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消散〕真人活命飲見五卷鶴膝風(fēng)。
〔清消〕金銀花酒金銀花(五兩) 甘草(一兩) 煎好入酒,分三服。
〔疏散〕荊防敗毒散見一卷疫。
〔和解〕清熱消風(fēng)散柴 翹 陳 角刺 蒼術(shù) 紅花(各一錢) 芎 草 防 歸 芍 芩 花粉 銀花(各五分)
〔表里〕內(nèi)疏黃連湯梔 荷 翹 芩 桔 歸 芍 連 木香 檳榔(各一錢) 大黃(二錢) 甘草(五分)
加蜜一匕,水煎。
〔生津〕竹葉石膏湯見一卷傷風(fēng)。
〔化毒〕內(nèi)消散二母 乳 沒 銀 夏 花粉 白芨 甲片 角刺(各一錢) 水酒煎。
〔解毒〕護(hù)心散綠豆粉(一兩) 乳香(三錢) 辰砂 甘草(各一錢) 研細(xì)。每服二錢,開水調(diào),日二次。
〔護(hù)膜〕蠟礬丸黃蠟(一兩) 白礬(一兩二錢) 熔化,入雄黃(錢二分) 琥珀(研一兩) 白礬(一錢)
攪勻,作丸如桐子大,朱砂一錢為衣,每服二三十丸。
〔消托〕托里消毒散見本卷乳。
〔潰毒〕透膿散生 (四錢) 甲片(一錢) 芎(三錢) 歸(二錢) 角刺(錢半) 水煎。
〔消散〕醒消丸乳 沒(各一兩) 麝香(一錢半) 雄精(五錢) 共研和,黃米飯一兩搗丸。酒下三錢,醉蓋取汗。
〔潰膿〕代刀散角刺 黃 (各一兩) 草 乳(各五錢) 每酒下三錢。
〔敷毒〕如意金黃散大黃 樸 芷 星 陳 柏 草 姜 黃 花粉 蒼術(shù) 或蜜、蔥汁及酒調(diào)敷。
〔貼毒〕五龍膏五龍草(即烏蘞) 銀花 草 車前草 陳小粉 等分,上四味用鮮者,搗爛,加飛鹽三分,貼。
〔敷毒〕真君妙貼散蕎面(五斤) 硫黃(十斤研) 白面(五斤) 用清水拌,捍成薄片,曬干,用時(shí)再研,水調(diào)貼。
〔氣血〕托里養(yǎng)營湯參 術(shù) 歸 芍 芎(各一錢) 熟地(二錢) 五味 麥冬 甘草(各五分)
姜(三片) 棗(一枚) 煎。
〔根散〕鐵桶膏銅綠(五錢) 明礬(四錢) 膽礬(三錢) 五倍子(炒一兩) 白芨(五錢) 輕粉郁金(各二錢) 麝香(三厘) 研細(xì),以米醋于杓內(nèi)漫火熬,調(diào)藥末一錢,涂瘡根上。
〔毒滯〕托里消毒散參 術(shù) 歸 芍 苓 芎(各一錢) 銀花 白芷(各七分) 翹 草(各五分)
〔毒滯〕托里散栝蔞(一個(gè)) 歸 芍 草(各一兩五分) 熟地 皂角刺 花粉 銀花(各一兩)
每用五兩,以酒五杯,入瓷器內(nèi),濃紙封,隔水煨香,服。
〔補(bǔ)氣〕托里黃 湯參 歸 冬 味 遠(yuǎn)志
〔氣血〕參 托里散見本卷乳癥。
〔氣血〕八珍湯見一卷中風(fēng)。
〔補(bǔ)氣〕四君子湯參 苓 術(shù) 草
〔潰痛〕內(nèi)補(bǔ)黃 湯麥冬(各一兩) 參 地 苓 草(各七分) 歸 芍 芎 桂 遠(yuǎn)志(各五分)
姜棗
〔搽敷〕乳香定痛散乳 沒(各二錢) 寒水石( ) 滑石(各四兩) 片腦(一分) 為末,搽患上。
〔和血〕四物湯地 芍 歸 芎
〔補(bǔ)陰〕六味丸見一卷中風(fēng)。
〔陰疽〕陽和湯熟地(一兩) 白芥子(二錢) 鹿角膠(三錢) 桂心 炮姜 麻黃(各五分) 甘草(一錢)
又一方∶麻 桂 姜 三味為丸。
〔溫托〕人參養(yǎng)營湯見二卷勞瘵。
