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yī)門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著。六卷。依風(fēng)、寒、暑、濕、燥、火六氣及諸雜證而分門別類。每門分論、法、律三項(xiàng)。論是總論病證,法是治療法則,律是指出醫(yī)生在治療上的過失。
查古籍
《醫(yī)門法律》(公元 1658 年)清.喻昌(嘉言)著。六卷。依風(fēng)、寒、暑、濕、燥、火六氣及諸雜證而分門別類。每門分論、法、律三項(xiàng)。論是總論病證,法是治療法則,律是指出醫(yī)生在治療上的過失。
《原機(jī)啟微》(公元 1370 年)元.倪維德著。二卷,又附錄一卷。論眼病根源,制方要義,并附方義。附論眼病若干種,也較詳明。
治臟毒瀉血,威靈仙(一分)蕤生(一分)貫眾(一兩)上為末,每服二錢,麝香酒調(diào)服。
凡內(nèi)痔用蔥涎膏,次用洗腸當(dāng)歸丸,次用取血當(dāng)歸散,次用取血黃連丸,次日上紅肉膏。凡涂綿子掩痔上,綿托帛縛,日二次上,重十日,輕八日。若有痔曰連腸,若惡滯、腰間疼者,用肉桂膏貼腰。煩疼以通心散逐日服,次下丁膈散、煨姜丸、枳殼散落洗,用海蛤散附之,乳香膏貼,退痔勻腸散,收腸貼頂散。
治痔久不瘥,變漏。不戒酒色。服藥餌治,則先用紙捻子細(xì)看大小淺深,即服通真丸、黃入瘡內(nèi),凡取爛肉,有血水出,方不進(jìn)藥,須用收膿膏,三日后用藥洗,三日用龍骨海蛤散摻,以車前散摻口內(nèi),一日兩次。服藥至三服,至取深效后,有水出即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