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古籍
(素問五營運大論)
帝曰∶寒暑燥濕風(fēng)火,在人合之奈何?其于萬物,何以生化?
(此明人身之表里,萬物之化生,皆合乎天地之氣也。)
岐伯曰∶東方生風(fēng),風(fēng)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
(此東方之生化也。明此者,可以治肝補心。)
其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逦?,道生智,玄生神,化生氣。
(氣由化生,物因氣化也。此下二節(jié),與天元紀(jì)大論同,見運氣類三。)
神在天為風(fēng),在地為木,
(凡此篇文義與前篇陰陽應(yīng)象大論相同者,注皆見前。后準(zhǔn)此。)
在體為筋,在氣為柔,
(得木化者,其氣柔 ,筋之類也。)
在臟為肝。其性為暄,
(暄,溫暖也。肝為陰中之陽,應(yīng)春之氣,故其性暄。暄音萱。)
其德為和,
(春陽布和,木之德也。)
其用為動,
(春風(fēng)動搖,木之用也。)
其色為蒼,
(淺青色也。)
其化為榮,
(物色榮美,木之化也。)
其蟲毛,
(毛蟲叢植,得木氣也。)
其政為散,
(陽散于物,木之政也。按散義有二∶一曰升散,木氣之升也;一曰散落,金氣之殺也。)
其令宣發(fā),
(宣揚升發(fā),春木令也。)
其變摧拉,
(摧拉,損折敗壞也。風(fēng)氣剛強,木之變也。摧,坐陪切。拉音臘。)
其眚為隕,
(眚,災(zāi)也。隕,墜落也。木兼金化,隕為災(zāi)也。眚,詩梗切。隕音允。)
其味為酸,其志為怒。怒傷肝,悲勝怒;風(fēng)傷肝,
(前篇曰風(fēng)傷筋者,其義同。)
燥勝風(fēng);酸傷筋,辛勝酸。
(此東方之性用德化政令,皆本乎木,而內(nèi)合人之肝氣者也,故肝主于左。)
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
(此南方之生化也。明此者,可以治心補脾。)
其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體為脈,在氣為息,
(經(jīng)絡(luò)流行,脈之體也。血氣和平,息之調(diào)也。心主血脈,故皆屬火。)
在臟為心。其性為暑,
(南方暑熱,火之性也。心為火臟,其氣應(yīng)之。)
其德為顯,
(陽象明顯,火之德也。)
其用為燥,
(陽用躁動,火之性也。)
其色為赤,其化為茂,
(萬物茂盛,火之化也。)
其蟲羽,
(羽蟲飛揚,得火氣也。)
其政為明,
(陽明普照,火之政也。)
其令郁蒸,
(暑熱郁蒸,夏火令也。)
其變炎爍,
(炎爍焦枯,火之變也。爍,收勺切。)
其眚燔 ,
(燔 焚燒,火之災(zāi)也。燔音煩, ,如歲切。)
其味為苦,其志為喜。喜傷心,恐勝喜;熱傷氣,寒勝熱;苦傷氣,咸勝苦。
(此南方之性用德化政令,皆本乎火,而內(nèi)合人之心氣者也,故心主于前。)
中央生濕,濕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
(此中央之生化也。明此者,可以治脾補肺。)
其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體為肉,在氣為充,
(土之施化,其氣充盈,故曰充氣。脾健則肉豐,此其征也。)
在臟為脾。其性靜兼,
(脾屬至陰,故其性靜。土養(yǎng)萬物,故其性兼。)
其德為濡,
(濡潤澤物,土之德也。)
其用為化,
(萬化所歸,土之用也。)
其色為黃,其化為盈,
(萬物充盈,土之化也。)
其蟲 ,
(赤體曰 ,土應(yīng)肉也。 ,即果切。)
其政為謐,
(謐,靜也。安靜寧謐,土之政也。謐音密。)
其令云雨,
(云雨濕蒸,土之令也。)
其變動注,
(風(fēng)雨動注,土之變也。)
其眚淫潰,
(霖淫崩潰,土之災(zāi)也。)
其味為甘,其志為思。思傷脾,怒勝思;濕傷肉,風(fēng)勝濕;甘傷脾,酸勝甘。
(此中央之性用德化政令,皆本乎土,而內(nèi)合人之脾氣者也,故脾主乎中。)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腎。