〔溫補(bǔ)〕十全大補(bǔ)湯見一卷中風(fēng)。
〔毒陷〕托里溫中湯附子 炮姜(一錢) 益智 丁香 沉香 木香 茴香 羌 陳 草(各一錢)
加姜、棗。
〔半陰半陽〕沖和湯參 陳(各二錢) 術(shù) 歸 芷(各錢半) 苓 芎 乳 沒 角刺 銀花甘草節(jié)(各一錢) 水酒各半煎。
〔下潰〕替針丸乳香 白丁香 巴豆 青堿(各五分) 水調(diào),點(diǎn)瘡上,以堿水潤之,勿令其干。
〔洗藥〕豬蹄湯苓 芷 歸 芍 獨(dú) 草 蜂房(各五錢) 豬蹄(一只,煮汁去蹄去油) 取清湯,入藥一兩煎,去渣溫洗。
〔不斂〕神異膏杏 元參(各一兩) 麻油二斤煎至黑。入蛇蛻(五錢) 蜂房(一兩) 男發(fā)(一團(tuán))
再煎至黑,去渣,下黃丹十二兩,慢火煎收,臨用攤貼。
〔內(nèi)托〕內(nèi)托黃 丸即托里黃 湯。
〔口渴〕加減八味丸見六卷喉癥。
〔生津〕五味子湯參 麥 味 陳 草
〔血虛〕圣愈湯見二卷勞瘵。
〔陰虛〕當(dāng)歸補(bǔ)血湯見本卷崩漏。
〔氣虛〕六君子湯見一卷中風(fēng)。
〔腎瀉〕二神丸見三卷飲食。
〔脾虛〕八仙糕山藥 人參(各六兩) 粳米 糯米(各七升) 白蜜(一斤) 白糖(二兩半)
蓮肉 芡實(shí) 茯苓(各六兩) 研細(xì)和勻。蒸糕火烘,白湯服。
〔補(bǔ)中〕補(bǔ)中益氣湯見一卷中風(fēng)。
〔虛寒〕參附湯參 術(shù)(各三錢) 姜 附 陳 草 歸(各二錢) 升 柴(各五分)
〔腐爛〕貝葉膏麻油(一斤) 血余(一團(tuán)) 文火熬化,去渣,入白蠟一兩,熔化候溫,以棉紙翦塊三張,于油蠟內(nèi)蘸之。貼瓷器幫上,用時(shí)揭貼患處。
〔斂口〕生肌散木香 輕粉(各二錢) 黃丹 枯礬(各五錢) 為末,以豬膽汁拌勻,曬干再研細(xì),摻患處。
〔生新〕腐盡生肌散兒茶 乳 沒(各三錢) 冰片(一錢) 麝香(二分) 血竭 三七(各三錢)
為末摻之,或以豬脂油(半斤) 黃蠟(一兩) 熔化,加前七味調(diào)膏貼。
〔摻藥〕生肌定痛散生石膏(一兩,研以甘草湯飛五七次) 辰砂(三錢) 冰片(二分) 硼砂(五錢)
共研,摻患處。
〔定痛〕輕乳生肌散石膏( ,一兩) 血竭(五錢) 乳香 輕粉(各四錢) 冰片(一錢) 有水加龍骨、白芷各一錢。不收口加炙雞內(nèi)金一錢,研末摻之。
〔生肌〕絳珠膏乳 沒 白蠟 血竭 兒茶 珍珠(各三錢) 冰片(一錢) 麝香(五分) 輕粉 朱砂(各二錢)
血余(五錢) 黃丹(二兩) 雞子黃(十個(gè)) 大麻子肉(八十一粒) 麻油(十兩) 熬膏攤貼。
〔生肌〕玉紅膏白芷(五錢) 甘草(一兩二錢) 歸身(二兩) 血竭 輕粉(各四錢) 白占(二兩)
紫草(二錢) 麻油(一斤) 先將上三味及紫草熬枯,細(xì)絹濾清,再入血竭,次白占,次輕粉熬。
〔膏貼〕太乙膏見六卷胃脘痛。
〔諸毒〕加味太乙膏地 芍 歸 芷 元參 肉桂 大黃 木鱉子(各二兩) 槐枝 柳枝(各十尺)
以麻油五斤將藥浸油內(nèi),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入大鍋內(nèi)慢火熬至藥枯浮起為度。住火片時(shí),用布袋濾凈藥渣,將油秤準(zhǔn),用細(xì)絹袋將油又濾入鍋,熬血余一兩,至血余浮起,以柳枝挑看似膏。熔化凈油一斤,入飛過黃丹六兩五錢,再熬再攪,俟鍋內(nèi)先發(fā)青煙,后起白煙,膏成住火,滴水中軟硬得中,下阿膠切片三錢,化盡。次下乳、沒各四錢,輕粉四錢,攪勻,傾入水中,銅勺內(nèi)化攤貼。
