在上焦,以梔子、黃芩主之;熱在中焦,加以連、芍;熱在下焦,加之以柏。
資腎丸治小便閉,不渴,熱在下焦血分也。
知母(酒制) 黃柏(各二兩,酒炒) 肉桂(一錢)
清肺飲子治渴,小便不利,熱在上焦氣分。
茯苓(二錢) 豬苓(三錢) 澤瀉(五錢) 琥珀(五分) 燈心(一錢) 木通(七錢) 通草(二錢) 車前子(一錢) 扁豆(七錢) 瞿麥(半錢)
導(dǎo)氣除濕湯治小便閉,乃血澀致氣不通;或淋者,即有死血。
知母(三錢,酒浸) 黃柏(四錢,酒制) 滑石(二錢,炒黃) 澤瀉 茯苓(各三錢)
空心服。
牛漆膏治前方證,大妙。
腎疸湯治目黃漸至身,小便赤澀。
升麻(半兩) 羌活 防風(fēng) 本 獨(dú)活 柴胡(各半錢) 白術(shù) 蒼術(shù)(一錢) 豬苓(四錢) 茯苓(二錢) 黃柏(二錢) 澤瀉(三錢) 白芍(五分) 神曲(六錢,炒) 人參(三錢)甘草(三錢)
作二服。
秘方淋熱則利之,山梔之類;氣虛補(bǔ)之,參、術(shù)加木通、山梔之類。
小便不通。氣虛,參術(shù)升麻湯,后吐之。血虛,四物湯,后吐之。痰氣閉塞,二陳湯,加木通、香附,后吐之。
又方治淋。
麥門冬 蔥頭(帶根) 人參 三臼根 黑豆
濃煎,飲之。
淋方
五淋散牛膝根 葵子 滑石 瞿麥冷加附;熱加芩;血加梔子;膏加秋石,加石葦;氣,小腹?jié)M閉,加沉香、木香。
發(fā)灰散治飲食、忍小便、走馬房勞,皆致轉(zhuǎn)胞,臍下急滿不通。醋服一合,或加葵子、甘遂,加大蒜搗餅,安臍心,令實(shí),著艾灸三十壯,治小便不通。
小便不禁(膀胱不約為遺尿)
因歸之腎冷,用韭子丸(六兩,炒),佐以鹿茸、肉蓯蓉、牛膝、巴戟、菟絲、石斛、杜仲、肉桂、當(dāng)歸、地黃等藥。
阿膠散治濕。
阿膠(二兩,炒) 牡蠣( ) 鹿茸(酥炙,四兩)
煎散,任下。
茯苓丸治心腎虛,淋瀝。
赤白茯苓(各二兩) 地黃汁好酒熬膏,丸,鹽酒下。
【證】
大小便閉者,外有骨熱不同。關(guān)格者,外有肝實(shí)熱、心實(shí)熱。便利不禁者,外有風(fēng)濕、肝痹不同。腎臟風(fēng)乃濕。
【治】
陰莖癢痛不忍,苦參、大黃、荊芥、皂角洗熏。
陰胞癢,蟲蝕方 狗脊(不用金毛者)、黃連、黃柏、黃丹、水銀粉、光粉、赤石脂,為末敷好。
又方大甘草湯浸海螵蛸末,敷。
(公元 1742 年)清.吳謙(六吉)等編。九十卷。包括《訂正傷寒論注》、《訂正金匱要略注》、《刪補(bǔ)名醫(yī)方論》及“四診”、“運(yùn)氣”、“傷寒”、“雜病”、“婦科”、“幼科”、 “痘疹”、“種痘“、“外科”、“刺灸”、“眼科”、“正骨”等心法要訣。各分子目,有圖說方論,此較簡明易學(xué)。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脈】
細(xì)而數(shù)。脈盛大而實(shí)者生;虛小而澀者死。尺中盛大,此陰血不足,陽乘之,為關(guān)。
【因】
