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僵仆卒倒,氣虛也,六君子湯加黃 、竹瀝、姜汁,或濃煎人參湯,加竹瀝、姜汁。
血虛,八珍湯,地黃須用姜汁炒則不泥膈。
六君子湯
八珍湯(二方并見(jiàn)氣虛證。)
四君子加竹瀝姜汁方
人參(三錢(qián)) 白術(shù)(一錢(qián)) 茯苓(二錢(qián)) 甘草(五分) 竹瀝(半盞) 姜汁(五匙)
按∶丹溪曰∶半身不遂,在右者,屬氣虛,以此方主之。氣虛者,宜補(bǔ)之以甘,故用參、術(shù)、茯、甘四件。稱(chēng)其為君子者,謂其甘平有沖和之德,而無(wú)克伐之性也。
其加竹瀝,為能行痰。其加姜汁,所以行竹瀝之滯,而共成伐痰之功耳。
四物加桃仁紅花竹瀝姜汁方
當(dāng)歸(酒洗) 川芎(酒洗,去蘆) 白芍(酒炒) 熟地(酒蒸) 桃仁(去皮尖) 紅花(各等分)竹瀝(半盞) 姜汁(五匙)
按∶丹溪曰∶半身不遂,在左者,屬瘀血,以此方主之。用芎、歸、芍、地,生血藥也,新血生,則瘀血滑而易去。用桃仁、紅花,消瘀藥也,瘀血消,則新血清而易生。然亦加夫竹瀝、姜汁者,以痰之物靡所不之,無(wú)分左、右而為患也。
《丹溪心法》(公元 1347 年)元.朱震亨(彥修、丹溪)著。五卷。 分 100 門(mén),包括外感、內(nèi)傷、外證、婦科、幼科等,前有十二 證見(jiàn)證等六篇,后附“丹溪翁傳”。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mén)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僵仆卒倒,氣虛也,六君子湯加黃 、竹瀝、姜汁,或濃煎人參湯,加竹瀝、姜汁。
血虛,八珍湯,地黃須用姜汁炒則不泥膈。
六君子湯
八珍湯(二方并見(jiàn)氣虛證。)
四君子加竹瀝姜汁方
人參(三錢(qián)) 白術(shù)(一錢(qián)) 茯苓(二錢(qián)) 甘草(五分) 竹瀝(半盞) 姜汁(五匙)
按∶丹溪曰∶半身不遂,在右者,屬氣虛,以此方主之。氣虛者,宜補(bǔ)之以甘,故用參、術(shù)、茯、甘四件。稱(chēng)其為君子者,謂其甘平有沖和之德,而無(wú)克伐之性也。
其加竹瀝,為能行痰。其加姜汁,所以行竹瀝之滯,而共成伐痰之功耳。
四物加桃仁紅花竹瀝姜汁方
當(dāng)歸(酒洗) 川芎(酒洗,去蘆) 白芍(酒炒) 熟地(酒蒸) 桃仁(去皮尖) 紅花(各等分)竹瀝(半盞) 姜汁(五匙)
按∶丹溪曰∶半身不遂,在左者,屬瘀血,以此方主之。用芎、歸、芍、地,生血藥也,新血生,則瘀血滑而易去。用桃仁、紅花,消瘀藥也,瘀血消,則新血清而易生。然亦加夫竹瀝、姜汁者,以痰之物靡所不之,無(wú)分左、右而為患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