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明醫(yī)指掌》 虛而挾熱

    作者: 皇甫中

    氣血兩虛,四物湯加參、 。崩不止,小薊湯、荊芥散、如圣散之類選而用之。血虛甚者,四物湯加焦姜。

    崩不止,香白芷、百草霜、棕櫚灰之屬。腎虛不能鎮(zhèn)相火而崩,涼血地黃湯。陽盛陰虛,血熱沸溢,黃芩湯。

    經(jīng)漏下血,脈虛洪,其血紫黑,此熱極反兼水化制之,故紫色成塊,熱之極也,生地黃散或四物湯加黃芩、黃連、黃柏、知母。

    四物湯(方見前經(jīng)候條下。)

    小薊湯

    治氣血兩虛,內(nèi)熱太甚,崩中不止。

    小薊莖葉汁(一盞) 生地黃汁(一盞) 白術(shù)(半兩)

    入水一盞,煎至半盞,溫服。

    荊芥散

    治女人崩中不止。

    荊芥(一味,不拘多寡,于麻油燈上燒灰存性)

    末之,每三錢,童便下。

    如圣散

    治血山崩。

    棕櫚(一兩, 存性) 烏梅(一兩, ) 干姜(一兩五錢, )

    上為末,每服二錢,烏梅酒調(diào)下,空心時服。

    生地黃散

    治女人經(jīng)漏下血,脈洪,血色紫黑成塊。

    生地黃(一錢) 熟地黃(一錢) 枸杞子(一錢) 天門冬(去心,一錢) 柴胡(八分) 黃連(去毛,一錢) 白芍藥(八分) 地骨皮(去骨,一錢) 甘草(七分) 黃芩(一錢) 黃 (一錢,蜜炙)

    下血加地榆(一錢)

    上銼,作一劑,水二大鐘,煎至一鐘,空心溫服。

    涼血地黃湯

    治因陰虛不能鎮(zhèn)守相火,以致崩漏。

    黃芩(三分,炒) 荊芥(三分) 蔓荊子(三分) 黃柏(二分,鹽水炒褐色) 知母(二分,酒炒)本(二分) 細辛(二分) 川芎(二分) 黃連(一錢,炒) 羌活(五分) 柴胡(三分) 升麻(三分)防風(fēng)(三分) 生地黃(錢半) 當(dāng)歸(五分) 甘草(五分) 紅花(二分)

    銼一劑,水二盞,煎八分,空心溫服。

    黃芩湯

    治內(nèi)熱,涼血分。

    黃芩(炒,二錢) 芍藥(炒,錢半) 甘草(一錢)

    銼一劑,水煎服。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