此膏治發(fā)背癰疽,一切惡瘡,濕痰流注,筋骨痛,湯火刀傷,及遺精白帶,俱貼臍下。臟毒腸癰,亦可丸服。諸瘡癤血風(fēng)癩癢,諸藥不止,并皆效驗(yàn)。
〔膏貼〕萬應(yīng)膏川烏 草烏 生地 白蘞 白芨 象皮 官桂 歸 芍 羌 獨(dú) 芷 草 苦參土木鱉 穿山甲 烏藥 元參 大黃(各五錢) 上十九味,用香油五斤浸。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候日數(shù)足,入大鍋內(nèi)慢火熬至藥枯浮起為度。住火片時(shí),布袋濾去渣,將油秤準(zhǔn),每油一斤兌淀粉半斤,以桃柳枝攪,以黑如漆,明如鏡,滴水成珠為好,薄紙攤貼。
此膏治一切癰疽、發(fā)背、對(duì)口諸瘡,痰核、流注等毒,貼之其效如神。
〔發(fā)汗散毒一切皆治〕萬靈丹茅術(shù)(八兩) 荊 防 麻 羌 辛 芎 歸 草 川烏 草烏(湯泡去皮)
石斛 全蝎 天麻 首烏(各一兩) 雄黃(六錢) 上十六味研細(xì),煉蜜為丸,重三錢,朱砂為衣,瓷瓶收貯。
此丹治癰疽、疔毒、對(duì)口、發(fā)頤,風(fēng)寒濕痹,及一切流注、附骨疽、鶴膝風(fēng)、破傷風(fēng)及癱瘓等癥。用蔥白九個(gè)煎湯,調(diào)服一丸。蓋被出汗為效。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hào):魯ICP備19034508號(hào)-2
〔消散〕真人活命飲見五卷鶴膝風(fēng)。
〔清消〕金銀花酒金銀花(五兩) 甘草(一兩) 煎好入酒,分三服。
〔疏散〕荊防敗毒散見一卷疫。
〔和解〕清熱消風(fēng)散柴 翹 陳 角刺 蒼術(shù) 紅花(各一錢) 芎 草 防 歸 芍 芩 花粉 銀花(各五分)
〔表里〕內(nèi)疏黃連湯梔 荷 翹 芩 桔 歸 芍 連 木香 檳榔(各一錢) 大黃(二錢) 甘草(五分)
加蜜一匕,水煎。
〔生津〕竹葉石膏湯見一卷傷風(fēng)。
〔化毒〕內(nèi)消散二母 乳 沒 銀 夏 花粉 白芨 甲片 角刺(各一錢) 水酒煎。
〔解毒〕護(hù)心散綠豆粉(一兩) 乳香(三錢) 辰砂 甘草(各一錢) 研細(xì)。每服二錢,開水調(diào),日二次。
〔護(hù)膜〕蠟礬丸黃蠟(一兩) 白礬(一兩二錢) 熔化,入雄黃(錢二分) 琥珀(研一兩) 白礬(一錢)
攪勻,作丸如桐子大,朱砂一錢為衣,每服二三十丸。
〔消托〕托里消毒散見本卷乳。
〔潰毒〕透膿散生 (四錢) 甲片(一錢) 芎(三錢) 歸(二錢) 角刺(錢半) 水煎。
〔消散〕醒消丸乳 沒(各一兩) 麝香(一錢半) 雄精(五錢) 共研和,黃米飯一兩搗丸。酒下三錢,醉蓋取汗。
〔潰膿〕代刀散角刺 黃 (各一兩) 草 乳(各五錢) 每酒下三錢。
〔敷毒〕如意金黃散大黃 樸 芷 星 陳 柏 草 姜 黃 花粉 蒼術(shù) 或蜜、蔥汁及酒調(diào)敷。
〔貼毒〕五龍膏五龍草(即烏蘞) 銀花 草 車前草 陳小粉 等分,上四味用鮮者,搗爛,加飛鹽三分,貼。
