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靈樞識》 論勇篇第五十

    諸本無篇字。

    帝問何急

    張云。急者先也。

    春青風(fēng)

    (止)

    各不同形

    甲乙青風(fēng)、作溫風(fēng)。是。張云。春之青風(fēng)得木氣。夏之陽風(fēng)得火氣。秋之涼風(fēng)得金氣。冬之寒風(fēng)得水氣。凡此四時之風(fēng)。各有所王。有所王則有所制。故其所病。各不同形也。

    黃色薄皮

    (止)

    不勝冬之虛風(fēng)也

    張云。黃者土之色。黃色薄皮弱肉者。脾氣不足也。故不勝春木之虛風(fēng)。而為病。白者金之色。白色薄皮弱肉者。肺氣不足也。故不勝夏火之虛風(fēng)而為病。青者木之色。

    青色薄皮弱肉者。肝氣不足也。故不勝秋金之虛風(fēng)而為病。赤者火之色。赤色薄皮弱肉者。

    心氣不足也。故不勝冬水之虛風(fēng)而為病。志云。皮膚腠理之間。五臟元真之所通會。是以薄皮弱肉。則臟真之氣虛矣。五臟之氣虛。則不能勝四時之虛風(fēng)。虛風(fēng)者。虛鄉(xiāng)不正之邪風(fēng)也。

    黑色而皮濃

    (止)

    外內(nèi)皆然乃病

    張云。黑者水之色。黑色而皮薄肉不堅。及色時變而不一者。腎氣不足也。故不勝長夏土令之虛風(fēng)而為病。若黑色而皮濃肉堅者。雖遇長夏之虛風(fēng)。亦不能病。但既感于風(fēng)。又感于寒。是為重感。既傷于內(nèi)。又傷于外。是為外內(nèi)俱傷。乃不免于病也。然則黑色而皮肉堅者。誠有異于他色之易病者矣。志云。外內(nèi)皆然乃病。謂外受天之寒邪。內(nèi)傷腎臟之水氣。傷寒小青龍真武湯證。即此義也。

    夫人之忍痛

    (止)

    愿聞其故

    張注。一本無悸字。更改、一本作變化。今諸本與一本同。張云。此問能忍痛與不能忍痛者。非由勇怯而然也。夫男士之氣剛。而有不能忍痛者。見難雖不恐。而見痛則退矣。怯士之氣餒。而有能忍痛者。聞難則恐。而遇痛不動也。又若勇而忍痛者也。見難與痛。皆不懼怯。而不忍痛者。

    見難與痛。則目轉(zhuǎn)眩旋。面驚顧。甚至失言變色。莫知死生。此四者之異。各有所由然也。簡案、、音系。

    說文。恨觀貌。于義難葉。疑是眄訛。眄、音面。袤視也。班固敘傳。虞卿以顧眄而捐相印。又馬援。據(jù)鞍顧眄。即與張義符。

    勇士者

    (止)

    毛起而面?zhèn)}

    張云。目者五臟六腑之精也。目深、以因臟氣之堅也。長衡、闊大也。即從衡之意。直揚、視直而光露也。三焦理橫。凡剛急者肉必橫。柔緩者肉必縱也。其心端直者。剛勇之氣也。

    大以堅滿以旁者。旁即旁開之謂。過于人之常度也。怒則氣盛而胸張。裂而目揚者。

    勇者之肝膽強。肝氣上沖也。毛起者。肝血外溢也。面蒼者。肝色外見也。此皆勇士之由然。然則勇怯之異。

    其由于肝膽者為多。故肝曰將軍之官。而取決于膽。簡案、長衡直揚。五變篇。衡、作沖。當(dāng)考彼篇。史、刺客傳。注。燕丹子云。田光曰。夏扶血勇之人。怒而面赤。宋意脈勇之人。怒而面青。武陽骨勇之人。怒而面白。光所知荊軻神勇之人。怒而色不變。與本節(jié)之旨異。

    怯士者

    (止)

    故不能久怒

    諸本三焦理縱、作其焦理縱。張云。減當(dāng)作緘。封藏之謂。目大不緘者。

    神氣不堅也。陰陽相失者。血氣易亂也。即轉(zhuǎn)驚顧之意。其焦理縱者。肉理不橫也。KT短小者。其心卑小。而甘出人下也。肝系緩者。不急也。膽不滿而縱者。汁少形長也。腸胃挺者。曲折少也。脅下空者。肝氣不實也。此其肝膽不充。氣不能滿。以故旋怒旋衰。是皆怯士之由然。簡案、其焦理縱。馬云。內(nèi)之三焦紋理則縱。今考焦理即腠理。亦作焦理。(見歲露篇等)而上文有三焦理橫之語。蓋三焦理。亦是腠理之謂。張以肉理橫釋之。似是。

    酒者水谷之精

    (止)

    名曰酒悖也

    張云。栗、急也。悍、猛也。酒之性熱氣悍。故能脹胃、浮肝。上氣、壯膽。方其醉也。則神為之惑。性為之亂。自比于勇。而不知避。及其氣散肝平。乃知自悔。是因酒之所使。而作為悖逆。故曰酒悖。馬云。蓋酒為水谷之精。熟谷之液。此語又見營衛(wèi)生會篇。

更多中醫(yī)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