(此西方之生化也。明此者,可以治肺補腎。)
其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體為皮毛,在氣為成,
(庚桑子曰∶春氣發(fā)而百草生,正得秋而萬寶成。蓋物得金氣而后堅,故金曰堅成。)
在臟為肺。其性為涼,
(西方?jīng)鏊?,金之氣也。肺為金臟,故應(yīng)之。)
其德為清,
(秋氣清肅,金之德也。)
其用為固,
(堅而能固,金之用也。)
其色為白,其化為斂,
(萬物收斂,金之化也。)
其蟲介,
(皮甲堅固,得金氣也。)
其政為勁,
(風(fēng)氣剛勁,金之政也。)
其令霧露,
(涼生霧露,秋金令也。)
其變肅殺,
(凋殘肅殺,金之變也。)
其眚蒼落,
(青蒼毀敗,金之災(zāi)也。)
其味為辛,其志為憂。憂傷肺,喜勝憂;熱傷皮毛,寒勝熱;辛傷皮毛,苦勝辛。
(此西方之性用德化政令,皆本乎金,而內(nèi)合人之肺氣也,故肺主乎右。)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腎,腎生骨髓,髓生肝。
(此北方之生化也。明此者,可以治腎補肝。)
其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在體為骨,在氣為堅,
(物之熱者,遇寒則堅,此其征也。)
在臟為腎。其性為凜,
(凜烈戰(zhàn)栗,水之性也。)
其德為寒,
(冬氣寒冷,水之德也。)
其用為藏,
(藏字原闕,脫簡也,今補之。閉藏生氣,水之用也。)
其色為黑,其化為肅,
(肅然靜定,水之化矣。)
其蟲鱗,
(鱗潛就下,得水氣也。)
其政為靜,
(清靜澄徹,水之政也。)
其令閉塞,
(閉塞二字原闕,今補足之。天地閉塞,冬水令也。)
其變凝冽,
(寒凝嚴(yán)冽,水之變也。)
其眚冰雹,
(非時冰雹,水之災(zāi)也。雹音泊。)
其味為咸,其志為恐??謧I,思勝恐;寒傷血,燥勝寒;咸傷血,甘勝咸。
(此北方之性用德化政令,皆本乎水,而內(nèi)合人之腎氣者也,故腎主于下。)
五氣更立,各有所先,
(五行之氣,化有不同。天干所臨,是為五運;地支所司,是為六氣。五運六氣,皆有主客之分。故歲時變遷,五氣更立,各有所先,以主歲氣也。)
非其位則邪,當(dāng)其位則正。
(運氣既立,則位之當(dāng)與不當(dāng),氣之或邪或正,可得而察矣。此與六微旨大論同,見運氣類七。)
帝曰∶病之生變何如?岐伯曰∶氣相得則微,不相得則甚。
(主客相遇,上下相臨,氣有相得不相得,則病變由而生矣。相得者,如彼此相生,則氣和而病微;不相得者,如彼此相克,則氣乖而病甚也。)
帝曰∶主歲何如?歧伯曰∶氣有余,則制己所勝而侮所不勝;其不及,則己所不勝侮而乘之,己所勝輕而侮之。
(主歲,謂五運六氣各有所主之歲也。己所勝,我勝彼也。所不勝,彼勝我也。假令木氣有余,則制己所勝而土受其克,濕化乃衰;侮所不勝,則金反受木之侮,而風(fēng)化大行也。木氣不足,則己所不勝者,乘虛來侮,而金令大行;己所勝者,因弱相輕,而土邪反甚也。六節(jié)藏象論曰∶未至而至,此謂太過,則薄所不勝而乘所勝也,命曰氣淫。至而不至,此謂不及,則所勝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勝薄之也,命曰氣迫。運氣相同,舉此可類推矣。)
侮反受邪,
(若恃己之強,肆行暴侮,有勝必復(fù),反受其邪。五常政大論曰∶乘危而行,不速而至,炎威無德,災(zāi)反及之。正此謂也。)
侮而受邪,寡于畏也。
(五行之氣,各有相制,畏其所制,乃能守位,寡于畏則肆無忌憚,而勢極必衰,所以反受其邪,此天道之盈虛,自毫發(fā)無容爽者。上文自五氣更立至此詳義,見五運太少齊兼化逆順圖解及主氣客氣、主運客運、司天在泉各圖說中,在圖翼二卷。)
帝曰∶善。
清 黃元御 著
黃元御醫(yī)書總目錄
《素問懸解》《靈樞懸解》《難經(jīng)懸解》《傷寒懸解》《金匱懸解》《傷寒說意》
《四圣心源》《素靈微蘊》《四圣懸樞》《長沙藥解》《玉楸藥解》
CopyRight ©2019-2025 學(xué)門教育網(wǎng) 版權(quán)所有
網(wǎng)站備案/許可證號:魯ICP備19034508號-2
(素問五營運大論)
帝曰∶寒暑燥濕風(fēng)火,在人合之奈何?其于萬物,何以生化?