〔敷毒〕真君妙貼散蕎面(五斤) 硫黃(十斤研) 白面(五斤) 用清水拌,捍成薄片,曬干,用時(shí)再研,水調(diào)貼。
〔氣血〕托里養(yǎng)營湯參 術(shù) 歸 芍 芎(各一錢) 熟地(二錢) 五味 麥冬 甘草(各五分)
姜(三片) 棗(一枚) 煎。
〔根散〕鐵桶膏銅綠(五錢) 明礬(四錢) 膽礬(三錢) 五倍子(炒一兩) 白芨(五錢) 輕粉郁金(各二錢) 麝香(三厘) 研細(xì),以米醋于杓內(nèi)漫火熬,調(diào)藥末一錢,涂瘡根上。
〔毒滯〕托里消毒散參 術(shù) 歸 芍 苓 芎(各一錢) 銀花 白芷(各七分) 翹 草(各五分)
〔毒滯〕托里散栝蔞(一個(gè)) 歸 芍 草(各一兩五分) 熟地 皂角刺 花粉 銀花(各一兩)
每用五兩,以酒五杯,入瓷器內(nèi),濃紙封,隔水煨香,服。
〔補(bǔ)氣〕托里黃 湯參 歸 冬 味 遠(yuǎn)志
〔氣血〕參 托里散見本卷乳癥。
〔氣血〕八珍湯見一卷中風(fēng)。
〔補(bǔ)氣〕四君子湯參 苓 術(shù) 草
〔潰痛〕內(nèi)補(bǔ)黃 湯麥冬(各一兩) 參 地 苓 草(各七分) 歸 芍 芎 桂 遠(yuǎn)志(各五分)
姜棗
〔搽敷〕乳香定痛散乳 沒(各二錢) 寒水石( ) 滑石(各四兩) 片腦(一分) 為末,搽患上。
〔和血〕四物湯地 芍 歸 芎
〔補(bǔ)陰〕六味丸見一卷中風(fēng)。
〔陰疽〕陽和湯熟地(一兩) 白芥子(二錢) 鹿角膠(三錢) 桂心 炮姜 麻黃(各五分) 甘草(一錢)
又一方∶麻 桂 姜 三味為丸。
〔溫托〕人參養(yǎng)營湯見二卷勞瘵。
〔溫補(bǔ)〕十全大補(bǔ)湯見一卷中風(fēng)。
〔毒陷〕托里溫中湯附子 炮姜(一錢) 益智 丁香 沉香 木香 茴香 羌 陳 草(各一錢)
加姜、棗。
〔半陰半陽〕沖和湯參 陳(各二錢) 術(shù) 歸 芷(各錢半) 苓 芎 乳 沒 角刺 銀花甘草節(jié)(各一錢) 水酒各半煎。
〔下潰〕替針丸乳香 白丁香 巴豆 青堿(各五分) 水調(diào),點(diǎn)瘡上,以堿水潤之,勿令其干。
〔洗藥〕豬蹄湯苓 芷 歸 芍 獨(dú) 草 蜂房(各五錢) 豬蹄(一只,煮汁去蹄去油) 取清湯,入藥一兩煎,去渣溫洗。
〔不斂〕神異膏杏 元參(各一兩) 麻油二斤煎至黑。入蛇蛻(五錢) 蜂房(一兩) 男發(fā)(一團(tuán))
再煎至黑,去渣,下黃丹十二兩,慢火煎收,臨用攤貼。
〔內(nèi)托〕內(nèi)托黃 丸即托里黃 湯。
〔口渴〕加減八味丸見六卷喉癥。
〔生津〕五味子湯參 麥 味 陳 草
〔血虛〕圣愈湯見二卷勞瘵。
〔陰虛〕當(dāng)歸補(bǔ)血湯見本卷崩漏。
〔氣虛〕六君子湯見一卷中風(fēng)。
〔腎瀉〕二神丸見三卷飲食。
〔脾虛〕八仙糕山藥 人參(各六兩) 粳米 糯米(各七升) 白蜜(一斤) 白糖(二兩半)
蓮肉 芡實(shí) 茯苓(各六兩) 研細(xì)和勻。蒸糕火烘,白湯服。
〔補(bǔ)中〕補(bǔ)中益氣湯見一卷中風(fēng)。
〔虛寒〕參附湯參 術(shù)(各三錢) 姜 附 陳 草 歸(各二錢) 升 柴(各五分)
〔腐爛〕貝葉膏麻油(一斤) 血余(一團(tuán)) 文火熬化,去渣,入白蠟一兩,熔化候溫,以棉紙翦塊三張,于油蠟內(nèi)蘸之。貼瓷器幫上,用時(shí)揭貼患處。
