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歌】積病原因乳哺成,審其虛實察其形。更看驚積與氣積,面黃肚熱得其情。
【論】小兒有乳積、食積、氣積、驚積、虛積、實積、積塊之不同。惟夜間有熱,肚熱面黃者,傷積之明驗也。乳積者,因兒啼叫未住,即便乳兒,致傷胃脘,吐、下酸臭是也。食積者,乳食過飽,飽即困睡,肚脹吐瀉是也。氣積者,因母怒氣不散,即便乳兒,兒食氣乳,停滯不化,腹痛多啼,痢如蟹渤是也。驚積者,受驚而后有積,時泄青菜汁是也,虛積者,或曾傷食吐瀉,或曾取轉(zhuǎn)致虛,其積尚伏,故曰虛積,面與手、足俱腫是也。實積者,壯熱屎硬,口渴引飲,善食是也,和脾化積湯加減治之。積塊者,丹溪云∶氣不能成塊,乃痰與食積死血也。凡治積塊,不可專用下藥,徒損真氣,病亦不去。當消導(dǎo)行血開痰為主,塊去,須大補。
錢孔純云∶癖塊游走不定,攻則痛悶,日漸枯瘦,急用化癖法貼之,內(nèi)服消積化聚丸,以除痼疾。若臉黑頰青,不治。詳載第四卷,宜參看。
和脾化積湯
治小兒一切諸積,后備加減法。
山楂 枳實 蓬術(shù) 濃樸 白芍 甘草 陳皮乳積加砂仁、香附。氣積加木香、蘇梗。驚積加茯神、遠志。虛積加白術(shù)、茯苓。實積加檳榔、牽牛。
表有熱加柴胡、黃芩。里有熱加黃連、木通。小便不利加滑石、澤瀉。大便不通加大黃、枳殼。寒月,加益智、草豆蔻。
消積化聚丸
治五積六聚、痞癖攻痛。
三棱 白術(shù)(炒) 茯苓 黃連 干漆(炒去煙) 木香 砂 益智(炒) 歸尾(酒洗) 麥芽(微炒,各三兩) 紅花 砂仁(炒) 門冬 枳殼(炒) 穿山甲(燒灰) 青皮 柴胡 神曲(炒,各二兩) 蓬術(shù)(煨)檳榔(炙) 桃仁 香附(姜汁拌,炒) 鱉甲(醋炙,各四兩)
上末,蜜丸,重三錢,空心陳米湯化下。
琥珀膏
大黃 樸硝(各一兩)
為末,以大蒜搗膏貼之。
(公元 280 年? )晉.王熙(叔和)著。十卷。搜集后漢以前的醫(yī)學(xué)著作,闡述脈象 24 種,并論述臟腑、經(jīng)絡(luò) 、病證、治則、預(yù)后等。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歌】積病原因乳哺成,審其虛實察其形。更看驚積與氣積,面黃肚熱得其情。
【論】小兒有乳積、食積、氣積、驚積、虛積、實積、積塊之不同。惟夜間有熱,肚熱面黃者,傷積之明驗也。乳積者,因兒啼叫未住,即便乳兒,致傷胃脘,吐、下酸臭是也。食積者,乳食過飽,飽即困睡,肚脹吐瀉是也。氣積者,因母怒氣不散,即便乳兒,兒食氣乳,停滯不化,腹痛多啼,痢如蟹渤是也。驚積者,受驚而后有積,時泄青菜汁是也,虛積者,或曾傷食吐瀉,或曾取轉(zhuǎn)致虛,其積尚伏,故曰虛積,面與手、足俱腫是也。實積者,壯熱屎硬,口渴引飲,善食是也,和脾化積湯加減治之。積塊者,丹溪云∶氣不能成塊,乃痰與食積死血也。凡治積塊,不可專用下藥,徒損真氣,病亦不去。當消導(dǎo)行血開痰為主,塊去,須大補。
錢孔純云∶癖塊游走不定,攻則痛悶,日漸枯瘦,急用化癖法貼之,內(nèi)服消積化聚丸,以除痼疾。若臉黑頰青,不治。詳載第四卷,宜參看。
和脾化積湯
治小兒一切諸積,后備加減法。
山楂 枳實 蓬術(shù) 濃樸 白芍 甘草 陳皮乳積加砂仁、香附。氣積加木香、蘇梗。驚積加茯神、遠志。虛積加白術(shù)、茯苓。實積加檳榔、牽牛。
表有熱加柴胡、黃芩。里有熱加黃連、木通。小便不利加滑石、澤瀉。大便不通加大黃、枳殼。寒月,加益智、草豆蔻。
消積化聚丸
治五積六聚、痞癖攻痛。
三棱 白術(shù)(炒) 茯苓 黃連 干漆(炒去煙) 木香 砂 益智(炒) 歸尾(酒洗) 麥芽(微炒,各三兩) 紅花 砂仁(炒) 門冬 枳殼(炒) 穿山甲(燒灰) 青皮 柴胡 神曲(炒,各二兩) 蓬術(shù)(煨)檳榔(炙) 桃仁 香附(姜汁拌,炒) 鱉甲(醋炙,各四兩)
上末,蜜丸,重三錢,空心陳米湯化下。
琥珀膏
大黃 樸硝(各一兩)
為末,以大蒜搗膏貼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