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半夏陳 橘皮陳 茯苓 甘草
一切痰飲為病,咳嗽脹滿,嘔吐惡心,頭眩心悸,此方主之。
痰雖本乎水,成乎火,結乎氣,相見乎濕,稠濁為痰為熱,清稀為飲為寒,皆由脾憊,不能運化食物,腐氣留中,偏傳經脈而成病。故在肺則咳,在胃則嘔,在心則悸,在脅則脹,在背則冷。初起發(fā)熱頭痛,類外感表證;久則潮熱夜重,類陰火內傷;走注支節(jié)疼痛,又類風癥。但肌色如故,脈滑不勻為異。是故痰以濕生,半夏之辛熱能燥濕,茯苓之甘淡能滲濕,濕去痰乃消。痰從氣結,橘皮之辛溫以利氣,甘草之甘平以和氣,氣治疾徐瘥。
加生姜、黃連,曰加味二陳。治嘈雜不快,瞼赤勝爛而癢。加當歸、地黃、曰金水六君。治肺腎虛寒,水泛為痰。
詩曰∶二陳謂橘夏,苓草無妨新,金水六君內,歸地亦云云。
(公元 1564 年)明.李時珍(東璧,瀕湖)著。一卷。論述脈象 27 種,對于脈的體狀、相類、主病都作了七言歌括,便于誦讀學習。并批解了高陽生的《脈訣》。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半夏陳 橘皮陳 茯苓 甘草
一切痰飲為病,咳嗽脹滿,嘔吐惡心,頭眩心悸,此方主之。
痰雖本乎水,成乎火,結乎氣,相見乎濕,稠濁為痰為熱,清稀為飲為寒,皆由脾憊,不能運化食物,腐氣留中,偏傳經脈而成病。故在肺則咳,在胃則嘔,在心則悸,在脅則脹,在背則冷。初起發(fā)熱頭痛,類外感表證;久則潮熱夜重,類陰火內傷;走注支節(jié)疼痛,又類風癥。但肌色如故,脈滑不勻為異。是故痰以濕生,半夏之辛熱能燥濕,茯苓之甘淡能滲濕,濕去痰乃消。痰從氣結,橘皮之辛溫以利氣,甘草之甘平以和氣,氣治疾徐瘥。
加生姜、黃連,曰加味二陳。治嘈雜不快,瞼赤勝爛而癢。加當歸、地黃、曰金水六君。治肺腎虛寒,水泛為痰。
詩曰∶二陳謂橘夏,苓草無妨新,金水六君內,歸地亦云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