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嗜酸性粒細胞(eosinophil)是直徑約10~15μm的圓形細胞,因其富含嗜酸性顆粒而得名。細胞的嗜酸性顆粒中含有多種酶類,如過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組胺酶、芳基硫酸酯酶、磷脂酶D、血纖維蛋白溶酶等;還含有較多的堿性組蛋白,因此使顆粒呈嗜酸性。嗜酸性粒細胞來源于骨髓,愛GM-CSF、IL-2和IL-3的誘導發(fā)育成熟。該細胞的壽命很短,在骨髓有2~6天的成熟期,在循環(huán)中的半壽期約6~12h,在結締組織中可存活數(shù)日。
血循環(huán)中的嗜酸性粒細胞約占白細胞總數(shù)的3%,但這個數(shù)字只占嗜酸性粒細胞總數(shù)的一小部分。估計在骨髓和其他結締組織中的成熟嗜酸性粒細胞約200倍和500倍于循環(huán)中的同類細胞。IgE型超敏反應和寄生蟲病時嗜酸性粒細胞數(shù)量增多;并且可受趨化因子的作用向局部組織中集聚。
嗜酸性粒細胞表達低親和性IgE受體FcεRⅡ,在正常血清IgE水平時有與IgE結合;約10%~30%的細胞表達FcγRⅢ或FcγRⅡ(表8-2);約40%50%的細胞表達補體受體。這些受體與帶相應配體的抗原結合可使細胞活化,GM-CSF、IL-1、IL-2、IL-5和TNFα等細胞因子也可使細胞直接活化?;罨氖人嵝粤<毎饕憩F(xiàn)下列生物活性:
表8-2炎癥細胞的免疫球蛋白受體
1.趨化與吞噬作用嗜酸性粒細胞的趨化因子包括過敏反應中產(chǎn)生的ECF-A、補體活化過程中產(chǎn)生的ECF-C和T細胞來源的ECF-L等;受趨化因子作用后,嗜酸性粒細胞在體外對細菌、真菌和抗原抗體復合物等的吞噬能力已經(jīng)得到證明,但在體內的吞噬作用尚需更確實的證據(jù)。
2.過敏反應調節(jié)作用嗜酸性粒細胞參與IgE型超敏反應的調節(jié)作用。當肥大細胞或嗜堿性粒細胞的表面IgE與相應抗原結合誘發(fā)過敏反應時,會產(chǎn)生ECF-A吸引嗜酸性粒細胞聚集,并釋放組胺酶分解組胺,釋放芳基硫酸酯酶分解白三烯,消除過度的炎癥反應。這樣,嗜酸性粒細胞與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之間形成一個反饋的調節(jié)機制,在過敏反應強烈時嗜酸性粒細胞的這種調節(jié)作用更加明顯。
3.對寄生蟲感染的應答機體受寄生蟲感染后,可產(chǎn)生相應的抗體,抗體與抗原結合可激活補體,形成ECF-C;另一方面,寄生蟲抗原又使T細胞致敏,產(chǎn)生ECF-L。這些趨化因子可吸引許多嗜酸性粒細胞到寄生蟲感染部位,并釋放過氧酶等物質,對寄生蟲發(fā)揮毒性殺傷作用。
4.纖維蛋白溶解作用嗜酸性粒細胞能釋放纖維蛋白溶酶;還可釋放磷脂酶D,分解能引起血栓形成的血小板激活因子;因此,嗜酸性粒細胞參與防止血管內凝血,消除已形成的纖維蛋白。
《傷寒雜病論》(公元 219 年)漢.張機(仲景)著。十六卷??偨Y三世紀以前的臨床經(jīng)驗,包括治療傷寒和雜病兩部分。在辨證施治方面有著突出的成就。 原本在西晉前已散失。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wǎng) 版權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嗜酸性粒細胞(eosinophil)是直徑約10~15μm的圓形細胞,因其富含嗜酸性顆粒而得名。細胞的嗜酸性顆粒中含有多種酶類,如過氧化物酶、酸性磷酸酶、組胺酶、芳基硫酸酯酶、磷脂酶D、血纖維蛋白溶酶等;還含有較多的堿性組蛋白,因此使顆粒呈嗜酸性。嗜酸性粒細胞來源于骨髓,愛GM-CSF、IL-2和IL-3的誘導發(fā)育成熟。該細胞的壽命很短,在骨髓有2~6天的成熟期,在循環(huán)中的半壽期約6~12h,在結締組織中可存活數(shù)日。
血循環(huán)中的嗜酸性粒細胞約占白細胞總數(shù)的3%,但這個數(shù)字只占嗜酸性粒細胞總數(shù)的一小部分。估計在骨髓和其他結締組織中的成熟嗜酸性粒細胞約200倍和500倍于循環(huán)中的同類細胞。IgE型超敏反應和寄生蟲病時嗜酸性粒細胞數(shù)量增多;并且可受趨化因子的作用向局部組織中集聚。
嗜酸性粒細胞表達低親和性IgE受體FcεRⅡ,在正常血清IgE水平時有與IgE結合;約10%~30%的細胞表達FcγRⅢ或FcγRⅡ(表8-2);約40%50%的細胞表達補體受體。這些受體與帶相應配體的抗原結合可使細胞活化,GM-CSF、IL-1、IL-2、IL-5和TNFα等細胞因子也可使細胞直接活化?;罨氖人嵝粤<毎饕憩F(xiàn)下列生物活性:
表8-2炎癥細胞的免疫球蛋白受體
受體中性粒細胞單核細胞肥大細胞嗜堿粒性細胞嗜酸性粒細胞血小板IgGIgG1++-?++IgG2++--?+IgG3++--?+IgG4++--?+IgM------IgA++--?-IgD----+-IgE-+++++FcRⅠ--++--FcRⅡ-+??++1.趨化與吞噬作用嗜酸性粒細胞的趨化因子包括過敏反應中產(chǎn)生的ECF-A、補體活化過程中產(chǎn)生的ECF-C和T細胞來源的ECF-L等;受趨化因子作用后,嗜酸性粒細胞在體外對細菌、真菌和抗原抗體復合物等的吞噬能力已經(jīng)得到證明,但在體內的吞噬作用尚需更確實的證據(jù)。
2.過敏反應調節(jié)作用嗜酸性粒細胞參與IgE型超敏反應的調節(jié)作用。當肥大細胞或嗜堿性粒細胞的表面IgE與相應抗原結合誘發(fā)過敏反應時,會產(chǎn)生ECF-A吸引嗜酸性粒細胞聚集,并釋放組胺酶分解組胺,釋放芳基硫酸酯酶分解白三烯,消除過度的炎癥反應。這樣,嗜酸性粒細胞與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粒細胞之間形成一個反饋的調節(jié)機制,在過敏反應強烈時嗜酸性粒細胞的這種調節(jié)作用更加明顯。
3.對寄生蟲感染的應答機體受寄生蟲感染后,可產(chǎn)生相應的抗體,抗體與抗原結合可激活補體,形成ECF-C;另一方面,寄生蟲抗原又使T細胞致敏,產(chǎn)生ECF-L。這些趨化因子可吸引許多嗜酸性粒細胞到寄生蟲感染部位,并釋放過氧酶等物質,對寄生蟲發(fā)揮毒性殺傷作用。
4.纖維蛋白溶解作用嗜酸性粒細胞能釋放纖維蛋白溶酶;還可釋放磷脂酶D,分解能引起血栓形成的血小板激活因子;因此,嗜酸性粒細胞參與防止血管內凝血,消除已形成的纖維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