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味辛,性溫有毒,不載經絡。主小兒口噤,鬼疰蠱毒諸蛇毒,殺精物溫瘧,去三蟲,心腹寒熱結聚,去瘀血,墮胎。去頭足慢火炙黃用,畏蛞蝓、蜒蚰、大蒜、雞屎。
按∶蜈蚣最似百足蟲。第百足蟲足較細密,死而不僵,頭上有白肉,面及尖嘴,其毒更甚,勿宜輕用。
雷公云∶凡使勿用千足蟲,真似,只是頭上有角肉,面并嘴尖。若誤用者,腥臭氣,入頂致死。凡使用蜈蚣,用柳木末放于器中,炒木末焦黑后,去木末,用竹刀刮去足用。
(公元 1695 年)清.張溫(路玉、石頑)著。十六卷。采集歷代名家方論,編次成書。門類依據王肯堂《證治準繩》,方藥主治多依撩《薛己醫(yī)案》、張介實《景岳全書》,并結合自己的體會予以參訂。
CopyRight ©2019-2025 學門教育網 版權所有
網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味辛,性溫有毒,不載經絡。主小兒口噤,鬼疰蠱毒諸蛇毒,殺精物溫瘧,去三蟲,心腹寒熱結聚,去瘀血,墮胎。去頭足慢火炙黃用,畏蛞蝓、蜒蚰、大蒜、雞屎。
按∶蜈蚣最似百足蟲。第百足蟲足較細密,死而不僵,頭上有白肉,面及尖嘴,其毒更甚,勿宜輕用。
雷公云∶凡使勿用千足蟲,真似,只是頭上有角肉,面并嘴尖。若誤用者,腥臭氣,入頂致死。凡使用蜈蚣,用柳木末放于器中,炒木末焦黑后,去木末,用竹刀刮去足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