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疫邪三焦兼受,營衛(wèi)失度,體虛防厥。
犀角 連翹 川貝母 元參 銀花 鮮菖蒲
□
舌白灰刺,肢痙牽厥,神識少慧如寐,嘿嘿囈語。穢邪欲閉宜開,久延胃氣已乏,辟穢須輕,輔以養(yǎng)胃。
人參 半夏 鮮菖蒲根汁 粳米 麥冬
口鼻吸入穢濁,著于膜府。不饑嘔逆,中焦病也。宜通濁痹為正法,忌清涼發(fā)散。
杏仁 草果仁 檳榔 藿香 蔻仁 制半夏 濃樸 姜汁
鼻煤舌縮,耳聾神呆,環(huán)口裂血,津液被劫,必漸昏昧。邪已入絡(luò),所謂內(nèi)閉外脫。
犀角尖 元參 銀花露 鮮生地 連翹 石菖蒲
又化服至寶丹
穢濁閉塞胸膈,神迷昏厥,速速開竅。
牛黃丸。
熱蘊三焦,煩渴不寐,遍體赤斑,兩脈搏數(shù)。
犀角尖 生地 連翹 金銀花 羚羊角 元參 花粉 菖蒲根
營虛斑伏不透,咽痛嘔惡,議《金匱》升麻鱉甲湯。
升麻(一錢) 歸身(二錢) 川椒(三分) 鱉甲(四錢) 赤芍(一錢)
熱久陰傷,津液不承,咳嗆,舌紅罩黑,不饑不食,肌膚甲錯,渴飲不休,當(dāng)滋胃汁以供肺,惟甘寒為宜。
麥冬 桑葉 蔗汁 花粉 梨汁
久郁內(nèi)傷,著于時令之濕熱。舌焦黃,頭痛汗出腰痛,乃內(nèi)外兩因之病,最防昏厥。
羚羊角 黑梔皮 黃芩 石菖蒲 連翹仁 郁金
穢濁熱氣,蔽塞神昏,舌黃呃逆。勢甚險篤,先用萬氏清心牛黃丸一服。
時氣兼勞倦悒郁,舌黃,氣促身痛。當(dāng)以內(nèi)傷為重,禁風(fēng)藥。
杏仁 栝蔞皮 黑梔 桔梗 枳實 滑石
溫邪入里,昏昏似寐,并不大熱渴飲。必夾濕氣,故身痛耳聾。當(dāng)宜通其里,莫以發(fā)散消導(dǎo),大犯濕溫劫津之戒。
杏仁 梔皮 香豉 連翹 郁金 淡芩
風(fēng)溫濕熱,狀如瘧癥。神昏妄言煩渴,已非表病。木防己湯主之。
木防己 黑梔 土蔞皮 石膏 連翹 杏仁
脈右大,舌黃不渴,嘔吐粘痰,神躁,語言不清,身熱不除。此勞倦內(nèi)傷,更感溫邪,
濃樸 廣皮 六一散 石菖蒲根汁 白蔻仁 茯苓 淡竹葉
此濕溫也,濕著關(guān)節(jié)為痛,濕阻氣隧為痞悶,濕留腸胃為下利,濕蒸則里熱如火,是以光。積勞陽氣大傷,腸風(fēng)營陰耗泄。體虛而兼六淫之邪,頗為重癥。大旨以和陽明、厥陰為
枯黃芩 川楝皮 制半夏 廣皮白 生白芍 烏梅肉 茯苓 川黃柏
濕邪骨骱發(fā)紅瘰,胸聚濁痰,消濁未已,用木防己湯。
木防己 杏仁 生米仁 生石膏 滑石 寒水石 通草(五錢,煎湯代水)
北宋.王洙錄傳《金匱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zhèn)⒅芯碚撾s病、下卷載其方、并療婦人。
(公元 219 年)漢.張機(jī)(仲景)著。三卷。
