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冷廬醫(yī)話》(公元 1897 年)清.陸以湉(定圃)著。五卷。卷一論“醫(yī)范”“醫(yī)鑒”“慎疾”“保生”“求醫(yī)”“診法”“ 用藥”;卷二論古人今人,古書今書;卷三、四、五論病,推究每證的虛實(shí)原委,指出醫(yī)家的利弊。近人從陸氏《冷廬雜識(shí)》中摘出其論醫(yī)語作為補(bǔ)編 。
(公元495 ~ 499 年)南齊、龔慶宣著。五卷。現(xiàn)存最早的外科專書,主要有外傷、癰疽、濕疹、疥癬等。對(duì)疔疽引起的膿毒血癥的早期治療,外傷腸出的醫(yī)護(hù),切口引流的部位以及消毒 手術(shù)等方面有獨(dú)到之處。
(《靈樞·病傳篇》全、《素問·標(biāo)本病傳論》)
黃帝曰∶余受九針于夫子,而私覽于諸方,或有導(dǎo)引行氣、喬摩灸熨、刺 飲藥之一者,可獨(dú)守耶?將盡行之乎?
(《靈樞·病傳篇》全。喬,蹺同。 ,如瑞切。)
岐伯曰∶諸方者,眾人之方也,非一人之所盡行也。
(謂當(dāng)因人所宜以施治,是眾人各有其方也。)
黃帝曰∶此乃所謂守一勿失、萬物畢者也。
(人得其一,則萬變之道可畢矣?!兑凭儦庹摗吩弧弥沃畼O于一。即此謂也。)
今余已聞陰陽之要,虛實(shí)之理,傾移之過,可治之屬;愿聞病之變化,淫傳絕敗而不可治者,可得聞乎?
(淫邪傳變,未必即危,正氣絕敗,則不可治矣。)
岐伯曰∶要乎哉問。道,昭乎其如日醒,窘乎其如夜瞑,能被而服之,神與俱成,畢將服之,神自得之,生神之理,可著于竹帛,不可傳于子孫。
(昭乎如醒,道之明也。窘乎如瞑,察之難也。著之竹帛,則澤及于人;傳之子孫,則道私于己,故不可也。)
黃帝曰∶何謂日醒?岐伯曰∶明于陰陽,如惑之解,如醉之醒。黃帝曰∶何謂夜瞑?岐伯曰∶喑乎其無聲,漠乎其無形,折毛發(fā)理,正氣橫傾,淫邪泮衍,血脈傳溜,大氣入臟,腹痛下淫,可以致死,不可以致生。
(大氣,大邪之氣也。凡邪之中人,喑乎其無聲,不可得而聞也。漠乎其無形,不可得而見也。至其絕敗,則為折毛發(fā)理,正氣橫傾等證,故有死無生也。(喑音音。)
黃帝曰∶大氣入臟奈何?岐伯曰∶病先發(fā)于心,一日而之肺,三日而之肝,五日而之脾,三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中。
(病發(fā)于心而傳于肺,火乘金也。三日而金復(fù)乘木,故傳之肝也。五日而木復(fù)乘土,故傳之脾也。再三日而邪氣不退,其甚則死。冬月夜半,水王之極也。夏月日中,火王之極也。心火畏水,故冬則死于夜半。陽邪亢極,故夏則死于日中。蓋衰極亦死,盛極亦死,有所偏勝,則有所偏絕也。五行之氣,無不皆然,下文之義皆仿此。)
病先發(fā)于肺,三日而之肝,一日而之脾,五日而之胃,十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日出。
(自肺而肝,自肝而脾,皆傳所勝也。自脾而胃,表里相傳也。肺邪王于申酉,故冬則死于日入。金氣絕于寅卯,故夏則死于日出。)
病先發(fā)于肝,三日而之脾,五日而之胃,三日而之腎,三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早食。
(此肝木傳土,而土邪復(fù)傳水臟也。木受傷者,金勝則危,故冬畏日入。肝發(fā)病者,木則同劇,故夏畏早食時(shí)也。)
病先發(fā)于脾,一日而之胃,二日而之腎,三日而之膂膀胱,十日不已死,冬人定,夏晏食。
(此土邪乘水而表里俱相傳也。人定在亥,而土病于冬者畏之,寒水反能侮土也。晏食在巳,而脾病于夏者畏之,以戊己王鄉(xiāng)而合邪為患也。)
病先發(fā)于胃,五日而之腎,三日而之膂膀胱,五日而上之心,二日不已死,冬夜半,夏日 。
(此土邪傳水而水復(fù)傳火,故自膀胱以及于心也。下文標(biāo)本病傳論云冬夜半后,丑也;夏日 ,未也。皆土王之時(shí),故胃病逢之,氣極則敗。 音迭。)
病先發(fā)于腎,三日而之膂膀胱,三日而上之心,三日而之小腸,三日不已死,冬大晨,夏晏晡。
(此水病乘火而表里皆相傳也。大晨,辰刻也,為水之庫。晏晡,戌時(shí)也,土能伐水。故病發(fā)于腎者,不能出乎此也。晡,邦模切。)
病先發(fā)于膀胱,五日而之腎,一日而之小腸,一日而之心,二日不已死,冬雞鳴,夏下晡。
(此亦水火二臟自表而里之相傳也。冬之雞鳴在丑,陰之極也。夏之下晡在未,水所畏也。膀胱為水府,故其盛極衰極皆能死。)
諸病以次相傳,如是者皆有死期,不可刺也;間一臟及二三四臟者,乃可刺也。
(間臟義,詳脈色類十二。七傳義,詳藏象類二十四.)
