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是治療外感涼燥表證的方法?;颊哳^微痛,怕冷,無汗、鼻塞、流清涕、咳嗽、痰多清稀,唇燥咽干,苔薄白而干,脈弦。用杏蘇散(杏仁、陳皮、蘇葉、半夏、前胡、桔梗、茯苓、枳殼、甘草、生姜、大棗)。
(公元 1528 年)明.薛己(立齋、新甫)著。 一卷。先論口齒、喉舌之證,分為六門,次論骨鯁、諸蟲、體氣的治法 ,也分六門,末附方藥。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是治療外感涼燥表證的方法?;颊哳^微痛,怕冷,無汗、鼻塞、流清涕、咳嗽、痰多清稀,唇燥咽干,苔薄白而干,脈弦。用杏蘇散(杏仁、陳皮、蘇葉、半夏、前胡、桔梗、茯苓、枳殼、甘草、生姜、大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