膀胱有熱則淋。然赤澀、淋澀,如脂膏、如砂石,皆內(nèi)熱也。如水煎鹽而成也。氣不利則不通?!督?jīng)》曰,小便為氣所化,氣不化則臍腹?jié)M不利,悶而為淋。
【治法】
淋者,解熱利小便;閉者,行氣則水自下。有氣虛則氣不行,血虛則氣不升,痰多氣塞則氣不運(yùn)。治法,氣虛補(bǔ)氣,血虛補(bǔ)血,痰多導(dǎo)痰。先服本藥,后皆用吐之以提其氣,氣升則水自下,加以五苓散。有人患淋,乃血滯,故四物湯內(nèi)加杜牛膝而愈。死血亦淋也。
李論∶皆邪在肺而無資其化源,邪熱在腎而閉其下焦,可除其熱、瀉其塞當(dāng)已。
治熱在上焦,以梔子、黃芩主之;熱在中焦,加以連、芍;熱在下焦,加之以柏。
資腎丸治小便閉,不渴,熱在下焦血分也。
知母(酒制) 黃柏(各二兩,酒炒) 肉桂(一錢)
清肺飲子治渴,小便不利,熱在上焦氣分。
茯苓(二錢) 豬苓(三錢) 澤瀉(五錢) 琥珀(五分) 燈心(一錢) 木通(七錢) 通草(二錢) 車前子(一錢) 扁豆(七錢) 瞿麥(半錢)
導(dǎo)氣除濕湯治小便閉,乃血澀致氣不通;或淋者,即有死血。
知母(三錢,酒浸) 黃柏(四錢,酒制) 滑石(二錢,炒黃) 澤瀉 茯苓(各三錢)
空心服。
牛漆膏治前方證,大妙。
腎疸湯治目黃漸至身,小便赤澀。
升麻(半兩) 羌活 防風(fēng) 本 獨(dú)活 柴胡(各半錢) 白術(shù) 蒼術(shù)(一錢) 豬苓(四錢) 茯苓(二錢) 黃柏(二錢) 澤瀉(三錢) 白芍(五分) 神曲(六錢,炒) 人參(三錢)甘草(三錢)
作二服。
秘方淋熱則利之,山梔之類;氣虛補(bǔ)之,參、術(shù)加木通、山梔之類。
小便不通。氣虛,參術(shù)升麻湯,后吐之。血虛,四物湯,后吐之。痰氣閉塞,二陳湯,加木通、香附,后吐之。
又方治淋。
麥門冬 蔥頭(帶根) 人參 三臼根 黑豆
濃煎,飲之。
淋方
五淋散牛膝根 葵子 滑石 瞿麥冷加附;熱加芩;血加梔子;膏加秋石,加石葦;氣,小腹?jié)M閉,加沉香、木香。
發(fā)灰散治飲食、忍小便、走馬房勞,皆致轉(zhuǎn)胞,臍下急滿不通。醋服一合,或加葵子、甘遂,加大蒜搗餅,安臍心,令實(shí),著艾灸三十壯,治小便不通。
小便不禁(膀胱不約為遺尿)
因歸之腎冷,用韭子丸(六兩,炒),佐以鹿茸、肉蓯蓉、牛膝、巴戟、菟絲、石斛、杜仲、肉桂、當(dāng)歸、地黃等藥。
阿膠散治濕。
阿膠(二兩,炒) 牡蠣( ) 鹿茸(酥炙,四兩)
煎散,任下。
茯苓丸治心腎虛,淋瀝。
赤白茯苓(各二兩) 地黃汁好酒熬膏,丸,鹽酒下。
【證】
大小便閉者,外有骨熱不同。關(guān)格者,外有肝實(shí)熱、心實(shí)熱。便利不禁者,外有風(fēng)濕、肝痹不同。腎臟風(fēng)乃濕。
【治】
陰莖癢痛不忍,苦參、大黃、荊芥、皂角洗熏。
陰胞癢,蟲蝕方 狗脊(不用金毛者)、黃連、黃柏、黃丹、水銀粉、光粉、赤石脂,為末敷好。
又方大甘草湯浸海螵蛸末,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