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榿木枝梢

    《中藥大辭典》:榿木枝梢拼音注音Qī Mù Zhī Shāo出處

    《四川中藥志》

    來源

    為樺木科植物榿木嫩枝葉。

    性味

    成都《常用草藥治療手冊》:"性涼,味苦澀。"

    功能主治

    清熱降火,止血止瀉。治吐血,衄血,水瀉,痢疾,黃水瘡。

    ①《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清熱降火,止水瀉。治吐血、衄血。"

    ②《四川中藥志》:"治黃水瘡。夏日以本品當茶服??煞浪疄a。"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3~5錢。

    復方

    ①治鼻衄不止:榿木枝梢、梔子花。煎湯服。(《四川中藥志》)

    ②治水瀉及痢疾:榿木枝梢、六合草。煎湯服。(《四川中藥志》)

    ③治毒蛇咬傷:牛屎樹嫩葉適量,搗敷傷處。(《貴州民間藥物》)

    摘錄《中藥大辭典》《中華本草》:榿木枝梢拼音注音Qī Mù Zhī Shāo別名

    榿木梢

    出處

    出自《四川中藥志》

    來源

    藥材基源:為樺木科植物榿木的嫩枝葉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Alnus cremastogyne Burk.

    采收和儲藏:春、夏季采集,鮮用或曬干。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山區(qū)的溝邊或林中,常成群落生長。

    資源分布:分布于陜西、甘肅、四川、貴州等地。江蘇有栽培。

    原形態(tài)

    落葉大喬木,高30-40m。樹皮光滑,灰色;枝條灰色或灰褐色,無毛,幼枝有短柔毛;芽具柄,有2枚芽鱗。單葉互生;葉柄長1-2cm,幾無毛;葉片倒卵形、倒卵狀長圓形或橢圓形,長4-14cm,寬2.5-8cm,先端急尖,基部闊楔形,邊緣具疏鋸齒,上面疏生腺點,幼時疏生長柔毛,下面密生腺點,幾無毛,脈腋間有時具簇生的髯毛;側脈8-10對?;▎涡裕菩弁?;雄花為葇荑花序,單生,下垂,長3-4cm,每一苞片有花3朵;雌花序球形,每苞片2朵花,無花萼,小苞片附著于苞片上。果穗單生,下垂,長圓形,長1-3.5cm,直徑5-20mm,果序柄細長,柔軟,長2-8m,無毛,果苞木質,先端具5枚淺裂片。小堅果卵形,扁平,長約3mm,具膜質翅?;ㄆ?-5月,果期8-9月。

    性味

    苦;澀;性涼

    功能主治

    清熱涼血;解毒。主腹瀉;痢疾;吐血;衄血;黃水瘡;毒蛇咬傷

    用法用量

    內(nèi)服:煎湯,9-15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

    復方

    ①治鼻衄不止:榿木枝梢、梔子花。煎湯服。(《四川中藥志》)②治水瀉及痢疾:榿木枝梢、六合草。煎湯服。(《四川中藥志》)③治毒蛇咬傷:牛屎樹嫩葉適量,搗敷傷處。(《貴州民間藥物》)

    各家論述

    1.《民間常用草藥匯編》:治吐血、衄血。

    2.《四川中藥志》:治黃水瘡。夏日以本品當茶服。可防水瀉。

    摘錄《中華本草》
更多中藥材
  • 《中藥大辭典》:白茅針拼音注音Bái Máo Zhēn別名茅苗(《本經(jīng)》),茅筍、茅針(《本草拾遺》),茅錐(劉禹錫《傳信方》),茅蜜(《醫(yī)林纂要》),茅荑、茅揠(《植物名實圖考》),茅芽(《醫(yī)學衷中參西錄》)。出處《本草拾遺》來源為禾本科......
  • 拼音注音Bái Jīnɡ Yā Cōnɡ別名豬尾巴、羊奶子、倒扎草、筆管草、水風、茅草細辛、獨腳茅草來源菊科鴉蔥屬植物白莖鴉蔥Scorzonera albicaulis Bunge,以根入藥。秋季采收,除去須根,洗凈曬干或蒸后曬干。性味甘、......
  • 拼音注音Bái Cǎo別名倒生草、白花草來源藥材基源:為禾本科植物白草的根莖。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ennisetum centrasiaticum Tzvel.[Pen-nisetum ongolicum Franch.;P.flacci......
  • 別名倒生草來源禾本科白草根Pennisetum flaccidum Griseb.,以根狀莖入藥。生境分布東北、華北、西北、西南。性味甘,寒。功能主治清熱涼血,利尿。主治急性腎炎尿血,鼻衄,肺熱咳嗽,胃熱煩渴。用法用量5~8錢。摘錄《全國中......
  • 《中藥大辭典》:白草莓拼音注音Bái Cǎo Méi別名三匹風、野楊莓、草莓(《西藏常用中草藥》),白泡兒、白藨、白蒲草(《云南中草藥選》),只大薩曾(藏名)。出處《云南中草藥選》來源為薔薇科植物白草莓的全草。5~10月采集全草,洗凈,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