(此明人身之表里,萬物之化生,皆合乎天地之氣也。)
岐伯曰∶東方生風(fēng),風(fēng)生木,木生酸,酸生肝,肝生筋,筋生心。
(此東方之生化也。明此者,可以治肝補心。)
其在天為玄,在人為道,在地為化?;逦?,道生智,玄生神,化生氣。
(氣由化生,物因氣化也。此下二節(jié),與天元紀(jì)大論同,見運氣類三。)
神在天為風(fēng),在地為木,
(凡此篇文義與前篇陰陽應(yīng)象大論相同者,注皆見前。后準(zhǔn)此。)
在體為筋,在氣為柔,
(得木化者,其氣柔 ,筋之類也。)
在臟為肝。其性為暄,
(暄,溫暖也。肝為陰中之陽,應(yīng)春之氣,故其性暄。暄音萱。)
其德為和,
(春陽布和,木之德也。)
其用為動,
(春風(fēng)動搖,木之用也。)
其色為蒼,
(淺青色也。)
其化為榮,
(物色榮美,木之化也。)
其蟲毛,
(毛蟲叢植,得木氣也。)
其政為散,
(陽散于物,木之政也。按散義有二∶一曰升散,木氣之升也;一曰散落,金氣之殺也。)
其令宣發(fā),
(宣揚升發(fā),春木令也。)
其變摧拉,
(摧拉,損折敗壞也。風(fēng)氣剛強,木之變也。摧,坐陪切。拉音臘。)
其眚為隕,
(眚,災(zāi)也。隕,墜落也。木兼金化,隕為災(zāi)也。眚,詩梗切。隕音允。)
其味為酸,其志為怒。怒傷肝,悲勝怒;風(fēng)傷肝,
(前篇曰風(fēng)傷筋者,其義同。)
燥勝風(fēng);酸傷筋,辛勝酸。
(此東方之性用德化政令,皆本乎木,而內(nèi)合人之肝氣者也,故肝主于左。)
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
(此南方之生化也。明此者,可以治心補脾。)
其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體為脈,在氣為息,
(經(jīng)絡(luò)流行,脈之體也。血氣和平,息之調(diào)也。心主血脈,故皆屬火。)
在臟為心。其性為暑,
(南方暑熱,火之性也。心為火臟,其氣應(yīng)之。)
其德為顯,
(陽象明顯,火之德也。)
其用為燥,
(陽用躁動,火之性也。)
其色為赤,其化為茂,
(萬物茂盛,火之化也。)
其蟲羽,
(羽蟲飛揚,得火氣也。)
其政為明,
(陽明普照,火之政也。)
其令郁蒸,
(暑熱郁蒸,夏火令也。)
其變炎爍,
(炎爍焦枯,火之變也。爍,收勺切。)
其眚燔 ,
(燔 焚燒,火之災(zāi)也。燔音煩, ,如歲切。)
其味為苦,其志為喜。喜傷心,恐勝喜;熱傷氣,寒勝熱;苦傷氣,咸勝苦。
(此南方之性用德化政令,皆本乎火,而內(nèi)合人之心氣者也,故心主于前。)
中央生濕,濕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
(此中央之生化也。明此者,可以治脾補肺。)
其在天為濕,在地為土,在體為肉,在氣為充,
(土之施化,其氣充盈,故曰充氣。脾健則肉豐,此其征也。)
在臟為脾。其性靜兼,
(脾屬至陰,故其性靜。土養(yǎng)萬物,故其性兼。)
其德為濡,
(濡潤澤物,土之德也。)
其用為化,
(萬化所歸,土之用也。)
其色為黃,其化為盈,
(萬物充盈,土之化也。)
其蟲 ,
(赤體曰 ,土應(yīng)肉也。 ,即果切。)
其政為謐,
(謐,靜也。安靜寧謐,土之政也。謐音密。)
其令云雨,
(云雨濕蒸,土之令也。)
其變動注,
(風(fēng)雨動注,土之變也。)
其眚淫潰,
(霖淫崩潰,土之災(zāi)也。)
其味為甘,其志為思。思傷脾,怒勝思;濕傷肉,風(fēng)勝濕;甘傷脾,酸勝甘。
(此中央之性用德化政令,皆本乎土,而內(nèi)合人之脾氣者也,故脾主乎中。)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腎。