北宋.王洙錄傳《金匱玉函要略方》三卷,上卷辨?zhèn)?、中卷論雜病、下卷載其方、并療婦人。林億取《金匱玉函要略方》的雜病和有關(guān)的附方, 編為《金匱要略方論》。 內(nèi)容包括內(nèi)科雜病、婦科、急救、飲食禁忌等 25 篇,計 262 方。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疫邪三焦兼受,營衛(wèi)失度,體虛防厥。
犀角 連翹 川貝母 元參 銀花 鮮菖蒲
□
舌白灰刺,肢痙牽厥,神識少慧如寐,嘿嘿囈語。穢邪欲閉宜開,久延胃氣已乏,辟穢須輕,輔以養(yǎng)胃。
人參 半夏 鮮菖蒲根汁 粳米 麥冬
□
口鼻吸入穢濁,著于膜府。不饑嘔逆,中焦病也。宜通濁痹為正法,忌清涼發(fā)散。
杏仁 草果仁 檳榔 藿香 蔻仁 制半夏 濃樸 姜汁
□
鼻煤舌縮,耳聾神呆,環(huán)口裂血,津液被劫,必漸昏昧。邪已入絡(luò),所謂內(nèi)閉外脫。
犀角尖 元參 銀花露 鮮生地 連翹 石菖蒲
又化服至寶丹
□
穢濁閉塞胸膈,神迷昏厥,速速開竅。
牛黃丸。
□
熱蘊三焦,煩渴不寐,遍體赤斑,兩脈搏數(shù)。
犀角尖 生地 連翹 金銀花 羚羊角 元參 花粉 菖蒲根
□
營虛斑伏不透,咽痛嘔惡,議《金匱》升麻鱉甲湯。
升麻(一錢) 歸身(二錢) 川椒(三分) 鱉甲(四錢) 赤芍(一錢)
□
熱久陰傷,津液不承,咳嗆,舌紅罩黑,不饑不食,肌膚甲錯,渴飲不休,當(dāng)滋胃汁以供肺,惟甘寒為宜。
麥冬 桑葉 蔗汁 花粉 梨汁
□
久郁內(nèi)傷,著于時令之濕熱。舌焦黃,頭痛汗出腰痛,乃內(nèi)外兩因之病,最防昏厥。
羚羊角 黑梔皮 黃芩 石菖蒲 連翹仁 郁金
□
穢濁熱氣,蔽塞神昏,舌黃呃逆。勢甚險篤,先用萬氏清心牛黃丸一服。
□
時氣兼勞倦悒郁,舌黃,氣促身痛。當(dāng)以內(nèi)傷為重,禁風(fēng)藥。
杏仁 栝蔞皮 黑梔 桔梗 枳實 滑石
□
溫邪入里,昏昏似寐,并不大熱渴飲。必夾濕氣,故身痛耳聾。當(dāng)宜通其里,莫以發(fā)散消導(dǎo),大犯濕溫劫津之戒。
杏仁 梔皮 香豉 連翹 郁金 淡芩
□
風(fēng)溫濕熱,狀如瘧癥。神昏妄言煩渴,已非表病。木防己湯主之。
木防己 黑梔 土蔞皮 石膏 連翹 杏仁
□
脈右大,舌黃不渴,嘔吐粘痰,神躁,語言不清,身熱不除。此勞倦內(nèi)傷,更感溫邪,
濃樸 廣皮 六一散 石菖蒲根汁 白蔻仁 茯苓 淡竹葉
□
此濕溫也,濕著關(guān)節(jié)為痛,濕阻氣隧為痞悶,濕留腸胃為下利,濕蒸則里熱如火,是以光。積勞陽氣大傷,腸風(fēng)營陰耗泄。體虛而兼六淫之邪,頗為重癥。大旨以和陽明、厥陰為
枯黃芩 川楝皮 制半夏 廣皮白 生白芍 烏梅肉 茯苓 川黃柏
□
濕邪骨骱發(fā)紅瘰,胸聚濁痰,消濁未已,用木防己湯。
木防己 杏仁 生米仁 生石膏 滑石 寒水石 通草(五錢,煎湯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