〔斂口〕生肌散木香 輕粉(各二錢) 黃丹 枯礬(各五錢) 為末,以豬膽汁拌勻,曬干再研細(xì),摻患處。
〔生新〕腐盡生肌散兒茶 乳 沒(各三錢) 冰片(一錢) 麝香(二分) 血竭 三七(各三錢)
為末摻之,或以豬脂油(半斤) 黃蠟(一兩) 熔化,加前七味調(diào)膏貼。
〔摻藥〕生肌定痛散生石膏(一兩,研以甘草湯飛五七次) 辰砂(三錢) 冰片(二分) 硼砂(五錢)
共研,摻患處。
〔定痛〕輕乳生肌散石膏( ,一兩) 血竭(五錢) 乳香 輕粉(各四錢) 冰片(一錢) 有水加龍骨、白芷各一錢。不收口加炙雞內(nèi)金一錢,研末摻之。
〔生肌〕絳珠膏乳 沒 白蠟 血竭 兒茶 珍珠(各三錢) 冰片(一錢) 麝香(五分) 輕粉 朱砂(各二錢)
血余(五錢) 黃丹(二兩) 雞子黃(十個(gè)) 大麻子肉(八十一粒) 麻油(十兩) 熬膏攤貼。
〔生肌〕玉紅膏白芷(五錢) 甘草(一兩二錢) 歸身(二兩) 血竭 輕粉(各四錢) 白占(二兩)
紫草(二錢) 麻油(一斤) 先將上三味及紫草熬枯,細(xì)絹濾清,再入血竭,次白占,次輕粉熬。
〔膏貼〕太乙膏見六卷胃脘痛。
〔諸毒〕加味太乙膏地 芍 歸 芷 元參 肉桂 大黃 木鱉子(各二兩) 槐枝 柳枝(各十尺)
以麻油五斤將藥浸油內(nèi),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入大鍋內(nèi)慢火熬至藥枯浮起為度。住火片時(shí),用布袋濾凈藥渣,將油秤準(zhǔn),用細(xì)絹袋將油又濾入鍋,熬血余一兩,至血余浮起,以柳枝挑看似膏。熔化凈油一斤,入飛過黃丹六兩五錢,再熬再攪,俟鍋內(nèi)先發(fā)青煙,后起白煙,膏成住火,滴水中軟硬得中,下阿膠切片三錢,化盡。次下乳、沒各四錢,輕粉四錢,攪勻,傾入水中,銅勺內(nèi)化攤貼。
此膏治發(fā)背癰疽,一切惡瘡,濕痰流注,筋骨痛,湯火刀傷,及遺精白帶,俱貼臍下。臟毒腸癰,亦可丸服。諸瘡癤血風(fēng)癩癢,諸藥不止,并皆效驗(yàn)。
〔膏貼〕萬應(yīng)膏川烏 草烏 生地 白蘞 白芨 象皮 官桂 歸 芍 羌 獨(dú) 芷 草 苦參土木鱉 穿山甲 烏藥 元參 大黃(各五錢) 上十九味,用香油五斤浸。春五日、夏三日、秋七日、冬十日,候日數(shù)足,入大鍋內(nèi)慢火熬至藥枯浮起為度。住火片時(shí),布袋濾去渣,將油秤準(zhǔn),每油一斤兌淀粉半斤,以桃柳枝攪,以黑如漆,明如鏡,滴水成珠為好,薄紙攤貼。
此膏治一切癰疽、發(fā)背、對(duì)口諸瘡,痰核、流注等毒,貼之其效如神。
〔發(fā)汗散毒一切皆治〕萬靈丹茅術(shù)(八兩) 荊 防 麻 羌 辛 芎 歸 草 川烏 草烏(湯泡去皮)
石斛 全蝎 天麻 首烏(各一兩) 雄黃(六錢) 上十六味研細(xì),煉蜜為丸,重三錢,朱砂為衣,瓷瓶收貯。
此丹治癰疽、疔毒、對(duì)口、發(fā)頤,風(fēng)寒濕痹,及一切流注、附骨疽、鶴膝風(fēng)、破傷風(fēng)及癱瘓等癥。用蔥白九個(gè)煎湯,調(diào)服一丸。蓋被出汗為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