(此西方之生化也。明此者,可以治肺補腎。)
其在天為燥,在地為金,在體為皮毛,在氣為成,
(庚桑子曰∶春氣發(fā)而百草生,正得秋而萬寶成。蓋物得金氣而后堅,故金曰堅成。)
在臟為肺。其性為涼,
(西方?jīng)鏊?,金之氣也。肺為金臟,故應(yīng)之。)
其德為清,
(秋氣清肅,金之德也。)
其用為固,
(堅而能固,金之用也。)
其色為白,其化為斂,
(萬物收斂,金之化也。)
其蟲介,
(皮甲堅固,得金氣也。)
其政為勁,
(風(fēng)氣剛勁,金之政也。)
其令霧露,
(涼生霧露,秋金令也。)
其變肅殺,
(凋殘肅殺,金之變也。)
其眚蒼落,
(青蒼毀敗,金之災(zāi)也。)
其味為辛,其志為憂。憂傷肺,喜勝憂;熱傷皮毛,寒勝熱;辛傷皮毛,苦勝辛。
(此西方之性用德化政令,皆本乎金,而內(nèi)合人之肺氣也,故肺主乎右。)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腎,腎生骨髓,髓生肝。
(此北方之生化也。明此者,可以治腎補肝。)
其在天為寒,在地為水,在體為骨,在氣為堅,
(物之熱者,遇寒則堅,此其征也。)
在臟為腎。其性為凜,
(凜烈戰(zhàn)栗,水之性也。)
其德為寒,
(冬氣寒冷,水之德也。)
其用為藏,
(藏字原闕,脫簡也,今補之。閉藏生氣,水之用也。)
其色為黑,其化為肅,
(肅然靜定,水之化矣。)
其蟲鱗,
(鱗潛就下,得水氣也。)
其政為靜,
(清靜澄徹,水之政也。)
其令閉塞,
(閉塞二字原闕,今補足之。天地閉塞,冬水令也。)
其變凝冽,
(寒凝嚴(yán)冽,水之變也。)
其眚冰雹,
(非時冰雹,水之災(zāi)也。雹音泊。)
其味為咸,其志為恐??謧I,思勝恐;寒傷血,燥勝寒;咸傷血,甘勝咸。
(此北方之性用德化政令,皆本乎水,而內(nèi)合人之腎氣者也,故腎主于下。)
五氣更立,各有所先,
(五行之氣,化有不同。天干所臨,是為五運;地支所司,是為六氣。五運六氣,皆有主客之分。故歲時變遷,五氣更立,各有所先,以主歲氣也。)
非其位則邪,當(dāng)其位則正。
(運氣既立,則位之當(dāng)與不當(dāng),氣之或邪或正,可得而察矣。此與六微旨大論同,見運氣類七。)
帝曰∶病之生變何如?岐伯曰∶氣相得則微,不相得則甚。
(主客相遇,上下相臨,氣有相得不相得,則病變由而生矣。相得者,如彼此相生,則氣和而病微;不相得者,如彼此相克,則氣乖而病甚也。)
帝曰∶主歲何如?歧伯曰∶氣有余,則制己所勝而侮所不勝;其不及,則己所不勝侮而乘之,己所勝輕而侮之。
(主歲,謂五運六氣各有所主之歲也。己所勝,我勝彼也。所不勝,彼勝我也。假令木氣有余,則制己所勝而土受其克,濕化乃衰;侮所不勝,則金反受木之侮,而風(fēng)化大行也。木氣不足,則己所不勝者,乘虛來侮,而金令大行;己所勝者,因弱相輕,而土邪反甚也。六節(jié)藏象論曰∶未至而至,此謂太過,則薄所不勝而乘所勝也,命曰氣淫。至而不至,此謂不及,則所勝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勝薄之也,命曰氣迫。運氣相同,舉此可類推矣。)
侮反受邪,
(若恃己之強,肆行暴侮,有勝必復(fù),反受其邪。五常政大論曰∶乘危而行,不速而至,炎威無德,災(zāi)反及之。正此謂也。)
侮而受邪,寡于畏也。
(五行之氣,各有相制,畏其所制,乃能守位,寡于畏則肆無忌憚,而勢極必衰,所以反受其邪,此天道之盈虛,自毫發(fā)無容爽者。上文自五氣更立至此詳義,見五運太少齊兼化逆順圖解及主氣客氣、主運客運、司天在泉各圖說中,在圖翼二卷。)
帝曰∶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