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yī)古籍
  • 《集驗(yàn)方》 治惡脈、惡核、惡肉諸病方

    作者: 洪氏

    惡脈病,身中忽有赤絡(luò)脈起如蚓狀,此由春冬惡風(fēng)入絡(luò)脈之中,其血瘀所作。

    宜服五香連翹湯, 去血,敷丹參膏,積日乃瘥。余度山嶺即患,常服五香湯,敷小豆得消。(《肘后方》卷五)

    惡核病者,肉中忽有核如梅李,小者如豆粒,皮中慘痛,左右走身中,壯熱 惡寒是也。

    宜服五香連翹湯,以小豆敷之,立消。若余核,亦得服丹參膏。(《肘后方》卷五)

    惡肉病者,身中忽有肉如赤小豆粒,突出便長,如牛馬乳,亦如雞冠狀。

    宜服漏蘆湯,外可以燒鐵烙之,日三烙,令稍焦,以升麻膏敷之。(《肘后方》卷五)

    五香連翹湯,治惡肉、惡脈、惡核、瘰 、風(fēng)結(jié)腫氣痛方。

    木香 沉香 雞舌香(各二兩) 麝香(半兩) 薰陸香(一兩) 夜干 紫葛 升麻 獨(dú)活寄生 甘草(炙) 連翹(各二兩) 大黃(三兩) 淡竹瀝(三升)

    上十四物,以水九升,煮減半,內(nèi)竹瀝,取三升,分三服,大良。(《肘后方》卷五)

    漏蘆湯,治癰疽、丹疹、毒腫、惡肉方。

    漏蘆 白蘞 黃芩 白薇 枳實(shí)(炙) 升麻 甘草(炙) 芍藥 麻黃(去節(jié)各二兩)大黃(三兩)

    上十物,以水一斗,煮取三升,若無藥用大黃下之佳。其丹毒須針 去血。(《肘后方》卷

    丹參膏,治惡肉、惡核、瘰 、風(fēng)結(jié)、諸脈腫方。

    丹參 蒴 (各二兩) 秦艽 獨(dú)活 烏頭 白芨 牛膝 菊花 防風(fēng)(各一兩) 莽草葉 躑

    上十二物,切,以苦酒二升漬之一宿,豬膏四斤俱煎之,令酒竭,勿過焦,去滓,以涂諸疾上,日五度,涂故布上貼之,此膏亦可服,得大行即須少少服。(《肘后方》卷五)

更多中醫(yī)書籍