夫病傳者,心病先心痛
(《素問·標(biāo)本病傳論》,此下皆詳明病傳之見證也,故病發(fā)于心者,其證必先為心痛。)
一日而咳,
(心病傳肺也。上文病傳論所謂一日而之肺者,即其義也。余臟準(zhǔn)此。)
三日脅支痛,
(肺復(fù)傳肝,故脅支痛,即所謂三日而之肝也。)
五日閉塞不通,身痛體重,
(所謂五日之脾也。脾病則不能運(yùn)化,故閉塞不通。)
三日不已死,
(再三日不已,則脾又傳腎,五臟俱傷故死。)
冬夜半,夏日中。
(此子午時(shí)也。釋義雖如上文,然少陰君火主子午正對(duì)之化,心通其氣,失守則死,亦一義也。)
肺病喘咳,
(肺主息,故病為喘咳。)
三日而脅支滿痛,
(三日而之肝也。)
一日身重體痛,
(一日而之脾也。)
五日而脹,
(五日而之胃,自臟傳腑也。)
十日不已死,
(十日不已,則胃復(fù)傳腎,而五行生成之?dāng)?shù)已極,故死。)
冬日入,夏日出。
(此卯酉時(shí)也,屬燥金之化,肺主氣,失守則死,于義亦通。)
肝病頭目眩、脅支滿,
(肝開竅于目,而經(jīng)脈布于脅肋也。)
三日體重身痛,
(即三日而之脾也。)
五日而脹,
(即五日而之胃也。)
三日腰脊少腹痛、脛 ,
(即三日而之腎也。)
三日不已死,
(三日不已,則腎復(fù)傳心,故死。)
冬日入,夏早食。
(卯酉時(shí)也,燥金主之,為木所畏,于義亦通。)
脾病身痛體重,
(脾主肌肉也。)
一日而脹,
(即一日而之胃也。)
二日少腹腰脊痛、脛 ,
(即二日而之腎也。)
三日背KT 筋痛、小便閉,
(即三日而之膂膀胱也。KT ,膂同,音呂。)
十日不已死,
(十日不已,則復(fù)傳于心,故死。)
冬人定,夏晏食。
(此巳亥時(shí)也,司風(fēng)木之化,脾病畏之也。)
腎病少腹腰脊痛、 ,
(腎主下部,其經(jīng)脈行于少腹腰脊 骨之間也。 音杭。 音酸。)
三日背KT 筋痛、小便閉,
(即三日而之膂膀胱也。)
三日腹脹,
(即三日而之小腸也。)
三日兩脅支痛,
(即三日而上之心也。手心主之正,別下淵腋三寸入胸中,故兩脅支痛。)
三日不已死,
(復(fù)傷肺金也。)
冬大晨,夏晏晡。
(此辰戌時(shí)也。土王四季,為水所畏,故腎病患之。)
胃病脹滿,
(胃脈布于腹里也。)
五日少腹腰脊痛、 ,
(即五日而之腎也。)
三日背KT 筋痛、小便閉,
(即三日而之膂膀胱也。)
五日身體重,
(前《病傳論》曰∶五日而上之心。此云身體重者,疑誤。)
六日不已死,
(心復(fù)傳肺也。)
冬夜半后,夏日 。
(丑未司濕土之化,氣通于胃,失守則死,理之自然。)
膀胱病小便閉,
(膀胱為津液之府也。)
五日少腹脹、腰脊痛、 ,
(即五日而之腎也。)
一日腹脹,
(即一日而之小腸也。)
一日身體痛,
(即一日而之心,腑傳臟也。心主血脈,故為身體痛。)
二日不已死,
(心病不已,必又傳金臟,故死。)
冬雞鳴,夏下晡。
(丑未時(shí)也。土能克水,故膀胱之病畏之。)
諸病以次,是相傳如是者,皆有死期,不可刺。
(上文相傳,死期各有遠(yuǎn)近,蓋其臟有要害,氣有虛實(shí)也。倉公曰∶能谷者過期,不能谷者不及期。正此之謂。即有死征,不可刺矣。)
間一臟止,及至三四臟者,乃可刺也。
(間三四臟者,皆非以次相傳者也,治之則愈,故可針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